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生棉4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
作者 杨椰珺 周婷 +2 位作者 徐江淋 王永强 孙国清 《中国棉花》 2024年第3期41-42,共2页
中生棉47号于202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辽宁省植棉区的种植表现为生育期129 d左右,霜前花率91.53%,株高94.1 cm,高度适中,植株呈塔形、较紧凑,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辽宁省审定品种Ⅰ型品种标准。介... 中生棉47号于202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辽宁省植棉区的种植表现为生育期129 d左右,霜前花率91.53%,株高94.1 cm,高度适中,植株呈塔形、较紧凑,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辽宁省审定品种Ⅰ型品种标准。介绍了中生棉47号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抗病性及纤维品质,并简述了田间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中生棉47号 品种选育 优质 丰产 抗病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杀菌剂对豫麦47号面包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玉立 何文兰 +3 位作者 扬共强 章家长 吴政卿 刘媛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0,共1页
研究结果表明 ,在豫麦 47号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菌剂粉锈宁、多菌灵和特谱唑等能影响其加工品质。其中最主要的是显著缩短面团的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 ,增加软化度 ;其次小麦的出粉率和面粉的吸水率稍有增加 ,湿面筋有所降低。不同杀菌剂之... 研究结果表明 ,在豫麦 47号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菌剂粉锈宁、多菌灵和特谱唑等能影响其加工品质。其中最主要的是显著缩短面团的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 ,增加软化度 ;其次小麦的出粉率和面粉的吸水率稍有增加 ,湿面筋有所降低。不同杀菌剂之间以粉锈宁和多菌灵的影响较大 ,特谱唑和植物 1号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面包小麦 豫麦47号 品质 稳定时间 小麦
下载PDF
旱地小麦新品种——晋麦47号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孟雄 李秀绒 +1 位作者 柴永峰 孙来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晋麦47号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适宜范围 栽培要点
下载PDF
优质强筋小麦豫麦47号的综合评价和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虹 李铁庄 +1 位作者 王西成 曹廷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强筋小麦 豫麦47号 综合评价 利用前景
下载PDF
机械化生产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伦旺 邓宇驰 +4 位作者 谭芳 唐仕云 黄海荣 经艳 杨荣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为桂糖47号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桂糖47号新植蔗进行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砍收对比试验,连续2年调查宿根蔗的发株率、产蔗量、蔗糖分及相关农... 【目的】探讨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为桂糖47号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桂糖47号新植蔗进行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砍收对比试验,连续2年调查宿根蔗的发株率、产蔗量、蔗糖分及相关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桂糖47号在机械收获后的第1和2年宿根的发株率、株高、茎径、有效茎、产蔗量、蔗糖分与人工收获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机械收获后的第2年宿根产蔗量达到101.70 t/hm^2,含糖量达到15.32 t/hm^2,与人工砍收的相当。【结论】桂糖47号宿根能力强,抗倒能力强,耐机收碾压能力强,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劳动力缺乏的蔗区应加速推广应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生产 桂糖47号 宿根能力 产蔗量 含糖量
下载PDF
全程化控技术对豫麦47号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郑飞 臧秀旺 +2 位作者 黄保荣 金先春 张自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8,共4页
采用全程化控技术对优质强筋小麦豫麦 47号的研究表明 ,适当的调节剂处理可以增加豫麦 47号对低温逆境的抵抗能力 ,提高产量 ,同时提高其营养和加工品质。调节剂丰优素可以提高豫麦 47号千粒重 2~ 3g ,粗蛋白含量增加 1 .5~ 2个百分... 采用全程化控技术对优质强筋小麦豫麦 47号的研究表明 ,适当的调节剂处理可以增加豫麦 47号对低温逆境的抵抗能力 ,提高产量 ,同时提高其营养和加工品质。调节剂丰优素可以提高豫麦 47号千粒重 2~ 3g ,粗蛋白含量增加 1 .5~ 2个百分点 ,稳定时间提高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化控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 豫麦47号 产量 品质 小麦
下载PDF
利用搭载卫星水稻干种子选育出“赣早籼47号”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金国 李源祥 +1 位作者 华育坚 蒋兴村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利用卫星搭载水稻种子 ,返地后 ,将其播种、栽培。观察与调查其后代的变异及遗传情况 ,以期选育出早熟的突变体 ,并定向培育成“赣早籼 47号”新品种供生产应用。并对这个新品种和原始对照品种的同工酶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1 992... 目的利用卫星搭载水稻种子 ,返地后 ,将其播种、栽培。观察与调查其后代的变异及遗传情况 ,以期选育出早熟的突变体 ,并定向培育成“赣早籼 47号”新品种供生产应用。并对这个新品种和原始对照品种的同工酶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1 992年 ,种子经科学返回式卫星搭载飞行 7d回收后种植 ,研究其种子长成植株后代的农艺性状、抗病性、丰产性、米质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赣早籼 47号”的农艺性状、抗病性、丰产性、米质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并定向培育成供生产应用的新品种。结论水稻干种子在空间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异是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并可定向培育成供生产应用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卫星搭载 遗传变异 种子选育 赣早籼47号
下载PDF
早熟高油花生新品种豫花47号高产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忠信 董文召 +5 位作者 韩锁义 刘娟 刘华 张俊 杜培 高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114,共2页
依据2013—2015年度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区域和生产试验品质和产量结果,详细介绍了花生新品种豫花47号的特征特性,同时应用GGE双标图方法进行高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豫花47号是早熟、高油、高产稳产的优质花生新品种。
关键词 花生 豫花47号 高产稳产性
下载PDF
豫麦47号在不同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媛媛 赖菁茹 +3 位作者 雷振生 章家长 吴政卿 杨会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豫麦47号 生态环境 栽培条件 品质性状 小麦
下载PDF
不同年龄47号杨木材性质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金花 张绮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1998年在辽宁省建平县对47号杨的2、4、5、6、7、9、12 a基本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间的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树干上、中和下3个取材部位间的基本密度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基本材性的年龄... 1998年在辽宁省建平县对47号杨的2、4、5、6、7、9、12 a基本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间的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树干上、中和下3个取材部位间的基本密度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基本材性的年龄×取材部位交互效应微弱或不存在。木材材性性状随着年龄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随树高变异规律性不明显。材性和生长早晚相关分析表明:第2年与第12年木材密度、与第5年纤维长度、与第7年胸径之间相关极显著,与第12年木材壁腔比和1%NaOH抽提物之间相关显著;第5年与第9年木材基本密度和树高、与第7年1%NaOH抽提物之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第4年与第12年胸径间相关显著,表明可以在第2年、第4年和第5年分别对第9年或12年的相关性状进行早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7号 木材基本性质 1%NaOH抽提物 年龄效应 相关分析 早期选择
下载PDF
豫麦47号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政卿 雷振生 +2 位作者 杨会民 章家长 刘媛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0,共2页
关键词 豫麦47号 示范推广 产业化开发 小麦 种植面积
下载PDF
豫麦47号的品质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章家长 赖菁茹 +4 位作者 雷振生 刘媛媛 吴政卿 杨会民 李雪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豫麦47号 品质特性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47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振生 林作楫 +4 位作者 吴政卿 杨会民 赖菁茹 张世成 宋保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8年第6期6-7,共2页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47号的选育雷振生林作楫吴政卿杨会民赖菁茹张世成宋保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80年代中期,我国小麦生产连续数年获得大丰收,然而,随之而来却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一方面,大量...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47号的选育雷振生林作楫吴政卿杨会民赖菁茹张世成宋保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80年代中期,我国小麦生产连续数年获得大丰收,然而,随之而来却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一方面,大量商品粮积压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豫麦47号 选育 品质性状
下载PDF
中后期肥水对豫麦47号产量及面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书勤 赵淑章 +3 位作者 吕凤荣 弓丽英 徐国光 徐正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豫麦47号 产量 面团 中后期肥水
下载PDF
桂糖47号和桂糖31号对机械收获的生理适应性差异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宇驰 吴建明 +7 位作者 王伦旺 贤武 黄海荣 李燕娇 王春玲 王宇萍 经艳 罗霆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6-954,共9页
当前甘蔗机械收获不能大面积推广的难点和痛点是机械碾压对甘蔗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探明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GT47)和桂糖31号(GT31)苗期主要农艺性状和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甘蔗机械收获的生理适应性评价和适宜机械收获品种选育... 当前甘蔗机械收获不能大面积推广的难点和痛点是机械碾压对甘蔗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探明机械收获对桂糖47号(GT47)和桂糖31号(GT31)苗期主要农艺性状和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甘蔗机械收获的生理适应性评价和适宜机械收获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2种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发株率、分蘖率、叶片主要成分、根系活力及相关酶类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械收获对GT31的发株率和分蘖率影响较大,对GT47发株率的影响不明显;2个甘蔗品种人工收获时的含氮量差异极显著,2种收获方式对GT47的含氮量影响不明显;人工收获时,GT47和GT31的全磷含量差异极显著,而机械收获时,2个品种的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钾含量受不同收获方式和不同甘蔗品种的影响都较大,无论是机械收获还是人工收获,GT47和GT31的全钾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收获方式下,不同甘蔗品种的根系活力差异较大,机械收获时,GT47和GT31的根系活力分别为0.53 mg/(g•h)和0.82 mg/(g•h),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人工收获时,2个品种的根系活力无明显差异;机械收获后,GT31根系的MDA含量在机械收获后极显著高于人工收获,而GT47根系的MDA含量在2种收获方式下无明显差异;机械收获时,GT47根系的CAT活性达到688.07 nmol/(min•g),极显著高于GT31;不同品种间,相同品种的不同收获方式间,根系的Pro含量和POD活性均差异不显著。不同甘蔗品种对不同收获方式的适应性存在差异,GT47在机械碾压后,在发株、分蘖等农艺性状和叶片营养、根系活力、根系抗逆相关酶类等生理指标变化上均表现出对机械碾压更快速和敏锐的反应能力,GT47较GT31更适宜机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糖47号 桂糖31 机械收获 机械碾压 生理适应性
下载PDF
豫麦47号面包强筋小麦试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推荐施肥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绍文 何萍 +3 位作者 金继运 杨俐苹 孙克刚 白由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4,共4页
对 1 1个豫麦 47号面包强筋小麦试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 ,找出了各试区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 ,并初步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异与豫麦 47号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应用已建成的作物优质高产平衡施肥咨询服务系统 ,同时综合考虑各种大、中、微... 对 1 1个豫麦 47号面包强筋小麦试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 ,找出了各试区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 ,并初步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异与豫麦 47号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应用已建成的作物优质高产平衡施肥咨询服务系统 ,同时综合考虑各种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均衡供应的原则和豫麦 47号面包强筋小麦的特点 ,提出了豫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限制因子 小麦品质 推荐施肥 豫麦47号 小麦 面包强筋小麦
下载PDF
长绒棉新品种新海47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宁新民 孔庆平 +3 位作者 孔杰 朱家辉 阿里甫.艾尔西 王为然 《中国棉花》 2015年第6期37-38,共2页
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长绒棉新品种新海47号,在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新海28号增产10.4%和20.5%,纤维品质优良,耐枯萎病、抗黄萎病。本文概述了该品种选育背景和过程,总结其农艺性状、产量、纤... 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长绒棉新品种新海47号,在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新海28号增产10.4%和20.5%,纤维品质优良,耐枯萎病、抗黄萎病。本文概述了该品种选育背景和过程,总结其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新海47号 农艺性状 产量 纤维品质 抗病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甘蔗新品种桂糖47号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红坚 李松 +6 位作者 游建华 何为中 刘俊仙 卢曼曼 刘丽敏 余坤兴 刘欣 《中国糖料》 2017年第2期6-8,共3页
以桂糖47号为材料,以MS基本加外源激素浓度梯度进行试验处理设计,对品种的愈伤诱导、愈伤分化、试管苗增殖和生根阶段进行培养基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最合适桂糖47号的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桂糖47号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 以桂糖47号为材料,以MS基本加外源激素浓度梯度进行试验处理设计,对品种的愈伤诱导、愈伤分化、试管苗增殖和生根阶段进行培养基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最合适桂糖47号的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桂糖47号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5mg/L;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BA 1.0mg/L;增殖培养基为MS+BA 0.8mg/L+NAA 0.05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5mg/L,生根最好,苗绿、比较高,长势好,对加快甘蔗新品种桂糖47号在广西蔗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桂糖47号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甘蔗品种桂糖47号的选育及种性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忠凤 邓宇驰 +6 位作者 王伦旺 贤武 谭芳 黄海荣 唐仕云 经艳 李翔 《中国种业》 2017年第2期62-64,共3页
桂糖47号(原名桂糖06-1721)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粤糖85-177为母本、CP81-1254为父本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技术,采用"五圃制"方法育成的优良甘蔗品种。该品种早熟、高糖、高产,出苗好、分蘖力强、宿根性能力和抗倒... 桂糖47号(原名桂糖06-1721)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粤糖85-177为母本、CP81-1254为父本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技术,采用"五圃制"方法育成的优良甘蔗品种。该品种早熟、高糖、高产,出苗好、分蘖力强、宿根性能力和抗倒能力强,植株直立、整齐,利于间套种其他作物。于2015年7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蔗2015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选育 种性评价 桂糖47号
下载PDF
豫西丘陵区不同氮、钾肥用量配施对豫麦47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占平 孙克刚 +2 位作者 雷全奎 李瑞萍 王英 《河南科学》 2002年第1期97-99,共3页
在该试验条件下 ,豫麦 47号的湿面筋含量平均为 2 8.3%,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分别为 6 3.2 %、3.9分钟和 4.2分钟 ,与豫麦 47号适生区栽培条件下均有较大差异。氮肥可有效提高豫麦 47号的冬前分蘖、亩有效穗数和湿面筋含量 ,... 在该试验条件下 ,豫麦 47号的湿面筋含量平均为 2 8.3%,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分别为 6 3.2 %、3.9分钟和 4.2分钟 ,与豫麦 47号适生区栽培条件下均有较大差异。氮肥可有效提高豫麦 47号的冬前分蘖、亩有效穗数和湿面筋含量 ,钾肥可提高亩穗数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麦47号 豫西褐土 适生区 品质 产量 强筋小麦 氮肥 钾肥 用量配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