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冯毓琴 周宽基 +2 位作者 王世红 张永生 张俊儒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在育种上具有易恢复、恢复源广的优点,但这需要解决核不育性难以有效保持的遗传学问题.基于小麦细胞遗传学理论和大量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实践,建立某种特殊细胞遗传学保持机制,可以实现小麦核... 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在育种上具有易恢复、恢复源广的优点,但这需要解决核不育性难以有效保持的遗传学问题.基于小麦细胞遗传学理论和大量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实践,建立某种特殊细胞遗传学保持机制,可以实现小麦核不育性的有效保持.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成功建立,实现了小麦核不育性的有效保持, 既实现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白粒种子(正常小麦粒色,相对蓝粒而言,基因型为2n=42W(msms)=42)与雄性不育保持系蓝粒种子(可自交繁殖、“一系两用”,基因型为2n=42W(msms)+4E’=43)粒色的细胞遗传学标记,使小麦核不育杂种优势的育种和生产利用成为可能.简述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创建的遗传育种学原理、“兰州核不育小麦”突变体的发现与鉴定,及蓝粒小麦的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育种应用研究进展和尚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核雄性不育 4e-ms体系 蓝粒 育种
下载PDF
4E-ms杂种小麦生产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宽基 周文麟 王淑英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10期24-26,共3页
在小麦单隐性雄性不育基因突变体“兰州核不育”小麦上,附加1条具有特殊遗传功能的外源染色体4E(来自长穗偃麦草,携有显性蓝粒和显性可育基因),获得了既带有纯合核不育基因(msms),又能自交结实,籽粒为浅蓝色的msms... 在小麦单隐性雄性不育基因突变体“兰州核不育”小麦上,附加1条具有特殊遗传功能的外源染色体4E(来自长穗偃麦草,携有显性蓝粒和显性可育基因),获得了既带有纯合核不育基因(msms),又能自交结实,籽粒为浅蓝色的msms基因型普通小麦4E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2n=42W(msms)+1(4E)=43〕,该系自交后代可分离出64.3%白粒雄性不育种子〔2n=42W(msms)=42〕、32.1%的浅蓝粒自交可结实种子〔2n=42W(msms)+1(4E)=43〕和3.6%的深蓝粒自交可结实种子〔2n=42W(msms)+2(4E)=44〕。浅蓝粒种子下一代自交后仍能分离出相应比例的白粒不育和蓝粒可育种子,由此实现了核不育的育性保持,为杂种(F1)小麦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e-ms体系 4E染色体 核不育 杂种小麦 小麦
下载PDF
宁夏型4E-ms兰标系的选育与研究初报
3
作者 裘志新 汤忠 +2 位作者 伍乘新 王旭升 李永连 《宁夏农林科技》 1999年第6期6-9,共4页
4E- ms 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在“兰州核不育”小麦上附加一条长穗偃麦草的4E 外缘染色体而育成的新型杂种小麦体系。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用自育品系永2574 作父本,与甘210 4E- ms 杂交,再通过1 次回交,连续自交,用对比选择的方法,育... 4E- ms 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在“兰州核不育”小麦上附加一条长穗偃麦草的4E 外缘染色体而育成的新型杂种小麦体系。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用自育品系永2574 作父本,与甘210 4E- ms 杂交,再通过1 次回交,连续自交,用对比选择的方法,育成了农艺性状优良,具有4E- ms 体系典型特征的宁夏型永2574 4E- ms 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e-ms体系 4E外缘染色体 宁夏型 选育 小麦
下载PDF
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2 位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李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5-1099,共5页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与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F2代及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A3314的雄性不育性与K3314A的雄性不育性一致,除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外,还受两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呈独立遗传。其中A3314中来自斯卑尔脱(T.speltavar.duh.)小麦的K型雄性不育基因rfv1sp为其主效基因,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的雄性不育主效基因rfv1为一对等位基因,并具有温度敏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系 温敏不育性 遗传研究 非1B/1R类型 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基因 雄性不育性 K型小麦 种子生产体系 温度敏感特性 分离群体 主效基因 隐性核基因 杂交小麦 育性反应 专利技术 基因控制 等位基因 成本低 F1代 BC1
下载PDF
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木军 顾坚 +4 位作者 田玉仙 李绍祥 刘琨 杨和仙 周金生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06期63-68,共6页
1992年中国在国际上率先报道育成小麦温光敏两用核不育系,这是近40年来世界杂交小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过去10年中,中国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在不育系、强优势组合、制种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在... 1992年中国在国际上率先报道育成小麦温光敏两用核不育系,这是近40年来世界杂交小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过去10年中,中国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在不育系、强优势组合、制种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在长江上游麦区正逐步走向大面积生产,该技术体系已成为目前进展最快、最有发展前景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之一。本文总结了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同时对该技术体系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小麦 生产技术 温光敏核不育系 技术体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甘肃省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袁明璐 王世红 周宽基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7期32-35,共4页
通过对甘肃省20多年来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和杂交小麦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介绍了甘肃省培育的具有应用前景的4E-m 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创建,以及相关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该体系杂交小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今后... 通过对甘肃省20多年来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和杂交小麦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介绍了甘肃省培育的具有应用前景的4E-m 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创建,以及相关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该体系杂交小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性 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众麦1号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跃荣 《河南农业》 2010年第7期37-37,共1页
众麦1号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9。在生产试验示范和推广... 众麦1号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9。在生产试验示范和推广中,该品种表现出品质优良、稳产高产、抗病、抗倒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农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 栽培 生产试验示范 小麦新品种 漯麦4 杂交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