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疱性口炎病毒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移植瘤生长与肺转移的影响
1
作者 李玉迁 徐庆胜 +4 位作者 魏洪 王皞 王硕石 蒋立娜 袁心怡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2-461,共10页
目的:探究野生型水疱性口炎病毒印第安纳株(VSV-IN)对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移植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及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VSV以MOI=1、MOI=10、MOI=100感染4T1细胞12、24、48 h后,CCK-8法检测4T1细胞死亡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 目的:探究野生型水疱性口炎病毒印第安纳株(VSV-IN)对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移植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及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VSV以MOI=1、MOI=10、MOI=100感染4T1细胞12、24、48 h后,CCK-8法检测4T1细胞死亡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qPCR检测细胞中E-cadherin、MMP-2、MMP-9 mRNA的表达。于雌性BALB/c小鼠脂肪垫接种1×10^(6)个/mL的4T1细胞0.1 mL,构建4T1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待小鼠肿瘤体积达200 mm3,分别向移植瘤内注射PBS、紫杉醇(TAX)(15 mg/kg)、VSV-IN(1×10^(6)pfu/只),每周1次。给药4次后,处死小鼠、剥离完整移植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肺组织病理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肿瘤肺部转移结节,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组织中T细胞亚群比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利用GEPIA在线分析乳腺肿中迁移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MMP-2、MMP-9与E-cadherin的表达,利用蛋白-蛋白对接技术预测VSV-IN的G蛋白、M蛋白与ERK2、E-cadherin的亲和力。结果:经MOI=10、100的VSV-IN处理48 h后,4T1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VSV-IN组(MOI=10)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VSV-IN组移植瘤生长较对照组减缓且终点体积显著减小(P<0.05),VSV-IN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显著减少[(12.86±1.86)vs(24±3.67)个,P<0.01],脾内CD4^(+)T、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均P<0.05),血清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GEPIA分析发现在乳腺癌中E-cadherin、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VSV-IN组小鼠肿瘤细胞内MMP-9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SV-IN的G、M蛋白与ERK2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11.7 kcal/mol、–6.4 kcal/mol。结论:野生型VSV-IN可抑制4T1细胞荷瘤小鼠的移植瘤生长及转移,这可能与其促进抗肿瘤免疫及调控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水疱性口炎病毒 三阴性乳腺癌 4t1细胞 迁移 蛋白-蛋白对接
下载PDF
基于mRNA高通量测序初探雷帕霉素联合鞭毛蛋白体外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的机制
2
作者 方云 陈曦 +4 位作者 张景 罗力 陈瑶 谭聪研 袁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9-1634,共6页
目的:利用mRNA高通量测序初步探讨雷帕霉素(Rapa)联合鞭毛蛋白(FliC)体外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的机制。方法:将4T1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Rapa组、FliC组、Rapa+FliC组等4组,CCK-8法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的变化情况。同... 目的:利用mRNA高通量测序初步探讨雷帕霉素(Rapa)联合鞭毛蛋白(FliC)体外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的机制。方法:将4T1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Rapa组、FliC组、Rapa+FliC组等4组,CCK-8法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mRNA高通量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KEGG通路分析;此外,通过STRING分析Rapa+FliC组与Rapa组两组间的DEGs,构建DEGs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Hub基因。结果: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Rapa+FliC对4T1乳腺癌细胞的活力抑制率和凋亡率都显著高于Rapa和FliC(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Rapa组和control组之间共有579个DEGs,主要富集于PI3K/Akt等信号通路;FliC组和control组之间的DEGs主要富集于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Rapa+FliC组与Rapa组之间共有150个DEGs,主要富集于mTOR等信号通路。从PPI网络中,成功筛选出Atm、Itga2等10个Hub基因。结论:Rapa+FliC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体外抑制4T1乳腺癌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Atm和Itga2基因可能是两者联合作用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高通量测序 4t1乳腺癌细胞 雷帕霉素 鞭毛蛋白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下调LRP5/6表达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
3
作者 温著珍 沃达 +1 位作者 朱伟东 任丹妮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6期29-34,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藜芦醇(RES)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消化后接种于3.5 cm细胞皿中,分别加入0、2.5、5、10、20μmol/L的RES干预72 h,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观察法和台盼蓝计数...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藜芦醇(RES)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消化后接种于3.5 cm细胞皿中,分别加入0、2.5、5、10、20μmol/L的RES干预72 h,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观察法和台盼蓝计数法检测RES干预后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Western blot检测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结合蛋白5(LRP5)、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结合蛋白6(LRP6)蛋白表达量。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RES组,分别加入0μmol/L和前述所筛选的最佳干预浓度的RES干预72 h,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蛋白表达量。接着将细胞分为siCtr组、siLRP5组、siLRP6组、siβ-catenin组,siCtr组给予正常培养,siLRP5组加入LRP5小干扰RNA(siRNA)沉默LRP5基因,siLRP6组加入LRP6 siRNA沉默LRP6基因,siβ-catenin组加入β-catenin siRNA沉默β-catenin基因,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和台盼蓝计数检测上述4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Western blot检测LRP5、LRP6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最后将细胞分为Vector组、Vector+RES组、LRP5组、LRP5+RES组、LRP6组、LRP6+RES组、N端缺失的β-catenin突变体组(β-cateninΔN组)、β-cateninΔN+RES组,Vector组给予正常培养,Vector+RES组加入前述所筛选的最佳干预浓度的RES干预,LRP5组加入过表达LRP5质粒,LRP5+RES组加入过表达LRP5质粒联合RES最佳干预浓度,LRP6组加入过表达LRP6质粒,LRP6+RES组加入过表达LRP6质粒联合RES最佳干预浓度干预,β-cateninΔN组加入过表达β-cateninΔN质粒,β-cateninΔN+RES组加入过表达β-cateninΔN质粒联合10μmol/L的RES干预。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和台盼蓝计数检测上述8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Western blot检测LRP5、LRP6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mol/L RES组比较,10、20μmol/L RES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均降低(P<0.05),对LRP5、LRP6蛋白表达下调显著(P<0.05),故后续选用10μmol/L浓度的RES进行干预。与对照组比较,RES组β-catenin核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与siCtr组比较,siLRP5组、siLRP6组和siβ-catenin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Vector+RES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降低(P<0.05);与Vector+RES组比较,LRP5+RES组、LRP6+RES组和β-cateninΔN+RES组细胞密度和活细胞浓度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阻止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其机制与通过下调LRP5、LRP6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白藜芦醇 4t1细胞 LRP5/6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BALB/c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4
作者 严丽 李莉 +3 位作者 郝芳 申伟 张霖雷 郭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4-796,共3页
目的:应用来源于BALB/c小鼠的4T1乳腺癌细胞株建立BALB/c小鼠乳腺癌模型,选择最佳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接种1×106ml-1、1×107ml-1、1×108ml-14T1乳腺癌细胞株细胞悬液。每组小... 目的:应用来源于BALB/c小鼠的4T1乳腺癌细胞株建立BALB/c小鼠乳腺癌模型,选择最佳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接种1×106ml-1、1×107ml-1、1×108ml-14T1乳腺癌细胞株细胞悬液。每组小鼠再随机分两组分别接种于胸壁和侧腹壁。比较各组的成瘤时间、成瘤率和8周存活率,并用C-erbB-2免疫组化法检查肿瘤病理状态。结果:细胞浓度为1×107ml-1时,肿瘤成瘤率高,生长稳定;4T1细胞不同部位接种不影响成瘤率及生长;C-erbB-2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均为阳性。结论:应用1×107ml-1浓度的4T1细胞进行接种是最佳的模型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ALBc小鼠 4t1细胞株
下载PDF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炎性微环境的干预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玉人 林洪生 张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研究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干预抑制及对其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CK-8检测贝母素甲、乙对4T1细胞抑制率;ELISA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TGF-β、VEGF、MMP-9、MCP-1的分泌量;RT-PCR检测TGF-β、VEGF、MMP-9mRNA表达... 目的:研究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干预抑制及对其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CK-8检测贝母素甲、乙对4T1细胞抑制率;ELISA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TGF-β、VEGF、MMP-9、MCP-1的分泌量;RT-PCR检测TGF-β、VEGF、MMP-9mRNA表达情况。结果: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贝母素甲、乙可分别下调4T1细胞TGF-β,VEGF、MCP-1及MMP-9分泌量(P<0.05,P<0.01);贝母素甲、乙可降低4T1细胞TGF-β、VEGF等mRNA表达(P<0.05,P<0.01)。结论: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的释放调节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4t1细胞 乳腺癌细胞 炎性微环境
下载PDF
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富集和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欣荣 单保恩 +5 位作者 艾军 刘丽华 刘月彩 张超 张海谱 刘登湘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悬浮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富集并鉴定4T1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方法:通过含EGF、bFGF和B27等细胞因子的SFM培养富集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将其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serum-su... 目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悬浮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富集并鉴定4T1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方法:通过含EGF、bFGF和B27等细胞因子的SFM培养富集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将其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serum-supplemented medium,SSM),观察4T1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分化情况。应用细胞表面标志CD44^+CD24^-/low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4T1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比例,小鼠致瘤实验验证不同培养条件下4T1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4T1细胞在SFM中能够存活、增殖,并形成细胞球,细胞球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SSM中可贴壁分化。4T1细胞球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为6.4%68.9%,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比例为7.3%61.2%,均显著高于SSM中培养的4T1细胞(P〈0.05);随着SFM中细胞球传代次数增加,CD44^+CD24^-/low细胞和SP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小鼠致瘤实验结果显示,富集了肿瘤干细胞的细胞球比常规培养4T1细胞的致瘤性更强。结论:乳腺癌4T1细胞可在含多种生长因子的SFM中悬浮生长并形成细胞球,4T1细胞中含有的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可通过SFM培养法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悬浮培养 乳腺癌4t1细胞 肿瘤干细胞 CD44^+CD24^-/low 侧群细胞
下载PDF
桔梗不同配伍对乳腺癌高转移潜能细胞4T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吴金娜 龚旭初 +2 位作者 陈海东 杨万富 刘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856-1859,共4页
目的:应用MTT比色法及Transwell试验检测桔梗配伍不同中药对乳腺癌高转移潜能细胞4T1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给予SD大鼠中药煎剂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应用MTT比色法检测桔梗不同配伍含药血清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实验... 目的:应用MTT比色法及Transwell试验检测桔梗配伍不同中药对乳腺癌高转移潜能细胞4T1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给予SD大鼠中药煎剂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应用MTT比色法检测桔梗不同配伍含药血清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桔梗不同配伍含药血清对4T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桔梗及桔梗配伍不同中药组含药血清干预24 h后,对4T1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组含药血清对乳腺癌高转移潜能细胞4T1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桔梗组30.75%、桔梗加麦冬组34.44%、桔梗加蛇床子组44.71%、桔梗加莪术组49.84%。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桔梗及桔梗配伍不同中药各组均能降低透过小室的4T1细胞数,对于乳腺癌高转移潜能细胞4T1的侵袭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桔梗单用组比较,桔梗配伍不同中药组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桔梗配伍麦冬组及桔梗配伍蛇床子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桔梗配伍莪术组在抑制作用方面虽然由于桔梗单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桔梗及桔梗配伍不同治则中药对乳腺癌高转移潜能细胞4T1的增殖及侵袭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配伍 4t1细胞 肺转移
下载PDF
5-FU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富集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欣荣 刘登湘 +1 位作者 刘丽华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8-485,共8页
目的:探讨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处理并通过荷瘤小鼠模型体内传代的方法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可行性,为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乳腺癌细胞株4T1皮下接种小鼠制备荷瘤模型,以一定剂量5-FU腹腔注射4周;处死小... 目的:探讨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处理并通过荷瘤小鼠模型体内传代的方法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可行性,为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乳腺癌细胞株4T1皮下接种小鼠制备荷瘤模型,以一定剂量5-FU腹腔注射4周;处死小鼠后取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并接种小鼠制备下一代小鼠荷瘤模型,5-FU处理及再次传代方法同上,共传4代。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其余处理同模型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代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Hoe-chast 33342染色法检测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55和ALDH1蛋白的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的形成,小鼠致瘤实验检测不同肿瘤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各代对照组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为(11.5±0.9)%,SP细胞比例为(9.7±1.3)%,ALDH1表达阴性,CD55强阳性表达细胞数为(0.6±0.3)%,乳腺癌细胞微球体比例为(0.5±0.2)%;5-FU处理组4代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分别为(49.8±1.2)%、(56.8%±1.7)%、(66.4±1.5)%、(69.0±1.6)%,SP细胞比例分别为(25.0±1.2)%、(42.6±2.8)%、(58.4±2.1)%、(61.3±2.6)%,ALDH1阳性表达细胞比例为(3.8±0.7)%、(14.1±2.4)%、(25.2±3.1)%、(27.5±2.7)%,CD55强阳性细胞比例为(7.8±1.6)%、(10.1±2.0)%、(15.6±1.4)%、(17.3±1.9)%,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形成比例为(5.9±0.4)%;两组各相应指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FU作用后富集了肿瘤干细胞的第3代肿瘤细胞的致瘤作用显著强于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5-FU作用并通过荷瘤小鼠体内传代能够富集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中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4t1细胞株 乳腺癌干细胞 5-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山慈菇提取液对小鼠4T1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银花 钟世军 +1 位作者 曾涛 陈臻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探索山慈菇提取液对小鼠4T1细胞抑制作用机制。采用水煎法制备山慈菇提取液,MTT比色法检测小鼠4T1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山慈菇提取液对4T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并呈... 探索山慈菇提取液对小鼠4T1细胞抑制作用机制。采用水煎法制备山慈菇提取液,MTT比色法检测小鼠4T1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山慈菇提取液对4T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山慈菇提取液诱导小鼠4T1细胞凋亡效果明显,并有剂量依赖性。山慈菇提取液对小鼠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其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4t1细胞 增殖抑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苦豆子总生物碱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建光 牛清芝 +2 位作者 杨晓艺 曾诚 黄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4-46,51,共4页
目的研究苦豆子总生物碱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苦豆子总生物碱提取并纯化,处理成澄清的药物溶液后用于细胞给药。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苦豆子总生物碱作用24h后4T1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24h后... 目的研究苦豆子总生物碱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苦豆子总生物碱提取并纯化,处理成澄清的药物溶液后用于细胞给药。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苦豆子总生物碱作用24h后4T1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24h后4T1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药物浓度为5.00mg/mL时,4T1细胞存活率为63.05%;药物浓度为10.00mg/mL时,4T1细胞存活率为20.30%,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实验组药物浓度为6.25mg/mL时,细胞凋亡率为11.4%;药物浓度为10.00mg/mL时,细胞凋亡率为41.7%,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苦豆子总生物碱能诱导细胞凋亡,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总生物碱 4t1 细胞 细胞增殖 抑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不同接种量荧光素酶标记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的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小颖 马元武 +1 位作者 张旭 张连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4-17,I0003,共5页
目的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较四种剂量荧光素酶标记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为光学标记肿瘤模型的药物筛选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导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 目的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较四种剂量荧光素酶标记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为光学标记肿瘤模型的药物筛选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导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标记细胞稀释成1×107细胞/mL,2×107细胞/mL,5×107细胞/mL和1×108细胞/mL四种剂量,取0.1 mL接种于BALB/c小鼠右侧第二对乳腺脂肪垫内,制作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比较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结果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在致瘤性方面和亲代细胞无明显差别,四种剂量细胞接种BALB/c小鼠后,均有肿瘤生长,接种第28天时,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大小没有明显差别,但接种两个高剂量肿瘤细胞的小鼠组各有2只小鼠死亡;接种后31 d,发现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随着观察天数的增加,转移程度逐渐严重,接种后42 d,小鼠陆续发生死亡。结论根据转移和死亡情况,确定接种1×106个细胞/只不仅肺转移明显,而且存活时间一般超过45 d,比高剂量接种存活时间长,为最佳肺转移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t1小鼠乳腺癌细胞株 荧光素酶 肺转移 肿瘤模型
下载PDF
活体生物发光示踪术观察中国被毛孢抑制小鼠4T1-luc乳腺癌肺转移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惠英 屠珏 +3 位作者 凌云 张利棕 寿旗扬 陈民利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利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探讨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方法]4T1-luc乳腺癌细胞原位接种于50只BALB/c小鼠2周后,取40只荷瘤小鼠,分成4组,即模型组(10mL.kg-1NS)、HSM低剂量组(1.0g.kg-1HSM)、HSM高剂量组(2.... [目的]利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探讨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方法]4T1-luc乳腺癌细胞原位接种于50只BALB/c小鼠2周后,取40只荷瘤小鼠,分成4组,即模型组(10mL.kg-1NS)、HSM低剂量组(1.0g.kg-1HSM)、HSM高剂量组(2.0g.kg-1HSM)、阳性组(20mg.kg-1CTX),每组10只,连续给药21d;测定各组小鼠原位肿瘤体积和重量,并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仪观察各组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情况。[结果]小鼠灌胃给予1.0g.kg-1、2.0g.kg-1HSM后,原位肿瘤体积和重量明显降低(P<0.05,P<0.01),原位肿瘤抑瘤率分别为22.92%和32.50%;给予2.0g.kg-1HSM的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明显减少(P<0.01),乳腺癌肺转移的抑制率为51.77%。[结论]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具有较好的抑制小鼠乳腺癌肺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被毛孢菌丝体 4t1-luc乳腺癌 肺转移 生物发光示踪术
下载PDF
抗癌防移片对4T1小鼠乳腺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超 胡志希 +2 位作者 曾柏荣 李琳 陈龙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抗癌防移片对4T1小鼠乳腺癌的影响。方法建立4T1乳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和抗癌防移片组,分别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动态观察给药期间小鼠生活状况。给药4周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体质量增加百分数,... 目的观察抗癌防移片对4T1小鼠乳腺癌的影响。方法建立4T1乳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和抗癌防移片组,分别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动态观察给药期间小鼠生活状况。给药4周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体质量增加百分数,测量剥离瘤体积,计算瘤体积抑制率以及计数肺转移瘤灶个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抗癌防移片组小鼠肿瘤生长缓慢,肺转移瘤灶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抗癌防移片组药物毒副作用小(P<0.05),生活质量高,但其抑瘤防转移作用不及环磷酰胺(P<0.05)。结论抗癌防移片能抑制4T1小鼠乳腺癌生长与转移,改善小鼠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防移片 4t1小鼠乳腺癌 肿瘤体积 瘤体积抑制率 肺转移瘤灶数
下载PDF
NKG2D配体RAE1ε对乳腺癌细胞4T1衍生MDSC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莉 刘阳 +6 位作者 叶枫 刘露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 F3为基础,构建表达RAE1ε的Ba F3-RAE1ε细胞以及表达空质粒的Ba F3-mock对照细胞。通过4T1原位肿瘤模型诱导产生CD11b+Gr-1+MDSC,将Ba F3-mock细胞和Ba F3-RAE1ε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脾MD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表面CD40、CD80、F4/80、CD11c的表达和MDSC内活性氧(ROS)的水平;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IL-10、IL-4和IFN-γ的含量;Griess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一氮化氮(NO)的浓度。磁珠分选共培养体系中的MDSC,检测裂解后精氨酸酶的活性;另外,将分选后的MDSC与抗CD3/抗CD28抗体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CFSE法检测活化的CD3+CD8+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获得4T1原位肿瘤模型来源的小鼠脾MDSC。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对MDSC分泌IL-4、IFN-γ、IL-10和NO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MDSC表达CD40、CD80、F4/80、CD11c和ROS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显著提高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156.166±1.209 vs 110.135±7.356,P<0.01),并明显增强MDSC对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RAE-1ε在体外增强4T1成瘤小鼠来源的MDSC的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髓系抑制性细胞 精氨酸酶 乳腺癌4t1细胞
下载PDF
定量蛋白质组学筛选及分析山慈菇酯提物抗4T1乳腺癌的新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晓东 张楠 +3 位作者 杨冬冬 刘颖 王赫 张子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探讨山慈菇酯提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Cremastra appendiculata,Cr Ap)作用于4T1乳腺癌癌组织中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Cr Ap抗4T1乳腺癌的靶点。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技术对Cr Ap作用的4T1乳腺癌癌组织进... 探讨山慈菇酯提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Cremastra appendiculata,Cr Ap)作用于4T1乳腺癌癌组织中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Cr Ap抗4T1乳腺癌的靶点。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技术对Cr Ap作用的4T1乳腺癌癌组织进行检测,并筛选4T1组织中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蛋白。利用多重数据库对Cr Ap/CON差异蛋白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PCR检测癌组织中Ly6G、S100a8、S100a9、Tmsb4x和GADPH的mRNA表达量。蛋白质组学共获得15个上调蛋白,1个下调蛋白,其中有4个上调差异蛋白与免疫调节功能密切相关。胸腺素β-4下调,而Toll 4受体结合蛋白、Toll样受体结合蛋白、肥大细胞表达膜蛋白1上调,基因本体论注释分析和功能聚类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可能与Cr Ap产生抗乳腺癌作用相关;S100-a8、S100-a9蛋白上调可能与Cr Ap产生促凋亡作用和免疫调节过程相关。此外,KEGG富集通路多与免疫调控过程相关,其中癌症的转录失调通路、IL-17信号通路可能与Cr Ap抗4T1作用和免疫调节机制密切相关。QPCR结果显示Cr Ap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组织中Ly6G、S100a8、S100a9的表达,而降低Tmsb4x。TMT定量蛋白质组学能有效筛选Cr Ap抗4T1的差异蛋白,其中Cr Ap抗4T1乳腺癌机制和相关的免疫调控作用有望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t1乳腺癌 蛋白质组学 串联质量标签 山慈菇
下载PDF
抗癌防移片抑制4T1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超 胡志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861-864,971,共5页
【目的】探讨抗癌防移片抑制4T1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理。【方法】选用BALB/c小鼠建立4T1乳腺癌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CTX,剂量为0.04 g·kg-1·d-1)组和抗癌防移片组(剂量为5.2 g·kg-1·d-1),分... 【目的】探讨抗癌防移片抑制4T1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机理。【方法】选用BALB/c小鼠建立4T1乳腺癌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CTX,剂量为0.04 g·kg-1·d-1)组和抗癌防移片组(剂量为5.2 g·kg-1·d-1),分别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处死小鼠,测量剥离瘤质量,计算剥离瘤质量抑制率以及计数肺转移结节数,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肿瘤微血管数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抗癌防移片组剥离瘤质量显著减轻(P<0.05),肺转移结节数目显著减少(P<0.05),且剥离瘤微血管数与VEGF表达有降低趋势。【结论】抗癌防移片可能通过下调VEGF、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抑制4T1小鼠乳腺癌生长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防移片/药理学 4t1乳腺癌/中药疗法 抗血管生成 乳腺癌细胞/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Reversine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17
作者 黄迪 黄宇 +4 位作者 翁杰锋 黄子圣 麦振豪 赵俐 古维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324-2328,共5页
目的研究reversine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分别用不同浓度的reversine干预4T1细胞24、48 h,应用CCK-8法检测reversine对4T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情况,计算半数抑制... 目的研究reversine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分别用不同浓度的reversine干预4T1细胞24、48 h,应用CCK-8法检测reversine对4T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情况,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reversine对4T1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bax、bcl-2、TGF-β1、TIMP1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reversine可以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低浓度组(10μg/m L)、中浓度组(25μg/m L)和高浓度组(50μg/m L)的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4.65±1.04)%,(11.68±0.69)%和(15.11±2.0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应用reversine干预后,4T1细胞活化的Caspase-3表达增加(P<0.001),bax与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01),bax/bcl-2比值增大(P<0.001),TGF-β1表达无差异(P>0.05),TIMP1、MMP9和Aurora B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Re-versine可以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reversine可以通过TIMP1/MMP9通路抑制4T1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ine 乳腺癌 4t1细胞株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compound C对小鼠4T1乳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马宇光 张寅斌 +3 位作者 梁亮 赵阳 焦菊凤 昝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1-3,14,共4页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及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compound C)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体外培养,分别以完全培养基为空白组,4T1细胞为对照组,在细胞培养中分...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及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compound C)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体外培养,分别以完全培养基为空白组,4T1细胞为对照组,在细胞培养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5、5、10、20、40 mmol/L的二甲双胍为实验组1-5,以10 mmol/L的二甲双胍联合20μmol/Lcompound C的为实验组6,20μmol/L compound C的为实验组7。检测各组细胞株增殖情况及细胞内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二甲双胍作用24、48 h时,实验组1与对照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2-5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2 h时,实验组1-5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4、5在24、48、72 h时,各组cyclin D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48 h时cyclin D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24 h时(P〈0.05);72 h时cyclin D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各组48 h时(P〈0.05);实验组3 cyclin D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6、7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而compound C对其有拮抗作用;二甲双胍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有下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4t1细胞 二甲双胍 COMPOUND C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蛋白D1
下载PDF
银杏多糖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及GLUT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常萍 徐艳 +2 位作者 周大宇 吴笳迪 马世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银杏多糖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多糖处理对数生长期的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分别用MTT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银杏多糖对4T1细胞增殖的抑制和细胞毒性作用;用DAPI核染色检测银杏多糖... 目的探讨银杏多糖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多糖处理对数生长期的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分别用MTT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银杏多糖对4T1细胞增殖的抑制和细胞毒性作用;用DAPI核染色检测银杏多糖对4T1细胞凋亡的影响;qRT-PCR检测银杏多糖对4T1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多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4T1细胞增殖,并且随着银杏多糖剂量的增加,细胞活力明显下降、毒性明显增强,细胞凋亡增加。qRTPCR结果显示,银杏多糖可以明显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基因表达。结论银杏多糖可抑制4T1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并通过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表达,干预癌细胞的能量代谢,提示银杏多糖对4T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可能通过干预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多糖 乳腺癌4t1细胞 增殖 凋亡 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能量代谢
下载PDF
叶酸脂质体对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内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傅刘鹏 徐俊 +2 位作者 黄思超 邱胜红 蔡绍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叶酸脂质体对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内靶向性,为开展叶酸介导的靶向性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冷冻超声法制备叶酸脂质体,原子力显微镜(AFM)确定叶酸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和表征叶酸脂质体的表面形态结构。采... 目的探讨叶酸脂质体对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内靶向性,为开展叶酸介导的靶向性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冷冻超声法制备叶酸脂质体,原子力显微镜(AFM)确定叶酸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和表征叶酸脂质体的表面形态结构。采用鼠源4T1细胞建立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原位皮下分别注射包封钙黄绿素的叶酸脂质体和脂质体,用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和荧光定量法测定叶酸脂质体与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富集量。结果叶酸脂质体富集于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脂质体(P<0.05)。结论通过细胞表面叶酸受体的介导作用,叶酸脂质体能明显富集于表达叶酸受体的乳腺癌细胞上,即具有肿瘤靶向性;本研究为开展叶酸介导的靶向性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脂质体 靶向性 叶酸受体 4t1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