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染色体4q-10q相互易位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柠
吴志英
+4 位作者
王朝东
王志强
林珉婷
方玲
慕容慎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50-653,共4页
目的 探讨染色体 4q与 10q间相互易位现象及其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的关系。方法 BglII/BlnI双酶切、凝胶电泳分离 5 0名正常对照及 45例FSHD患者的基因组DNA ,采用p13E 11探针Southern杂交 ,应用ScionImage软件检测并校正 ...
目的 探讨染色体 4q与 10q间相互易位现象及其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的关系。方法 BglII/BlnI双酶切、凝胶电泳分离 5 0名正常对照及 45例FSHD患者的基因组DNA ,采用p13E 11探针Southern杂交 ,应用ScionImage软件检测并校正 4q 及 10q 型杂交片段的信号强度值 ,计算 4q :10q剂量比来判断易位情况 ,比较对照组与FSHD患者发生易位频率的差异。结果 95名检测对象中共检测到 4种易位情况 ,总易位频率为 17 89%。对照组中 4q→ 10q型易位和 10q→ 4q型易位均占 8 0 %;而散发性患者只检测到 4q→ 10q易位 ,发生频率为 43 75 %;家族性患者只检测到 10q→4q易位 ,频率为 6 89%。散发性患者 4q→ 10q易位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χ2 =11 15 4,P <0 0 0 1) ,而家族性患者 10q→ 4q易位频率与对照组间无差异 ( χ2 =0 0 12 ,P >0 5 )。结论 正常人群及FSHD患者均存在 4q35区的不稳定性及 4q 10q相互易位现象 ;4q→ 10q易位的发生与散发型FSHD的发病密切相关 ,与家族型FSHD关系较小 ;4q 10q的相互作用引起 4q35区的D4Z4重复单位丢失或转移至10q2 6 ,可能是导致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肩肱型
肌营养不良症
染色体
4q-10q
相互易位机制
基因
原文传递
一4q部分三体10q部分单体患儿的分子细胞遗传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艳亮
戴勇
+5 位作者
涂植光
李启运
王林纤
张丽
曾君
欧阳志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确定一生长迟缓、智力低下患儿的核型,分析其染色体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临床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应用G显带...
目的确定一生长迟缓、智力低下患儿的核型,分析其染色体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临床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应用G显带染色体分析、array—CGH、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对患儿及其亲属进行核型分析。结果G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儿存在1条来源于父亲的10号衍生染色体der(10)t(4;10)(q25;q26),其父亲和祖母均是t(4;10)(q25;q26)平衡易位携带者。Array-CGH显示患儿存在4q26-q35.2三体,并将断裂点定位于4q26,此外,还发现患儿10号染色体存在一约0.54Mb的微缺失del(10)(q26.3)。FISH和RQ-PCR证实父亲和祖母也存在del(10)(q26.3)。结论del(10)(q26.3)并不导致表型异常,患儿的异常表型可归凶于4q26-q35.2三体。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arrayCGH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q
部分三体
10
q
部分单体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核型
表型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国人面肩肱型营养不良症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基因诊断研究
3
作者
王朝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79-179,共1页
目的 (1)探讨中国人群 4 q35区 Eco R 片段长度多态性及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患者 4 q35区D4 Z4的缺失规律。 (2 )研究中国人 4 q35的不稳定性及 4 q- 10 q相互易位的规律及其与 FSHD的关系。 (3)研究基因突变与FSHD临...
目的 (1)探讨中国人群 4 q35区 Eco R 片段长度多态性及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患者 4 q35区D4 Z4的缺失规律。 (2 )研究中国人 4 q35的不稳定性及 4 q- 10 q相互易位的规律及其与 FSHD的关系。 (3)研究基因突变与FSHD临床表型的关系 ,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4 )建立适合我国人群和民族特点的 FSHD基因诊断方法体系 ,为本病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 (1)采用 Eco R / H ind 双酶切g DNA+p13E- 11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正常人群及 FSHD患者 4 q35区 Eco R / p13E- 11片段 ,并应用 Image分析软件计算分析片段大小。 (2 )采用 Eco R / Bln 双酶切 +p13E- 11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和区分来自 10 q2 6的同源性片段。 (3)应用 Bgl / Bln 双酶切、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 4 q-型和10 q-型 D4 Z4片段 ,应用剂量分析软件检测片段的杂交信号强度 ,计算 4 q∶ 10 q剂量比 ,推测 4 q- 10 q相互易位形式。采用 χ2检验比较正常人、散发型 FSHD和家族型 FSHD的易位率差异。 (4 )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患者发病年龄、丧失行走能力的年龄与 Eco R 片段长度的相关关系 ,采用 t检验比较易位和非易位组及不同性别患者的片段长度及发病年龄差异。 (5 )联合应用双酶切 +剂量检测方法进行基因诊断。 结果 (1)E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面肩肱型营养不良症
分子遗传学
基因诊断
4q-10q
易位
D
4
Z
4
重复序列
EcoRI片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染色体4q-10q相互易位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柠
吴志英
王朝东
王志强
林珉婷
方玲
慕容慎行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50-65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0 0 0 0 182 )
福建省自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C992 0 0 0 2 )
+1 种基金
福建省科技项目基金资助 ( 2 0 0 2Y0 0 1和 2 0 0 0Z14 2 )
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目的 探讨染色体 4q与 10q间相互易位现象及其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的关系。方法 BglII/BlnI双酶切、凝胶电泳分离 5 0名正常对照及 45例FSHD患者的基因组DNA ,采用p13E 11探针Southern杂交 ,应用ScionImage软件检测并校正 4q 及 10q 型杂交片段的信号强度值 ,计算 4q :10q剂量比来判断易位情况 ,比较对照组与FSHD患者发生易位频率的差异。结果 95名检测对象中共检测到 4种易位情况 ,总易位频率为 17 89%。对照组中 4q→ 10q型易位和 10q→ 4q型易位均占 8 0 %;而散发性患者只检测到 4q→ 10q易位 ,发生频率为 43 75 %;家族性患者只检测到 10q→4q易位 ,频率为 6 89%。散发性患者 4q→ 10q易位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χ2 =11 15 4,P <0 0 0 1) ,而家族性患者 10q→ 4q易位频率与对照组间无差异 ( χ2 =0 0 12 ,P >0 5 )。结论 正常人群及FSHD患者均存在 4q35区的不稳定性及 4q 10q相互易位现象 ;4q→ 10q易位的发生与散发型FSHD的发病密切相关 ,与家族型FSHD关系较小 ;4q 10q的相互作用引起 4q35区的D4Z4重复单位丢失或转移至10q2 6 ,可能是导致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面肩肱型
肌营养不良症
染色体
4q-10q
相互易位机制
基因
Keywords
Muscular dystrophy, facioscapulohumeral
Genes
分类号
R746.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4q部分三体10q部分单体患儿的分子细胞遗传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艳亮
戴勇
涂植光
李启运
王林纤
张丽
曾君
欧阳志斌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育部临床检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7,共5页
文摘
目的确定一生长迟缓、智力低下患儿的核型,分析其染色体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临床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应用G显带染色体分析、array—CGH、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对患儿及其亲属进行核型分析。结果G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儿存在1条来源于父亲的10号衍生染色体der(10)t(4;10)(q25;q26),其父亲和祖母均是t(4;10)(q25;q26)平衡易位携带者。Array-CGH显示患儿存在4q26-q35.2三体,并将断裂点定位于4q26,此外,还发现患儿10号染色体存在一约0.54Mb的微缺失del(10)(q26.3)。FISH和RQ-PCR证实父亲和祖母也存在del(10)(q26.3)。结论del(10)(q26.3)并不导致表型异常,患儿的异常表型可归凶于4q26-q35.2三体。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arrayCGH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等优点。
关键词
4
q
部分三体
10
q
部分单体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核型
表型
相关性
Keywords
partial trisomy
4
q
partial monosomy
10
q
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karyotype
phenotype
correlation
分类号
R725.9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人面肩肱型营养不良症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基因诊断研究
3
作者
王朝东
机构
硕士研究生
出处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79-179,共1页
文摘
目的 (1)探讨中国人群 4 q35区 Eco R 片段长度多态性及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患者 4 q35区D4 Z4的缺失规律。 (2 )研究中国人 4 q35的不稳定性及 4 q- 10 q相互易位的规律及其与 FSHD的关系。 (3)研究基因突变与FSHD临床表型的关系 ,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4 )建立适合我国人群和民族特点的 FSHD基因诊断方法体系 ,为本病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 (1)采用 Eco R / H ind 双酶切g DNA+p13E- 11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正常人群及 FSHD患者 4 q35区 Eco R / p13E- 11片段 ,并应用 Image分析软件计算分析片段大小。 (2 )采用 Eco R / Bln 双酶切 +p13E- 11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和区分来自 10 q2 6的同源性片段。 (3)应用 Bgl / Bln 双酶切、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 4 q-型和10 q-型 D4 Z4片段 ,应用剂量分析软件检测片段的杂交信号强度 ,计算 4 q∶ 10 q剂量比 ,推测 4 q- 10 q相互易位形式。采用 χ2检验比较正常人、散发型 FSHD和家族型 FSHD的易位率差异。 (4 )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患者发病年龄、丧失行走能力的年龄与 Eco R 片段长度的相关关系 ,采用 t检验比较易位和非易位组及不同性别患者的片段长度及发病年龄差异。 (5 )联合应用双酶切 +剂量检测方法进行基因诊断。 结果 (1)Eco
关键词
中国人
面肩肱型营养不良症
分子遗传学
基因诊断
4q-10q
易位
D
4
Z
4
重复序列
EcoRI片段
分类号
R746.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染色体4q-10q相互易位机制的初步研究
王柠
吴志英
王朝东
王志强
林珉婷
方玲
慕容慎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
原文传递
2
一4q部分三体10q部分单体患儿的分子细胞遗传分析
张艳亮
戴勇
涂植光
李启运
王林纤
张丽
曾君
欧阳志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3
中国人面肩肱型营养不良症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基因诊断研究
王朝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