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5'-NT、AFU、ALP和GGT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叙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7期121-1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泰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泰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胆管结石组19例,慢性肝炎组18例,胆汁淤积肝炎组17例,肝炎后肝硬化组17例,胆囊结石组16例,原发性肝癌组15例。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肝胆疾病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样本中5'-NT、AFU、ALP和GGT水平及阳性率。结果肝胆管结石组、胆汁淤积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胆囊结石组、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5'-NT、AFU、ALP和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AFU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酶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NT、AFU、ALP和GGT可作为肝胆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病 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诊断
下载PDF
探讨多项血清酶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正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4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对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酶法检测207例肝胆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中5′-NT、...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对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酶法检测207例肝胆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中5′-NT、AFU、ALP和GGT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项血清酶活性检测在各肝胆疾病组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5′-NT在胆汁淤积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升幅最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FU在肝炎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中有明显增高,ALP除在慢性肝炎组升幅稍低外,以肝胆管结石组、胆汁淤积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中升幅尤为显著。GGT除在慢性肝炎组升幅稍低外,以原发性肝癌组升幅最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疾病用不同的联合检测方式所检出的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NT、AFU、ALP和GGT是诊断肝胆疾病较为敏感的血清酶指标,为肝胆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通过血清酶活性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疾病 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下载PDF
血清5’NT、LAP、ALP与GGT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宗艺 王加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16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5’核苷酸(5’-N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碱性磷酸酶(ALP)和r-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肝脏疾病患者为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将96例肝脏... 目的:探讨血清中5’核苷酸(5’-N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碱性磷酸酶(ALP)和r-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肝脏疾病患者为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将96例肝脏疾病患者分为肝癌组(n=22)、肝硬化组(n=34)、肝炎组(n=36)。以同期2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5’-NT、LAP、ALP与GGT水平,并分析其诊断肝脏疾病的价值。结果: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5’NT、LAP、ALP和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5’NT、LAP、ALP与GGT均高于肝硬化组和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5’NT、LAP、ALP与GGT均高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90.91%,高于其他指标,ALP诊断肝硬化的准确率为58.82%,高于其他指标,但诊断的价值不高,GGT诊断肝炎的准确率为41.67%。5’NT、LAP、ALP与GGT四者联合检测诊断肝癌、肝硬化、肝炎的准确率分别为95.45%、76.47%、58.33%,联合检测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四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5’NT、LAP、ALP与GGT在肝脏疾病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四者进行检测可有效提升肝癌、肝硬化、肝炎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核苷酸酶 亮氨酸氨基转肽酶 碱性磷酸酶 R-谷氨酰转移酶 肝脏疾病
下载PDF
应用锌缺乏大鼠模型探索锌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
4
作者 王瑶 刘小兵 +3 位作者 王睿 胡贻椿 杨丽琛 李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目的通过使用缺锌饲料喂养大鼠,建立锌缺乏动物模型。探索不同指标评价锌缺乏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及不同指标之间的联合应用。方法120只初断乳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应用Excel软件随机分为急性缺锌组、边缘性缺锌组、配饲组和对照组,每组30... 目的通过使用缺锌饲料喂养大鼠,建立锌缺乏动物模型。探索不同指标评价锌缺乏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及不同指标之间的联合应用。方法120只初断乳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应用Excel软件随机分为急性缺锌组、边缘性缺锌组、配饲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大鼠。急性缺锌组饲喂急性缺锌饲料(锌含量1 mg/kg),边缘性缺锌组喂饲边缘缺锌饲料(锌含量4 mg/kg),配饲组和对照组喂饲AIN-93G饲料。除配饲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自由饮食,配饲组大鼠的饲喂量依据急性缺锌组大鼠的摄食量而定。共喂养5周,记录大鼠摄食量、体重。实验第4天、第3周和第5周采血,采用质谱法测定血清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5’核苷酸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胸腺素、血清金属硫蛋白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含量。结果试验第4天时,急性缺锌组血清锌(1195.21μg/L)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01),且随喂养时间增加显著下降(P=0.0002);边缘性缺锌组大鼠血清锌(991.38μg/L)从第3周开始显著低于配饲组和对照组(P<0.05),但随着喂养时间增加血清锌无明显趋势变化。急性缺锌组5’核苷酸酶含量随喂养时间增加显著下降(P=0.0001),第5周时急性缺锌组5’核苷酸酶(41.43 ng/L)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396)。急性缺锌组血清胸腺素含量随喂养时间增加显著下降(P=0.0355),第3周开始血清胸腺素(1467.66 ng/mL)显著低于配饲组和对照组(P=0.0006);边缘性缺锌组大鼠第5周血清胸腺素(1590.32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金属硫蛋白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变化。急性缺锌组血清锌与血清5’核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锌与血清胸腺素,血清胸腺素与血清5’核苷酸酶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锌在急性锌缺乏时反应灵敏,但在边缘性锌缺乏时反应并不灵敏。血清胸腺素和血清5’核苷酸酶可能是急性锌缺乏的特异指标,但不灵敏。急性缺锌时血清锌与血清5’核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但3个指标在边缘性锌缺乏时均不敏感。但由于人群中更多的是存在边缘性锌缺乏,因此需要继续探索评价边缘性锌缺乏状态下的灵敏和特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缺乏 大鼠 血清锌 血清金属硫蛋白 血清5’核苷酸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 血清胸腺素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