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解明思 刘洁 +2 位作者 朱科学 孙宝国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3,共11页
为研究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AR-C17)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处理下的细胞存活率变化;DCF-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胞内肿瘤增殖标记物K... 为研究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AR-C17)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处理下的细胞存活率变化;DCF-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胞内肿瘤增殖标记物Ki-67的表达,细胞凋亡的变化,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自噬体的形成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LC3-Ⅱ等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R-C17显著抑制了MDA-MB-231细胞存活率,促进胞内ROS的生成,降低肿瘤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上调Bax/Bcl-2的蛋白表达比率,增加活性Caspase的表达量,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同时,AR-C17能够增加LC3-Ⅱ蛋白表达量,促进自噬体形成,诱导细胞发生自噬;此外,采用自噬抑制剂与AR-C17共同作用能够降低细胞存活率,进一步促进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AR-C17能够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 乳腺癌 凋亡 自噬 增殖抑制 细胞毒性
下载PDF
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屠洁 刘冠卉 +3 位作者 朱淑云 曹喜涛 李强 季更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6-121,共6页
小麦麸皮烷基间苯二酚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潜在作用,但是其作用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小麦麸皮中含量最高的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 小麦麸皮烷基间苯二酚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潜在作用,但是其作用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小麦麸皮中含量最高的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及抑制机制。结果显示,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可使α-葡萄糖苷酶的内在荧光静态猝灭,不同温度(298、304、310 K)条件下结合常数K_A分别为149.8、46.2、20.3 L/mol;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与酶分子结合降低酶分子结构中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卷曲含量;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的苯环3—OH可与酶分子Tyr158的—COOH形成氢键,苯环5—OH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与Lys156的—NH_2氢原子和Leu313的—COOH氧原子形成氢键,另外推测酶分子中Phe159、Pro312、Phe314、Asn415等氨基酸是与烷基间苯二酚形成疏水作用的重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浮小麦与小麦的止汗作用及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裴妙荣 孟霜 李慧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2030-2032,I0011,共4页
目的:研究浮小麦与小麦的止汗作用以及其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以大鼠体重差值、大鼠足趾部位汗点数、大鼠足趾部位肉垫皮肤汗腺的空泡发生率为指标,观察浮小麦与小麦止汗作用的差异。采用HPLC法测定浮小麦与... 目的:研究浮小麦与小麦的止汗作用以及其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以大鼠体重差值、大鼠足趾部位汗点数、大鼠足趾部位肉垫皮肤汗腺的空泡发生率为指标,观察浮小麦与小麦止汗作用的差异。采用HPLC法测定浮小麦与小麦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其含量差异。结果:浮小麦组大鼠体重减少值不显著,汗点数增加不显著,光镜下足趾汗腺导管扩张不明显,而小麦组大鼠体重显著减少,汗点数增多,光镜下大鼠足趾汗腺细胞发生明显空泡样变化,汗腺导管扩张明显。HPLC法测得浮小麦与小麦所含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等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别。结论:浮小麦有明显的止汗作用,小麦止汗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小麦 小麦 止汗作用 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
下载PDF
5-烷基间苯二酚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春 李恒 +3 位作者 李海 王宇峰 孟玲 杨银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9期2621-2630,共10页
目的探讨5-烷基间苯二酚(5-alkylresorcinols,5ARs)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与BCL2、Bax、PARP1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实验应用5AR s直接对HT29、HCT116进行干预诱导.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5ARs对HT29、HCT116干预后细胞... 目的探讨5-烷基间苯二酚(5-alkylresorcinols,5ARs)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与BCL2、Bax、PARP1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实验应用5AR s直接对HT29、HCT116进行干预诱导.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5ARs对HT29、HCT116干预后细胞形态的变化.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5ARs诱导人HT29及HCT116抑制率.Annexin V-F ITC/P I流式细胞术检测5ARs诱导人HT29及HCT116凋亡.Western-blot检测分析不同浓度5ARs诱导HT29及HCT116后凋亡相关蛋白变化(BCL2、Bax、PARP1和Caspase3).结果5A R s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 T 2 9及HCT116增殖(P<0.05);5ARs可诱导HT29及HCT116凋亡,并可增强Bax、PARP1和Caspase3表达,抑制BCL2表达,并提高Bax/BCL2的比值比例(P<0.05).结论5ARs可诱导HT29及HCT116凋亡,并且可能与激活Bax、PARP1和Caspase3表达及增加Bax/BCL2比值比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烷基间苯二酚 细胞凋亡 结直肠肿瘤 Bax/BCL2比值
下载PDF
5-ARs抑制HCT116侵袭、转移机制的相关研究
5
作者 李恒 马硕 +4 位作者 冯晓楠 董欣宇 宋伟 李海 杨春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5-烷基间苯二酚(5-ARs)影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的侵袭转移能力,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5-ARs对HCT116细胞进行干预诱导,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5-ARs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的抑制率,计算适宜的干预浓度;利... 目的分析5-烷基间苯二酚(5-ARs)影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的侵袭转移能力,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5-ARs对HCT116细胞进行干预诱导,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5-ARs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的抑制率,计算适宜的干预浓度;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5-ARs对HCT116细胞干预后形态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5-ARs诱导HCT116后氧化相关蛋白(Nrf2)和谷胱甘肽代谢相关蛋白(GCLC和GCLM)的变化。结果通过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5-ARs最适宜的干预浓度为33.01μg/mL;5-ARs可显著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侵袭和转移能力(P<0.05),并抑制GCLC和GCLM的表达,及在胞浆和核内调节Nrf2的表达,从而调控HCT116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5-ARs可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的侵袭、转移。5-ARs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GCLM和GCLC蛋白的表达,分别调控肿瘤细胞胞浆和胞核Nrf2蛋白的差异化表达,其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的谷胱甘肽代谢机制和细胞凋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烷基间苯二酚 细胞凋亡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浮小麦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和亚油酸的含量 被引量:8
6
作者 高明菊 毕丹 +5 位作者 孟霜 裴妙荣 邓伟麟 徐畅 詹华强 董婷霞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浮小麦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和亚油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浮小麦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和亚油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和亚油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83~113.20μg/m(lr=0.9998)、17.55~702.00μg/m(lr=0.9997)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和98.2%,RSD分别为1.6%和1.8%(n均为6)。结论:本试验建立了浮小麦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为新版《中国药典》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小麦 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 亚油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甘麦大枣汤提取工艺对比分析
7
作者 董胜男 惠明 +1 位作者 田青 黄继红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8,共8页
以甘麦大枣汤为研究对象,以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ARs-21)提取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对水提法、醇提法、水提醇沉法3种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提取液的主要理化指标和生产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 以甘麦大枣汤为研究对象,以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ARs-21)提取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对水提法、醇提法、水提醇沉法3种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提取液的主要理化指标和生产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提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乙醇质量浓度505 g/L,提取时间43 min,该工艺条件下所得提取液的颜色、状态良好,ARs-21和总黄酮提取量均较高,但工业成本也较高;水提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6 min,该工艺条件下所得提取液的干浸膏得率较高、粒径较小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但存在提取液颜色较深、黏度较大的问题,且ARs-21和总黄酮提取量均低于醇提法提取液;水提醇沉法在醇沉后提取液会产生白色微黄絮状沉淀,且无法回溶,产品品质稳定性较差,不适用于甘麦大枣汤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 水提法 醇提法 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 总黄酮
下载PDF
尾叶紫金牛化学成分研究Ⅱ
8
作者 庞亚 邓赟 +3 位作者 但小梅 李秀茹 毛艳苹 伍红英 《中药与临床》 2013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对尾叶紫金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ODS等填料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1H-NMR、13C-NMR结合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从尾叶紫金牛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 目的:对尾叶紫金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MCI gel、ODS等填料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1H-NMR、13C-NMR结合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从尾叶紫金牛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射干醌G(Ⅰ),5-(顺-8-十七碳烯基)间苯二酚(Ⅱ),射干醌H(Ⅲ),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Ⅳ),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Ⅴ)。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紫金牛 射干醌 5-(顺-8-十七碳烯基)间苯二酚 黄酮苷
下载PDF
基于NMR指导的六神曲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慧茹 张婷婷 +2 位作者 许枬 付鸣 李泽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764-3768,共5页
目的研究六神曲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六神曲的化学成分,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六神曲中分离得到11个成分,分别鉴定为5-二十五烷基间苯二酚(1)、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2)、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3)... 目的研究六神曲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六神曲的化学成分,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六神曲中分离得到11个成分,分别鉴定为5-二十五烷基间苯二酚(1)、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2)、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3)、5-二十三烷基间苯二酚(4)、(9S,10E,12Z)-9-hydroxy-10,12-octadecadienoic acid(5)、trans-4-hydroxy-2-nonenoic acid(6)、9,10,11-trihydroxy-11(E)-octadecenoic acid(7)、(9S,12R,13S)-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8)、(9S,12S,13S)-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9)、(9S,12S,13S)-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10)、9,12(Z)-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六神曲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研究显示,六神曲氯仿提取物和化合物8均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 5-二十五烷基间苯二酚 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 三羟基-十八碳烯酸 (9S 12R 13S)-9 12 13-trihydroxy-10(E)-octadecaenoic ACID
原文传递
浮小麦药材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孟霜 李慧峰 +3 位作者 闫艳 张龙开 崔健 裴妙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24-127,共4页
目的:建立浮小麦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浮小麦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面进行生药学的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浮小麦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浮小麦药材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的含... 目的:建立浮小麦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浮小麦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面进行生药学的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浮小麦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浮小麦药材中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对浮小麦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特征性强,重复性好;在选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同其他成分达到较好的基线分离,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在129.5~259 0 n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5 056.5X+201.5(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26%,RSD 1.89%。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结果准确,能有效鉴别和评价浮小麦药材,可作为浮小麦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小麦 质量控制 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 HPL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