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芳基-5-(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亚氨基-1,3,4-噻二唑啉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曹克广 王忠卫 赵信歧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5,共4页
使 2 ,3 ,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依次与水合肼、芳醛反应 ,并在K3[Fe(CN) 6 ]和NaOH存在下于醇中环化制得 8种 2 芳基 5 (2′ ,3′ ,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亚氨基 1,3 ,4 噻二唑啉化合... 使 2 ,3 ,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依次与水合肼、芳醛反应 ,并在K3[Fe(CN) 6 ]和NaOH存在下于醇中环化制得 8种 2 芳基 5 (2′ ,3′ ,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亚氨基 1,3 ,4 噻二唑啉化合物 (Ⅳa~h)。所得化合物均经IR、1 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Ⅳh 在质量浓度为 5 0× 10 - 6 g/L时对小麦赤霉菌的防效达 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2′ 3 4′ 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亚氨-1 3 4-噻二唑啉 合成 抑菌活性 小麦 赤霉菌 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 亚氨-l 3 4-噻二唑啉
下载PDF
N-(2’,3’,4’,6’-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5-(4’-甲基联苯基-2-基)四氮唑的合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安礼涛 曾润生 +1 位作者 刘传芹 邹建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7-21,共5页
5-(4’-甲基联苯基-2-基)四氮唑与2,3,4,6-四乙酰基-α-D-吡喃溴代葡萄糖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了β型的氮糖苷。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得到了证实。
关键词 N-(2’ 3 4’ 6’-四乙酰-β-d-吡喃葡萄糖)-5-(4’--2-)四氮唑 合成 氮糖苷 2 3 4 6-四乙酰-α-d-吡喃溴代葡萄糖 5-(4’--2-)四氮唑 弱碱性
下载PDF
2-芳基-5-(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亚胺基1,3,4-噻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克广 王忠卫 赵信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将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分别与水合肼和芳醛发生反应 ,得到了希夫碱 芳香醛缩N 氨基 N′ (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硫脲 ,在K3 [Fe(CN) 6]和NaOH存在下于醇液中环化制得 2 芳... 将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分别与水合肼和芳醛发生反应 ,得到了希夫碱 芳香醛缩N 氨基 N′ (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硫脲 ,在K3 [Fe(CN) 6]和NaOH存在下于醇液中环化制得 2 芳基 5 ( 2′ ,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亚胺基 1,3,4 噻二唑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生物活性初步测试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对黄瓜赤霉、棉花立枯、玉米大斑、苹果黑斑、花生褐斑和小麦赤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2' 3' 4' 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亚胺1 3 4-噻二唑 合成工艺 生物活性 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
下载PDF
1-(4-氯苯甲酰基)-4-[1′-N′-(2′,3′,4′,6′-四-o-乙酰基)-D-吡喃葡萄糖基]氨基硫脲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4
作者 石昕 牛淑妍 张书圣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38-741,共4页
紫外 -可见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1- (4 -氯苯甲酰基 ) - 4- [1′- N′- (2′,3′,4′,6′-四 - o-乙酰基 ) - D-吡喃葡萄糖基 ]氨基硫脲与 DNA的相互作用。该试剂与 DNA作用后 ,引起 DNA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呈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 紫外 -可见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1- (4 -氯苯甲酰基 ) - 4- [1′- N′- (2′,3′,4′,6′-四 - o-乙酰基 ) - D-吡喃葡萄糖基 ]氨基硫脲与 DNA的相互作用。该试剂与 DNA作用后 ,引起 DNA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呈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 ,通过该试剂对溴化乙锭 - DNA紫外 -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证明它与DNA发生了嵌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DNA 1-(4-甲酰)-4-[1′-N′-(2′ 3 4′ 6′--o-乙酰)-d-吡喃葡萄糖]氨硫脲 紫外-可见光谱法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1-苯基-3-(2′,3′,4′,6′-四乙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基)-5-苯基-2,4-咪唑啉二酮的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邢兴龙 张健 邹建平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01-104,114,共5页
1,5-二苯基-2,4-咪唑啉二酮与2,3,4,6-四乙酰基-α D 吡喃型溴代葡萄糖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了β型的氮糖苷.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得到了证实.
关键词 1--3-(2' 3 4' 6’-四乙酰-β-d-吡喃葡萄糖)-5--2 4-咪唑啉二酮 合成 氮糖苷 结构表征
下载PDF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
6
作者 陈朗秋 刘灯峰 旷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24-27,共4页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是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以D-葡萄糖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3,4,6-四-O-乙酰基-α-D-1-溴代吡喃葡萄糖供体.该供体在促进剂碳酸银的作用下与2-氯乙醇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得到了1,2-反式结构...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是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以D-葡萄糖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3,4,6-四-O-乙酰基-α-D-1-溴代吡喃葡萄糖供体.该供体在促进剂碳酸银的作用下与2-氯乙醇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得到了1,2-反式结构的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谱分析得到了确证,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乙-2 3 4 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 D-葡萄糖 2-氯乙醇 合成
下载PDF
N—取代—N‘—(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酰)氨基硫脲的合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明 文丽荣 +3 位作者 景淑霞 张玉冰 杨华铮 张书圣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37-1141,共5页
利用2,3,4,6-四-0-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I)分别和芳酰肼(Ⅱ),2-氨基-5-烷基/芳基-1,3,4-噻二唑(Ⅲ),3-烷基/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Ⅳ),O,O-二烷基(硫代)磷酰肼(V,Ⅵ)反应,制得了目标物1a~1c,2d~2e,3f~3i,4j~4... 利用2,3,4,6-四-0-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I)分别和芳酰肼(Ⅱ),2-氨基-5-烷基/芳基-1,3,4-噻二唑(Ⅲ),3-烷基/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Ⅳ),O,O-二烷基(硫代)磷酰肼(V,Ⅵ)反应,制得了目标物1a~1c,2d~2e,3f~3i,4j~4k和51等12种新化合物,IR,1H NMR和MS分析结果证明产物为β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取代-N'-(2’ 3' 4’ 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酰)氨硫脲 构型 合成
下载PDF
HPLC-DAD及HPLC-MS研究干燥工艺对中药粗榧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伟 禹玉洪 +3 位作者 戴荣继 李良 孟薇薇 邓玉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常压及减压干燥能使粗榧提取物中两个主要的化合物(1号峰和2号峰)发生降解。减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分别减少了20.2%和45.6%,常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均检测不到。与干... 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常压及减压干燥能使粗榧提取物中两个主要的化合物(1号峰和2号峰)发生降解。减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分别减少了20.2%和45.6%,常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均检测不到。与干燥前相比,减压干燥和常压干燥使3号峰面积分别增加了1.90倍和5.74倍。1-3号峰均具有特征性的黄酮化合物的两个紫外吸收带(240-280 nm和300-400 nm),被推测为黄酮化合物,质谱研究推测1-2号峰发生了苷键断裂生成3号峰。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LH-20,反相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1-3号峰的3个化合物,对其进行了红外和核磁测定,鉴定出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两个黄酮苷,干燥过程使它们苷键断裂生成了苷元芹菜素(3号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粗榧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芹菜素 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 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1→4)-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
下载PDF
东紫苏根中的5种酚性成分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浩斌 郑旭东 +1 位作者 刘富顺 刘建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东紫苏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方法及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酚性成分,其结构分别为3-羟基-4′,5-二甲氧基二苄基-4-O-β-D-吡喃木糖基-(1→6)... 目的研究东紫苏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方法及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酚性成分,其结构分别为3-羟基-4′,5-二甲氧基二苄基-4-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Ⅰ)、没食子酸(Ⅱ)、(+)-儿茶素(Ⅲ)、香草醛(Ⅳ)、山柰酚(Ⅴ)。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东紫苏苷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紫苏 酚性成分 3--4’ 5-二甲氧二苄-4—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
下载PDF
披针叶茴香果实中1个新的异戊烯基取代C_(6)-C_(3)类化合物
10
作者 聂伟 丁林芬 +5 位作者 雷铁 保义 赵雪宇 刘贞祥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1-1679,共9页
目的 对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MCI gel、RP-C_(18)、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神经保护活性评价。结果 从... 目的 对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MCI gel、RP-C_(18)、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神经保护活性评价。结果 从披针叶茴香果实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4个异戊烯基取代C_(6)-C_(3)类、3个苯丙素类、1个苯乙醇苷类、5个seco-prezizanne倍半萜类、2个脱落酸衍生物,分别鉴定为披针叶茴香酮A(1)、illioliganone C(2)、2-allyl-2-(3-methylbut-2-enyl)-4,5-methylenedioxy-cyclohexa-3,5-dien-1-one(3)、4-allyl-2,6-dimethoxy-3-(3-methyl-2-butenyl)phenol(4)、3,4′-二羟基苯丙酮(5)、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6)、3,4′-二羟基苯丙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8)、2α-羟基莽草毒素(9)、2α-羟基新莽草毒素(10)、新莽草毒素(11)、莽草毒素(12)、2-氧代-6-去羟基新莽草素(13)、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acid(14)、红花菜豆酸(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无明显神经保护活性;化合物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2~8、11、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 异戊烯取代C_(6)-C_(3)类化合物 披针叶茴香酮A 3 4′-二羟丙酮 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 新莽草毒素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毒理学的商陆致肝损伤潜在毒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秀欢 雷艳 +4 位作者 黄宏威 李梦雨 华羽彤 刘传鑫 袁瑞娟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37-49,共13页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商陆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商陆致肝损伤的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 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商陆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商陆致肝损伤的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 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商陆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ETCM和BATMAN-TCM数据库预测商陆成分靶点;通过CTD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肝损伤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核心成分。通过AutoDock Vina 1.2.0软件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利用UPLC-Q-TOF-MS/MS法从商陆水提物中共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类及少量黄酮、酚酸、挥发油等。共获得101个共有靶点,筛选出26个核心靶点,包括ALB、TNF、AKT1等;涉及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肝细胞凋亡、肝纤维化途径密切相关。筛选到6个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美商陆苷F、美商陆皂苷元、商陆皂苷A、商陆皂苷元、山柰酚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及芥子酸与ALB、TNF、AKTI等靶点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商陆在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具有潜在的肝毒性,推测主要毒性成分可能为三萜皂苷类,通过促进炎症发生、调控肝纤维化进程、诱导肝细胞凋亡途径导致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 肝损伤 毒性成分 UPLC-Q-TOF-MS/MS 网络毒理学 分子对接 美商陆苷F 美商陆皂苷元 商陆皂苷A 商陆皂苷元 山柰酚3-o-α-L-鼠李吡喃(1→2)-β-d-吡喃葡萄糖 芥子酸
原文传递
短萼仪花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华良 庾石山 裴月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633-2635,共3页
目的:研究短萼仪花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短萼仪花叶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 目的:研究短萼仪花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短萼仪花叶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O-[1-(3-甲基丁酰基)间苯三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酸(2),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3),虎杖苷(4),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5),没食子酸乙酯(6),苯甲醇O-(6-β-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获得,其中化合物2,3,5—7为首次从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花属 三酚 没食子酸乙酯 黄酮苷 虎杖苷 3-β-d-吡喃葡萄糖-4 5-二甲氧甲酸 甲醇O-(6-β-o-α-L-呋喃阿拉伯糖)-β-d-吡喃葡萄糖
下载PDF
刺异叶花椒香豆素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朝阳 陈万生 +4 位作者 张卫东 孙连娜 郑水庆 游亮 乔传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 :对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dimorphophyllum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分离并鉴定化合物。 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 ,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为美花椒内酯 (I) ,... 目的 :对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dimorphophyllum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分离并鉴定化合物。 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 ,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为美花椒内酯 (I) ,异茴芹内酯 (Ⅱ ) ,6 (3′ 甲基 2′,3′ 丁二醇基 ) 7 羟基 香豆素 (Ⅲ ) ,6 (3′ 甲基 2′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3′ 羟基 丁基 ) 7 羟基 香豆素 (Ⅳ )。 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异叶花椒 中药材 化学成分 香豆素 美花椒内酯 异茴芹内酯 6-(3--2’ 3-丁二醇)-7--香豆素 6-(3--2’-o-β-d-吡喃葡萄糖-3--)-7--香豆素
下载PDF
豨莶草及其酒炙品U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任伟光 武拉斌 +1 位作者 降雪 黄林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 目的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正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对映-18-乙酰氧基-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酸、木犀草素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负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豨莶苷、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矢车菊黄素、豆甾醇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酒炙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奇壬醇、豨莶酸、豨莶酮、槲皮素的量均明显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得到潜在的化学标记物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结论各成分量的变化可能是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变的物质基础;建议将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作为区分豨莶草生品与炮制品(酒炙)的指标成分,并在商品酒炙豨莶草上得到了成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莶草 酒炙豨莶草 UPLC-Q-TOF MS 化学计量学 3 4′-去二磺酸苍术苷 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 对映-18-乙酰氧-17--16βH-贝壳杉烷-19- 木犀草素 豨莶苷 矢车菊黄素 豆甾醇 奇壬醇 豨莶酸 豨莶酮 槲皮素
原文传递
RP-HPLC测定多叶棘豆全草中2个黄酮苷含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刁玉林 王思 +2 位作者 折改梅 刘慧 刘斌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6-1028,1040,共4页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全草中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3)和异鼠李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16)的含量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全草中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3)和异鼠李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16)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方法,使用SunFire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17∶8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结果:WS-3和WS-16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5~0.226μg(r=0.9998,n=5)和0.042~0.21μg(r=0.9997,n=5);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1%(RSD=1.6%)和100.5%(RSD=2.2%)。结论:适用于多叶棘豆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全草 黄酮苷 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1→2)[O-α-L-吡喃阿拉伯糖-(1→6)]-o-β-d-吡喃葡萄糖 异鼠李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1→6)-o-β-d-吡喃葡萄糖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
原文传递
四季青中一个新的酚性化合物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立平 毕志明 +1 位作者 李萍 张体灯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3-15,共3页
对冬青科植物冬青干燥叶(四季青)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取干药材10kg,加8倍量体积分数80%乙醇回流煎煮3次,每次4h,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浸膏混悬于适量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采用不同层析技术进行分离,从... 对冬青科植物冬青干燥叶(四季青)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取干药材10kg,加8倍量体积分数80%乙醇回流煎煮3次,每次4h,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浸膏混悬于适量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采用不同层析技术进行分离,从正丁醇部位分得1个酚性化合物,经理化及光谱方法鉴定为:3,4-二羟基-7-(3′-O-β-D-吡喃葡萄糖基-4′-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醇(俗称四季青酚苷),一种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青 3 4-二羟-7-(3-o-β-d-吡喃葡萄糖-4′--甲酰)-甲醇(俗称四季青酚苷)
下载PDF
草麻黄茎中一个黄酮苷的NMR数据归属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巍 胡琴 +1 位作者 马林 秦海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1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对化合物3-O-α-L-吡喃鼠李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山柰酚进行DMSO-d_6中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归属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法和硅胶柱色谱法对草麻黄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一个黄酮糖苷类化合物;本文选用DMSO... 目的:对化合物3-O-α-L-吡喃鼠李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山柰酚进行DMSO-d_6中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归属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法和硅胶柱色谱法对草麻黄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得到一个黄酮糖苷类化合物;本文选用DMSO-d6为溶剂,采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1D和2D NMR)技术完成了其~1H-和^(13)CNMR化学位移的全归属。通过降血脂细胞模型实验与具有较强降脂能力的阳性对照相比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3-O-α-L-吡喃鼠李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山柰酚,该化合物对三酰甘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分辨比较清晰的β-D-吡喃葡萄糖基和α-L-吡喃鼠李糖基的~1H-NMR信号,发现该化合物与阳性对照物比较对三酰甘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其药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3-o-α—L吡喃鼠李糖-7-o-β-d-吡喃葡萄糖山柰酚 NMR数据归属 DMSO—d6 降脂活性
下载PDF
竹节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浩斌 郑旭东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竹节草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Ⅰ)、槲皮素(Ⅱ)、3-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槲皮素(Ⅲ)、胡萝卜苷(Ⅳ)、po insettifo lin ... 以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竹节草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Ⅰ)、槲皮素(Ⅱ)、3-O-β-D-吡喃葡萄糖(6→1)-α-L-鼠李糖槲皮素(Ⅲ)、胡萝卜苷(Ⅳ)、po insettifo lin A 3-O-[3′″″-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其中化合物Ⅴ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和Ⅲ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草 化学成分 黄酮醇 polnsettifolin A 3-o-[3′″″-乙酰-α-L-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
下载PDF
穿山龙中原薯蓣皂苷杂质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杰 胡天宇 +2 位作者 沈国亮 杨阳 顾正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82-2686,共5页
目的对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中原薯蓣皂苷所含杂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从穿山龙提取物中得到原薯蓣皂苷粗品,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 目的对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中原薯蓣皂苷所含杂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从穿山龙提取物中得到原薯蓣皂苷粗品,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得3个杂质,经鉴定分别为黄山药皂苷H(dioscoreside H,1)、原纤细薯蓣皂苷(protogracillin,2)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β,22ξ,26-三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26-O-β-D-glucopyranosyl-[25R]-furost-5-en-3β,22ξ,26-tri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3)。结论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穿山龙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 原薯蓣皂苷 黄山药皂苷H 原纤细薯蓣皂苷 26-o-β-d-吡喃葡萄糖-(25R)-呋甾烷-5-- 22ξ 26-三醇-3-o--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
下载PDF
青果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洛萍 孟涵 +2 位作者 谭穗懿 陈金香 段文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研究青果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小孔吸附树脂、Toyopear1 HW-40F凝胶树脂、反相C_(18)、Sephadex LH-20凝胶树脂柱对青果氯仿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氢谱、碳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目的:研究青果氯仿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小孔吸附树脂、Toyopear1 HW-40F凝胶树脂、反相C_(18)、Sephadex LH-20凝胶树脂柱对青果氯仿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氢谱、碳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青果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葡萄糖苷(1)、3,4-二羟基苯甲酸(2)、3-O-没食子酰奎尼酸(3)、没食子酸(4)、没食子酸乙酯(5)、东莨菪内酯(6)、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7)、异柯里拉京(8)。结论:化合物1、2、7为首次从青果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青果的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果 化学成分 红花菜豆酸3-o-β-d-葡萄糖 3 4-二羟甲酸 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 结构鉴定 氯仿萃取部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