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5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5.8S rDNA及ITS区序列分析链格孢种级分类 被引量:69
1
作者 王洪凯 张天宇 张猛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对9个链格孢小孢子种和3个大孢子种共20个链格孢菌株的5.8S rDNA及其两侧的ITS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差异大的种可以明确加以区分,而供试的9个小孢子种之间差异很小,不能根据对所选区段的序列分析加以区分... 对9个链格孢小孢子种和3个大孢子种共20个链格孢菌株的5.8S rDNA及其两侧的ITS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差异大的种可以明确加以区分,而供试的9个小孢子种之间差异很小,不能根据对所选区段的序列分析加以区分。传统分类上的滨菊链格孢不属于Alternaria, 其分类地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序列分析 its rdna5.8s 分类地位
下载PDF
5.8S rDNA-ITS区片段的序列分析在坛紫菜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玲敏 谢潮添 +1 位作者 陈昌生 纪德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0-948,共9页
为探讨DNA序列标记技术在坛紫菜种质鉴定中的应用,对10个野生坛紫菜种质材料的5.8S 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扩增的片段长度在1208~1219bp之间,可以分为ITS1区,5.8S区和ITS2区3个部分,其中5.8S区片段的长度完全一致,... 为探讨DNA序列标记技术在坛紫菜种质鉴定中的应用,对10个野生坛紫菜种质材料的5.8S 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扩增的片段长度在1208~1219bp之间,可以分为ITS1区,5.8S区和ITS2区3个部分,其中5.8S区片段的长度完全一致,均为160bp;ITS1区和ITS2区片段的长度也非常接近,只有几个碱基的差异。多重序列比对发现10个种质材料的ITS区(包括ITS1和ITS2)序列都存在一定差异,序列同源性在95.82%~99.73%之间,而5.8S区序列则完全一致,但与其它种紫菜的5.8S区序列有很大差异,序列同源性在79.7%~95.0%之间。由此认为5.8S rDNA-ITS区这种高度保守区和高变区交替排列的形式可以成为坛紫菜种质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的强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5.8s rdna 转录单元内间隔区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18S和ITS-5.8S rDNA基因序列的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的分子鉴定与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玉龙 董婧 +3 位作者 王彬 孙明 王爱勇 王文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65,共8页
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辽东湾海域的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螅状体、碟状体及水母体的18S以及ITS-5.8S r DNA序列,同时利用Gene Bank数据库中已有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3个个体的18S和ITS... 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辽东湾海域的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螅状体、碟状体及水母体的18S以及ITS-5.8S r DNA序列,同时利用Gene Bank数据库中已有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3个个体的18S和ITS-5.8S r DNA序列完全一致。白色霞水母样品的ITS-5.8S r DNA序列与Gen Bank中未知真核生物的序列高度相似(≥99%),推测该物种可能是早期发育阶段(卵、浮浪幼虫或碟状体)的白色霞水母样品。霞水母属不同种间18S r DNA序列经比对后同源序列长度为1709bp,多态位点数33个;比对后ITS1同源序列长度为368bp,其中变异位点203个,简约信息位点数178个,单变异位点21个。基于18S r DNA基因序列的霞水母属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8,而基于ITS1序列的霞水母属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9、0.284。基于ITS1的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15倍,适合于进行物种鉴定。NJ系统树的结果也表明同种的不同个体各自聚枝,其聚类结果大致与形态分类吻合。研究表明,ITS基因片段在霞水母不同种间变异较大,更适于大型水母种类鉴定、检测及属内种间水平的系统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霞水母 18S rdna its-5.8s 分子鉴定 系统分析
下载PDF
4种大型水母类ITS-5.8S rDNA序列分析及其在钵水母类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玉龙 董婧 +2 位作者 孙明 王彬 王文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8-1288,共11页
由于钵水母类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缺乏以及不同时期形态变异较大等原因,对其分类鉴定比较混乱和困难。为弥补形态学分类的缺陷,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分布于黄海北部和辽东湾海域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 由于钵水母类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缺乏以及不同时期形态变异较大等原因,对其分类鉴定比较混乱和困难。为弥补形态学分类的缺陷,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分布于黄海北部和辽东湾海域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海月水母(Aurelia sp.)、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4种大型水母的ITS-5.8S rDNA序列,同时利用Gen 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ITS1(the Ribosomal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树,分析ITS1序列片段在大型水母种类鉴定方面的可行性及其在钵水母类系统及演化中的应用。结果显示,4种水母的ITS-5.8S rDNA序列变异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序列长度多态性,序列长度范围675~833 bp。钵水母纲很多种类的ITS1序列具有种内长度多态性现象,这种长度多态性主要是由于微卫星重复次数不同所造成的。钵水母纲科间遗传距离为0.295~0.491,种间遗传距离为0.024~0.812;除白色霞水母和海蜇外,种内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00~0.099。采用ML法(maximum likelihood)和贝叶斯法(Bayesian)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拓扑结构不完全相同且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不太一致。研究表明,ITS基因序列在钵水母纲不同阶元间变异较大,适合于钵水母纲种类鉴定和属内种间水平的系统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水母 its-5.8s rdna 长度多态性 物种鉴定 系统关系
下载PDF
基于5.8S rDNA-ITS序列的我国浙江沿海铜藻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蔡一凡 张鹏 +2 位作者 王铁杆 陈少波 谢起浪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为了调查我国浙江沿海铜藻(Sargassum horneri)群体遗传多样性,对浙江省南麂岛火焜岙、洞头岛、枸杞岛的野生群体和南麂岛马祖岙养殖群体的铜藻44个样品的5.8S rDNA-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获得DNA片段长度为1485 bp,包括部分I... 为了调查我国浙江沿海铜藻(Sargassum horneri)群体遗传多样性,对浙江省南麂岛火焜岙、洞头岛、枸杞岛的野生群体和南麂岛马祖岙养殖群体的铜藻44个样品的5.8S rDNA-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获得DNA片段长度为1485 bp,包括部分ITS1、完整的5.8S rDNA和部分ITS2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仅有1个变异位点,说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较低。另外,将包含这一变异位点的基因型与GenBank公共数据库中另外2株铜藻的5.8S rDNA-ITS区序列进行比对,共有31个变异位点,其中插入/缺失位点10个。因此,建议加快人工铜藻场的建设以及野生铜藻场的恢复,保持铜藻场的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5 8S rdnaits 遗传多样性 浙江沿海
下载PDF
基于5.8S rDNA和ITS序列探讨亚洲瓠瓜的地理分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先治 陈阳 +2 位作者 陈晟 吴宇芬 赵依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3,共5页
基于5.8S rDNA及ITS序列对23份来自中国、泰国和日本的亚洲瓠瓜品种进行了地理分化研究。结果发现,23份瓠瓜材料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的长度在611~627bp之间,G+C含量在54.17%~63.26%之间,信息位点数65个,占总碱基数的11.09%;源... 基于5.8S rDNA及ITS序列对23份来自中国、泰国和日本的亚洲瓠瓜品种进行了地理分化研究。结果发现,23份瓠瓜材料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的长度在611~627bp之间,G+C含量在54.17%~63.26%之间,信息位点数65个,占总碱基数的11.09%;源自日本的2份瓠瓜品种的序列长度短于其他21份瓠瓜品种,G+C含量也明显低于其他瓠瓜品种。从5.8S rDNA及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可以看出,源自日本的瓠瓜品种与源自中国和泰国的瓠瓜品种存在地理分化现象,分属于不同的分支,支持率达到99%。序列间的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2份源自日本的瓠瓜品种与源自中国和泰国的瓠瓜品种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8s rdna 亚洲瓠瓜 内转录间隔区 地理分化
下载PDF
烟台海域暴发浒苔ITS及5.8S r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宁璇璇 纪灵 +5 位作者 王刚 刘艳 于道德 宋培高 唐海田 伯云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5,共5页
以烟台海域引发"绿潮"的浒苔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浒苔的ITS-1、5.8SrDNA及ITS-2片段,将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浒苔的ITS-1序列长度为195bp,5.8S序列为155bp,I... 以烟台海域引发"绿潮"的浒苔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浒苔的ITS-1、5.8SrDNA及ITS-2片段,将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浒苔的ITS-1序列长度为195bp,5.8S序列为155bp,ITS-2序列为181bp,该序列与浒苔属的多种物种ITS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ITS-1区、5.8SrDNA区和ITS-2区仅存在4个转换/颠换位点。结合GenBank注册序列和本研究的结果发现,单纯依靠ITS序列并不能对浒苔属种类进行有效的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 rdna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我国犬钩虫ITS及5.8S r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慧群 李宾 +1 位作者 林瑞庆 朱兴全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56-759,共4页
以从我国广东湛江犬小肠中采集的2条犬钩虫作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NC5及NC2扩增犬钩虫rDNA的ITS-1、5.8S及ITS-2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和酶切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 以从我国广东湛江犬小肠中采集的2条犬钩虫作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NC5及NC2扩增犬钩虫rDNA的ITS-1、5.8S及ITS-2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和酶切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来自湛江的2条犬钩虫ITS及5.8S rDNA序列总长均为738 bp,其中ITS-1序列长为364 bp,5.8S序列长为153 bp,ITS-2序列长为221 bp;2个不同样品之间ITS序列存在多态性,ITS-1序列存在5个碱基的差异,ITS-2序列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5.8S rDNA序列无差异。研究结果为犬钩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钩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 rdna PCR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鸡蛔虫凉山州分离株ITS和5.8S rDNA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郝桂英 何学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67-3172,共6页
应用保守引物BD1和BD2对7个鸡蛔虫凉山州分离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用ITS-1、ITS-2序列重构鸡蛔虫与其他蛔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鸡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大小为9... 应用保守引物BD1和BD2对7个鸡蛔虫凉山州分离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用ITS-1、ITS-2序列重构鸡蛔虫与其他蛔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鸡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大小为974~989bp,同源性为98.9%~100.0%。其中ITS-1、5.8S rDNA和ITS-2片段大小分别为473~481、157和337~359bp,同源性分别为98.5%~100.0%、100.0%和98.5%~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鸡蛔虫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能与其他蛔虫相区别。研究结果表明,鸡蛔虫的ITS-1、ITS-2序列种内变异小,但种间差异大,故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鸡蛔虫的虫种鉴定,为鸡蛔虫的分子分类、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种群遗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蛔虫 its 5.8s rdna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Shiraia sp.SUPER-H168 ITS-5.8S rDNA序列分析及产竹红菌素条件初步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晓辉 蔡宇杰 +4 位作者 廖祥儒 魏兆媛 金大勇 许善峰 袁中一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3-17,共5页
对产竹红菌素的菌株SUPER-H168的ITS5-8S rDNA进行了序列测定和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其属于竹黄属;对该菌株固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得到的初步优化条件为玉米渣25g,麸皮5g,葡萄糖1.5g,NaNO_3 0.15g,znSO_4·7H_2O 0... 对产竹红菌素的菌株SUPER-H168的ITS5-8S rDNA进行了序列测定和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其属于竹黄属;对该菌株固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得到的初步优化条件为玉米渣25g,麸皮5g,葡萄糖1.5g,NaNO_3 0.15g,znSO_4·7H_2O 0.03g,起始含水量为50%,起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30℃。在该条件下发酵18d,竹红菌素的产量为9.37mg/g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raia sp. its-5.8s rdna 竹红菌素 优化
下载PDF
一株赤潮甲藻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和5.8S rDNA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宝玉 王广策 +4 位作者 张炎 吕颂辉 齐雨藻 邹景忠 曾呈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9-53,共5页
为解决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因纯化的新鲜材料不足而限制实验进展的情况,采用改进的克隆方法将目的DNA片断保存在菌株中。首先应用改进的DNA提取方法从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中提取总核酸,以提取的DNA为模板,优化PC... 为解决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因纯化的新鲜材料不足而限制实验进展的情况,采用改进的克隆方法将目的DNA片断保存在菌株中。首先应用改进的DNA提取方法从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中提取总核酸,以提取的DNA为模板,优化PCR扩增条件,获得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片段。将获得的ITS片段经SalI和PstI双酶切后与同样经过双酶切后的质粒载体pBluscriptSK+连接,转化受体菌XL1-Blue,克隆该DNA片段。该克隆方法简单易行,克隆效率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实验要求。该克隆技术的应用为随时获得目的DNA提供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tense) 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 5.8s PCR 克隆
下载PDF
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自慧 冯宪敏 +3 位作者 卢思奇 张帆 王凤云 黄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肺孢子虫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下载PDF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的巢式PCR检测及基因序列的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睿 黎学铭 +4 位作者 赵同领 张鸿满 张陆娟 欧阳颐 江河 《应用预防医学》 2008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ITS1-5.8Sr 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并测定其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SD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肺组织匀浆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涂片进行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镜检;提取肺... 目的探讨ITS1-5.8Sr 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并测定其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SD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肺组织匀浆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涂片进行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镜检;提取肺孢子虫DNA进行巢式PCR扩增,测序后与GenBank的不同宿主肺孢子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ITS1-5.8Sr DNA-ITS2巢式PCR法均能检测出实验感染大鼠BAL和肺组织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为100%(10/10),比较BAL标本、肺印片和肺组织匀浆液GMS染色法的检出效率,BAL最低,肺组织匀浆液最高。其中20%(2/10)大鼠的BAL标本用GMS染色法未能检测出,但用巢式PCR方法均能成功扩增;所测SD大鼠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基因序列长度为516bp,ITS1、5.8S rDNA、ITS2基因片段分别为198、158、160bp,与GenBank的大鼠(L27658)、小鼠(AY532651)和长爪沙鼠(AY875972)的ITS1-5.8S 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452/467)、88%(275/310)、95%(152/159),其变异位点多在ITS1和ITS2基因片段。结论ITS1-5.8S r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早期诊断肺孢子虫肺炎方法,特别适用无创性标本的检测;成功获取SD大鼠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的基因序列,与不同宿主比较其5.8S rDNA较保守,ITS1和ITS2基因变异较大,适合基因分型和系统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巢式PCR
下载PDF
拮抗酵母菌0732-1的鉴定及其ITS-5.8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东 李国庆 +1 位作者 张莉 葛米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49,共4页
从石河子地区西瓜叶片上分离获得1株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燕麦嗜酸菌属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 subsp.citrulli)有显著拮抗作用的酵母菌0732-1,对该菌株形态学观察、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结合ITS-5.8S rDNA序列同源性... 从石河子地区西瓜叶片上分离获得1株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燕麦嗜酸菌属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 subsp.citrulli)有显著拮抗作用的酵母菌0732-1,对该菌株形态学观察、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结合ITS-5.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0732-1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anomala Kurtzman),首次证明了P.anomala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生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果斑病 酵母菌 its-5.8s rdna 种类鉴定
下载PDF
大熊猫蛔虫ITS及5.8Sr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绚姣 唐志玲 +1 位作者 陈武 金超宇 《野生动物》 2011年第6期332-335,共4页
基于核糖体DNA第一与第二转录间隔序列以及5.8S序列,以分离自广州动物园大熊猫体内的蛔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NC_5和NC_2对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及5.8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后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 基于核糖体DNA第一与第二转录间隔序列以及5.8S序列,以分离自广州动物园大熊猫体内的蛔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NC_5和NC_2对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及5.8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后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液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鉴定大熊猫蛔虫的种类。结果显示,目的片段总长为910 bp,2个不同样品之间的ITS及5.8S序列没有差异,与GenBank^(TM)中的拜林蛔线虫(Baylisascaris transfuga)、猪蛔虫(Ascaris suum)和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的ITS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6%、82.9%和82.7%。结果表明,此次分离的大熊猫蛔线虫可能为拜林蛔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蛔虫 内转录间隔区 5.8s核糖体DNA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16
作者 李自慧 卢思奇 +3 位作者 冯宪敏 张帆 王凤云 黄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并与大鼠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进行瑞-姬氏复合染色,通过镜检初步了解感...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并与大鼠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进行瑞-姬氏复合染色,通过镜检初步了解感染情况;提取肺孢子虫总DNA,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纯化扩增产物后克隆测序;与登录Gen-Bank的大鼠源肺孢子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和ITS2基因序列长分别为158、157和172bp,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分别为129、158和178bp。结论本实验测得的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以往未曾报道,此结果为肺孢子虫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下载PDF
小熊猫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仕明 李少基 +1 位作者 肖建雄 陈武 《野生动物》 2012年第2期91-96,共6页
以广州动物园小熊猫体内分离出的蛔虫为研究对象,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和NC2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5.8S序列,并对扩增后的片段进行纯化、克隆至pGEM-Teasy载体、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以鉴定小熊猫蛔虫的种... 以广州动物园小熊猫体内分离出的蛔虫为研究对象,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和NC2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5.8S序列,并对扩增后的片段进行纯化、克隆至pGEM-Teasy载体、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以鉴定小熊猫蛔虫的种类。结果显示2条蛔虫样品的ITS及5.8S rDNA序列基本一致,总长为913 bp,样品间序列相似性为99.7%。将序列与GenBank^(TM)公布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条蛔虫的ITS及5.8S序列与黑熊横走贝蛔虫(Baylisascaris transfuga注册号AB571304)相似性分别为98.1%、98.4%,与大熊猫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注册号JN210912)相似性分别为96.9%、97.1%,与猪蛔虫(Ascaris suum注册号AB571302)相似性分别为89.9%、90.1%,与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注册号AB571296)相似性分别为89.8%、90.1%,ITS-1序列与浣熊贝蛔虫(Baylisascaris procyonis注册号AB053230)相似性分别为92.0%、92.3%。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体内分离的蛔虫可能为贝蛔属蛔虫,从而为蛔虫的进一步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蛔虫: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核糖体DNA PCR扩增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地榆七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雷云霞 靳瑾 +1 位作者 何磊 张慧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23-1028,1037,共7页
目的观察地榆七柏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4只Wistar大鼠,随机选择9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葡聚糖硫酸钠法建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 目的观察地榆七柏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4只Wistar大鼠,随机选择9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葡聚糖硫酸钠法建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及地榆七柏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柳氮磺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300 mg/kg灌肠,地榆七柏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含生药0.5 g/mL、1 g/mL、3 g/mL的地榆七柏汤保留灌肠,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均1次/d,连续干预14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进行疾病活动度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物种组成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腹泻、便血等症状明显好转,DAI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菌群构成方面,模型组大鼠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Mucispirillum属丰度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各药物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丰度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各药物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地榆七柏汤可明显减轻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度和肠黏膜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提升有益菌丰度、降低致病菌丰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地榆七柏汤 肠道菌群 16S rdna
下载PDF
26S rDNA D1/D2区与5.8S-ITS rDNA序列分析法在酵母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凤梅 《现代农业》 2016年第12期96-96,共1页
酵母菌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鉴定酵母菌技术越来越完善。该文针对26S rDNA D1/D2区与5.8S-ITS rDNA序列分析法在酵母菌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酵母 鉴定 26S 5.8s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中药复方石苦秦散对腹泻小鼠盲肠的影响
20
作者 姜玲玲 许浩翔 +4 位作者 周景瑞 雷露 李婷 张亚楠 余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86-96,共11页
【目的】探明止泻中药复方石苦秦散对蓖麻油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石苦秦散止泻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7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蓖麻油模型组、蓖麻油中药预防组、番泻叶模型组、番泻叶中药... 【目的】探明止泻中药复方石苦秦散对蓖麻油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石苦秦散止泻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7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蓖麻油模型组、蓖麻油中药预防组、番泻叶模型组、番泻叶中药预防组和番泻叶中药治疗组,按试验设计进行灌胃处理后,观察各组小鼠腹泻情况,针对不同药物腹泻模型采集十二指肠、盲肠观察肠道病理变化,最后采集各组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腹泻指数显示,灌胃1 h番泻叶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均极显著(P<0.01)低于番泻叶模型组;蓖麻油模型灌胃2 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极显著。肠道病理变化主要为制造腹泻模型后黏膜下层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肌层和浆膜变薄。盲肠Alpha测序显示,蓖麻油造模后,中药预防组能显著提高盲肠菌群丰度和多样性;Beta多样性PCoA分析表明,蓖麻油模型组与其他组样本明显分开;物种分类显示,2种药物腹泻模型处理后中药预防组和治疗组均不同程度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属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降低乳杆菌(Lactobacill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丰度,提高有益菌Mucispirillum和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丰度。【结论】蓖麻油和番泻叶小鼠腹泻模型使用中药复方石苦秦散预防和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肠道微生物丰度,特别是炎症反应相关的微生物,说明石苦秦散可通过调整肠道炎症修复发挥止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腹泻指数 石苦秦散 盲肠菌群 16S rdna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