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18S rDNA)扩增及序列变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门荣新 杨官品 +1 位作者 刘永健 管晓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6,共9页
采用PCR扩增、文库构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序列分析和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夏季胶州湾上层海水浮游桡足类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18SrDNA)约1.5kb片段的序列变异。从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桡足类18SrDNA,建立桡足... 采用PCR扩增、文库构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序列分析和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夏季胶州湾上层海水浮游桡足类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18SrDNA)约1.5kb片段的序列变异。从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桡足类18SrDNA,建立桡足类18SrDNA变异类型文库,并从文库中随机挑选的30个克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spI限制性内切酶能将这些克隆分成频率分别为0.17、0.23和0.6的3种操作分类单元(OTUs),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0.95。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与甲壳纲桡足亚纲核苷酸差异数在75.4—97.8之间,而与其他亚纲的差异都高于100。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均属于桡足亚纲,其中,AY437861和AY437862属于哲水蚤目。3条OTU代表克隆序列可分为2个高变异区和3个相对保守区,其GC%分别为47.37%、48.16%和48.57%。研究结果表明,混合DNA提取方法简单,设计的引物可选择性地扩增浮游桡足类18SrDNA,根据18SrDNA序列序列变异描述浮游桡足类多样性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也为在浮游桡足类分类中引入18SrDNA序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核糖体rna基因 桡足类 序列变异
下载PDF
胖尾刺虫(纤毛门,旋毛纲,下毛目)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地位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子桂 商慧敏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分离自青岛沿岸的下毛目纤毛虫 胖尾刺虫 (Uronychiatransfuga)的 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16s likeSmallSubunit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 ,通过与目内其它相近属多种纤毛虫的比较分析 ,认为游仆虫属 (Euplotes)首先从下毛目中分离出... 对分离自青岛沿岸的下毛目纤毛虫 胖尾刺虫 (Uronychiatransfuga)的 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16s likeSmallSubunit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 ,通过与目内其它相近属多种纤毛虫的比较分析 ,认为游仆虫属 (Euplotes)首先从下毛目中分离出来 ,其次是属刺虫属和双眉虫属 (Diophrys) ,其间邻近的遗传距离共同构成了下毛目内最为进化的类群 游仆亚目 (Euplotina)。同时 ,序列分析也支持该目其它三个亚目的划分 :散毛亚目 (Sporadortrichina) ,排毛亚目 (Stichotrichina)和尾柱亚目 (Urostylina)。这与形态学资料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门 旋毛纲 下毛目 rna基因 纤毛虫 胖尾刺虫 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 序列测定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3
作者 门荣新 杨官品 +2 位作者 沈锡权 廖梅杰 管晓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2-396,共5页
设计了桡足类特异引物,从胶州湾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了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从文库中随机选择83个克隆,对所含的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进行了V .spI和BshNIRFLP分析,发现5种操作分类单... 设计了桡足类特异引物,从胶州湾浮游生物混合DNA中选择性扩增了浮游桡足类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建立了该基因片段变异类型文库。从文库中随机选择83个克隆,对所含的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进行了V .spI和BshNIRFLP分析,发现5种操作分类单元(OTU) ,并对这些OTU的代表克隆进行了测序。分析发现获得的克隆均属于桡足亚纲。根据各OTU覆盖的克隆数计算的胶州湾浮游桡足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 .96。特定基因序列分析能提供易整合、易比较的多样性数据,也是建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分子生物学剖分方法的基础和形态分类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亚纲 生物多样性 18s核糖体rna基因
下载PDF
16S核糖体RNA基因和RNA聚合酶β亚基基因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海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同源性分析的研究
4
作者 周月霞 胡成进 +3 位作者 武静 陈英剑 曹源 王明义 《中国医药》 2017年第6期929-933,共5页
目的评价16S核糖体RNA基因(16SrRNA)、RNA聚合酶β亚基基因(rpoB)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的性能。方法将50株海洋副溶血性弧菌以及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30株... 目的评价16S核糖体RNA基因(16SrRNA)、RNA聚合酶β亚基基因(rpoB)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的性能。方法将50株海洋副溶血性弧菌以及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30株海洋溶藻弧菌、8株海洋坎贝式弧菌、11株海洋哈维氏弧菌、3株海洋需钠弧菌、2株海洋创伤弧菌分别用16SrRNA、rpoB和MALDI-TOFMS技术3种方法进行鉴定并做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结果。结果50株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用16SrRNA鉴定出5株,rpoB鉴定出41株,MALDI-TOFMS技术鉴定出41株。16SrRNA系统进化树的结果不能将海洋副溶血性弧菌和海洋溶藻弧菌、海洋坎贝式弧菌、海洋需钠弧菌、海洋创伤弧菌分开。rpoB和MALDI.TOFMS可以准确地做出同源性分析。rpoB鉴别来自不同地域的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的能力优于MALDI-TOFMS。而MALDI-TOFMS在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的环境株和临床株的鉴别上优于rpoB。结论rpoB和MALDI.TOFMS技术鉴定海洋副溶血性弧菌准确,二者相结合是进行海洋副溶血性弧菌鉴定和同源性分析的适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副溶血性 海洋 16s核糖体rna rna聚合酶β亚基基因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脑脊液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检测在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可鲁 杨思达 +3 位作者 高媛媛 陈文雄 黄怡玲 张雅妮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检测在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在抗生素使用早期及后期采集脑脊液标本,同时进行16S rRNA基因检测及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检测在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在抗生素使用早期及后期采集脑脊液标本,同时进行16S rRNA基因检测及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分析抗生素应用时间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影响。结果脑脊液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21例(35.0%),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9例(15.0%),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P<0.05)。抗生素应用早期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略高于抗生素应用后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应用早期脑脊液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高于抗生素应用后期(P<0.05)。结论对于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16S rRNA基因检出阳性率高于脑脊液细菌培养,且可能更少受抗生素应用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抗生素 脑脊液 16s核糖体rna 细菌培养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的巢式PCR检测及基因序列的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睿 黎学铭 +4 位作者 赵同领 张鸿满 张陆娟 欧阳颐 江河 《应用预防医学》 2008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ITS1-5.8Sr 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并测定其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SD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肺组织匀浆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涂片进行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镜检;提取肺... 目的探讨ITS1-5.8Sr 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并测定其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SD大鼠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肺组织匀浆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涂片进行六亚甲基四胺银(GMS)染色镜检;提取肺孢子虫DNA进行巢式PCR扩增,测序后与GenBank的不同宿主肺孢子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ITS1-5.8Sr DNA-ITS2巢式PCR法均能检测出实验感染大鼠BAL和肺组织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为100%(10/10),比较BAL标本、肺印片和肺组织匀浆液GMS染色法的检出效率,BAL最低,肺组织匀浆液最高。其中20%(2/10)大鼠的BAL标本用GMS染色法未能检测出,但用巢式PCR方法均能成功扩增;所测SD大鼠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基因序列长度为516bp,ITS1、5.8S rDNA、ITS2基因片段分别为198、158、160bp,与GenBank的大鼠(L27658)、小鼠(AY532651)和长爪沙鼠(AY875972)的ITS1-5.8S 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452/467)、88%(275/310)、95%(152/159),其变异位点多在ITS1和ITS2基因片段。结论ITS1-5.8S rDNA-ITS2巢式PCR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早期诊断肺孢子虫肺炎方法,特别适用无创性标本的检测;成功获取SD大鼠卡氏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的基因序列,与不同宿主比较其5.8S rDNA较保守,ITS1和ITS2基因变异较大,适合基因分型和系统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巢式PCR
下载PDF
23S核糖体RNA结构域Ⅴ区位点A2063G、A2064G突变与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碧清 欧书腾 范楚平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3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 探讨23S核糖体RNA(rRNA)结构域Ⅴ区位点A2063G、A2064G突变与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将18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难治性肺炎组56例和非难治性肺炎组128例。比较两组患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 目的 探讨23S核糖体RNA(rRNA)结构域Ⅴ区位点A2063G、A2064G突变与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将18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难治性肺炎组56例和非难治性肺炎组128例。比较两组患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血沉、ALT、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23S rRNA结构域Ⅴ区位点A2063G、A2064G突变情况。分析相关指标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难治性肺炎组的CRP、血沉、LDH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A2063G和/或A2064G位点突变的比例均高于非难治性肺炎组(均P<0.05)。CRP、血沉、LDH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A2063G和/或A2064G位点突变情况均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RP、血沉、LDH水平升高,以及A2063G或/和A2064G位点突变均是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存在23S rRNA结构域Ⅴ区位点A2063G、A2064G突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增大,检测23S rRNA结构域Ⅴ区位点A2063G、A2064G的突变情况对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耐药基因 23s核糖体rna A2063G位点 A2064G位点 儿童
下载PDF
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薛建亚 翁心华 +1 位作者 朱利平 万谟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9-921,共3页
目的: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芯片,并将其应用于细菌检测。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针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的通用探针,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探针,并构建基因芯片。利用所构建... 目的: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芯片,并将其应用于细菌检测。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针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的通用探针,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探针,并构建基因芯片。利用所构建的芯片检测相应细菌,并观察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相应的基因芯片;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准确检出相应细菌,无交叉阳性现象,检测时间约需6 h;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检测出DNA含量为15 fg的大肠埃希菌基因组DNA。结论: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可用于细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且耗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核糖体 16s 基因芯片 细菌
下载PDF
长苞铁杉nrDNA内转录间隔区及5.8 S的二级结构分析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阚显照 乔才元 +1 位作者 高卉 朱国萍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7-333,共7页
核糖体RNA及相邻区域的二级结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已在一些分类等级上被应用于系统发育的分析。以长苞铁杉为实验材料,通过克隆、测序,利用最小自由能原理预测nrDNA内转录间隔区及5.8S转录本的二级结构,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探讨... 核糖体RNA及相邻区域的二级结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已在一些分类等级上被应用于系统发育的分析。以长苞铁杉为实验材料,通过克隆、测序,利用最小自由能原理预测nrDNA内转录间隔区及5.8S转录本的二级结构,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探讨假基因化拷贝与功能拷贝结构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ITS1区的二级结构主要由几个延展的发夹结构组成,配对的亚重复单位在松科植物特有的保守序列处有部分重叠,未配对的亚重复单位通常能自身折叠,保守序列的部分碱基出现在发夹结构的环中;(2)假基因化拷贝二级结构的自由能比正常拷贝高;(3)与正常拷贝的二级结构相比,假基因化拷贝在进化速率很低的5.8S功能区发生较大的变异,且在5.8 S末端没有和26 S连接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结构 长苞铁杉 核rrna 内转录间隔区 5.8 s Rrna 基因
下载PDF
运用Cytb和12s rRNA基因鉴别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马鹿(Cervus elaphus)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波 白素英 +2 位作者 徐艳春 张伟 马建章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本研究介绍了运用细胞色素b基因和12s核糖体RNA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学和核甘酸距离分析来鉴别降解的梅花鹿和马鹿样品。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技术获得了8份嫌疑样品402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与来自GenBank数据库27份同源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 本研究介绍了运用细胞色素b基因和12s核糖体RNA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学和核甘酸距离分析来鉴别降解的梅花鹿和马鹿样品。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技术获得了8份嫌疑样品402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并与来自GenBank数据库27份同源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3份嫌疑样品与梅花鹿的核甘酸距离值相同(0.026±0.006),小于梅花鹿与东部马鹿间最小的核甘酸距离值(0.036)。并且梅花鹿和马鹿的系统学分析表明这些样品与梅花鹿聚为一枝,因此可以推测它们来源于梅花鹿。同样的方法得出另3份嫌疑样品来源于马鹿。该结果被387bp12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学和核甘酸距离分析进一步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花费的时间少,能帮助减少同类野生动物案件的发生。图2表1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Cervus nippon) 马鹿(Cervus elaphus) 细胞色素b基因(Cytb) 12s核糖体rna基因(12s rrna)
下载PDF
核糖体RNA基因在酵母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宁 刘延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701-4708,共8页
核糖体DNA在酵母分类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核糖体的构成,核糖体RNA基因26S rDNAD1/D2区域、18S rDNA、ITS-5.8S rDNA和IGS rDNA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的原理方法、在酵母菌种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中的应用,同时对rDNA各个序列片段... 核糖体DNA在酵母分类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核糖体的构成,核糖体RNA基因26S rDNAD1/D2区域、18S rDNA、ITS-5.8S rDNA和IGS rDNA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的原理方法、在酵母菌种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中的应用,同时对rDNA各个序列片段在国内外酵母分类鉴定应用中的问题和前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核糖体 26s ITs-5.8s 18s IGs
下载PDF
小鲵科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悦 吴敏 王秀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469,共6页
To study the phylogeny of Hynobiidae, we amplified DNA fragments of 470 bp 16S ribosomal RNA (16S rRNA) gene on mitochondrial DNA from Ranodon sibiricus and Ranodon tsinpaensis.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PMD18 T v... To study the phylogeny of Hynobiidae, we amplified DNA fragments of 470 bp 16S ribosomal RNA (16S rRNA) gene on mitochondrial DNA from Ranodon sibiricus and Ranodon tsinpaensis.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PMD18 T vector after purification. These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and deposited in the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s: AY373459 for Ranodon sibiricus, AY372534 for Ranodon tsinpaensis). By comparing the nucleotide differences of 16S ribosomal RNA sequences among Liua shihi,Pseudohynobius flavomaculatus and Batrachuperus genus from GenBank database,we analyzed the divergences and base substitution among these sequences with the MEGA software. The molecular results support that B tibetanus, B pinchonii and B karlschmidti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valid species. Liua shihi has close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to Ranodon tsinpaensis than to other species. More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Pseudohynobius flavomaculatus is not a synonym of Ranodon tsinpaensi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鲵科 16 s核糖体rna 分子系统学 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土壤细菌16SrRNA基因变异型及其与植被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官品 朱艳红 +1 位作者 陈亮 薛小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57-760,共4页
绕过细菌的分离培养 ,直接提取土壤DNA ,扩增、克隆土壤细菌群体的 16S核糖体RNA基因 (16SrD NA) .根据该基因各种变异类型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分析土壤细菌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关系 .植被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 ,进而改... 绕过细菌的分离培养 ,直接提取土壤DNA ,扩增、克隆土壤细菌群体的 16S核糖体RNA基因 (16SrD NA) .根据该基因各种变异类型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分析土壤细菌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关系 .植被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 ,进而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和分化能反映植被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16s核糖体rna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植被 变异类型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自慧 冯宪敏 +3 位作者 卢思奇 张帆 王凤云 黄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肺孢子虫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下载PDF
海链藻目核糖体RNA基因片段的扩增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海涛 杨官品 刘永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4,共5页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微藻是形成春季赤潮的主要种类。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表层海水主要赤潮形成藻的动态变化、快速鉴定赤潮形成藻种,设计了海链藻目特异引物,扩增了胶州...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微藻是形成春季赤潮的主要种类。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表层海水主要赤潮形成藻的动态变化、快速鉴定赤潮形成藻种,设计了海链藻目特异引物,扩增了胶州湾近岸表层海水海链藻目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断。随机测定10个序列,其中4个与海链藻属的Thalassiosi-ra concaviuscula的完全相同,其余的可确定属于海链藻属。表明该引物对能选择性地扩增海链藻目18S核糖体RNA基因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链藻目(Thalassiosirales) 18s核糖体rna基因 多样性
下载PDF
大熊猫蛔虫ITS及5.8Sr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绚姣 唐志玲 +1 位作者 陈武 金超宇 《野生动物》 2011年第6期332-335,共4页
基于核糖体DNA第一与第二转录间隔序列以及5.8S序列,以分离自广州动物园大熊猫体内的蛔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NC_5和NC_2对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及5.8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后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 基于核糖体DNA第一与第二转录间隔序列以及5.8S序列,以分离自广州动物园大熊猫体内的蛔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NC_5和NC_2对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及5.8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后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液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鉴定大熊猫蛔虫的种类。结果显示,目的片段总长为910 bp,2个不同样品之间的ITS及5.8S序列没有差异,与GenBank^(TM)中的拜林蛔线虫(Baylisascaris transfuga)、猪蛔虫(Ascaris suum)和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的ITS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6%、82.9%和82.7%。结果表明,此次分离的大熊猫蛔线虫可能为拜林蛔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蛔虫 内转录间隔区 5.8s核糖体DNA 序列分析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祖卿 尚世强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传统的细菌检测主要依靠血清学、生物化学、细菌形态学及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分类鉴定,但前三者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后者费时且阳性率低。近10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基因方法如DNA杂交、质粒图谱和16SrRNA序列分析等在临床... 传统的细菌检测主要依靠血清学、生物化学、细菌形态学及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分类鉴定,但前三者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后者费时且阳性率低。近10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基因方法如DNA杂交、质粒图谱和16SrRNA序列分析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就近年来国外16SrRNA在细菌学研究及其应用的一些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核糖体 16s 基因
下载PDF
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ITS1-5.8S rDNA-ITS2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18
作者 李自慧 卢思奇 +3 位作者 冯宪敏 张帆 王凤云 黄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并与大鼠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进行瑞-姬氏复合染色,通过镜检初步了解感...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并与大鼠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地塞米松免疫抑制法诱导长爪沙鼠和新西兰白兔感染肺孢子虫;制作肺印片进行瑞-姬氏复合染色,通过镜检初步了解感染情况;提取肺孢子虫总DNA,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纯化扩增产物后克隆测序;与登录Gen-Bank的大鼠源肺孢子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长爪沙鼠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和ITS2基因序列长分别为158、157和172bp,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相应序列分别为129、158和178bp。结论本实验测得的长爪沙鼠及新西兰白兔源肺孢子虫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以往未曾报道,此结果为肺孢子虫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核糖体rna基因(5.8s rDNA)
下载PDF
小熊猫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仕明 李少基 +1 位作者 肖建雄 陈武 《野生动物》 2012年第2期91-96,共6页
以广州动物园小熊猫体内分离出的蛔虫为研究对象,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和NC2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5.8S序列,并对扩增后的片段进行纯化、克隆至pGEM-Teasy载体、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以鉴定小熊猫蛔虫的种... 以广州动物园小熊猫体内分离出的蛔虫为研究对象,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和NC2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5.8S序列,并对扩增后的片段进行纯化、克隆至pGEM-Teasy载体、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以鉴定小熊猫蛔虫的种类。结果显示2条蛔虫样品的ITS及5.8S rDNA序列基本一致,总长为913 bp,样品间序列相似性为99.7%。将序列与GenBank^(TM)公布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条蛔虫的ITS及5.8S序列与黑熊横走贝蛔虫(Baylisascaris transfuga注册号AB571304)相似性分别为98.1%、98.4%,与大熊猫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注册号JN210912)相似性分别为96.9%、97.1%,与猪蛔虫(Ascaris suum注册号AB571302)相似性分别为89.9%、90.1%,与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注册号AB571296)相似性分别为89.8%、90.1%,ITS-1序列与浣熊贝蛔虫(Baylisascaris procyonis注册号AB053230)相似性分别为92.0%、92.3%。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体内分离的蛔虫可能为贝蛔属蛔虫,从而为蛔虫的进一步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蛔虫:内转录间隔区(ITs) 5.8s核糖体DNA PCR扩增 序列分析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在人体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芳云 黄婷婷 +1 位作者 黄光武 张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396-4398,共3页
在人体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如皮肤、胃肠道、鼻腔等部位,定植着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细胞数的10倍以上,其基因数量更多达人体基因数的100多倍〔1〕。微生物群落在人体内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在人体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如皮肤、胃肠道、鼻腔等部位,定植着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细胞数的10倍以上,其基因数量更多达人体基因数的100多倍〔1〕。微生物群落在人体内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参与调节人体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免疫调节、食物消化、维生素合成等。因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各种感染性、过敏性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人体微生物组的概念最早在2001年提出,是对人体共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核糖体rna基因 微生物组学 细菌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