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8S和ITS-5.8S rDNA基因序列的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的分子鉴定与检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玉龙 董婧 +3 位作者 王彬 孙明 王爱勇 王文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65,共8页
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辽东湾海域的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螅状体、碟状体及水母体的18S以及ITS-5.8S r DNA序列,同时利用Gene Bank数据库中已有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3个个体的18S和ITS... 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辽东湾海域的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螅状体、碟状体及水母体的18S以及ITS-5.8S r DNA序列,同时利用Gene Bank数据库中已有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3个个体的18S和ITS-5.8S r DNA序列完全一致。白色霞水母样品的ITS-5.8S r DNA序列与Gen Bank中未知真核生物的序列高度相似(≥99%),推测该物种可能是早期发育阶段(卵、浮浪幼虫或碟状体)的白色霞水母样品。霞水母属不同种间18S r DNA序列经比对后同源序列长度为1709bp,多态位点数33个;比对后ITS1同源序列长度为368bp,其中变异位点203个,简约信息位点数178个,单变异位点21个。基于18S r DNA基因序列的霞水母属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8,而基于ITS1序列的霞水母属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9、0.284。基于ITS1的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15倍,适合于进行物种鉴定。NJ系统树的结果也表明同种的不同个体各自聚枝,其聚类结果大致与形态分类吻合。研究表明,ITS基因片段在霞水母不同种间变异较大,更适于大型水母种类鉴定、检测及属内种间水平的系统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霞水母 18S RDNA ITS-5.8S 分子鉴定 系统分析
下载PDF
基于5.8SrDNA/ITS序列的内蒙古棘豆属植物分子系统学分析(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卢萍 高静 +1 位作者 王金妞 恩和巴雅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20-2428,共9页
对12种34个地理种群的内蒙古棘豆属植物核糖体ITS区段和5.8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Maximum Likelihood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支持棘豆属植物为单系起源,支持《内蒙古植物志》将黄毛棘豆(Oxytropis ochrantha)、多叶棘豆(O.v... 对12种34个地理种群的内蒙古棘豆属植物核糖体ITS区段和5.8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Maximum Likelihood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支持棘豆属植物为单系起源,支持《内蒙古植物志》将黄毛棘豆(Oxytropis ochrantha)、多叶棘豆(O.verticillaris)、二色棘豆(O.bicolor)和砂珍棘豆(O.racemosa)归入真棘豆亚属(Subgen.Euoxytropis)轮叶棘豆组(Sect.Baicalia Stell.ex Bunge)的观点。推测多叶棘豆和砂珍棘豆ITS2区段出现的C/T转换可能是其部分种群混杂在其他物种中的主要原因,但基因转换对于系统发育的影响仍尚未可知。研究不支持传统分类学上对鳞萼棘豆(O.squammulosa)与刺叶柄棘豆(O.aciphylla)的划分,系统发育树显示二者聚为一支,而非与传统分类学上界定的同组或同亚属植物形成一支;结合植物地理学研究结果,认为刺叶柄棘豆与鳞萼棘豆为地理替代种。推测刺叶柄棘豆可能为多系起源物种。线叶棘豆(O.filiformis)和东北棘豆(O.co-erulea)与真棘豆亚属物种构成姐妹群,而非单室棘豆亚属植物。研究认为在物种界定过程中,只将少数几个形态学特征作为主要分类依据欠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豆属 分子系统学 5.8srdna/ITS序列 内蒙古
下载PDF
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0
3
作者 车海彦 吴翠婷 +3 位作者 符瑞益 温衍生 叶莎冰 罗大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83-87,共5页
槟榔黄化病是槟榔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如何快速检测该病原菌是防治该病的重要基础。利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对海南感染黄化病的槟榔花苞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获得约1.2kb的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BLAST程序比... 槟榔黄化病是槟榔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如何快速检测该病原菌是防治该病的重要基础。利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对海南感染黄化病的槟榔花苞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获得约1.2kb的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BLAST程序比较、系统进化树构建及iPhyClassifier分析表明,引起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植原体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组(16SrⅠ组),且为该组中一个新的亚组,即G亚组,现将其暂命名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nut yellow leaf phytoplasma,AY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16srd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青岛近岸特征环境中海洋异养细菌的分布规律及其分子鉴定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筠 周宏霞 +3 位作者 刘佳琳 张跃峰 陈吉祥 张晓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5-970,共6页
研究海洋微生物特征,从青岛近岸养殖密集区、工业区、洁净区分离了428株海洋异养细菌,采用BIOLOG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定和聚类,从中选出13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克隆其16SrDNA片段,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属于弧菌属(Vibrio)、不动... 研究海洋微生物特征,从青岛近岸养殖密集区、工业区、洁净区分离了428株海洋异养细菌,采用BIOLOG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定和聚类,从中选出13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克隆其16SrDNA片段,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属于弧菌属(Vibrio)、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海单胞菌属(Oceanimonas)、噬纤维菌属(Cellulophaga)、赤细菌属(Erythrobacter)和Rhodovirga。在3种特征环境中,海洋异养细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洁净区的特征类群属于弧菌属(Vibrio),工业区的特征类群属于弧菌属(Vibrio)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养殖密集区的特征类群属于弧菌属(Vibrio)、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海单胞菌属(Oceanimonas)、赤细菌属(Erythrobacter)、噬纤维菌属(Cellulophaga)和噬冷菌属(Algoriphag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异养细菌 分子分类鉴定 16srdna
下载PDF
绿潮暴发期间我国青岛漂浮铜藻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军 王寅初 +4 位作者 余秋瑢 毕燕会 何培民 刘正一 秦松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2013年6月份,我国黄海连续第7年暴发绿潮灾害,同时出现了漂浮褐藻规模聚集现象,进一步增大了山东半岛绿潮防控工作的难度。为了对漂浮褐藻进行分子鉴定,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的方法,获得了漂浮褐藻的5.8S r DNA-ITS序列。通过与已经报... 2013年6月份,我国黄海连续第7年暴发绿潮灾害,同时出现了漂浮褐藻规模聚集现象,进一步增大了山东半岛绿潮防控工作的难度。为了对漂浮褐藻进行分子鉴定,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的方法,获得了漂浮褐藻的5.8S r DNA-ITS序列。通过与已经报道的其他马尾藻属5.8S r DNA-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对绿潮暴发期间山东青岛近海出现的漂浮褐藻样品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漂浮褐藻的5.8S r DNA-ITS基因序列全长1366 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647 bp,5.8S r DNA序列长度为155 bp,ITS2序列长度为717 bp。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013年绿潮暴发期间青岛海域的漂浮褐藻与我国浙江省和韩国江陵海区分布的铜藻样品遗传相似度高达99%。系统发育分析为马尾藻属铜藻(Sargassum horne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铜藻 5.8S r DNA-ITS 分子鉴定 青岛
下载PDF
大曲中主要酵母菌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褚学英 惠丰立 李晓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29,共3页
采用添加去氧胆酸钠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获得了7株酵母菌纯培养。以NL1和NL4为引物,对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进行了26SrDNA D1/D2区域序列扩增、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株分离酵母菌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酵母有... 采用添加去氧胆酸钠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获得了7株酵母菌纯培养。以NL1和NL4为引物,对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进行了26SrDNA D1/D2区域序列扩增、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株分离酵母菌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酵母有较高的相似性和相近的亲源关系,如DQY-1与Saccharomyces cerevisiae;DQY-2与Pichia deserticola;DQY-3与Zygosaccharomycesbailii;DQY-4与Debaryomyces hansenii;DQY-5与Candida pseudolambica;DQY-6与Endomyces fibuliger。另外1株酵母菌DQY-7与Uncultured fungus clone FS10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与已知酵母菌相似性较低,说明大曲中还存在一种以前尚未被认识的酵母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酵母菌 26srd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赤霞珠相关酵母菌的分离及其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焦红茹 刘树文 +1 位作者 祖显生 常亚维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20,共4页
利用WL营养培养基对分离自昌黎地区赤霞珠葡萄品种的114株酵母菌进行了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培养类型,并采用5.8 SrDNA-ITS区域RFLP分析对从5个培养类型中选出的27株酵母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获得了4种不同的酶切图谱。17株被鉴定... 利用WL营养培养基对分离自昌黎地区赤霞珠葡萄品种的114株酵母菌进行了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培养类型,并采用5.8 SrDNA-ITS区域RFLP分析对从5个培养类型中选出的27株酵母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获得了4种不同的酶切图谱。17株被鉴定为Hanseni-aspora uvarum,6株被鉴定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并对其余4株也进行5.8 SrDNA-ITS区域RFLP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赤霞珠 酵母菌 分子生物学鉴定 5.8 srdna—ITS RFLP
下载PDF
新月细柱藻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海涛 杨官品 +1 位作者 张秀芳 张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7-630,620,共5页
自胶州湾分离培养2株微藻(MGB0401和MGB0402)。经形态学鉴定为新月细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MGB0401和MGB0402的18S核糖体RNA基因(rDNA)扩增片段长度为1775 bp,存在10个碱基差异。MGB0401和MGB0402的rbcL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11... 自胶州湾分离培养2株微藻(MGB0401和MGB0402)。经形态学鉴定为新月细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MGB0401和MGB0402的18S核糖体RNA基因(rDNA)扩增片段长度为1775 bp,存在10个碱基差异。MGB0401和MGB0402的rbcL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1190 bp,有45个碱基差异,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氨基酸残基差异。系统学分析表明,2株微藻与已知新月细柱藻相应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微藻常用系统学分析用基因的序列不仅是分类鉴定的补充指标,也是不同研究结果相互比较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细柱藻 18 srdna RBCL基因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一株草苷膦极端抗性菌株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柱 陈明 +3 位作者 徐玉泉 陆伟 杨志荣 林敏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25-28,共4页
从极端污染的土壤中 ,分离到一株对草苷膦有极端抗性的细菌菌株HTG7。它能够在以草苷膦为选择压力的限制性培养基上生长 ,其最高耐受能力为 5 0 0mmol/L。采用PCR扩增获得该菌 16Sr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菌的 16SrDNA核苷酸... 从极端污染的土壤中 ,分离到一株对草苷膦有极端抗性的细菌菌株HTG7。它能够在以草苷膦为选择压力的限制性培养基上生长 ,其最高耐受能力为 5 0 0mmol/L。采用PCR扩增获得该菌 16Sr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菌的 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盐单胞菌属同源性最高 ,在 95 %~ 98%之间。在细菌系统分类学上 ,HTG7归属盐单胞菌属Variab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抗性 菌株 分离 分子鉴定 草甘膦 16srdna 除草剂 抗性机制
下载PDF
一株高效溶藻放线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慧玲 叶新 +1 位作者 赵以军 程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19,共3页
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具有高效溶藻能力的放线菌,命名为AN02。对这株具有高效溶藻效果能力的放线菌AN02分别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放线菌AN02菌株的上述几个特征与细黄链霉菌(Streptom... 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具有高效溶藻能力的放线菌,命名为AN02。对这株具有高效溶藻效果能力的放线菌AN02分别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放线菌AN02菌株的上述几个特征与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高度一致,与此同时,聚类分析结果也同样表明,放线菌AN02菌株与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高度一致,后经过比对,发现二者的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高达近100%,因此,可将溶藻放线菌AN02定名为细黄链霉菌AN02(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AN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链霉菌AN02 分子鉴定 16srdna序列
下载PDF
中国大陆绒螯蟹线粒体16S rDNA序列变异与分子鉴定标记 被引量:28
11
作者 孙红英 周开亚 +1 位作者 陆健健 杨光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选取了中国大陆东部6个水系合计110个绒螯蟹个体,通过DNA序列测定和PCR/RFLP分析,对线粒体16S rDNA部分片段的序列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01 bp的16S rDNA片段中,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a hepuensis)与中华绒螯蟹(E.j.sinensis... 选取了中国大陆东部6个水系合计110个绒螯蟹个体,通过DNA序列测定和PCR/RFLP分析,对线粒体16S rDNA部分片段的序列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01 bp的16S rDNA片段中,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a hepuensis)与中华绒螯蟹(E.j.sinensis)之间存在3~4个固定的碱基替代;合浦绒螯蟹的闽江、九龙江和南流江种群之间未发现碱基变异,表现为1种单元型(C型);中华绒螯蟹长江和辽河的种群中,有1个固定的碱基替代,表现为A,B两种单元型.单元型之间的碱基变异反映了绒螯蟹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歧异.经DraⅠ酶切形成的16S rDNA酶切片段差异,为2个亚种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准确、简捷的DNA分子标记.对长江水系部分水域绒螯蟹的分子鉴定提示,长江下游至长江口以中华绒螯蟹的2个单元型为主,但已混有合浦绒螯蟹的单元型.在江苏、安徽渔场中的饲养种群分别属于单元型A型和B型.16S rDNA的PCR/RFLP差异可作为正确鉴定中华绒螯蟹和合浦绒螯蟹的分子鉴定标记;16S rDNA片段中1个固定位点的碱基替代可作为区分中华绒螯蟹两种单元型的分子鉴定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鳌蟹 合浦绒鳌蟹 16srdna序列变异 PCR/RFLP 分子鉴定标记
下载PDF
几种野生动物样品的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小军 周开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用 12SrDNA通用引物L10 91和H14 78扩增了宜兴工商执法部门送检的 5件野生动物样品。测定其序列后 ,与GenBank的同源序列比对 ,并计算测定得到的序列与相关物种序列间的P值 ,作为种类鉴定的依据。分子鉴定的结果 :2件样品为孟加拉巨蜥 (... 用 12SrDNA通用引物L10 91和H14 78扩增了宜兴工商执法部门送检的 5件野生动物样品。测定其序列后 ,与GenBank的同源序列比对 ,并计算测定得到的序列与相关物种序列间的P值 ,作为种类鉴定的依据。分子鉴定的结果 :2件样品为孟加拉巨蜥 (Varanusbengalensis)、1件为黑熊 (Ursusthibetanus)、1件为中国穿山甲 (Manispentadactyla)、1件为穿山甲属未定种 (Maniss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srdna 野生动物 样品 分子鉴定 DNA
下载PDF
胡萝卜与狭叶柴胡不对称体细胞杂种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贤荣 石俊英 +1 位作者 向凤宁 夏光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 对经同工酶初步确认的 4个胡萝卜与狭叶柴胡体细胞杂种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他们的杂种性质。方法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和 5SrDNA间隔序列差异。结果  4个克隆均含有双亲特征谱带及新带。结论 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他... 目的 对经同工酶初步确认的 4个胡萝卜与狭叶柴胡体细胞杂种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他们的杂种性质。方法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和 5SrDNA间隔序列差异。结果  4个克隆均含有双亲特征谱带及新带。结论 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他们的杂种性质。为进一步分析杂种中柴胡药效成分的含量及筛选出高药效成分含量的细胞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狭叶柴胡 不对称体细胞杂种 分子鉴定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5srdna间隔序列差异
下载PDF
海南岛7种野生灵芝的形态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文庭池 邓春英 吴兴亮 《贵州科学》 2015年第6期1-8,共8页
从海南岛采集到7种野生灵芝,根据形态和r 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南方灵芝G.australe、布朗灵芝G.brownii、桂兰灵芝G.guinanense、无柄紫灵芝G.mastoporum、灵芝G.sichuanense和紫芝G.sin... 从海南岛采集到7种野生灵芝,根据形态和r 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南方灵芝G.australe、布朗灵芝G.brownii、桂兰灵芝G.guinanense、无柄紫灵芝G.mastoporum、灵芝G.sichuanense和紫芝G.sinense。本文提供了7种灵芝的形态描述和宏观图17条分子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灵芝属的分子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发育树,为准确的保护和利用海南岛及我国的野生灵芝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灵芝 5.8 S ITS 形态分类 分子鉴定 灵芝科
下载PDF
新疆南疆部分地区3种璃眼蜱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凯瑞 李飞 +3 位作者 何波 张路瑶 赵丽 刘永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16-1722,共7页
旨在对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璃眼蜱属的蜱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了解其分布情况。采集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蜱,通过形态学鉴定将璃眼蜱属蜱作为样本,通过12SrDNA和16SrDNA基因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进行蜱种类鉴定。13个采样点共559只璃眼蜱属蜱,... 旨在对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璃眼蜱属的蜱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了解其分布情况。采集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蜱,通过形态学鉴定将璃眼蜱属蜱作为样本,通过12SrDNA和16SrDNA基因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进行蜱种类鉴定。13个采样点共559只璃眼蜱属蜱,鉴定为3种,分别为小亚璃眼蜱、亚洲璃眼蜱和残缘璃眼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srdna 16srdna 璃眼蜱属 分子生物学鉴定
下载PDF
几种云南野生石斛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分布 被引量:13
16
作者 洪群艳 董文汉 +4 位作者 徐文婷 杨根华 梁泉 浦锦月 秦蔚 《生物技术进展》 2012年第3期190-194,共5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采自德宏州的8种野生石斛根、茎、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43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归属于13个属。Colletotrichum为茎和叶的优势种群,占总菌株数的39.5%。Hypocrea、Nectria、Gibberella三个属内生真菌首次从石斛植物...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采自德宏州的8种野生石斛根、茎、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43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归属于13个属。Colletotrichum为茎和叶的优势种群,占总菌株数的39.5%。Hypocrea、Nectria、Gibberella三个属内生真菌首次从石斛植物体内分离得到。研究发现,不同石斛植物内生真菌的存在情况差别较大,具有一定的宿主差异性;根、茎、叶内生真菌分布存在差异,表明内生真菌定殖具有一定的组织差异性和组织专一性。本研究获得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为石斛的人工栽培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内生真菌 5.8srdna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两种快速细菌菌种鉴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艳彬 王海 +3 位作者 侯东军 杨红菊 李颖 于雷 《中国测试》 CAS 2010年第5期41-44,共4页
采用Riboprinter全自动核糖体RNA指纹分析系统,进行了两株送测细菌的鉴定,同时与16S rDNA序列测定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成功、快速地完成了送测菌株的鉴定,其分别为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相比而言,Ri... 采用Riboprinter全自动核糖体RNA指纹分析系统,进行了两株送测细菌的鉴定,同时与16S rDNA序列测定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成功、快速地完成了送测菌株的鉴定,其分别为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相比而言,Riboprinter系统更为简洁,可以在8h内完成未知菌株的鉴定,最大化避免了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且在鉴定到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类,进行溯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菌种鉴定 Riboprinter系统 指纹分析 16srdna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及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布婷婷 周国英 +1 位作者 刘君昂 李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5,共5页
为了确定与分析Y13的亲缘关系及其抑菌机理,以一株对油茶炭疽病有生物防治效果的内生拮抗细菌Y13为研究对象,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抑菌机理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13 16SrDNA全长共1 475 bp,菌株Y13与芽孢杆菌属... 为了确定与分析Y13的亲缘关系及其抑菌机理,以一株对油茶炭疽病有生物防治效果的内生拮抗细菌Y13为研究对象,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抑菌机理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13 16SrDNA全长共1 475 bp,菌株Y13与芽孢杆菌属菌株的同源性较高,通过Clustalw,Y13菌株和B.subtilis的亲缘关系最近,最终确定Y13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Y13对油茶炭疽病病菌菌丝有抑制、致畸作用,且能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同时培养的滤液对热、酸碱的抑菌作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内生拮抗细菌 16srdna 分子鉴定 抑菌机理
下载PDF
一株来自深海沉积物的低温、嗜压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保江 邵宗泽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75-179,共5页
从西太平洋5060m深的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一组低温菌,对其中一株细菌WP02225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鉴定.结果表明: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温度生长范围在28℃以下,最适生长温度15℃,pH耐受范围为4.5~9.5;最适pH值7.5.能够利用D葡萄糖、... 从西太平洋5060m深的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到一组低温菌,对其中一株细菌WP02225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鉴定.结果表明: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温度生长范围在28℃以下,最适生长温度15℃,pH耐受范围为4.5~9.5;最适pH值7.5.能够利用D葡萄糖、甘油和麦芽糖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产酸,氧化酶和接触酶呈阳性,可以水解明胶和还原硝酸盐,但不能继续还原亚硝酸盐,产H2S气体.依据其生理生化性质、系统发育学、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于深海中特有的菌属:Moritella属,与嗜压菌Moritellajaponica种有99.47%的同源性.生理生化指标表明,这两株菌不完全相同,Moritellajaponica可以利用果糖、不能利用麦芽糖,而WP02225正好相反.另外,两者的最适生长温度也不一致,前者属于嗜冷菌的范畴;后者属于耐冷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分离鉴定 16srdna序列 最适生长温度 生理生化性质 生理生化指标 革兰氏染色 海底沉积物 D-葡萄糖 最适PH值 H2S气体 系统发育学 同源性分析 分子水平 西太平洋 亚硝酸盐 水解明胶 初步鉴定 麦芽糖 低温菌 氧化酶
下载PDF
热带土壤解磷细菌PSB26的筛选鉴定及拮抗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义 余贤美 郑服丛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7期59-62,共4页
以有机磷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平板法从海南、广东、云南等地热带土壤中筛选出解磷效果较好的一株解磷细菌PSB26。通过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PCR扩增菌株的16SrDNA序列,测得该菌株的序列长度为1095bp,经B lastn搜索... 以有机磷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平板法从海南、广东、云南等地热带土壤中筛选出解磷效果较好的一株解磷细菌PSB26。通过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PCR扩增菌株的16SrDNA序列,测得该菌株的序列长度为1095bp,经B lastn搜索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Klebsiellasp.。进一步的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实验表明,PSB26对Fusarium oxysporum piperis等11个供试病原菌中的6个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土壤 解磷细菌 16srdna 分子鉴定 拮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