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师群体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以5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戴春 支文军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10-15,共6页
文章对"20世纪50、60、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群体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进行讨论,这种观察视角的选择是开放的,是带有我们所处时代语境特点的,是可以发展和演进的。同时,针对5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特征分析了多个观察视角的逻辑,包... 文章对"20世纪50、60、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群体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进行讨论,这种观察视角的选择是开放的,是带有我们所处时代语境特点的,是可以发展和演进的。同时,针对5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特征分析了多个观察视角的逻辑,包括对话互动与自我审视、时代语境与历史意识、教育变革与知识结构、时间观念与范式转换、前辈影响与思考路径、实践策略与关注方向和职业环境与执业特征等,以期未必完整却能深刻地体现这批建筑师的所思所想所为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60、70年代中国建筑师 5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 对话 视角 时代语境 知识结构 范式转换 思想变迁
下载PDF
起点 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设计竞赛与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早期专业亮相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涤宇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文章将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作为一个窗口,梳理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在这些竞赛中的专业亮相,考察那段时期国内建筑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带给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影响,并追踪这些影响在建筑师其后的从业生涯中的延续... 文章将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作为一个窗口,梳理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在这些竞赛中的专业亮相,考察那段时期国内建筑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带给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影响,并追踪这些影响在建筑师其后的从业生涯中的延续和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60年代中国建筑师 建筑教育 设计竞赛 形式 系统性
下载PDF
传承中的裂变 老一辈中国建筑师与50年代生建筑师的联系 被引量:3
3
作者 裴钊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32-35,共4页
从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被引入中国后,老一辈中国建筑师在20世纪30年代所致力的实践和构建的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今中国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来... 从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被引入中国后,老一辈中国建筑师在20世纪30年代所致力的实践和构建的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今中国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来自老一辈建筑师所建立的建筑知识体系。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体系与外部和现实存在差距,这使得他们所继承的必然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反映在建筑实践上,80年代的中国建筑实践呈现出一种既有传承又有分裂的状态。文章试图将这两个建筑师群体放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讨论,从而分析两个群体的思想及实践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年代建筑师 老一辈中国建筑师 中国现代化进程 传承 裂变
下载PDF
“50/60/70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戴春 章明 +3 位作者 刘涤宇 裴钊 丁力扬 王秋婷 《时代建筑》 2013年第4期142-147,共6页
文章分析了50/60/70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的议题与相关专题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对会议四个分论坛的讨论内容作了综述。
关键词 50、60、70年代中国当代建筑师 执业环境 建筑教育 代际特征 建筑范式 现代性认同
下载PDF
建筑师的1980年代与深圳实践 孟建民/汤桦对谈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建民 汤桦 陈淳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56-61,共6页
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的头几批大学生中,诞生了不少深刻影响当今中国各个实践领域的人物。汤桦和孟建民就是"文革"后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目前都是在建筑教学和创作一线工作的建筑师。在《时代建筑》杂志编辑部... 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的头几批大学生中,诞生了不少深刻影响当今中国各个实践领域的人物。汤桦和孟建民就是"文革"后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目前都是在建筑教学和创作一线工作的建筑师。在《时代建筑》杂志编辑部的策划、组织下,他们在深圳展开对话,探讨5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成长经历、创作历程和教育经验,以及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独特历史与现状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年代 中国建筑师 深圳 建筑创作 孟建民 汤桦
下载PDF
中国寒地和沙漠地域的建筑探索 梅洪元/刘谞对谈 被引量:1
6
作者 梅洪元 刘谞 徐希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80-85,共6页
文章记录和整理了两位生于50年代的建筑师梅洪元和刘谞的对谈,两位建筑师围绕时代烙印、建筑教育、建筑思想等话题,特别就共同关注的建筑的地域性、他们长期实践所在的地域文化等问题展开谈论,反映了建筑师个人的思想与实践发展变化脉络。
关键词 50年代 中国建筑师 梅洪元 刘谞 建筑地域性 寒地建筑 新疆建筑
下载PDF
建筑师的教育与职业观 汪孝安/钱锋对谈
7
作者 汪孝安 钱锋 陈淳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68-73,共6页
当代中国建筑师中,出生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后的50年代的这一批人,经历过中国历史上变革最为迅猛的半个世纪。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和学者,从各自角度出发思考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城市的格局与面貌。在《时代建筑》杂... 当代中国建筑师中,出生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后的50年代的这一批人,经历过中国历史上变革最为迅猛的半个世纪。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和学者,从各自角度出发思考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城市的格局与面貌。在《时代建筑》杂志编辑部的策划、组织下,钱锋和汪孝安分别作为教学育人单位和建设—用人单位的代表,就建筑院校与设计院在建筑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探讨,以各自学习、创作及管理经历为建筑学子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年代 中国建筑师 建筑教育 职业建筑师 汪孝安 钱锋
下载PDF
关于建筑演化的思想交流 常青/赵辰对谈 被引量:2
8
作者 常青 赵辰 邓小骅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62-67,共6页
作为同龄人并兼具学者和建筑师的双重身份,常青与赵辰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经历,文章记录了他们的对谈内容,话题主要包括时代烙印、建筑教育、建筑思想等方面,试图呈现出双重身份的建筑师个体以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 50年代 中国建筑师 常青 赵辰 建筑 建筑理论 本土化 建筑教育
下载PDF
建筑的本土化和公共性 缪朴/齐欣对谈 被引量:1
9
作者 缪朴 齐欣 徐希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74-79,共6页
文章记录和整理了两位生于50年代的的建筑师缪朴和齐欣的对谈,这两位建筑师是文革后受大学教育的建筑师中,较早到西方学习建筑学的建筑师。通过两位建筑师围绕成长经历、建筑教育,特别就共同关注的建筑的本土化和公共性等问题展开谈论,... 文章记录和整理了两位生于50年代的的建筑师缪朴和齐欣的对谈,这两位建筑师是文革后受大学教育的建筑师中,较早到西方学习建筑学的建筑师。通过两位建筑师围绕成长经历、建筑教育,特别就共同关注的建筑的本土化和公共性等问题展开谈论,反映了建筑师个人的思想与实践发展变化和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年代 中国建筑师 缪朴 齐欣 本土化设计 建筑公共性
下载PDF
爱生如爱子——忆恩师萧龙士先生
10
作者 邓伟志 《江淮文史》 2009年第6期137-138,共2页
龙城画派的杰出代表、安徽省书画院前院长萧龙士先生是我在萧县中学读书时的美术老师。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正在医治战争的创伤。我们萧县原是淮海战役战场的一部分,战后到处是断壁颓垣。国民党军队败退时丢弃的坦克到1950年代中期... 龙城画派的杰出代表、安徽省书画院前院长萧龙士先生是我在萧县中学读书时的美术老师。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正在医治战争的创伤。我们萧县原是淮海战役战场的一部分,战后到处是断壁颓垣。国民党军队败退时丢弃的坦克到1950年代中期都还在地里趴着。小朋友们玩耍常常会捡到子弹壳,踩到废炮弹。家乡的经济十分困难。温饱问题,当时不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还没有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龙士 恩师 中国成立 国民党军队 淮海战役 50年代 温饱问题
下载PDF
卢作孚:创办“民生”济苍生
11
作者 梁凌 《文史杂志》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有志的中国人都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座右铭实践之,卢作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等谈到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曾举出四个实...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有志的中国人都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座右铭实践之,卢作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等谈到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曾举出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作孚 “民 创办 中国传统文化 毛泽东同志 50年代 工业发展 化学工业
下载PDF
两岸·追问·回溯 崔愷/王维仁对谈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愷 王维仁 邓小骅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50-55,共6页
文章记录了分别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两位建筑师——崔愷与王维仁的对谈内容,对话反映出两岸在时代发展、建筑教育及建筑思想等方面的不同状况,并试图以此呈现两岸30年以来建筑发展的脉络以及对建筑师个体的影响。
关键词 50年代 中国建筑师 崔愷 王维仁 两岸 传统与现代 城市
下载PDF
历史中心与地理边缘的叠加 刘克成教授访谈 被引量:4
13
作者 裴钊 戴春 刘克成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58-65,共8页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国的建筑市场得到了繁荣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成为中国建筑实践的主角,而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与老一辈建筑师在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下创作的民族风格建筑相比更具多样性,路径也...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国的建筑市场得到了繁荣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成为中国建筑实践的主角,而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与老一辈建筑师在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下创作的民族风格建筑相比更具多样性,路径也更多元,但没有形成清晰的整体特征。文章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的访谈,一方面试图从个人化的视角来总结和归纳60年代生建筑师的某些整体特征,另一方面将个体放入特殊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西部——梳理其发展过程,进而分析其当下实践状态的成因,为中国当代建筑保留一份切片式的个案记录,同时,期望为中国目前其他地域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建筑实践与研究提供一份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建筑师 刘克成 个体的塑造 另类现代化 中国西部
下载PDF
标志性建筑传递城市文化
14
作者 杨振华 《瞭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2-42,共1页
北京儿童医院曾被《弗莱彻建筑史》列为上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的经典建筑,与之同样被载入史册的是它的建筑师华揽洪。
关键词 标志性建筑 城市文化 中国现代主义 经典建筑 50年代 建筑 建筑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