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lebrations for the 50-years anniversary of IFToMM
1
作者 Marco Ceccarelli Tian Huang +2 位作者 Teresa Zielinska Juan Antonio Carretero Tadeusz Uhl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13-218,共6页
During the 15th IFToMM World Congress on Mechanism and Machine Science(MMS)in Krakow,Poland on 30 June-4 July 2019,a special opening session has been organized to celebrate the 50-years anniversary o f IFToMM with unv... During the 15th IFToMM World Congress on Mechanism and Machine Science(MMS)in Krakow,Poland on 30 June-4 July 2019,a special opening session has been organized to celebrate the 50-years anniversary o f IFToMM with unveiling of a bronze commemorative plaque,Fi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IFToMM IFToMM MMS 50-years ANNIVERSARY
下载PDF
宁夏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宋玲 蒋岸 +3 位作者 陈晓颖 张蕴慧 王雪敏 赵立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97-700,共4页
目的分析宁夏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相关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15-2022年报告中年龄≥50岁的病例,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夏报告HIV/AIDS患者中≥50岁... 目的分析宁夏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相关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15-2022年报告中年龄≥50岁的病例,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夏报告HIV/AIDS患者中≥50岁所占比例从2015年的14.8%上升至2022年31.3%(P<0.05)。2015-2022年共报告≥50岁HIV/AIDS患者643例,其中男性494例(76.8%)、农民296例(46.0%)、已婚456例(70.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14例(48.8%),本省582例(90.5%);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79.8%);发现方式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75.3%);首次CD4细胞计数<350个/μl占33.4%。男性以商业异性性传播为主(46.8%),同性传播占一定比例(18.8%);随着年龄增加离异或丧偶者占比增加,商业异性性传播占比也增加。女性以配偶阳性传播(46.0%)和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44.6%)为主;已婚有配偶者配偶阳性传播占比较高(54.7%),离异或丧偶者非婚非商业传播占比较高(65.6%)。全死因报告死亡比例为5.1%,晚发现比例为30.5%。结论2015-2022年宁夏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占比逐年增加,人群艾滋病传播方式多样,感染风险持续存在,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配偶告知,加大主动检测力度,减少新发感染和二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流行特征 50岁及以上
下载PDF
深圳市龙岗区新发现≥50岁患者HIV感染/AIDS流行趋势特征和定量预测
3
作者 孙春云 李刚 +1 位作者 陈小燕 魏伟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目的掌握≥50岁患者的HIV感染/AIDS流行趋势特征,并进行定量预测,为指导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18-2023年新发现≥50岁患者HIV感染/AIDS的趋势特征,用缓冲算子序列建立灰色均值GM(1... 目的掌握≥50岁患者的HIV感染/AIDS流行趋势特征,并进行定量预测,为指导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18-2023年新发现≥50岁患者HIV感染/AIDS的趋势特征,用缓冲算子序列建立灰色均值GM(1,1)模型进行趋势判定和定量预测。结果2018-2023年深圳市龙岗区新发现≥50岁HIV感染/ADIS患者271例,年均(45±11)例;男/女性别比3.44∶1,50~59岁占62.37%,职业分布较广,以家务及待业(37.27%)和商业服务(15.87%)较多,已婚或有配偶占53.51%,初中以下文化占62.36%,外市户籍占81.18%;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71.22%)为主,非婚异性性接触史高(63.10%);发现途径以医疗机构检测发现(76.38%)为主。各年≥50岁HIV感染/ADIS患者在人群特征、感染途径和检测样本来源等分布上未呈现趋势变化(P>0.05);在当年新发现HIV感染/ADIS患者构成比呈现出增长趋势(P<0.05)。建立的弱化算子GM(1,1)灰色模型优秀,平均相对误差<2.0%,精度>98.0%,发展系数为0.05,患者数呈增长趋势,预测2024-2028年≥50岁患者年发现数将可能从62例增长至75例。结论深圳市龙岗区≥50岁HIV感染/ADIS患者在构成占比和患者数上均呈增长趋势,应重点关注≥50岁HIV感染/ADIS患者,针对老年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制定和完善AIDS综合干预和防治体系。灰色GM(1,1)预测模型可用于≥50岁人群中HIV感染/AIDS流行趋势判定和定量预测,对风险定量评估和疫情防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 流行特征 50岁患者 灰色预测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50-year daily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dataset over China 被引量:9
4
作者 TANG WenJun YANG Kun +1 位作者 QIN Jun MIN M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555-1565,共11页
Although solar radiation is a crucial parameter in designing solar power devices and studying land surface processes,long-term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observations of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are usually not available.... Although solar radiation is a crucial parameter in designing solar power devices and studying land surface processes,long-term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observations of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are usually not available.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50-year dataset of daily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at 716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 stations.First,a physical model,without any local calibration,i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daily radiation at all 716 CMA routine stations.Then,an ANN-based(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applied to extend radiation estimates to earlier periods at each of all 96 CMA radiation stations.The ANN-based model is trained with recent reliable radiation data and thus its estimate is more reliable than the physical model.Therefore,the ANN-based model is used to correct the physical model dynamically at a monthly scale.The correction general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radiation dataset estimated by the physical model:the mean bias error(MBE) averaged over all the 96 radiation stations during 1994-2002 is reduced from 0.68 to 0.11 MJ m-2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from 2.01 to 1.80 MJ m-2.The new radiation dataset shows superior performance over previous estimates by locally calibrated ngstr m-Prescott models.Based on the new radiation dataset,the annual mean daily solar radiation over China is 14.3 MJ m-2.The maximal seasonal mean daily solar radiation occur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summer with a value of 27.1 MJ m-2,whereas the minimal seasonal mean daily solar radiation occurs in the Sichuan Basin during winter with a value of 4.7 MJ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 of a 50-year daily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dataset over China
原文传递
云南省大理州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生存状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芬 黄丽花 +2 位作者 陈志娟 陆梅泾 尹顺珠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背景云南省大理州1997年首次报告50岁及以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2010年以后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报告数呈现明显上... 背景云南省大理州1997年首次报告50岁及以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2010年以后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报告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公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已正式将老年人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目的分析大理州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对1997-2018年报告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运用Cox回归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大理州2019例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33年(95%CI:7.75~9.33)。寿命表法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后1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76%、56.26%、40.2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74倍(95%CI:1.43~2.12);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抗病毒治疗患者的9.32倍(95%CI:7.86~11.05);2010年以后报告患者死亡风险是2010年及以前报告患者的0.62倍(95%CI:0.52~0.74)。结论应加强对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此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的重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50岁及以上 生存分析 全死因死亡 艾滋病防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调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胜利 温振兴 +5 位作者 莫小毅 张晓艳 利浩楠 张颖恺 符丹 陈柏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5-670,共6页
目的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析粤港澳大湾区3所医院50岁以上人群骨量状态分布特征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疾病区域个性化防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筛选2015年... 目的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析粤港澳大湾区3所医院50岁以上人群骨量状态分布特征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疾病区域个性化防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筛选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粤港澳大湾区3所医院就诊的9122例50岁以上人员,采用DXA测量腰椎、全髋及股骨颈BMD T值,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量状态分布差异,分析以不同部位T值为参考对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3所医院纳入人群骨质疏松总体患病率为30.7%,男性为12.9%(中国澳门最高,为44.0%),女性为34.6%(中国香港最高,为40.2%);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各年龄段患病率高于男性;3所医院相同年龄段不同骨量状态人群构成具有各自特征,不同年龄段间存在差异;骨质疏松检出率以3个部位最低T值为参考时最高。结论 粤港澳大湾区3所医院50岁以上就诊人员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各地区间不同骨量状态人群构成差异明显。在进行骨质疏松筛查时应综合多个部位T值信息以提高检出率,同时结合区域特点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50岁以上 骨质疏松 患病率 检出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近50a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9
7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7 位作者 周德成 韩其飞 鲁蕾 许文强 朱磊 尹昌应 戴丽 李艳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295-4305,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评估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评估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期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信息。选择的研究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代表区域。以1962年地形图,1976、1989、1999和2008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数学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重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耕地和建设用地"涨势"显著,未利用地和林地"落势"较明显,草地和水域先"涨"后"落",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单向转换频繁。(2)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小,各景观类型间差异缩小,异质性程度和景观结构复杂性加大。(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流域景观格局,导致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和破碎化。最后,提出通过发展大规模集约化农业降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景观格局负面生态效应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玛纳斯河流域 50a变化 干旱区
下载PDF
近50a来新疆降水随海拔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37
8
作者 赵成义 施枫芝 +4 位作者 盛钰 李君 赵志敏 韩明 伊力哈木.伊马木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3-1213,共11页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线性分布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顶,二...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线性分布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顶,二次曲线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腰",它随季节和气候干旱程度发生变化:夏季高,冬季低;气候越干旱,最大降水高度越高,反之亦然.最大降水高度的分布依气候的干湿程度和季节变化,各区的最大降水高度及降水量具有明显差异,1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约为3 190m,年平均降水量226.9mm;4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约为海拔3 332m,年平均降水量为86.9mm,6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约为海拔3 840m,年平均降水量为36.4mm.降水量越少(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降水变化 区域分异 最大降水高度带 新疆
下载PDF
近50a来新疆区域与天山典型流域极端洪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8
9
作者 毛炜峄 樊静 +5 位作者 沈永平 杨青 高前兆 王国亚 王顺德 吴素芬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7-1046,共10页
以年极端洪水超标率来反映区域极端洪水,分析了新疆区域极端洪水变化;以年最大洪峰记录分析了天山山区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规律,并用14站资料分析了天山山区气候变化特征,讨论了天山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以年极端洪水超标率来反映区域极端洪水,分析了新疆区域极端洪水变化;以年最大洪峰记录分析了天山山区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规律,并用14站资料分析了天山山区气候变化特征,讨论了天山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影响,1957—2006年全疆极端洪水呈区域性加重趋势,尤其南疆区域极端洪水明显加剧,北疆区域也有加重趋势,但相对较缓.全疆及北疆、南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都处于洪水高发阶段.近50a来,在新疆区域洪水呈加重趋势的变化背景下,发源于天山南坡的托什干河和库玛拉克河年最大洪峰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发源于天山北坡的玛纳斯河与乌鲁木齐河年最大洪峰流量虽有增加,但是变化趋势较缓.以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转折年为界,天山典型流域托什干河、库玛拉克河、玛纳斯河和乌鲁木齐河在20世纪90年代(或80年代)以来与前期相比,呈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年最大洪峰流量明显增大,年际间变化更加剧烈,洪水年更频繁.以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转折年份为界,玛纳斯河、托什干河和乌鲁木齐河后期的年最大洪峰集中日期较前期推迟2~9d,库玛拉克河却提前5d.玛纳斯河、乌鲁木齐河和库玛拉克河后期的集中度较前期增加0.8%~8.3%,托什干河减小1.1%.1961—2010年,新疆天山山区气温明显上升,升温率为0.34℃.(10a)-1,1997年以后明显增暖;天山山区降水显著增加,增加速率15.6mm.(10a)-1,同时极端降水强度增大、频数增多.近50a来天山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与区域增温以及天山山区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洪水变化 年最大洪峰 50a来 新疆天山河流
下载PDF
近50a博斯腾湖逐年水量收支估算与水平衡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丽梅 赵景峰 +3 位作者 张建平 彭文甫 范敬龙 张太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40,共8页
据博斯腾湖流域1958-2010年期间主要河流开都河、黄水沟、清水河、孔雀河的逐年流量资料,结合焉耆盆地降水、蒸发要素的同期观测资料,对大湖区的逐年水量收支进行计算,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对博湖大湖区残差水量进行了逐年分析。结果表明:... 据博斯腾湖流域1958-2010年期间主要河流开都河、黄水沟、清水河、孔雀河的逐年流量资料,结合焉耆盆地降水、蒸发要素的同期观测资料,对大湖区的逐年水量收支进行计算,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对博湖大湖区残差水量进行了逐年分析。结果表明:(1)1958-2010年期间年均入湖水量14.34×108m3/a,其中入湖河水约占95%;年均输出水量13.96×108m3/a,其中大湖区输入孔雀河水量约占43%,湖面蒸发耗水量占57%;湖区年均蓄水量71.57±3.92×108m3/a,湖水年均水位为1 047.01±0.94 m;(2)极端水文年度水量平衡分析指出:1986年为最枯年份,入湖河水是多年平均值的62%,而出湖河水量是多年平均值的153%,导致年内湖区水位下降0.94 m;2002年最丰年份入湖河水是多年平均值的2.6倍,致使年内水位上升0.80 m;(3)残差水量逐年"正负"变化指出,湖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过去53 a间湖水补给地下水的年均水量为0.87×108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逐年水量收支 残差水量 水量平衡 50年来
下载PDF
近50年来广东冬季寒害的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春林 刘锦銮 +1 位作者 曾侠 万日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利用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站近50年(1951-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针对冬季经济林果的寒害指标,统计分析了近50年冬季寒害的特征。分析得出:(1)广东冬季寒害频数北多南少,各地平均年均1次,其中严重寒害近4成,严重寒害中又... 利用广东省86个地面气象站近50年(1951-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针对冬季经济林果的寒害指标,统计分析了近50年冬季寒害的特征。分析得出:(1)广东冬季寒害频数北多南少,各地平均年均1次,其中严重寒害近4成,严重寒害中又以降温型亚类Ⅲ最为典型,占6成以上。(2)寒害过程降温幅度平均达13.6℃,且越往南越大;过程最低气温平均2.6℃,高于冻害临界值0℃;寒害过程降温平均历时4d。(3)寒害分布于10月末至3月底,其中12月到1月累计占85%,月际分布大致呈以1月为峰值的单峰型;亚类Ⅲ12月和2月多于1月,呈双峰分布。(4)1980年是广东冬季气温变化的分水岭,寒害年均综合频数前30年多(160站次),后20年少(96站次)。(5)近50年广东冬季寒害年代际变化特征为:50,60,70年代逐渐增强,80年代迅速减弱,90年代有所回升(依然弱于50年代),年代际寒害由强到弱顺序为:70年代,60年代,50年代,90年代和8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寒害 50
下载PDF
山西黄土高原近50年来气候暖干化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春林 赵景波 牛俊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4,共5页
根据山西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点自建站以来到2005年的降水量与气温资料,应用线性回归与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山西黄土高原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研究得出:山西省近50年来气候总体上具有暖干化的特征,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 根据山西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点自建站以来到2005年的降水量与气温资料,应用线性回归与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山西黄土高原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研究得出:山西省近50年来气候总体上具有暖干化的特征,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率为0.032℃/a,高于全球近百年的平均值(0.005℃/a),也明显高于陕甘宁地区近50年来的平均值(0.0194℃/a);最冷月(1月)比最热月(7月)增温速率高;年平均气温以70年代中期为界,将山西省气候分为冷、暖两个时期,前为冷期,后为暖期;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其减少率为1.635mm/a;年平均降水量同样以70年代中期为界,之前为相对丰水期,之后为相对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50年来 气温 降水量 气候暖干化
下载PDF
近50年华北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安莉娟 任福民 +1 位作者 李韵婕 李忆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97-1105,共9页
本文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进行了1961—2010年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确定了该方法中相应的参数组并识别得到100次事件,并对排名前15位的事件与文献记载情况逐一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OITREE方法对华北地... 本文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进行了1961—2010年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确定了该方法中相应的参数组并识别得到100次事件,并对排名前15位的事件与文献记载情况逐一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OITREE方法对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100次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分为10次极端事件、20次重度事件、40次中等事件和30次轻度事件,其中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秋冬春连旱是华北地区强度最强的干旱事件。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7~120 d、最大影响面积集中在(70~105)×10~4km^2之间,干旱事件具有较明显的季节特征,3—7和10—11月是事件的两个高发时段;华北南部为干旱多发区,其中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交界为强度中心区域。重度(含)及以上的干旱事件可分为全境型、东部型、南部型、西部型、中部型和零散型6种分布类型,其中全境型出现机率最高。近50年华北地区区域性干旱事件频次、累积综合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降水量减少所致,同时气温显著升高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 华北地区 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 时间变化 地域特征
下载PDF
喀尔里克山冰川资源近50a来的变化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14
作者 钱亦兵 吴世新 +1 位作者 吴兆宁 李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9-725,共7页
利用1971-1972年航拍调绘地形图、1992年8月l5日Landsat TM、2001年9月17日Landsat ETM+和2006年8月22日Landsat TM影像数据,并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1959年对天山现代冰川所作的首次编目登记数据为参考值,分析了喀尔里克山冰... 利用1971-1972年航拍调绘地形图、1992年8月l5日Landsat TM、2001年9月17日Landsat ETM+和2006年8月22日Landsat TM影像数据,并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1959年对天山现代冰川所作的首次编目登记数据为参考值,分析了喀尔里克山冰川资源近50 a来的变化。结果表明,这期间喀尔里克山冰川面积缩小了29.80%,年均减少速率0.91 km2/a。而且,1959-2001年喀尔里克山冰川退缩明显,减少率增加;2001-2006年冰川面积的缩减趋于缓和。综合实地调查资料和近50 a的气象数据及前人钻探成果,认为20世纪80~90年代冰川加速退缩是持续升温的气候背景上叠加了人为影响。根据喀尔里克山冰川近50 a来的变化特征和查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该地区冰川资源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尔里克山 50a 冰川变化 资源保护
下载PDF
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化与洪、旱灾害扩大化 被引量:74
15
作者 姜逢清 胡汝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40,共6页
新疆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区域。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当地人类活动强度加大的影响,新疆洪、旱灾害呈现出了扩大化的趋势。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对1950—1997年的新疆气候变化对洪、旱灾害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新疆... 新疆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区域。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当地人类活动强度加大的影响,新疆洪、旱灾害呈现出了扩大化的趋势。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对1950—1997年的新疆气候变化对洪、旱灾害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新疆洪、旱灾害扩大化除了当地社会人文方面的原因外,全球变暖导致的新疆气温升高与夏季降水异常现象的增多是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洪灾 旱灾 新疆
下载PDF
陕西延安近50年极端气温变化及周期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景波 罗雪银 +1 位作者 周旗 马晓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9-207,共9页
利用1962-2012年陕西省延安市每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和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地区近50a来,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都有上升趋势,冰日、霜日、冷夜、冷日... 利用1962-2012年陕西省延安市每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和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地区近50a来,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都有上升趋势,冰日、霜日、冷夜、冷日数量呈下降趋势,夏日、热夜、暖夜、暖日呈现波动上升。由20世纪60年代至今,各类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天数平均增加了6.61 d。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夏日、热夜、冰日、暖夜都存在27a左右的周期,冰日、冷夜有5a左右或更短的周期。极端高温天数的增多会加大旱灾、森林和草原的防火压力,极端低温天数的减少易发生森林和草原的病虫灾害,应做好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气温突变 周期规律 50 延安地区
下载PDF
杭州湾海域50年一遇波浪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卫远 何倩倩 杨娟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8,共5页
杭州湾外围海域岛礁众多,波浪传播机制复杂。为了了解该海域的波浪分布特征,采用MIKE 21SW模块建立了杭州湾海域波浪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波浪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模拟杭州湾海域的波浪传播。利用1970—2002年嵊山... 杭州湾外围海域岛礁众多,波浪传播机制复杂。为了了解该海域的波浪分布特征,采用MIKE 21SW模块建立了杭州湾海域波浪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波浪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模拟杭州湾海域的波浪传播。利用1970—2002年嵊山海洋站实测极值波浪资料推算50年一遇波浪要素,将其作为模型边界条件,对杭州湾海域50年一遇的设计波浪进行了模拟,并对该海域的波浪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内波高较之外海明显减小,外围众多岛礁起到了很好的遮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海域 50年一遇 波浪 MIKE 21 SW 数值模型
下载PDF
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27
18
作者 郭华 殷国强 姜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8,共6页
根据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SRES高排放A2,中排放A1B,低排放B1)下所做的21世纪前50年气候变化预估试验得到的数据,研究鄱阳湖流域2001~2050年气温和降水相对于目前气候(1961~1990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未来50年气温在3... 根据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SRES高排放A2,中排放A1B,低排放B1)下所做的21世纪前50年气候变化预估试验得到的数据,研究鄱阳湖流域2001~2050年气温和降水相对于目前气候(1961~1990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未来50年气温在3种排放情景下都将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990s的增加幅度和速度。A1B情景温度增加最明显,平均气温变化达到1.62℃。②降水量变化相对复杂,前30年主要为减少趋势,A2情景下减少幅度最大,2020s年均降水量减少了6.7%;后20年降水量增加,B1情景增加最显著,2030s年增加幅度达到10.8%。③根据预估的各季节变化结果,1~3月和4~6月降水量增加;而降水减少主要在7~9月和10~12月,则赣江流域类似于2003~2005年的伏旱、秋旱连冬旱的情况将可能阶段性出现,并在2011~2030年加强。④降水量的空间分异非常明显,东部变化大于西部,南部变化大于北部。⑤如果2001~2050年在A2或A1B情景下,降水序列存在20a的周期振荡;在B1情景下,存在30a的周期振荡。人类排放增加可能弱化振荡强度,并使周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排放情景 未来50 气温 降水 周期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30-50岁超重人群走跑减肥运动处方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竹影 李德法 陈培友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3,88,共5页
目的:研究30-50岁男女超重人群每周减脂0.5㎏、采用不同走跑方式运动的减肥运动处方。方法:32名受试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分别采用慢跑、快走、走跑交替的方式运动,每次运动的能耗为500kcal,采用气体代谢的方法进行能量消耗测定,同步记录... 目的:研究30-50岁男女超重人群每周减脂0.5㎏、采用不同走跑方式运动的减肥运动处方。方法:32名受试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分别采用慢跑、快走、走跑交替的方式运动,每次运动的能耗为500kcal,采用气体代谢的方法进行能量消耗测定,同步记录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参数。结果:1、如果采用走跑交替的方式运动,30-40岁(41-50岁)男女每次运动的时间分别为53min、58min(60、72),距离为6210m、6063m(6808、7201),总步数为7417步、8189步(8235、9764);若以慢跑方式运动,则30-40岁男女每次运动的时间分别为43min、50min,距离为5903m、5899m,总步数为6798步、7875步;如果以快走的方式运动,则41-50岁男女每次运动时间分别为73min、87min,距离为7472m、7457m,总步数为9180步、11580步。2、步频、每分能耗与脂肪供能比例呈负相关,运动时间与脂肪供能比例、步频与每分能耗呈正相关。3、不同性别、不同走跑方式下的每分能耗不同,减肥人群可据此安排自己个性化的减肥运动处方。结论:本研究制定了30-50岁超重男女的走跑减肥运动处方,并能依照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减肥运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50 快走 走跑交替 慢跑 减肥运动处方
下载PDF
50岁以上人群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小倩 李娜 +5 位作者 高红玉 端木羊羊 何勇 何丽 程晓光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12-3316,共5页
背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的测量结果,测量部位多为腰部和髋部,并以T值的高低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但不同部位T值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研究50岁以上人群不同部位DXA所测T值的一致... 背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的测量结果,测量部位多为腰部和髋部,并以T值的高低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但不同部位T值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研究50岁以上人群不同部位DXA所测T值的一致性,分析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7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常规体检且进行DXA骨密度(BMD)检查的6945例受检者的数据。按年龄进行分组,以人群中峰值BMD作为参考值,在此基础上计算50岁以上男、女受检者的L1~4、L2~4、股骨颈、全髋T值。结果男性各部位峰值BMD出现在20~年龄组,女性各部位峰值BMD出现在30~年龄组。50岁以上男性,各年龄组内L1~4、L2~4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股骨颈、全髋T值低于L1~4、L2~4T值,全髋T值高于股骨颈T值(P<0.05);各年龄组间L1~4、L2~4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年龄组股骨颈T值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股骨颈T值低于60~、50~年龄组,70~年龄组全髋T值低于50~年龄组,80~年龄组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低于70~、60~、50~年龄组(P<0.05)。50岁以上女性,各年龄组内L1~4T值均低于L2~4T值(P<0.05);50~年龄组和60~年龄组内L1~4、L2~4T值低于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70~年龄组内股骨颈T值和80~年龄组内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低于L1~4、L2~4T值(P<0.05);除80~年龄组,50~、60~、70~年龄组内股骨颈T值低于全髋部位T值(P<0.05)。不同年龄组间L1~4、L2~4T值比较,6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80~年龄组低于60~、50~年龄组(P<0.05);不同年龄组间股骨颈及全髋部位T值比较,6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低于60~、50~年龄组,80~年龄组低于70~、60~、50~年龄组(P<0.05)。结论 50岁以上男性中,不同部位T值有差异,腰椎部位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故髋部T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意义更大;50岁以上女性中,不同部位T值有差异,在70岁前应综合腰椎及髋部T值进行判断,70岁以后因腰椎T值的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髋部T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意义更大。应考虑不同年龄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检测部位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 T值 50岁以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