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Cry1 Ac毒素敏感性不同的三种BT1-Tn-5B1细胞品系基因组DNA的RAPD及SSR分析
1
作者 蒋才富 刘凯于 +2 位作者 洪华珠 彭建新 余泽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用Operon公司W系列和F系的 40个随机引物列对BT1 Tn 5B1Cry1Ac敏感细胞、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EB显色总共扩增出了 2 5 9条清晰带 ,其中有 2 5 0条带为三种细胞所共有 ,有 9条为特异性扩... 用Operon公司W系列和F系的 40个随机引物列对BT1 Tn 5B1Cry1Ac敏感细胞、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EB显色总共扩增出了 2 5 9条清晰带 ,其中有 2 5 0条带为三种细胞所共有 ,有 9条为特异性扩增带。其中 3条特异性带为敏感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样品共有 ,3条特异性带为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样品所特有 ,1条特异性带为抗性衰退细胞样品特有 ,2条特异性带为抗性细胞和敏感细胞样品共有 ,另外某些带在三种细胞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强弱和宽窄差异。用三个微卫星引物序列分别对三种细胞的总DNA进行扩增 ,得到了 14条清晰的扩增带 ,发现它们在带形上并无太大差异 ,但有 1条带存在明显的强弱差异。这表明BT1 Tn 5B1细胞对Cry1Ac抗性的产生和衰退与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Ac毒素 敏感性 bT1-Tn-5b1细胞 基因组DNA RAPD SSR分析 抗性细胞 粉纹夜蛾
下载PDF
一种适合粉纹夜蛾5B1细胞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新建 余泽华 +1 位作者 姚汉超 陈曲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6-208,共3页
报道了一种适合粉纹夜蛾 ( 5B1 )细胞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 (简称为 SFM) .该培养基以 Tc-1 0 0基础培养基为基础 ,补加一定量的水解乳蛋白和酵母抽提物 ,并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脂类复合物等 ,5B1细胞已在该 SFM中传代 1 8代 ,... 报道了一种适合粉纹夜蛾 ( 5B1 )细胞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 (简称为 SFM) .该培养基以 Tc-1 0 0基础培养基为基础 ,补加一定量的水解乳蛋白和酵母抽提物 ,并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脂类复合物等 ,5B1细胞已在该 SFM中传代 1 8代 ,研究结果表明 :该培养基能支持 5B1细胞的生长和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Sfa MN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基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粉纹夜蛾 病毒复制 5b1细胞 细胞生长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细胞抗菌肽的诱导、筛选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彭蓉 杨忠 +4 位作者 刘凯于 姚汉超 杨红 崔艳芳 洪华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0-243,共4页
选取3种离体培养的鳞翅目昆虫细胞系,采用热灭活的大肠杆菌诱导的方法,诱导其产生抗菌肽,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诱导动力学研究及Tricin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析.结果筛选到1株诱导抗菌活性较高的昆虫细胞系———粉纹夜蛾BTI-T... 选取3种离体培养的鳞翅目昆虫细胞系,采用热灭活的大肠杆菌诱导的方法,诱导其产生抗菌肽,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诱导动力学研究及Tricin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析.结果筛选到1株诱导抗菌活性较高的昆虫细胞系———粉纹夜蛾BTI-Tn-5B1细胞系,并发现该粉纹夜蛾5B1细胞在诱导后16 h产生了1个分子量大约为8 000的抗菌肽,抗菌活性检测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D31)、德氏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K12D31和德氏卑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bTI-Tn-5b1细胞 Tricin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焦脱镁叶绿酸-a光敏助氧化生物学效应研究
4
作者 马士成 于海宁 沈生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1-645,共5页
通过对焦脱镁叶绿酸-a紫外可见吸收、化学发光以及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特性的研究,证实焦脱镁叶绿酸-a具有良好的光敏助氧化作用,其光敏化作用沿Ⅱ型机制进行.通过光照条件下焦脱镁叶绿酸-a对Tn-5B1-4细胞存活率的测定和饲毒法对鳞翅目... 通过对焦脱镁叶绿酸-a紫外可见吸收、化学发光以及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特性的研究,证实焦脱镁叶绿酸-a具有良好的光敏助氧化作用,其光敏化作用沿Ⅱ型机制进行.通过光照条件下焦脱镁叶绿酸-a对Tn-5B1-4细胞存活率的测定和饲毒法对鳞翅目害虫的胃毒作用研究发现:焦脱镁叶绿酸-a在浓度为10μmol·L-1处理48 h光照30 min时细胞存活率仅为6.29%;用焦脱镁叶绿酸-a处理48 h并经紫外灯和可见光照1 h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3龄幼虫的死亡率各为60%和100%,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焦脱镁叶绿酸-a对Tn-5B1-4细胞和鳞翅目害虫的生长有严重影响.说明焦脱镁叶绿酸-a具有极好的光敏助氧化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脱镁叶绿酸-a 小菜蛾 Tn-5b1—4细胞 光敏助氧化
下载PDF
重组人IFN-γ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陈玲玲 邬于川 刘玉林 《西南军医》 2010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观察IFN-γ是否能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和脐带血中B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以及两者产生抗体的差异,初探IFN-γ是否通过影响CD5+B1细胞的功能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进一步阐明IFN-γ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防... 目的观察IFN-γ是否能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和脐带血中B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以及两者产生抗体的差异,初探IFN-γ是否通过影响CD5+B1细胞的功能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进一步阐明IFN-γ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健康人外周血、脐带血,RosetteSepTM法分离得到B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纯度,将分离得到的外周血B细胞和脐带血B细胞分别经IFN-γ刺激,于培养的第3、5、7dELISA法检测抗体的含量变化,对照组为未加任何刺激的外周血B细胞组和脐带血B细胞组。运用SAS统计软件将所得抗体的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纯度为81.4%,两种来源B细胞经IFN-γ刺激后,于第3d开始产生IgM。但是,在同一时间段,外周血与脐带血来源B细胞经培养后所产生IgM的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来源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IgM的量逐步增加,三个时间段产生IgM的量进行两两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实验组均未检测到IgG,空白对照组未检测到IgM、IgG。结论IFN-γ可刺激B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且对B细胞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只刺激产生IgM,而无IgG产生,但其产生的抗体IgM的性质有待于进一步确定,其可能通过III型超敏反应机制诱导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CD5+b1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IG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