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F-Hunterhead导管在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叶子明 秦超 +5 位作者 刘莹 邓晓 陈相任 林翠婷 王天保 胡新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5F-Hunterhead导管在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5例经头颈部CTA证实为Ⅲ型主动脉弓且右锁骨下动脉从头臂干后下发出患者,对4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致脑栓塞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进行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5F-Hunterhead导管在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5例经头颈部CTA证实为Ⅲ型主动脉弓且右锁骨下动脉从头臂干后下发出患者,对4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致脑栓塞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85.39%)明显高于B组(44.71%)、C组(36.14%)及D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致脑栓塞发生率(1.12%)明显低于B组(14.12%),C组(12.05%)及D组(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成功患者,A组手术操作时间(10.20±1.64)min明显低于B组(16.97±1.52)min,C组(16.35±1.84)min及D组(17.32±1.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X线透视时间(5.50±1.40)min明显低于B(12.79±1.64)min,C组(12.58±1.92)min及D组(12.67±1.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Ⅲ型主动脉弓且右锁骨下动脉从头臂干后下发出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途径超选择性右椎动脉造影时,使用5F-Hunterhead导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hunterhead导管 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5B02铝合金导管热弯与冷弯对比
2
作者 查也涵 张迪 +3 位作者 周富强 李涛 白鹏飞 姚文琪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50-53,58,共5页
航空器使用的导管可以用直管弯曲而成。为探讨5B02铝合金导管的弯曲性能,选用直径30 mm、壁厚1 mm的5B02铝合金管进行冷弯与热弯,对两种工艺生产的导管的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弯导管表面出现褶皱;加热30 ... 航空器使用的导管可以用直管弯曲而成。为探讨5B02铝合金导管的弯曲性能,选用直径30 mm、壁厚1 mm的5B02铝合金管进行冷弯与热弯,对两种工艺生产的导管的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弯导管表面出现褶皱;加热30 s热弯,可获得表面成形好的导管。热弯过热时管材产生微裂纹,持续加热后表面裂纹扩展形成孔洞。过热后持续加热导管显微组织中出现大尺寸复熔球、加粗的复熔晶界以及三角晶界为典型的过烧组织。热弯导管的硬度比冷弯导管的硬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弯 冷弯 5B02铝合金导管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褶皱
下载PDF
5A护理模式对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楠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61-0064,共4页
采取5A护理模式对ICU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皆为在我院2022.7-2023.4接受治疗的ICU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 采取5A护理模式对ICU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皆为在我院2022.7-2023.4接受治疗的ICU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其中5A护理模式由试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则由对照组使用。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身体恢复程度更佳,患者体内反应蛋白等感染监管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更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p<0.05)。结论 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使用5A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更佳,治疗后患者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同时感染监管指标水平更低,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使用5A护理模式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次数更少,感染率较低,安全方面相对更好,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降低后续的治疗风险,对于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使用5A护理模式对于治疗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5A护理模式 感染率 感染检测指标水平
下载PDF
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 被引量:84
4
作者 姚民 乔树宾 +12 位作者 王东方 杨跃进 秦学文 刘海波 吴永健 袁晋青 陈珏 尤士杰 戴军 吴元 姚康宝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n =36 3)和共用型导管组 (n =32 6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结果 :共用型导管组 32 6例中 32 1例 ( 98 5%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导管组 36 3例中 343例 ( 94 5% )经绕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Judkins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 5± 5 5分和 30 8± 2 0 1分 ,而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 4± 3 4分和 2 4 2± 1 0 4分 ,均少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①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②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造影导管 经桡动脉径路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栋 郭满盈 郭葆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CR5的表达情况,并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了相应患者血清中相关趋化因子MIP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CR5的表达情况,并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了相应患者血清中相关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及RANTES的含量。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检测到CCR5的表达(16/30,表达率53.3%),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无1例表达;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相比,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RANTES含量明显升高[(41.8±10.2)vs(16.5±2.4)ng/ml,P<0.01],而MIP1α,MIP1β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上发现CCR5的表达,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RANTES可能是与其相互作用的主要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N子受体5 导管 乳腺 RNATES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质1
下载PDF
ALKBH5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并增强其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小艳 王建君 +3 位作者 闫琛 李川 刘微 杨金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ALKBH5、上皮钙黏蛋...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ALKBH5、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LKBH5、E-cadherin、MMP9、VEGF蛋白表达,用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ALKBH5、E-cadherin、MMP9、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ALKBH5、E-cadherin、MMP9、VEGF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ALKBH5、MMP9和VEGF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E-cadherin表达降低。ALKBH5、MMP9和VEGF蛋白在低分化乳腺癌组织、淋巴结有转移、TNM分期Ⅲ+Ⅳ期的表达率较高;肿瘤直径越大,ALKBH5和VEGF表达率越高。E-cadherin在高分化乳腺癌组织、淋巴结无转移、TNM分期Ⅰ+Ⅱ期表达率较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LKBH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ALKBH5与MMP9和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ALKBH5、MMP9和VEGF蛋白高表达者的无病生存率均分别低于低表达者,E-cadherin蛋白高表达者无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LKBH5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KBH5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可能与增强乳腺导管癌细胞的EMT和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 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 上皮间质转化(EMT)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崔乃鹏 闫伟涛 +5 位作者 刘彩云 史建红 问明 马振峰 王娅南 陈保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ruppel样因子(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KLF4和KLF5...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ruppel样因子(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KLF4和KLF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LF4和KLF5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7%,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0.0%,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和KLF5的表达与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及PR表达无关(P>0.05),而KLF5与HER-2表达水平有关(P<0.05)。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356,P=0.053)。结论 KLF4和KLF5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 Kruppel样因子4 Kruppel样因子5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5、HER4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慧玲 师秀琴 +1 位作者 吕新全 李惠翔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9-590,共2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 IDC中可能存在的CD44v5、HER4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选择60例汉族和60例维族B ID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CD44v5、HE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个民族B IDC组织中CD44v5蛋白表达无差异性...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 IDC中可能存在的CD44v5、HER4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选择60例汉族和60例维族B ID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CD44v5、HE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个民族B IDC组织中CD44v5蛋白表达无差异性(P>0.05);汉族HER4蛋白表达率(60%)高于维族(36.7%)(P<0.05)。结论汉族IDC组织中HER4蛋白表达率高于维族,可能与种族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4 CD44V5 维吾尔族 汉族 乳腺浸润型导管
下载PDF
CK5/6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定宝 沈丹华 +3 位作者 虞有智 王颖 宋秋静 阚秀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CK5/6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IDPL)中的表达情况及鉴别诊断意义,讨论Boecker提出的乳腺干细胞理论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对101例IDPL进行分类,大部分病例均含有1种以上病变。应用免疫组化进行CK5/6、C... 目的探讨CK5/6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IDPL)中的表达情况及鉴别诊断意义,讨论Boecker提出的乳腺干细胞理论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对101例IDPL进行分类,大部分病例均含有1种以上病变。应用免疫组化进行CK5/6、CK18、SMA染色,观察其在不同类型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观察普通性导管增生(UDH)74处、柱状细胞病变(CCL)74处、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49处及导管原位癌(DCIS)28处,共225处病灶;并观察33处正常乳腺组织。随着乳腺IDPL级别的增高,CK5/6的表达逐渐丢失,表达部位也不相同。在正常乳腺组织和UDH中,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膜侧和近腔缘侧,UDH腺腔中的阳性细胞排列呈弥漫性、拼花状或马赛克状;ADH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膜侧,腺腔内可见少量散在的阳性细胞;而低级别DCIS腺腔内阳性细胞则完全消失,CCL腺腔内也见不到阳性细胞。结论乳腺组织中存在着干细胞,CK5/6的表达部位、数目和方式的不同有助于乳腺IDPL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CK5/6 免疫组化
下载PDF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法运 褚熙 +4 位作者 张兴华 朱兴雷 乔树宾 姚民 吴永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选 5 F 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 ,分为Judkins型组 (n=4 8)和共用型组 (n... 目的 探讨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选 5 F 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 ,分为Judkins型组 (n=4 8)和共用型组 (n=4 1)。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 共用型组中 39例 (95 .1%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组中 4 4例 (91.7% )造影成功 ,共用型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 Judkins型组 (P <0 .0 1)。Judkins型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 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5± 5 .5 )和 (30 .8± 2 0 .1)分钟 ;共用型组分别为 (5 .4± 3.4 )和 (2 4 .2± 10 .4 )分钟 ,均少于Judkins型组 (P <0 .0 1)。结论 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 ,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 ,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共用型造影导管 经桡动脉径路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 桡动脉穿刺
下载PDF
视锐5^(TM)超声系统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敏 何金爱 李倩玲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系统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对79例新置入PICC的住院患者,护士在置管后的第1、3、5、7、9天采用视锐5TM超声系统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后每周1次共随访1个月。观察置管静脉...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系统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对79例新置入PICC的住院患者,护士在置管后的第1、3、5、7、9天采用视锐5TM超声系统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后每周1次共随访1个月。观察置管静脉在视锐5TM超声二维图像下的情况来评估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通过血管彩超进一步证实。结果随访期间,护士采用视锐5TM超声系统检查时怀疑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31例,经过血管彩超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确认血栓形成24例,其余7例为机械性静脉炎。结论护士在PICC置管后可以应用视锐5TM超声系统来检查置管静脉内的情况,及时筛查出PICC相关静脉血栓,以避免更严重后果的发生,保障导管留置期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视锐5TM超声系统 静脉血栓
下载PDF
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拔雄 彭婧 +3 位作者 陈月禄 廖红兴 钟晓华 陈碧君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4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128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其中24例普通型导管增生、32例平坦型上皮...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128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其中24例普通型导管增生、32例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44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28例导管原位癌,均先后对4组标本的CK5/6、P63、CK8/18、SMA、ER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分析4组患者的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水平状况及意义。结果普通型导管增生组CK5/6阳性率高于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导管原位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CK8/18、SMA、P63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型导管增生组ER阳性率低于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导管原位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CK5/6、P63、CK8/18、SMA、ER的表达状况检测评估能够准确反馈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情况,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 CK5/6 P63 CK8/18 SMA ER
下载PDF
5FJR造影导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红 吕桂芬 +1 位作者 谢剑 李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532-533,共2页
目的 :评价 5 FJR造影导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将 195例行右冠状动脉造影者 (除外右冠脉异常开口者 )分成两组 ,用 5 FJR造影导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者 10 6例为 A组 ,其余 89例以 6 FJR造影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者为 ... 目的 :评价 5 FJR造影导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将 195例行右冠状动脉造影者 (除外右冠脉异常开口者 )分成两组 ,用 5 FJR造影导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者 10 6例为 A组 ,其余 89例以 6 FJR造影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者为 B组 ,A,B两组中右冠脉 <2 .5 mm或近端存在病变者分别为 A亚 1组、B亚 1组 ,分别对比两组及两亚组造影的成功率、冠脉压力下降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 B组、 A亚组与 B亚组间的造影成功率、导管到位所需时间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A亚 1组、B亚 1组造影所用时间与 A亚 2组、B亚 2组比较明显增多 (P <0 .0 1) ;B组、 B亚 1组到位后压力下降、心律失常发生例数较 A组、A亚 1组增加 (P <0 .0 5 )。结论 :用 5 FJR造影导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并未增加手术时间 ,也未降低手术成功率 ,对右冠状动脉较细小或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JR造影导管 右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分析 心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0、-11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荣华 关巍 +1 位作者 李肃 侯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403-4405,共3页
目的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 5A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和MMP-11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 53例经病理医师确诊的胰腺导管腺癌为观察组,15例肿瘤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EIF5A2、MMP... 目的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 5A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和MMP-11表达,关注其相关性。方法 53例经病理医师确诊的胰腺导管腺癌为观察组,15例肿瘤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EIF5A2、MMP-10和MMP-11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组EIF5A2、MMP-10和MMP-1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EIF5A2、MMP-10和MMP-11表达与Ki67指数和脉管累犯有关,EIF5A2表达与神经累犯密切相关,MMP-10和MMP-1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 05)。三者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炎细胞浸润无关(P>0. 05)。观察组EIF5A2和MMP-10、EIF5A2和MMP-1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胰腺导管腺癌中EIF5A2、MMP-10、MMP-11三者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EIF5A2与MMP-10、MMP-11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腺癌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 5A2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 MMP-11
下载PDF
经股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微量泵持续灌注5-Fu治疗肝转移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兆光 赵荣荣 +1 位作者 赵瑶 张仕状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微量泵持续灌注5-Fu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肝转移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术后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应用微量泵持续72h灌注5...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微量泵持续灌注5-Fu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肝转移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术后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应用微量泵持续72h灌注5-Fu,并联合亚叶酸钙静滴辅助化疗;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术后随访有效率、临床受益率、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9.7%,40.0%(P〈0.05);治疗组术后6,12,24个月生存率为93.4%,72.7%,45.5%,对照组分别为80.8%,44.0%,12.0%(P〈0.05);治疗组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联合肝动脉内留置导管经微量泵持续灌注5-Fu较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临床受益率高、生存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留置导管 持续灌注 5-FU 微量泵 股动脉
下载PDF
5E康复模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兰云霞 庞静 +2 位作者 段海燕 张玉英 陈玉新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7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后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1日~2022年1月31日实施TAVI的35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管理;选取2022年2月1日~10月1日实施TAVI的35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后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1日~2022年1月31日实施TAVI的35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管理;选取2022年2月1日~10月1日实施TAVI的35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E康复管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采用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QQC)]、心功能[包括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术后3、6个月CQQC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6MWT、LVEDD、LVESD、LVEF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5E康复模式对TAVI后老年患者心脏康复进行干预,可以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有效地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康复模式 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心脏功能 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
下载PDF
5F鞘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雪融 刘雪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5F鞘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应用5F鞘组10例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5F鞘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应用5F鞘组10例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ICC,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炎,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静脉穿刺条件差的患者应用5F鞘组行PICC导管有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鞘组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护理
下载PDF
CD44^+/CD24^-和CK5/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
18
作者 王星星 胡勇 +1 位作者 夏国栋 李梦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普通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组织中CD44^+/CD24^-和CK5/6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CD24^-、CK5/6和P63的表达、30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D44^+/C...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普通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组织中CD44^+/CD24^-和CK5/6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CD24^-、CK5/6和P63的表达、30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D44^+/CD24^-、CK5/6、34βE12和CK8的表达和30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CD44^+/CD24^-、CK5/6的表达。结果 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24例呈CD44^+/CD24^-,30例普通型导管增生中9例呈CD44^+/CD24^-和30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19例呈CD44^+/CD24^-,3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CD24^-表型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无相关性。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6例表达CK5/6,30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中全部表达CK5/6,30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中8例表达CK5/6,3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4^+/CD24^-和CK5/6联合使用可用于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普通型导管增生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 普通型导管增生 低级别导管原位癌 CD44+/CD24- CK5/6
下载PDF
使用5F和6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摘要)
19
作者 王东方 苗云江 杨波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73-74,共2页
目的 :随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普遍开展 ,介入器材的进步 ,各种规格造影导管的使用应予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2月到 2 0 ... 目的 :随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普遍开展 ,介入器材的进步 ,各种规格造影导管的使用应予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2月到 2 0 0 2年 10月我院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14 0例 ,其中男性 12 0例 ,女性 2 0例 ,平均年龄 5 6.2±10 .3岁 (2 4-83岁 )。入选患者术前均行Allen′s试验 ,阳性者 (<10sec)入选。在桡动脉穿刺成功后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6F桡动脉鞘管和 6FJudkins造影导管抑或首先选用 5F或 6F桡动脉鞘管和 5F桡动脉径路专用的供左、右冠状动脉插管的 5F共用型造影导管 (日本Terumo公司生产BrachialType)分为 6FJudkins型导管组—A组 (3 0例 )和 5F共用型导管组—B组 (110例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X光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使用的导管数。结果 :1、A组 3 0例中 ,2 7例 (其中 1例改为肱动脉径路 ) (90 .0 % )经桡动脉径路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 ,3例 (10 .0 % )经桡动脉径路仅完成部分操作 (左或右冠状动脉造影 ) ,后改为股动脉径路补充完成全部造影操作。B组 110例中 ,10 6例 (其中 5例改为肱动脉径路 ) (96.4% )经桡动脉径路行左、右冠状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F造影导管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小直径导管 5F造影导管 介入治疗 冠心病
下载PDF
应用5F与6F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田祥 王培军 +3 位作者 张旗 庞艳梅 甄利波 齐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 5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 0 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随机分为应用 5F及 6F造影导管组 ,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 目的 探讨应用 5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方法 选择 2 0 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随机分为应用 5F及 6F造影导管组 ,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压迫血管止血时间及卧床时间。 结果  5F导管组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与 6F导管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压迫血管止血时间、卧床时间 5F导管组较 6F导管组明显减少 ( P<0 0 1)。 结论 使用外径较小的 5F导管较目前常用的 6F导管具有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容易止血、卧床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造影导管 股动脉径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安全性 诊断 冠心病 6F造影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