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5P国际汉语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央青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7,共6页
5P国际汉语师资培养模式,采用内容点拨、教师精讲、案例分析、模拟练习、成果展示5个全新的教学环节,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强调了有效性、相关性、实用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所在。5P模式有其独特的见解、思路和经验,是一种先... 5P国际汉语师资培养模式,采用内容点拨、教师精讲、案例分析、模拟练习、成果展示5个全新的教学环节,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强调了有效性、相关性、实用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所在。5P模式有其独特的见解、思路和经验,是一种先进的培训理念,从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达成状态来看,是行之有效的。作为一次大胆地探索,5P所提出的理念和实践,符合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汉语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p国际汉语师资培养 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 任务设计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国际中文师资培训模式的构建——基于美国TESOL项目的启示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添淼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4,共7页
国际中文教育已经开启了一个普及化的新时代,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提升教师质量和数量,亟需构建更为完善的国际中文师资培训体系。美国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国际中文教育已经开启了一个普及化的新时代,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提升教师质量和数量,亟需构建更为完善的国际中文师资培训体系。美国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教师培训模式较为成熟,已经得到全球英语教师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通过对TESOL项目的培训理念、教学对象、课程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和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国内学界了解美国TESOL项目的特点,为国际中文师资培训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构建一套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统一的国际中文师资培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TESOL项目 国际中文师资 培训模式
下载PDF
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培训效果研究——基于分层次评估模型的分析
3
作者 余波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16,共6页
教师职前培训是连接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桥梁,基于分层次评估模型,选择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职前培训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评估的培训效果。通过分析与描述,建议为了达到更优的... 教师职前培训是连接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桥梁,基于分层次评估模型,选择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职前培训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评估的培训效果。通过分析与描述,建议为了达到更优的培训效果应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内容,突出实践性为主体的培训方式,恰当选用经验与能力并重的优质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模型 国际汉语教师 职前培训 培训效果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与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永阳 《孔子学院》 2013年第2期28-33,共6页
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第三空间理论认为,不同文化和语种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寻求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第三空间的过程。笔者以为,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交际者和传播者,需要具备这样一种第三空间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 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第三空间理论认为,不同文化和语种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寻求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第三空间的过程。笔者以为,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交际者和传播者,需要具备这样一种第三空间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视角的建立也是不断提高跨文化敏感性的过程,需要经历6个基本阶段:1、否定(文化差异)阶段;2、自我保护阶段;3、弱化(文化差异)阶段;4、接受(文化差异)阶段;5、适应(文化差异)阶段;6、整合(文化差异)阶段。本文尝试性地将第三空间理论(Kramsch,1993)与跨文化敏感性发展模式(Bennett,1993;Bennett&Bennett,2004)相结合,提出并探讨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为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2、国际汉语教师建立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视角的过程;3、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空间模式 国际汉语教师 跨文化敏感性 跨文化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