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Q一体化救治模式体系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43-44,共2页
探讨5Q一体化救治模式体系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多发伤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救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 探讨5Q一体化救治模式体系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多发伤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救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诊滞留时间与紧急用血时间。结果结论:5Q一体化救治模式体系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救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q一体化救治模式体系 多发伤 救治
下载PDF
“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讨论与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牛启超 宋安琪 +1 位作者 姜泓伯 杨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2期9-13,共5页
推进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构建我国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做好原有7年制医学教育与“5+3”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构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创新... 推进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构建我国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做好原有7年制医学教育与“5+3”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构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创新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考虑社会和广大医学生的需求,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在医学教育领域积极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使得医学教育系统机制更加高效,加快合格医学人才的成材率并迅速提升紧缺人才的培养速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文章通过讨论与积极探索,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对该培养体系进行初步思考、展望并不断优化,以期提高医学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临床医学 5+3”一体化 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构建与探索 培养模式 健康中国
下载PDF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必旺 郝慧琴 +4 位作者 张岩波 张桓虎 何丽清 李培硕 刘星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10-613,617,共5页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是国家为培养高层次医生实施的重大举措。经十余年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逐渐丰富,教育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并切合实际,主要有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融合、以创新为驱动力、注重实验实践能力、典型的“五早”培...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是国家为培养高层次医生实施的重大举措。经十余年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逐渐丰富,教育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并切合实际,主要有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融合、以创新为驱动力、注重实验实践能力、典型的“五早”培养模式以及结合国外经验的教育教学模式。众多高校围绕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思维训练、技能培养、实践能力等进行了多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5+3”一体化医学教育具有培养时间长、教学环节多、相对成本高等特点,建议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制度、组织、师资、经费、实践基地等方面的保障,理顺重点衔接环节,夯实一体化培养模式设计和质量控制等关键节点,科学规范地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一体化 医学人才 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体系
下载PDF
区域交通伤军地一体化救治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郁毅刚 吴春香 +4 位作者 莫群 林宝丽 郭以河 林腾珠 夏挺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构建高效新型军地一体化交通伤救治网络体系,提高交通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应用信息化手段桥接交警事故现场,120转运及县、乡镇初级急救单位的急救网络和三甲医院为核心的交通伤一体化体系,建立现场、转运、初级急救单元及院内专科的... 目的构建高效新型军地一体化交通伤救治网络体系,提高交通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应用信息化手段桥接交警事故现场,120转运及县、乡镇初级急救单位的急救网络和三甲医院为核心的交通伤一体化体系,建立现场、转运、初级急救单元及院内专科的一体化创伤救治体系,同时协调整合院内各专科力量组建创伤协作组,实施急救高级医疗资源对各级一线救治的远程支撑。以此构建核心的一体化救治体系,达到最优的救治效果。结果以一体化救治体系的建立,通过信息化手段桥接现场到手术室及ICU的交通伤新型急救网络,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结论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高级急救专业技能前伸配置,后方平台提前预警完善一体化交通伤诊治流程,促进区域性急救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军地一体 交通伤 急救模式 一体化救治网络体系
下载PDF
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马威 张森煌 +2 位作者 谢谦 赵佳 李维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23-624,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6月~2004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急救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共收治128例,抢救成功101例,成功率78.9%;死亡27例,死亡率21.1%。结论1)在急... 目的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6月~2004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急救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共收治128例,抢救成功101例,成功率78.9%;死亡27例,死亡率21.1%。结论1)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治的模式: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模式分析 2004年6月 2003年6月 高素质专业人员 急救中心 救治成功率 严重多发伤 抢救成功 创伤中心 急救体系 组织实施 抢救生命 院内急救 损伤器官 急诊手术 致残因素 重症监护 脏器功能 关键点 回顾性 死亡率
下载PDF
急救医疗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3
6
作者 丁颖铭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42-543,共2页
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求必须建设一条快速、连续、高效的急救医疗绿色通道,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有关专家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三环理论”,其基本内涵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 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求必须建设一条快速、连续、高效的急救医疗绿色通道,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有关专家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三环理论”,其基本内涵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重症监护治疗体系。三个体系缺一不可,形成一个完整、统一、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三个环节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实行“无缝隙”链接。并注重培养急救医师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的“两栖”角色,从而实现一体化救治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体化救治 服务模式 院前急救体系 重症监护治疗 院内急诊 抢救成功率 危重症患者
原文传递
门头沟区惟一性农产品发展模式的探讨
7
作者 张光连 《科技潮》 2005年第5期61-63,共3页
北京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促进城市和乡村科技要素、生产要素、商品需求的互动,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联动,使城乡双方先进、健康地双向演变升级。一方面是要提高乡村人口的收入水平,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水平,改变生产、生活观... 北京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促进城市和乡村科技要素、生产要素、商品需求的互动,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联动,使城乡双方先进、健康地双向演变升级。一方面是要提高乡村人口的收入水平,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水平,改变生产、生活观念;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提高农业资源效率和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为此,2004年3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全面实施“221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在市科委重点落实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中,把创造“惟一性产品和品牌”作为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门头沟区围绕着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以形成一批惟一性品牌的产品、一批适应山区特点的特色品牌产品、一批生态天然绿色无公害产品等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的思路。本文作者围绕着北京市为京西地区提出的功能定位,立足市场需求的发展和门头沟区的资源现状,对该地区农业基本功能的定位问题做了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惟一性 发展模式 门头沟区 农产品 2004年5 科技成果产业化 农业生产 一体化发展 农村劳动力 北京市政府 现代化进程 生产要素 资源整合 收入水平 经营水平 消费需求 城市人口 市场需求 资源效率 行动计划 体系建设 科技支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