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提高采后蓝莓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1
作者 唐勇 吴化雨 +2 位作者 赵平 王芳 邓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6-263,共8页
为研究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灰霉病的防控作用,以蓝莓果实为研究材料,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采用2.5 mmol/L 6’-O-咖啡酰熊果苷浸泡处理蓝莓果实,分析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后对蓝莓灰霉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果实苯丙烷代... 为研究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灰霉病的防控作用,以蓝莓果实为研究材料,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采用2.5 mmol/L 6’-O-咖啡酰熊果苷浸泡处理蓝莓果实,分析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后对蓝莓灰霉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显著降低了采后蓝莓果实灰霉病的发病率,抑制了病斑的扩张;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比,还提高了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肉桂酸-4-羟基化酶、肉桂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对蓝莓果实的贮藏品质也无不良影响。综上,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通过激活采后蓝莓果实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抗性物质的合成积累,从而增强蓝莓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6’-o-咖啡酰熊果苷 苯丙烷代谢 抗病
下载PDF
樟叶越桔ITS序列及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尹继庭 孙浩 +1 位作者 丁勇 赵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7,共6页
2012年首次对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樟叶越桔原变种6’-O-咖啡酰熊果苷高产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BLAST同源搜索,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了与其亲缘关系接近的越桔属8个种(或变种)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它们... 2012年首次对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樟叶越桔原变种6’-O-咖啡酰熊果苷高产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BLAST同源搜索,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了与其亲缘关系接近的越桔属8个种(或变种)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与GenBank登记的长尾叶越桔(变种)和樟叶越桔ITS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显然属于种内变异水平。参试样本与长尾叶越桔(变种)和樟叶越桔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分别为0.008和0.010。研究结果将为寻找6’-O-咖啡酰熊果苷高产性状的近缘替代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樟叶越桔 6'-o-咖啡熊果苷 内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樟叶越桔组培苗6′-O-咖啡酰熊果苷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尚俊可 唐军荣 +3 位作者 罗旭璐 付羚 刘云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7-162,共6页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培苗长势及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6′-O-咖啡酰熊果苷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CK的WPM培养基组培苗叶片和茎段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别为(1.78±0.14)%和(0.75±0.09)%...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培苗长势及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6′-O-咖啡酰熊果苷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CK的WPM培养基组培苗叶片和茎段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别为(1.78±0.14)%和(0.75±0.09)%;在WPM+0.2 mg/L NAA培养基中樟叶越桔组培苗长势最好,但叶片和茎段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别仅为(1.59±0.01)%和(0.83±0.005)%;在WPM+2.0 mg/L ZT+0.05 mg/L NAA培养基中叶片和茎段中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0.77±0.31)%和(3.67±0.09)%,但组培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长势较弱且叶片枯黄;在WPM+0.5 mg/L ZT+0.2 mg/L NAA培养基中组培苗长势良好且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相对较高,在叶片和茎段中分别为(7.33±0.18)%和(2.00±0.05)%,适宜于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长和6′-O-咖啡酰熊果苷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组培苗 植物生长调节剂 6-o-咖啡熊果苷
下载PDF
6’-O-咖啡酰基熊果苷对Ⅰ型糖尿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陶俊葓 何舒悦 +1 位作者 孔令朋 程桂广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8-176,共9页
探讨6’-O-咖啡酰基熊果苷(CA)对Ⅰ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干预和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被注射四氧嘧啶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6’-O-咖啡酰基熊果苷低剂量组(100 mg/kg/d bw)... 探讨6’-O-咖啡酰基熊果苷(CA)对Ⅰ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干预和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被注射四氧嘧啶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6’-O-咖啡酰基熊果苷低剂量组(100 mg/kg/d bw)、6’-O-咖啡酰基熊果苷高剂量组(200 mg/kg/d bw)。以6’-O-咖啡酰基熊果苷为受试药进行灌胃干预,连续给药4周后,对各组小鼠耐糖量、脏器指数、血清指标、肝脏和肾脏组织指标进行测定和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6'-O-咖啡酰基熊果苷能够降低Ⅰ型糖尿病小鼠血清中TC、TG、NEFA和LDL-C含量,升高HDL-C和NEFA含量;提高肝脏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ALT活力、AKP活力和肾脏组织中BUN的含量;降低肾脏、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的损伤。结论:6’-O-咖啡酰基熊果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胰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o-咖啡熊果苷 降血糖 Ⅰ型糖尿病
下载PDF
雀嘴茶中咖啡酰熊果苷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娜 但汉龙 +4 位作者 刘云 罗旭璐 贺鹏 阚欢 赵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180,共8页
【目的】确定雀嘴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雀嘴茶中的C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甲醇体积分数(50%,60%,70%,80%,90%)、液(mL)料(g)比(8∶1,10∶1,12∶1,14∶1,16∶1)、超声时间(10,15... 【目的】确定雀嘴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雀嘴茶中的C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甲醇体积分数(50%,60%,70%,80%,90%)、液(mL)料(g)比(8∶1,10∶1,12∶1,14∶1,16∶1)、超声时间(10,15,20,25,30min)、提取次数(1,2,3,4,5次)对CA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CA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超声辅助法提取CA的理论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72.87%、液料比15.87∶1、超声时间18.96min、提取次数3.63次,CA提取率的理论预测值可达到23.12%。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将提取工艺条件修正为甲醇体积分数73%、液料比16∶1、超声时间19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CA实际提取率为23.03%,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雀嘴茶中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熊果苷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雀嘴茶咖啡酰熊果苷水提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娜 但汉龙 +4 位作者 刘云 罗旭璐 贺鹏 阚欢 赵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82-186,191,共6页
采用水浴法提取雀嘴茶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研究水浴温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水浴时间对6'-O-咖啡酰熊果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6'-O-咖啡酰熊果苷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 采用水浴法提取雀嘴茶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研究水浴温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水浴时间对6'-O-咖啡酰熊果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6'-O-咖啡酰熊果苷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浴提取6'-O-咖啡酰熊果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72℃、液料比12∶1(m L/g)、提取次数4次和水浴时间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6'-O-咖啡酰熊果苷平均得率为19.63%,与理论预测值较为接近,说明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法分析优化雀嘴茶6'-O-咖啡酰熊果苷水浴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熊果苷 水浴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雀嘴茶中三大酚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桢 吕玉秀 +6 位作者 张璟雯 谢东 王琪 雷悦 赵平 朱绍志 杨晓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5-411,共7页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3.56±0.14、104.41±6.52和8.42±0.21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8.01±0.06、50.60±1.25和26.93±0.38μg/mL,清除OH自由基的IC_(50)值为2.64±0.06、>10.00和<1.00 mg/mL,对铁离子总还原能力的强度依次为绿原酸>CA>β-熊果苷;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差异较大,CA对酪氨酸酶兼具单酚酶和二酚酶抑制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1.114±0.035和95.198±1.117μmol/L,β-熊果苷仅有单酚酶抑制作用,IC_(50)值为681.335±17.975μmol/L,绿原酸既无单酚酶抑制作用,也无二酚酶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雀嘴茶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酰熊果苷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万年蒿中两个新贝壳杉烷型二萜的分离与结构测定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德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37,共4页
自菊科蒿属植物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地上部分首次分得3个单体化合物(两个贝壳杉烷型二萜和一个酸性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UV,IR,~1H-NMR,^(13)C-NMR,MS)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α,16α-二羟基贝壳杉烷-200-O-β-D... 自菊科蒿属植物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地上部分首次分得3个单体化合物(两个贝壳杉烷型二萜和一个酸性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UV,IR,~1H-NMR,^(13)C-NMR,MS)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α,16α-二羟基贝壳杉烷-200-O-β-D-葡萄糖甙(Ⅰ)(3α,16α-dihydroxykaurane-20-O-β-D-glucoside(Ⅰ)),3α,6α-二羟基贝壳杉烷-19-O-β-D-葡萄糖甙(Ⅱ)(3α,16α-dihydroxykaurane-19-O-β-D-glucoside(Ⅱ))和1,4-二咖啡酰奎宁酸(Ⅲ)(1,4-dicaffeylquinic acid(Ⅲ))。(Ⅰ)和(Ⅱ)为两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年蒿 6α-二羟基贝壳杉烷-20-o-β-D-葡萄糖甙 1 4-咖啡奎宁酸 二萜 分离 结构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提取工艺及不同部位的雀舌茶中6种多酚成分 被引量:1
9
作者 孔令朋 刘会灵 +2 位作者 王增援 程桂广 赵天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176-4180,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雀舌茶Vaccinium dunalianum 6种主要化学成分6′-O-咖啡酰基熊果苷、熊果苷、robustaside A、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咖啡酸甲酯的方法。方法采用Sun Fire?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雀舌茶Vaccinium dunalianum 6种主要化学成分6′-O-咖啡酰基熊果苷、熊果苷、robustaside A、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咖啡酸甲酯的方法。方法采用Sun Fire?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柱温为30℃,优化雀舌茶的提取方法,并考察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结果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20 min可以得到最高的提取率。在上述色谱条件下,6′-O-咖啡酰基熊果苷、熊果苷、robustaside A、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咖啡酸甲酯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线性关系、稳定性、重复性较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以作为上述6种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舌茶 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学验证 含量测定 6-o-咖啡熊果苷 熊果苷 robustaside A 对羟基苯甲酸 咖啡 咖啡酸甲酯
原文传递
连翘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承冬 沙冬梅 +9 位作者 何晓勇 何斌 田玉寒 刘圆 李莹 张绍山 冯景秋 李娟 阎新佳 温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487-5497,共11页
目的研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NMR和MS)鉴定化合物结构,测试各化合物对HepG-2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从连翘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 目的研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NMR和MS)鉴定化合物结构,测试各化合物对HepG-2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从连翘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6个化合物,分别为2-(4-羟基苯基)乙基-6-O-[(4-羟基苯基)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木通苯乙醇苷B(2)、2-(4-羟基苯基)乙基-6-O-(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3)、6'-O-香豆酰-1'-O-[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松脂素(5)、8-羟基松脂素(6)、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表松脂素(8)、(+)-1-羟基-2-表松脂素(9)、连翘脂素(10)、(+)-表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落叶松脂素(12)、(−)-落叶松脂素(13)、rel-(7R,8'R,8S)-forsythialan C(14)、rel-(7R,8'R,8R)-forsythialan C(15)、(7'S,8R,8'R)-异落叶松脂素(16)、罗汉松脂素(17)、罗汉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甘密树皮素B-β-D-吡喃葡萄糖苷(19)、(7R,7'R,8S,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0)、(7R,7'R,8S,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1)、10-O-β-D-桃金娘烯醇苷(22)、neryl-β-D-glucopyranoside(23)、α-松油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24)、连翘环己醇酮(25)和阿魏酸甲酯(26)。结论化合物1、3、4和19~24、26为首次从连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40μmol/L浓度下化合物5~18对HepG-2和MCF-7细胞系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苯乙醇苷 单萜苷 木脂素 抗肿瘤活性 2-(4-羟基苯基)乙基-6-o-(E)-咖啡-β-D-吡喃葡萄糖苷 (+)-松脂素 罗汉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 α-松油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青龙衣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炳友 蒋艳秋 +5 位作者 孟颖 刘雨新 刘兆熙 肖洪彬 王晓丽 周媛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未成熟的外果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正丁醇提取... 目的研究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未成熟的外果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正丁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丁酯(2)、香草酸-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3)、4-羟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5)、1,4,8-三羟基萘-1-O-β-D-吡喃葡萄糖苷(6)、1,4,5-三羟基萘-1,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苷(10)、杨梅苷(11)、阿福豆苷(12)、金丝桃苷(13)、胡萝卜苷(14)。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12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衣 5-o-咖啡基奎宁酸丁酯 3 5-二咖啡奎宁酸丁酯 香草酸-4-o-β-D-(6-o-没食子基)葡萄糖苷 槲皮苷
原文传递
何首乌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袁炜 高增平 +1 位作者 杨建波 王爱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1-634,共4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和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提取物55%乙醇洗脱部位中... 目的研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和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提取物55%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unberginol C 6-O-β-D-glucopyranoside(1)、对羟基苯甲醛(2)、反式-N-咖啡酰酪胺(3)、(Z)-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4)、(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6)、(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7)、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8)、torachrysone-8-O-β-D-glucoside(9)、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何首乌丁素。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科 何首乌 thunberginol C 6-o-β-D-glucopyranoside 何首乌丁素 反式-N-咖啡酪胺 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成分研究(Ⅴ)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葛雯 李海波 +7 位作者 王振中 于洋 苏真真 杨彪 曹亮 黄文哲 肖伟 姚新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189-4199,共11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综合应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柱色谱以及反相MPLC、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技术...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综合应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柱色谱以及反相MPLC、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热毒宁注射液经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解热抗炎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了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a S,7a S,7b S)-4,4a,7a,7b-tetrahydro-2H-1,7-dioxacyclopent[cd]indene-5-carboxylicacidmethylester(1)、(4a S,7a S)-1,4a,5,7a-tetrahydro-7-(hydroxymethyl)-cyclopenta[c]pyran-4-carboxylicacidmethylester (2)、 3α,5α-tetrahydrodeoxycordifolinelactam(3)、R-(Z)-4-甲基-5-[(2′,6′,6′-三甲基-4′-氧代-2′-环己烯-1′-基)亚甲基]-2(5H)-呋喃酮(4)、(1α,2α,3β,4β)-2,4-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环丁烷二甲酸(5)、4-[(6-O-苯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3-甲氧基苯甲酸(6)、丁香脂素(7)、E-3-(3,4-二羟基苯亚甲基)-5-(3,4-二羟基苯基)二氢呋喃-2-酮(8)、6,7-二甲氧基香豆素(9)、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0)、水杨酸(11)、丁香醛(12)、苯乙酸(13)、香草醛(14)、咖啡酸(15)香草乙酮(1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17)、4,5-O-二咖啡酰奎宁酸(18)、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9)、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0)、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21)、5-O-咖啡酰奎宁酸乙酯(22)、3,5-O-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23)、4,5-O-二咖啡酰奎宁酸乙酯(24)。其中化合物1、10、14~24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PGE2的分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9、11~13、22~24均为首次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有机酸类化合物可能为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前列腺素E2 6 7-二甲氧基香豆素 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 5-o-咖啡奎宁酸乙酯 3 5-o-咖啡奎宁酸乙酯
原文传递
川东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梁娟 李胜华 陈超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9-923,共5页
目的研究龙胆科植物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干燥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川东獐牙菜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龙胆科植物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干燥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川东獐牙菜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1)、齐墩果酸(2)、5-羧基-3,4-二氢-1H-2-苯并吡喃-1-酮(3)、3β,12β-二羟基-孕烷-16-烯-20-酮(4)、当药黄素(5)、日当药黄素(6)、异金雀花素(7)、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8)、3-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乌苏烷(9)、龙胆苦苷(10)、N-正二十五烷-2-羧基苯甲酰胺(11)、4-O-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苷(12)、槲皮素-3-O-β-D-木糖-(1→2)-β-D-半乳糖苷(13)、8-表金吉苷(14)、3,5-二咖啡酰奎宁酸(15)、2-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獐牙菜 齐墩果酸 当药黄素 异金雀花素 龙胆苦苷 4-o-2-羟基-6 甲氧基苯乙酮苷 3 5-二咖啡奎宁酸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款冬花中9个主要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玮 杨秀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7-1524,1533,共9页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生药款冬花和蜜炙款冬花中绿原酸、反式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反式阿魏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2-二甲基-6-乙酰基苯并二氢吡喃酮、款冬酮和甲基丁酰-3,14-去氢-Z-款冬素酯9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方...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生药款冬花和蜜炙款冬花中绿原酸、反式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反式阿魏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2-二甲基-6-乙酰基苯并二氢吡喃酮、款冬酮和甲基丁酰-3,14-去氢-Z-款冬素酯9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方法,以提取时间、方法、溶剂、溶剂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以9个分析物的总量为评价指标。分析物的色谱分离用Dikma 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Dikma Easy Guard C18保护柱(20 mm×4.6 mm,5μm);以乙腈(A)-0.03%三氟乙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25℃。结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1.00 g生药样品用20 mL 95%乙醇超声提取1 h。绿原酸、反式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反式阿魏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2-二甲基-6-乙酰基苯并二氢吡喃酮、款冬酮和甲基丁酰-3,14-去氢-Z-款冬素酯9个分析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2.5~2000μg.mL-1(r=0.9999),2.5~80μg.mL-1(r=0.9994),15.62~500μg.mL-1(r=0.9995),25~800μg.mL-1(r=0.9995),50~1600μg.mL-1(r=0.9992),37.5~1200μg.mL-1(r=0.9994),0.195~12.5μg.mL-1(r=0.9991),15.62~500μg.mL-1(r=0.9991),125~4000μg.mL-1(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42%~105.0%范围内,RSD均在0.45%~4.5%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可用于款冬花中9个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 蜜炙品 倍半萜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吡喃酮类化合物 绿原酸 反式咖啡 芦丁 金丝桃苷 反式阿魏酸 4 5-o-咖啡基奎宁酸 2 2-二甲基-6-乙基苯并二氢吡喃酮 款冬酮 甲基丁-3 14-去氢-Z-款冬素酯 高效液相色谱 生药含量测定 活性成分 中药多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旋覆代赭汤的指纹图谱及功效关联物质预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申屠银洪 李欢欢 +6 位作者 赵晓莉 毛靖 林丽 毛春芹 李鹏 许金国 陆兔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825-4836,共12页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建立旋覆代赭汤(Xuanfu Daizhe Decoction,XDD)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其功效关联物质进行预测分析,为XDD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HPLC色谱法建立旋覆代赭汤物质基准对应实物(material standard c...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建立旋覆代赭汤(Xuanfu Daizhe Decoction,XDD)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其功效关联物质进行预测分析,为XDD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HPLC色谱法建立旋覆代赭汤物质基准对应实物(material standard corresponding material,XDD/MSCM)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匹配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基于文献及指纹图谱筛选XDD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佐证XDD功效成分选择的合理性。结果建立了XDD/MSCM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多批次XDD/MSCM样品进行测定,标定36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甘草苷、1,5-0-二咖啡酰奎宁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1-O-乙酰旋覆花内酯、人参皂苷Rb1、甘草酸、6-姜辣素8个色谱峰,各批次样品相似度均>0.90,且36个共有峰均能明确归属到旋覆花、人参、生姜、甘草4味饮片;采用网络药理学对甘草苷、1,5-O-二咖啡酰奎宁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1-O-乙酰旋覆花内酯、人参皂苷Rb1、甘草酸、6-姜辣素8个药效成分进行机制预测,富集的通路中含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rotein kinaseB,PI3K-Akt)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信号通路等与止呕及抗炎作用相关。结论建立的XD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可行,通过归属分析明确色谱峰的来源,为XDD后续制剂的研究提供参照基准,且结合网络药理学发现XDD 8个成分与XDD功效属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其潜在的功效关联物质,为XDD指标成分选择的合理性提供依据,同时为经典名方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旋覆代赭汤 指纹图谱 网络药理学 功效关联物质 质量控制 甘草苷 1 5-o-咖啡奎宁酸 人参皂苷 1-o-旋覆花内酯 甘草酸 6-姜辣素 旋覆花 人参 生姜 甘草 PI3K-AKT HIF-1
原文传递
小驳骨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海新 夏召 +2 位作者 许天启 陈宜敏 周光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620-4626,共7页
目的研究小驳骨Gendarussavulgar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开放柱、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半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NMR等光谱数据及X-ray单晶衍射鉴定化合... 目的研究小驳骨Gendarussavulgar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开放柱、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半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NMR等光谱数据及X-ray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驳骨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降胆-5-烯-3β-醇(1)、dihydrobetulic acid(2)、桦木酸(3)、3-羟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4)、6-羟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5)、6,7-二甲氧基香豆素(6)、5,6,7-三甲氧基香豆素(7)、6,7,8-三甲氧基香豆素(8)、左旋香树脂酚葡萄糖苷(9)、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0)、N-反式阿魏酸酪胺(11)、N-(2-羟基-3-苯丙基)乙酰胺(12)、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3)、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对-E-香豆素奎宁酸甲酯(15)、3,4,5-O-三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16)、1′S*,4′R*-8-(4′-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2-enyl)-6-methyloct-3E,5E,7E-trien-2-one(17)。结论化合物1、2为新天然产物,除化合物6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17个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2、3、11、13、17具有抑制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NO的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30.91±0.50)、(4.66±0.56)、(17.67±0.57)、(28.45±0.67)、(20.79±0.2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驳骨 24-norchol-5-en-3β-ol dihydrobetulic acid 桦木酸 6 7-二甲氧基香豆素 3-o-咖啡奎宁酸甲酯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栀子中2个成分的分离鉴定及不同采收期栀子样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晓蕾 李艳芳 +1 位作者 苏瑞强 赵志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分离制备栀子药材中化学成分,建立栀子中该成分HPLC含量测定法.方法: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18∶8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40℃.结... 目的:分离制备栀子药材中化学成分,建立栀子中该成分HPLC含量测定法.方法: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18∶8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柱温40℃.结果:从栀子药材中分离鉴定出6"-对香豆酰京尼平龙胆双糖苷(1),3,5-二-O-咖啡酰基-4-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奎宁酸(2)2个成分;这2个成分在0.118 8~1.188,0.122 8 ~1.228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3%,100.4%,RSD分别为2.4%,2.3%;栀子不同采收期对2种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结论:本试验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栀子不同采收期成分的变化,可为栀子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6"-对香豆京尼平龙胆双糖苷 3 5-二-o-咖啡基-4-o-(3-羟基-3-甲基)戊二基奎宁酸
原文传递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多叶棘豆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洋 岳鑫 王晓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050-2053,共4页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HPLC指纹图谱及2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ymmetry■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以乙腈(A)-0.1%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HPLC指纹图谱及2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ymmetry■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以乙腈(A)-0.1%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建立了10批多叶棘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37~0.973,共标定了18个共有峰;同时测定了24批药材中槲皮素-7-O-α-鼠李糖-3-O-(6″-反式咖啡酰)-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和芦丁的含量,分别为0.02~11.75 mg·g^(-1)和0.01~1.26 mg·g^(-1)。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的方法可有效、全面地用于多叶棘豆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槲皮素-7-o-α-鼠李糖-3-o-(6″-反式咖啡)-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 芦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