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黄芩中新黄酮成分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碧煌 刘永漋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0-206,共7页
从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中分得八种黄酮类成分(Ⅰ~Ⅷ)。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S)-2′,5,6′-三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2′-O-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和... 从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中分得八种黄酮类成分(Ⅰ~Ⅷ)。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S)-2′,5,6′-三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2′-O-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和(2 R,3 R)-2′,3,5,7-四羟基双氢黄酮(Ⅱ);其余六种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5,7,8-三羟基双氢黄酮(Ⅲ)、(2S)-2′,5,6′,7-四羟基双氢黄酮(Ⅳ)、(2 R,3 R)-2′,3,5,6′,7-五羟基双氢黄酮(Ⅴ)、2′,5,6′,7-四羟基黄酮(Ⅵ)、去甲汉黄芩素(Ⅶ)和千层纸甲素(Ⅷ),此六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芩新[(2S)-2′ 5 6′-三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2′-o-β-d-葡萄吡喃糖甙] (2R 3R)-2′ 3 5 7-羟基
下载PDF
荔枝草抗氧化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龚玺 杨守士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3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荔枝草抗氧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及中压制备等手段,对荔枝草抗氧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质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清除DPPH自由... 目的:研究荔枝草抗氧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及中压制备等手段,对荔枝草抗氧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质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实验测试总黄酮和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楔叶泽兰素(1),高车前素(2),高车前苷(3),假荆芥属苷(4),5,7,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5)和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咖啡酸(6)和迷迭香酸(7);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总黄酮和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5首次从野生荔枝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系统地分析了提取物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草 5 7 4'-羟基-6-甲氧基--7-o-β-d-葡萄糖苷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