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三甲基硅乙炔基-6-甲基苯酚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权 胡竸丹 +1 位作者 黄方千 赵可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用密度泛函B3LYP/6-31G*方法研究了在GaC l3催化下邻甲酚邻炔基化产生2-三甲基硅乙炔基-6-甲基苯酚的反应机理.计算研究得到两条反应途径相关的反应物、中间体、复合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优化构型及其能量,并进行振动频率计算以确证... 用密度泛函B3LYP/6-31G*方法研究了在GaC l3催化下邻甲酚邻炔基化产生2-三甲基硅乙炔基-6-甲基苯酚的反应机理.计算研究得到两条反应途径相关的反应物、中间体、复合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优化构型及其能量,并进行振动频率计算以确证其几何构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途径1比途径2易进行;在途径1中,反应分多步进行,决速步骤是形成HC l离去的过程,能垒为99.87 kJ/mol.对途径1中的相关构型进行键级和自然电荷分析,并在B3LYP/6-311++G**水平下计算了单点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乙炔-6-甲基苯酚 B3LYP GaCl3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合成3-苯甲酰胺基-6-甲基-2-吡喃酮衍生物的新方法
2
作者 潘成学 黄映飞 苏桂发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749,共3页
以马尿酸、原甲酸三乙酯和乙酰乙酸乙酯或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两个3-苯甲酰胺基-6-甲基-2-吡喃酮衍生物(总产率66%)和一个新化合物——3-苯甲酰胺基-5-羟乙基-6-甲基-2-吡喃酮(总产率42%),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
关键词 2-吡喃衍生物 3-苯甲酰胺-6-甲基-2-吡喃 合成 新方法
下载PDF
6-氧-叔丁基二甲基硅基-2,4-二-氧-苯甲酰基-3-氧-对甲氧基苄基-α-D-甘露吡喃糖乙硫苷的合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飞 周颖钰 +2 位作者 储悦 雷进才 杨劲松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0-493,共4页
以D-甘露糖为原料,通过乙酰化、去乙酰化、苯亚甲基化、硅基化等8步反应合成了6-氧-叔丁基二甲基硅基-2,4-二-氧-苯甲酰基-3-氧-对甲氧基苄基-α-D-甘露吡喃糖乙硫苷,总收率21.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LC-MS(ESI)确证。
关键词 D-甘露糖 6--叔丁甲基-2 4---苯甲酰-3--对甲氧-α-D-甘露吡喃糖乙硫苷 合成
下载PDF
2-乙酰基-6-三甲基硅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的合成
4
作者 孙银蕾 刘波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5-397,400,共4页
以2-三甲基硅基苯酚为原料,经甲酰化、酯化、亲核加成和氧化反应首次合成了3-乙酰基苯炔的前体——2-乙酰基-6-三甲基硅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总收率35%,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
关键词 2-甲基苯酚 2-乙酰-6-甲基氟甲磺酸酯 3-乙酰苯炔前体 密旋霉素 合成
下载PDF
5,5,8aβ-三甲基-6β-羟基-反八氢-1-萘酮的合成及在Phenylspirodrimane类混源萜天然产物骨架构建中的应用
5
作者 户志远 万秋香 +2 位作者 周航 宋传君 常俊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5-959,共5页
以(E)-5,9-二甲基-4,8-癸二烯酸乙酯为原料,发展了一种合成5,5,8aβ-三甲基-6β-羟基-反八氢-1-萘酮(1)的新方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phenylspirodrimane类混源萜天然产物骨架的构建.对合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反应如区域选择性环氧化和Cp 2... 以(E)-5,9-二甲基-4,8-癸二烯酸乙酯为原料,发展了一种合成5,5,8aβ-三甲基-6β-羟基-反八氢-1-萘酮(1)的新方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phenylspirodrimane类混源萜天然产物骨架的构建.对合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反应如区域选择性环氧化和Cp 2TiCl催化的自由基串联环合反应进行了优化.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了表征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5 8aβ-甲基-6β--反八氢-1- Phenylspirodrimane类混源萜 环氧化 自由串联环合反应
下载PDF
3,6-二甲基-9-芳基-1,8-二氧代-2,7,10-三氧杂蒽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原 刘剑洪 +2 位作者 黄毅 张雪利 张伟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6,共4页
以芳醛、6 甲基 4 羟基 2 吡喃酮为原料 ,醋酸酐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 3 ,6 二甲基 9 芳基 1,8 二氧代 2 ,7,10 三氧杂蒽 ,产物的结构经红外、核磁、元素分析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 ;
关键词 芳醛 6-甲基-4--2-吡喃 氧杂蒽 晶体结构
下载PDF
2-氯-1-(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基)乙酮的制备
7
作者 蒲通 王乃星 +3 位作者 王福军 宋庆宝 王家洪 陈恬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8年第3期25-27,共3页
氯溴甲烷和锌粉反应生成有机锌试剂氯甲基溴化锌(3),3和6-氟-2-氰基-3,4-二氢-2H-1-苯并吡喃(2)反应,得到2-氯-1-(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基)乙酮(1)。收率85%,纯度98%。工艺方法操作简单,产物收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2--1-(6--3 4-二氢-2H-1-苯并吡喃-2-)乙 6--2--3 4-二氢-2H-1-苯并吡喃 氯溴甲烷 甲基溴化锌 奈必洛尔盐酸盐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3-羟基-6-O-甲基红霉素
8
作者 孟涛 姚国伟 +2 位作者 马敏 梁建华 杨新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95-197,共3页
利用克拉霉素生产过程中的前体2′,4″-O-二(三甲基硅基)-6-O-甲基红霉素A 9-O-(1-乙氧基环己基)肟为原料,一步反应实现脱除2′-三甲基硅基、4″-三甲基硅基、9-O-(1-乙氧基环己基)、9-肟基四个保护基及脱克拉定糖5个反应,得到3-羟基-6... 利用克拉霉素生产过程中的前体2′,4″-O-二(三甲基硅基)-6-O-甲基红霉素A 9-O-(1-乙氧基环己基)肟为原料,一步反应实现脱除2′-三甲基硅基、4″-三甲基硅基、9-O-(1-乙氧基环己基)、9-肟基四个保护基及脱克拉定糖5个反应,得到3-羟基-6-O-甲基红霉素,总得率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O-二(甲基)-6-O-甲基红霉素 A 9-O-(1-乙氧环己)肟 3--6-O-甲基红霉素 克拉霉素
下载PDF
泰利霉素关键中间体3-OH-6-O-甲基红霉素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金龙 向普 +1 位作者 王宗利 侯仲轲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8年第2期50-54,共5页
对泰利霉素关键中间体3-羟基-6-O-甲基红霉素(4)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克拉霉素前体2′,4″-O-二(三甲基硅基)-6-O-甲基红霉素A9-O-(1-乙氧基异丙叉基)肟(1)为原料,通过对一步法工艺优化得到产品4,通过使用缓冲体系和两边同时滴加盐酸和Na... 对泰利霉素关键中间体3-羟基-6-O-甲基红霉素(4)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克拉霉素前体2′,4″-O-二(三甲基硅基)-6-O-甲基红霉素A9-O-(1-乙氧基异丙叉基)肟(1)为原料,通过对一步法工艺优化得到产品4,通过使用缓冲体系和两边同时滴加盐酸和NaNO_2的方式来控制脱肟过程的pH,该方法显著提高了产品纯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可有效抑制半缩酮副产物的生成,制得高纯度目标产物4,可与克拉霉素联产,大大简化了合成工艺,具有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O-二(甲基)-6-O-甲基红霉素A9-O-(1-乙氧异丙叉)肟 3-OH-6-O-甲基红霉素 一步法合成 克拉霉素
下载PDF
氧气氧化2,6-二-(三甲基硅基)吡喃为6-三甲基硅基-α-吡喃酮
10
作者 周德军 Matsuya Yuji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5-377,共3页
开发出一种合成6-三甲基硅基α-吡喃酮的有效方法.在无溶剂无任何催化剂的氧气气氛中,室温条件下温和地将2,6-二-(三甲基硅基)吡喃通过氧化反应转化成6-三甲基硅基α-吡喃酮,并且给出了该反应可能的机理.
关键词 6-三甲基硅基α-吡喃酮 氧化反应 机理
原文传递
含β-二酮结构的丙烯酰类单体的聚合研究
11
作者 陈广强 陈劲芳 +1 位作者 李子臣 李福绵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含有β二酮结构的烯类单体,如丙烯酰丙酮,分子中的β二酮部分存在着酮式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1~3],张亦帆等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4].CH2CHCOCH2COCH3CH2CHCOHOCHCCH3CH2CHCO... 含有β二酮结构的烯类单体,如丙烯酰丙酮,分子中的β二酮部分存在着酮式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1~3],张亦帆等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4].CH2CHCOCH2COCH3CH2CHCOHOCHCCH3CH2CHCOHOCHCCH3此类单体不同于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乙酰-2-甲基-1-己烯-3 5二 β- 自由聚合 甲基
下载PDF
光动不对称加氢制备高光学纯度(S)-4-三甲基硅基-3-丁炔-2-醇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锐 张承平 裴志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4-1070,共7页
高光学纯度的(S)-4-三甲基硅基-3-丁炔-2-醇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手性中间体.以4-三甲基硅基-3-丁炔-2-酮作为模型底物,从51株不产氧光合细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目标功能菌株Thiocapsa roseopersicina SJH001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光动不对称加... 高光学纯度的(S)-4-三甲基硅基-3-丁炔-2-醇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手性中间体.以4-三甲基硅基-3-丁炔-2-酮作为模型底物,从51株不产氧光合细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目标功能菌株Thiocapsa roseopersicina SJH001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光动不对称加氢催化反应,在未经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其产物(S)-TMSBL的ee值高于99%,产率高达80%以上.从Thiocapsa roseopersicina SJH001分离得到了新的NADPH依赖型氧化还原酶[(S)-氧化还原酶和(R)-氧化还原酶].粗酶经硫酸铵分级沉淀、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丙烯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后在SDS-PAGE上显示为单一条带,其酶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5 kDa,相对酶活为449.8 U/mg,高于文献报道的同类具有对映体选择性氧化还原酶.通过比较光照强度、pH值、反应前对菌体细胞热预处理、底物浓度对Thiocapsa roseopersicina SJH001胞内氧化还原酶的活性和构型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在分子水平阐明了光动不对称加氢催化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不对称加氢 (S)-氧化还原酶 (R)-氧化还原酶 4-甲基-3-丁炔-2- (S)-4-甲基-3-丁炔-2-
原文传递
N^6-苯甲酰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H-膦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会强 奉源 +3 位作者 董正川 崔鹤 李祎亮 刘强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609-1613,共5页
目的研究N^6-苯甲酰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H-膦酸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腺苷为起始原料,先对腺苷的嘌呤氨基进行苯甲酰基保护,再分别向腺苷的5′位和2′位引入二甲氧基三苯甲基(DMT)和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DMS)保护基,制备得... 目的研究N^6-苯甲酰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H-膦酸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腺苷为起始原料,先对腺苷的嘌呤氨基进行苯甲酰基保护,再分别向腺苷的5′位和2′位引入二甲氧基三苯甲基(DMT)和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DMS)保护基,制备得到关键中间体N^6-苯甲酰基-5′-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中间体3与磷试剂2-氯-4H-1,3,2-苯并二氧磷杂环己烷-4-酮反应引入膦酸基团,最后使用二氯乙酸脱除DMT保护基得到目标产物。结果经过5步反应得到了目标化合物N^6-苯甲酰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H-膦酸,并利用~1H-NMR、^(31)P-NMR、质谱等方法确证了其结构。本合成工艺的总收率为35.7%,目标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98.5%。结论该合成工艺与原有方法相比步骤短,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苯甲酰-2′-叔丁甲基腺苷-3′-H-膦酸 腺苷 二甲氧甲基 叔丁甲基 合成
原文传递
网胰藻Hydroclathrus clathratus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筱玲 徐石海 +3 位作者 曾向潮 郭书好 何冬红 杨凯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60-1063,共4页
报道从中国南海网胰藻Hydroclathrusclathratus中分离得到 3个单体化合物 ,经过MS ,IR ,1HNMR ,13 CNMR (DEPT) ,HMQC和HMBC等波谱技术鉴定为 :( 6R ,7aS) 6 羟基 4,4,7a 三甲基 2 ,4,5 ,6,7,7a 六氢苯并呋喃 2 酮 ( 1) ,1 ( 2 脱... 报道从中国南海网胰藻Hydroclathrusclathratus中分离得到 3个单体化合物 ,经过MS ,IR ,1HNMR ,13 CNMR (DEPT) ,HMQC和HMBC等波谱技术鉴定为 :( 6R ,7aS) 6 羟基 4,4,7a 三甲基 2 ,4,5 ,6,7,7a 六氢苯并呋喃 2 酮 ( 1) ,1 ( 2 脱氧 β D 呋喃核糖 ) 5 甲基 1,2 ,3 ,4 四氢嘧啶 2 ,4 二酮 ( 2 ) ,尿嘧啶 ( 3 ) ,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确定化合物 1的立体结构 ,其中化合物 1是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胰藻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尿嘧啶 1-(2-脱氧-β-D-呋喃核糖)-5-甲基-1 2 3 4-四氢嘧啶-2 4- (6R 7a5)-6--4 4 7a- -2 4 5 6 7 7a-六氢苯并呋喃-2-
下载PDF
GC-MS衍生化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内源性5-雄烯二醇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秋菊 杨代晓 +2 位作者 杨建云 肖炳坤 黄荣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967,共7页
目的:采用SIM模式,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GC-MS衍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5-雄烯二醇。方法:以脱氢表雄甾酮-2,2,3,4,4,6-d_6(DHEA-d_6)为内标,血浆样品经过甲基叔丁基醚(MTBE)提取,离心,取上清液氮气吹干,通过BSTFA-TMCS(99∶1)衍生化后... 目的:采用SIM模式,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GC-MS衍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5-雄烯二醇。方法:以脱氢表雄甾酮-2,2,3,4,4,6-d_6(DHEA-d_6)为内标,血浆样品经过甲基叔丁基醚(MTBE)提取,离心,取上清液氮气吹干,通过BSTFA-TMCS(99∶1)衍生化后进行GC-MS分析。RESTEK色谱柱:Rxi~-5 ms(30 m×0.25μm×0.25 m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60℃,维持1 min,以40℃·min^(-1)速率升至220℃,再以5℃·min^(-1)的速率升至300℃,维持5 min;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5-雄烯二醇的定性离子为m/z 434、344,定量离子为m/z 344,DHEA-d6的定性离子为m/z 366、276,定量离子为m/z 276。结果:血浆中5-雄烯二醇质量浓度在80~5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低、中、高3个浓度的准确度在70%~103%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提取回收率(n=4)在75.96%~104.01%;低、高2个浓度的血浆样品在室温放置12 h,4℃冰箱中放置24 h,-20℃保存30 d、反复冻融4次,以及衍生化后的样品室温放置4、8、12、24 h均能保持稳定。大鼠皮下注射5-雄烯二醇混悬液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药代学参数为T_(1/2)为(26.45±8.40)h,AUC_(0-t)为(2 887.46±1 033.70)μg·h^(-1)·L^(-1)。结论:本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作为大鼠血浆中5-雄烯二醇含量的测定方法,适合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雄烯二醇 内源性激素 抗辐射药物 脱氢表雄甾内标 DHEA-d_6 血药浓度 药动学研究 双(甲基)氟乙酰胺 BSTFA 甲基 TMCS 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
原文传递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Verticillium sp. KY-18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慧慧 许蕾 +1 位作者 杨胜祥 桂仁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312-2315,共4页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Verticillium sp.KY-18中氧杂环类化合物。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Verticillium sp.KY-18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3个氧杂环类化合物...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Verticillium sp.KY-18中氧杂环类化合物。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Verticillium sp.KY-18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3个氧杂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dihydroxy-2-methyl-7-(prop-1E-enyl)-1-benzofuran-3(2H)-one(1)、nigrosporapyrone D(2)、oosponol(3)、2-甲基-4-吡喃酮(4)、6-甲基-5-[(1E)-丁烯基]-2-吡喃酮(5)、penicisochroman D(6)、verrucosapyrone B(7)、(1S,3S)-1,8-dimethoxy-3,5-dimethyl-6-hydroxyisochroman(8)、phomopsinone A(9)、pseudohalonectrin A(10)、dictafolin-A(11)、2,3-dihydro-5,7-dihydroxy-2,6,8-trimethyl-4H-1-benzopyran-4-one(12)、2-pyrone-4,6-dicarboxylic acid(13)。结论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内生真菌 氧杂环 nigrosporapyrone D 2-甲基-4-吡喃 6-甲基-5-[(1E)-丁烯]-2-吡喃
原文传递
箭叶淫羊藿三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崔祥龙 邓玲玲 黄胜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目的:对小檗科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箭叶淫羊藿的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 目的:对小檗科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箭叶淫羊藿的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1,5-dihydroxy-3-methoxy-7-methyl-anthraquinone,1)、2,2-二甲基-1-苯并吡喃-6-醇(2,2-dimethyl-2H-1-benzopyran-6-ol,2)、淫羊藿素(icaritin,3)、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黄酮(5,7,4′-trihydroxy-8,3′-diprenylflavone,4)、大黄素(emodin,5)、苜蓿素(tricin,6)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结论: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系首次从淫羊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叶淫羊藿 化学成分 1 5-二羟-3-甲氧-7-甲基蒽醌 2 2-甲基-1-苯并吡喃-6- 5 7 4′--8 3′-二异戊烯
原文传递
半边铁角蕨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晖晖 于永明 +3 位作者 张涛 张秋博 杨峻山 邹忠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究半边铁角蕨(Asplenium unilaterale Lam.)全草化学成分。方法全草采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Z)-4-... 目的研究半边铁角蕨(Asplenium unilaterale Lam.)全草化学成分。方法全草采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Z)-4-(2,6,6-三甲基亚环己-2-烯基)丁-2-醇(1)、淫羊藿次苷B_2(2)、柑橘苷A(3)、6R,9R-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4)、(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5)、6-甲基-香豆素(6)、6,7-二羟基-香豆素(7)、gibepyrone D(8)、羽扇豆烷-3-酮(9)、佛来心苷(10)、22,23-二甲基胆甾-5-烯-3-醇(11)、正三十二醇(12)、5-己烷呋喃-2(5H)-酮(13)、托可醌(14)和2,4(1H,3H)-嘧啶二酮(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铁角蕨 紫罗兰 香豆素 (Z)-4-(2 6 6-甲基亚环己-2-)丁-2- 淫羊藿次苷B2 柑橘苷A
原文传递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晨琼 吴瑾瑾 +2 位作者 奚学军 李祥 陈建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94-2797,共4页
目的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昆明山海棠根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 目的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昆明山海棠根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7'-二甲氧基-2',2'-二甲基-2H-苯骈吡喃-6'-)-3-甲酰基-5,6-二甲氧基-苯骈呋喃(1)、3(R)-(4',5'-二羟基)-2',5,7-三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异黄酮(2)、3'-香叶草基-5,7,2',5'-四羟基异黄酮(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甘油山嵛酸酯(5)、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秔子梢素C;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2-(5' 7'-二甲氧-2' 2'-甲基-2H-苯骈吡喃-6'-)-3-甲酰-5 6-二甲氧-苯骈呋喃 毛秔子梢素C 3'-香叶草-5 7 2' 5'-四羟异黄 甘油山嵛酸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