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甙的全合成研究
1
作者 张德志 贾景斌 +1 位作者 张余风 孙广仁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以间苯三酚为原料,合成了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糖甙,为验证该化合物的结构提供了依据,同时合成了11个中间体及一个副产物(3-甲基-4,6-二甲氧基-2-羟基苯乙酮),并对该副产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
关键词 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 2-羟基-4 6-二甲氧基苯乙酮 3-甲基-4 6-二甲氧基-2-羟基苯乙酮 化学合成
下载PDF
HPLC测定三乌胶中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继祥 解翠珠 +2 位作者 程静 许庆 朱正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2-723,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三乌胶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HXG)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 目的建立测定三乌胶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HXG)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THXG进样量0.55~2.75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45%(RSD=1.1%)。结论所建方法专属性、重复性均好,可用于三乌胶中THXG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胶 2 3 5 4’-羟基苯乙-2-o-β-D-葡萄糖 HPLC
下载PDF
HPLC测定三乌胶丸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管毓向 梅群 程静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9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建立三乌胶丸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Hypersil ODS2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80);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20 nm。结果:2.3,5... 目的:建立三乌胶丸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Hypersil ODS2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80);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20 nm。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浓度在0.5~2.5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为1.5%)。结论:本方法专属、重复性好,可用于三乌胶丸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胶丸 2 3 5 4'-羟基苯乙-2-o-β-D-葡萄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
4
作者 陈朗秋 刘灯峰 旷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24-27,共4页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是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以D-葡萄糖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3,4,6-四-O-乙酰基-α-D-1-溴代吡喃葡萄糖供体.该供体在促进剂碳酸银的作用下与2-氯乙醇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得到了1,2-反式结构... 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是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以D-葡萄糖为原料,一锅法合成2,3,4,6-四-O-乙酰基-α-D-1-溴代吡喃葡萄糖供体.该供体在促进剂碳酸银的作用下与2-氯乙醇偶联,立体专一性地得到了1,2-反式结构的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谱分析得到了确证,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乙基-2 3 4 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 D-葡萄糖 2-氯乙醇 合成
下载PDF
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衍生物的合成
5
作者 徐向军 马少宁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0-64,共5页
为研究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的构效关系,合成生物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以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选择性保护,酸水解,设计合成了9个衍生物,并通过IR... 为研究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的构效关系,合成生物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以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选择性保护,酸水解,设计合成了9个衍生物,并通过IR,NMR和MS等谱图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了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衍生物的合成的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 二苯甲酮 四氯半乳糖 Koenigs—Knorr反应.
下载PDF
(±)-2-甲基-5-羟基-2-(4'-甲基-3'-戊烯基)-二氢-1-苯并吡喃黄烷酮的全合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兵兵 杨金会 +2 位作者 罗桂林 毕吉利 武娥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15-418,共4页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柠檬醛为起始原料,经环化、保护酚羟基、羟醛缩合、脱保护、催化环化等反应以5.9%的总产率完成了天然产物(±)-2-甲基-5-羟基-2-(4'-甲基-3'-戊烯基)-二氢-1-苯并吡喃黄烷酮的全合成,其结构经1H NMR,...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柠檬醛为起始原料,经环化、保护酚羟基、羟醛缩合、脱保护、催化环化等反应以5.9%的总产率完成了天然产物(±)-2-甲基-5-羟基-2-(4'-甲基-3'-戊烯基)-二氢-1-苯并吡喃黄烷酮的全合成,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ESI-MS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羟基苯乙酮 柠檬醛 苯并吡喃黄烷酮 全合成
下载PDF
中药白头翁地上部分的三萜皂苷成分 被引量:13
7
作者 石宝俊 李茜 +3 位作者 张晓琦 王英 叶文才 姚新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2-866,共5页
为了研究白头翁地上部分的三萜皂苷成分,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对白头翁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7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2β-羟基常春藤... 为了研究白头翁地上部分的三萜皂苷成分,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对白头翁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7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2β-羟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2)、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3)、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4)、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5)、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6)及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萜皂 -羟基常春藤皂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
下载PDF
中药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中2个色酮苷的NMR化学位移全归属 被引量:5
8
作者 郭跃伟 黄伟晖 +2 位作者 宋国强 邵志宇 张文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从采自广东的茜草科植物水团花Adinapilulifera根中分离鉴定出 2个色酮苷类化合物UndulatosideB( 1 )和 5 ,7 二羟基 2 甲基色酮 7 O β D 芹糖 ( 1→ 6) β D 葡萄糖 ( 2 ) .应用 2DNMR实验技术对化合物 1 ,2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 从采自广东的茜草科植物水团花Adinapilulifera根中分离鉴定出 2个色酮苷类化合物UndulatosideB( 1 )和 5 ,7 二羟基 2 甲基色酮 7 O β D 芹糖 ( 1→ 6) β D 葡萄糖 ( 2 ) .应用 2DNMR实验技术对化合物 1 ,2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并对其1 H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花 中药分析 色酮 NMR 茜草科 结构鉴定 UndulatosideB 5 7-羟基-2-甲基色酮-7-o-β-D-芹糖(1→6)-β-D-葡萄糖 化学位移 全归属 核磁共振
下载PDF
樱草杜鹃中一个新的葡萄糖基苯甲酸酯类成分(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雪峰 金慧子 +2 位作者 杨明 陈刚 张卫东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研究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的干燥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樱草杜鹃中分离得... 目的:研究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的干燥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樱草杜鹃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鉴定为2-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4-O-β-D-葡萄糖苷(1),及苔色酸甲酯(2)。结论:从该植物中分得一个新化合物,丰富了樱草杜鹃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草杜鹃 2-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4-o-β-D-葡萄糖 苔色酸甲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广防风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玉兰 栾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研究广防风属植物广防风 Epimeredi indica的化学成分 ,从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 RP- 18柱色谱分离 ,运用有机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广防风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3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经... 目的研究广防风属植物广防风 Epimeredi indica的化学成分 ,从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 RP- 18柱色谱分离 ,运用有机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广防风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3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经鉴定分别为 :2 - (3-甲氧基 - 4 -羟基 )苯基 -乙醇 1- O -α- L - [(1→ 3) -鼠李糖基 - 6 - O-阿魏酰基 ]葡萄糖苷 (I)、2 - (3,4 -二羟基 )苯基 -乙醇 1- O一 α- L- [(1→ 3) -鼠李糖基 - 4 - O-咖啡酰基 ]葡萄糖苷 ( )、2 - (3,4 -二羟基 )苯基 -乙二醇 (1→ 1) (2→ 2 ) [(1→ 3) -鼠李糖基 - 4 - O-咖啡酰基 ]葡萄糖苷 ( )。结论化合物 I为新化合物 ,命名为广防风苷 A。 和 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防风 苯乙 广防风A 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醇1-o-α-L-[(1→3)-鼠李糖基-6-阿魏酰基]葡萄糖
下载PDF
覆盆子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希达 韩娜 +3 位作者 刘志惠 翟建秀 李嗣凯 殷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226-5232,共7页
目的研究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干燥果实中抗氧化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利用1H-NMR、13C-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和... 目的研究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干燥果实中抗氧化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利用1H-NMR、13C-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方法,评估化合物的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覆盆子70%乙醇提取物的3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3,4,6-五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1,2,6-三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1-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3)、原花青素B3(4)、银锻苷(5)、hovetrichoside C(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阿夫儿茶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9)、methyl flavogallonate(10)、鞣花酸(11)、短叶苏木酚酸甲酯(12)、2,4,6-三羟基苯乙酮-6-O-β-D-吡喃葡萄糖苷(13)、没食子酸甲酯(14)、阿魏酸(15)、3,4′-二羟基苯乙酮(16)。结论化合物10和13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9~12、14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2、4、11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酶抑制活性 1 2 3 4 6-五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 methyl flavogallonate 2 4 6-羟基苯乙酮-6-o-β-D-吡喃葡萄糖
原文传递
RP-HPLC测定多叶棘豆全草中2个黄酮苷含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刁玉林 王思 +2 位作者 折改梅 刘慧 刘斌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6-1028,1040,共4页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全草中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3)和异鼠李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16)的含量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多叶棘豆全草中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3)和异鼠李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WS-16)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方法,使用SunFire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17∶8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结果:WS-3和WS-16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5~0.226μg(r=0.9998,n=5)和0.042~0.21μg(r=0.9997,n=5);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1%(RSD=1.6%)和100.5%(RSD=2.2%)。结论:适用于多叶棘豆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全草 黄酮 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 异鼠李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
原文传递
黄酮糖苷Parkinsonin B的全合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朝霞 任志华 +3 位作者 闫静 徐信 施小新 陈国荣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54-1258,共5页
天然黄酮碳糖苷化合物特有的稳定性和显著的生物活性,使其化学合成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工作立体专一性地全合成了天然黄酮碳苷ParkinsoninB.通过控制物质的量比,首先高选择性合成了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3),并与... 天然黄酮碳糖苷化合物特有的稳定性和显著的生物活性,使其化学合成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工作立体专一性地全合成了天然黄酮碳苷ParkinsoninB.通过控制物质的量比,首先高选择性合成了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3),并与糖给体O-(2,3,4,6-四-O-苄基-α-D-葡萄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7)发生立体专一性糖基化反应得到碳糖苷化合物8,化合物8经查耳酮路线进而合成黄酮碳苷ParkinsoninB(1).经IR,MS,1HNMR及元素分析证实了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同时讨论了全合成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1HNMR解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4 6-二甲氧基苯乙酮 O-(2 3 4 6--o-苄基-α—D-葡萄糖基)氯乙酰亚胺酯 糖基化 黄酮碳 合成
下载PDF
小花鬼针草中的苯丙苷类成分及抑制组胺释放活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珏 王乃利 +1 位作者 姚新生 北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7-649,共3页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组胺抑制实验寻找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R、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测定化合物抗过敏活...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组胺抑制实验寻找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R、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测定化合物抗过敏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苯丙苷类及1个苯甲醇苷成分:4-羟基-3-甲氧基苯丙三醇8-O-β-D-葡萄糖苷(guaiacyl glycerol 8-O—β—D—glucoside Ⅰ)、丁香酚苷(syringin,Ⅱ)、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O-(6-O-β-D-芹糖基)-β-D-葡萄糖苷[4-allyl-2-methoxyphenol-O-(6-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side,Ⅲ]、5,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5,7-dihydroxy chromone 7-O-β-D—glucoside,Ⅳ)、苄醇-O-β-D-葡萄糖苷(benzyl alcohol—O—β—D—glucoside,Ⅴ)。化合物Ⅰ~Ⅴ抑制组胺释放,IC50分别为70、61、〉100、52、〉100μg/mL。结论化合物Ⅰ~Ⅴ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Ⅲ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酚葡萄糖苷(bidenphenol glucoside)。化合物Ⅰ~Ⅴ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鬼针草 4-羟基-3-甲氧基苯丙醇8-o-β-D-葡萄糖 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o-(6-o-β-D-芹糖基)-β-D-葡萄糖(鬼针草酚葡萄糖) 丁香酚 组胺抑制活性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山栀茶中的3种苷类成分 被引量:3
15
作者 乔里 汪石丽 +3 位作者 关焕玉 廖尚高 刘丽娜 李勇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48-2451,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栀茶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中3,4,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葡萄糖苷的含有量。方法山栀茶提取液...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栀茶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中3,4,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葡萄糖苷的含有量。方法山栀茶提取液分析采用Dia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这3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在98.5%~100.5%之间,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稳定,可用于山栀茶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栀茶 3 4 5-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 丁香脂素-4 4'-o--β-D-葡萄糖 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葡萄糖 HPLC
下载PDF
维吾尔药阿育魏实中一个单萜糖苷的谱学分析
16
作者 马庆东 李国玉 +2 位作者 王航宇 张珂 王金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确证维吾尔药阿育魏实中一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的结构。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UV、IR、NMR、CD及MS技术确定该化合物结构。结果:对该化合物结构的谱学特征进行全归属。结论:该化合物... 目的:确证维吾尔药阿育魏实中一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的结构。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开放式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UV、IR、NMR、CD及MS技术确定该化合物结构。结果:对该化合物结构的谱学特征进行全归属。结论:该化合物鉴定为6-羟基麝香草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育魏实 单萜糖 6-羟基麝香草酚3-o-β-D-吡喃葡萄糖 光谱分析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3个香豆素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章伟 王振 +6 位作者 邱小燕 刘芳芳 周鹏 张功俊 杨小玲 吕武清 谢宁 《江西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55-58,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3个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YMC-Pack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A)-...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3个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YMC-Pack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5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7-二羟基香豆素、马尔敏质量浓度分别在0.09~9.73μg/m L(r=0.9999,n=6)、2.08~31.25μg/mL(r=0.9994,n=6)、0.04~1.26μg/mL(r=0.9991,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5%(RSD=1.4%)、97.9%(RSD=1.3%)、99.9%(RSD=1.7%)。10批次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中上述3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3%~0.030%,0.020%~0.049%,0.003%~0.00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为枳实总黄酮苷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黄酮提取物 伞形花内酯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 5 7-羟基香豆素 马尔敏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小花鬼针草中1个新的聚炔和1个新的异烟酸葡萄糖酯苷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传厚 朱彦军 +2 位作者 于绍华 蒋海强 周洪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9-494,共6页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及HPLC对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S)-十三烷-(11E)-一烯-3,5,7,9-四炔-1,2,13-三醇(1)、吡啶-4-甲酰-O-β-D-...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及HPLC对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S)-十三烷-(11E)-一烯-3,5,7,9-四炔-1,2,13-三醇(1)、吡啶-4-甲酰-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海生菊苷(3)、trichocarpine(4)、奥卡宁-4-甲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奥卡宁-4-甲醚-4’-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6)、Z-6-O-(6″-O-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7)、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8)、金丝桃(9)、(3S)-十四烷-(6E,12E)-二烯-8,10-二炔-1,14-二醇-3-O-β-D-葡萄糖苷(10)和鬼针聚炔苷B(11)。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化合物,化合物4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10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鬼针草 (2S)--(11E)-一烯-3 5 7 9-四炔-1 2 13- 吡啶-4-甲酰-o-β-D-吡喃葡萄糖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白薇饮片及女金丸的掺伪鉴别 被引量:1
19
作者 穆向荣 汪冰 +5 位作者 林林 郭东晓 于凤蕊 唐真真 孟德新 林永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6期1319-1325,共7页
目的:解决白薇饮片及含白薇的制剂女金丸中白薇掺伪的问题。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白薇饮片及女金丸中白薇掺伪的问题。结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白薇项下的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难以区分白薇及... 目的:解决白薇饮片及含白薇的制剂女金丸中白薇掺伪的问题。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白薇饮片及女金丸中白薇掺伪的问题。结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白薇项下的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难以区分白薇及其伪品老瓜头,但两者的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确认特征色谱峰为β-D-呋喃果糖基-(2→1)-α-D-[6-O-芥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结论:建立的检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为白薇饮片及含白薇制剂的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薇 女金丸 老瓜头 β-D-呋喃果糖基-(2→1)-α-D-[6-o-芥子酰基]-吡喃葡萄糖
下载PDF
披针叶茴香果实中1个新的异戊烯基取代C_(6)-C_(3)类化合物
20
作者 聂伟 丁林芬 +5 位作者 雷铁 保义 赵雪宇 刘贞祥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1-1679,共9页
目的 对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MCI gel、RP-C_(18)、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神经保护活性评价。结果 从... 目的 对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MCI gel、RP-C_(18)、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神经保护活性评价。结果 从披针叶茴香果实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4个异戊烯基取代C_(6)-C_(3)类、3个苯丙素类、1个苯乙醇苷类、5个seco-prezizanne倍半萜类、2个脱落酸衍生物,分别鉴定为披针叶茴香酮A(1)、illioliganone C(2)、2-allyl-2-(3-methylbut-2-enyl)-4,5-methylenedioxy-cyclohexa-3,5-dien-1-one(3)、4-allyl-2,6-dimethoxy-3-(3-methyl-2-butenyl)phenol(4)、3,4′-二羟基苯丙酮(5)、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6)、3,4′-二羟基苯丙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8)、2α-羟基莽草毒素(9)、2α-羟基新莽草毒素(10)、新莽草毒素(11)、莽草毒素(12)、2-氧代-6-去羟基新莽草素(13)、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acid(14)、红花菜豆酸(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无明显神经保护活性;化合物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2~8、11、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 异戊烯基取代C_(6)-C_(3)类化合物 披针叶茴香酮A 3 4′-羟基苯丙酮 苯乙-o-β-D-吡喃葡萄糖 新莽草毒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