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甲酸乙酯与3,4,6-三苄氧基-D-葡萄烯糖的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1
作者 李曼丽 赵媛 +2 位作者 宋启军 陶建峰 崔惠忠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5-759,共5页
以氨基甲酸乙酯(EC)为亲核试剂,在Lewis酸三氟甲烷磺酸钐(Sm(OTf)_3)的催化作用下,与3,4,6-三苄氧基-D-葡萄烯糖进行Ferrier(Ⅰ)重排反应制得2,3-不饱和糖苷。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产物2,3-不饱和糖苷的荧光强度来间接测定EC的含... 以氨基甲酸乙酯(EC)为亲核试剂,在Lewis酸三氟甲烷磺酸钐(Sm(OTf)_3)的催化作用下,与3,4,6-三苄氧基-D-葡萄烯糖进行Ferrier(Ⅰ)重排反应制得2,3-不饱和糖苷。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产物2,3-不饱和糖苷的荧光强度来间接测定EC的含量。实验发现,2,3-不饱和糖苷的荧光强度与EC的浓度在5.0×10^(-8)~1.0×10^(-5)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7×10^(-8)mol/L(S/N=3)。EC的衍生化也使采用HPLC来测定EC浓度成为可能。2,3-不饱和糖苷HPLC的峰面积值与EC的浓度在2.0×10^(-5)~2.0×10^(-4)mol/L(1.7~17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1.6×10^(-6)mol/L(0.59μg/m 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氟甲烷磺酸钐 3 4 6-三苄氧基-d-葡萄烯糖 Ferrier(Ⅰ)重排 2 3-不饱和 检测
原文传递
小花鬼针草中的苯丙苷类成分及抑制组胺释放活性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珏 王乃利 +1 位作者 姚新生 北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7-649,共3页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组胺抑制实验寻找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R、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测定化合物抗过敏活...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组胺抑制实验寻找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R、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测定化合物抗过敏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苯丙苷类及1个苯甲醇苷成分:4-羟基-3-甲氧基苯丙三醇8-O-β-D-葡萄糖苷(guaiacyl glycerol 8-O—β—D—glucoside Ⅰ)、丁香酚苷(syringin,Ⅱ)、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O-(6-O-β-D-芹糖基)-β-D-葡萄糖苷[4-allyl-2-methoxyphenol-O-(6-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side,Ⅲ]、5,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5,7-dihydroxy chromone 7-O-β-D—glucoside,Ⅳ)、苄醇-O-β-D-葡萄糖苷(benzyl alcohol—O—β—D—glucoside,Ⅴ)。化合物Ⅰ~Ⅴ抑制组胺释放,IC50分别为70、61、〉100、52、〉100μg/mL。结论化合物Ⅰ~Ⅴ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Ⅲ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酚葡萄糖苷(bidenphenol glucoside)。化合物Ⅰ~Ⅴ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鬼针草 4-羟基-3-氧基苯丙醇8-O-β-d-葡萄 4-丙基-2-氧基苯酚-O-(6-O-β-d-基)-β-d-葡萄苷(鬼针草酚葡萄苷) 丁香酚苷 组胺抑制活性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山栀茶中的3种苷类成分 被引量:3
3
作者 乔里 汪石丽 +3 位作者 关焕玉 廖尚高 刘丽娜 李勇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48-2451,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栀茶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中3,4,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葡萄糖苷的含有量。方法山栀茶提取液...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栀茶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中3,4,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葡萄糖苷的含有量。方法山栀茶提取液分析采用Dia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这3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在98.5%~100.5%之间,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稳定,可用于山栀茶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栀茶 3 4 5-氧基-1-O-β-d-呋喃芹-(1→6)-β-d-吡喃葡萄 丁香脂素-4 4'-O--β-d-葡萄 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葡萄 HPLC
下载PDF
青叶胆化学成分的UPLC-ESI-Q-TOF-MS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鑫 陈雪晴 +4 位作者 尤蓉蓉 鞠建明 徐金娣 范君婷 周洪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3-459,共7页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技术对中药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用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技术对中药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用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 L/min,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用Masslynx4.1软件并结合Sci Finder数据库、獐牙菜属相关文献以及对照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青叶胆中鉴定出化学成分28个,包括7个环烯醚萜类、14个酮类、3个黄酮类、2个三萜类以及2个酚类。其中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酮、3-氧去甲双酮苷和sweriyunnanlactone A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结论 U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青叶胆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叶胆 UPLC-ESI-Q-TOF-MS 醚萜类 酮类 黄酮类 萜类 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 8-O-β-d-吡喃木(1→6)-β-d-吡喃葡萄-1 7-二羟基-3-氧基 3-氧去甲双酮苷 sweriyunnanlactone A
原文传递
西南远志中一个新的呫吨酮苷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凌云 周凡蕊 华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对西南远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RP-18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西南远志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MS、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西南远志中分离得到2个... 目的对西南远志Polygala crotalari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RP-18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西南远志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MS、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西南远志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1,3,6-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4-β-D-呋喃芹糖-(1→2)-[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和1,3,6-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4-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西南远志呫吨酮苷F(crotalarioides xanthone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远志 西南远志呫吨酮苷F 远志属 1 3 6-羟基-7-氧基呫吨酮-4-β-d-呋喃芹-(1→2)--d-呋喃芹(1→6)]-β-d-吡喃葡萄 1 3 6-羟基-7-氧基呫吨酮-4-β-d-呋喃芹-(1→6)-β-d-吡喃葡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