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内酯酮与2,6-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晋文 李飞杨 +5 位作者 黄宇蓉 杨惠文 迟绍明 朱洪友 雷泽 赵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5-1242,共8页
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雷公藤内酯酮(TN)和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的包合物,采用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二维核磁共振氢谱(2D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等技术... 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雷公藤内酯酮(TN)和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的包合物,采用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二维核磁共振氢谱(2D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等技术对TN/DM-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推测可能的包合模式。Job曲线法表明,主客体的包合比为1∶1,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得稳定常数为2891 L/mol。形成包合物后,TN的水溶解度由0.0018 mg/mL增至2.7 mg/mL,提高了150倍。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在12 h时包合物累积释放率可达70%,而TN累积释放率达70%需120 h。本研究为制备较高水溶性和低毒性的天然药物活性分子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酮 2 6-二甲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水溶性 体外释放
下载PDF
2,6-二甲基-β-环糊精增溶大豆苷元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于湛 李天乐 +3 位作者 韩东旭 刘丽艳 陈庆阳 苏桂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β-环糊精、γ-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6-葡萄糖基-β-环糊精作为增溶剂,研究其对大豆苷元的增溶作用。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上述5种环糊精对大豆苷元都有一定的增溶效应,其中2,6-二甲基-β-环... 采用β-环糊精、γ-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6-葡萄糖基-β-环糊精作为增溶剂,研究其对大豆苷元的增溶作用。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上述5种环糊精对大豆苷元都有一定的增溶效应,其中2,6-二甲基-β-环糊精的增溶作用最好。数据分析可知,环糊精是通过与大豆苷元形成的1:1型复合物实现増溶的。随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等手段验证了环糊精与大豆苷元形成的复合物。为了获得可能的复合物结构,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的复合过程,并对所得到的能量最低的对接结果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发现大豆苷元的A环与C环复合在2,6-二甲基-β-环糊精空腔处,B环位于环糊精大口处,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氢键作用,而且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动力学稳定性,在30 ns时间内结构稳定,未发生较大形变。主客体与复合物的RMSD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苷元 2 6-二甲基-β-环糊精 复合物 增溶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α-环糊精与α,β-亚乙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
3
作者 刘凡 李连群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环湖精作为主体对包合不同客体的影响,采用表面张力法分别测定了25℃、35℃和45℃温度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α,β-亚乙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6-C2-C16)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0.428~0.470mmol/L),并计算了该体系形...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环湖精作为主体对包合不同客体的影响,采用表面张力法分别测定了25℃、35℃和45℃温度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α,β-亚乙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6-C2-C16)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0.428~0.470mmol/L),并计算了该体系形成胶束的热力学参数,研究了C16-C2-C16与α-环糊精(α-CD)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C16-C2-C16溶液形成胶束的过程是熵驱动的自发过程;包结物的包结比为2:1或4:1,即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包结比的包合物;根据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该过程为放热的自发过程及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环糊精 α β-亚乙基双十六烷基甲基溴化铵 表面张力 包结比
下载PDF
静电纺丝紫苏醛/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张杨 李晓明 +1 位作者 胡芬 高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28,共9页
为提高紫苏醛(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扩展其应用,以甲基-β-环糊精(MβCD)为主体分子,PA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纳米纤维(PA/MβCD-IC-NF)。采用SEM、1HNMR、XRD、TGA、FTIR和分子模拟对PA/MβC... 为提高紫苏醛(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扩展其应用,以甲基-β-环糊精(MβCD)为主体分子,PA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纳米纤维(PA/MβCD-IC-NF)。采用SEM、1HNMR、XRD、TGA、FTIR和分子模拟对PA/MβCD-IC-NF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了其相溶解度,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PA已被成功地包裹在MβCD空腔中,形成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NF为非晶体结构,直径分布较均匀且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134±60)nm。质量浓度为12 g/L的PA/MβCD-IC-NF(2 cm×2 cm)在1 s内可完全溶解。与PA相比,PA/MβCD-IC-NF中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都显著提高。PA/MβCD-IC-NF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PA,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2%±0.1%和94.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紫苏醛 甲基-环糊精 包合物 纳米纤维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中间体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白冰 何静 +4 位作者 杨静 赵明林 王清福 陈芝飞 王秋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6-333,共8页
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DDMP),是美拉德反应关键中间体之一,在美拉德反应产物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DDMP属于烯醇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尤其是热加工食品,具... 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3-dihydro-3,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DDMP),是美拉德反应关键中间体之一,在美拉德反应产物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DDMP属于烯醇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尤其是热加工食品,具有抗氧化、抗菌、心脏保护等作用。当前,随着对食品安全、风味和活性功能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学者对DDMP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该文基于近年来相关文献,对DDMP的存在、形成及降解、生物活性及感官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旨在为DDMP在食品、医药、香料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羟基-6-甲基-4(H)吡喃-4- 热加工食品 抗氧化 降解 香味
下载PDF
抗硫化返原剂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的制备
6
作者 李天余 侯文杰 +1 位作者 施云海 余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使用1,6-二氯己烷与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合成出抗硫化返原剂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粗产品的合成工艺条件;对获得的产品进行重结晶纯化,结合硫代硫酸钠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获... 使用1,6-二氯己烷与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合成出抗硫化返原剂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粗产品的合成工艺条件;对获得的产品进行重结晶纯化,结合硫代硫酸钠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获得重结晶过程中溶剂的最优乙醇浓度、重结晶温度和结晶次数;最后对所合成产品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6-二氯己烷质量分数14%、乙醇与水的质量比3/4、反应体系pH值9、反应温度83℃,此时所合成粗产品的纯度和收率最高;使用质量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在20℃下重结晶精制2次,可制得纯度达97%以上、单程收率在80%以上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六亚甲基-1 6-硫代硫酸 抗硫化返原剂 1 6-氯己烷 硫代硫酸钠
下载PDF
甲基萘烷基化合成2 ,6-二甲基萘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亚兴 吴玉超 +3 位作者 张昊天 苏凯宁 杨卫胜 孟祥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050,共10页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聚酯材料,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合成PEN的前驱体2,6-二甲基萘(2,6-DMN)生产成本高昂制约了PEN的应用发展,所以开发成本低廉的2,6-DMN的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对比2,6-DMN各种合...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聚酯材料,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合成PEN的前驱体2,6-二甲基萘(2,6-DMN)生产成本高昂制约了PEN的应用发展,所以开发成本低廉的2,6-DMN的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对比2,6-DMN各种合成路线的优缺点,发现具有合成路线短和生产成本低的甲基萘烷基化是合成2,6-DMN的理想路线。重点综述了甲基萘烷基化合成2,6-DMN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分子筛催化甲基萘烷基化反应机理和特点。由于烷基化反应属于Br nsted酸催化的过渡态择形反应,同时受甲基萘和2,6-DMN等产物的扩散控制,所以采用较多弱酸位点且孔径为0.6 nm的分子筛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总结了调控分子筛酸性和孔道结构的方法,为设计合成甲基萘烷基化高性能分子筛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甲基 甲基 烷基化 分子筛 择形催化
下载PDF
N6-甲基腺苷相关调节因子与骨关节炎: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袁长深 廖书宁 +5 位作者 李哲 官岩兵 吴思萍 胡琪 梅其杰 段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4-1729,共6页
背景:越来越多证据表明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调节因子与骨关节炎密切相关,被认为是防治骨关节炎新方向,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目的:通过对骨关节炎基因芯片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m6A对骨关节炎的作用,解析骨关节... 背景:越来越多证据表明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调节因子与骨关节炎密切相关,被认为是防治骨关节炎新方向,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目的:通过对骨关节炎基因芯片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m6A对骨关节炎的作用,解析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方法:首先利用R软件提取GEO数据库中GSE1919数据集中骨关节炎相关m6A调节因子及其表达量,进而对提取结果行基因差异分析及GO、KEGG富集分析;接着对PPI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和机器学习结果取交集得到m6A关键调节因子,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提取得到16个骨关节炎相关m6A调节因子表达量,通过差异分析获得ZC3H13、YTHDC1、YTHDF3、HNRNPC等11个m6A差异调节因子;②GO富集分析显示,骨关节炎相关m6A差异调节因子在生物过程中主要于mRNA转运、RNA分解代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调控等发挥作用;③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调节因子主要参与p53、白细胞介素17和AMPK信号通路;④综合PPI网络拓扑学分析和机器学习结果获得m6A关键调节因子——YTHDC1;⑤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m6A关键调节因子——YTHDC1在对照组与骨关节炎组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⑥结果显示,YTHDC1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m6A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N6-甲基腺苷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调节因子 软骨细胞 实验验证
下载PDF
肿瘤血管破坏剂5,6-二甲基黄嘌呤-4-乙酸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9
作者 崔霞 何微 +3 位作者 肖智勇 王莹 刘峰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破坏剂5,6-二甲基黄嘌呤-4-乙酸(DMXAA)对小鼠Lewis肺癌(LLC)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2种小鼠肿瘤模型(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和转移型LLC小鼠模型),评价DMXAA对LLC转移的抑制作用。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制...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破坏剂5,6-二甲基黄嘌呤-4-乙酸(DMXAA)对小鼠Lewis肺癌(LLC)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2种小鼠肿瘤模型(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和转移型LLC小鼠模型),评价DMXAA对LLC转移的抑制作用。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含1%DMSO的生理盐水,ip,2天1次)、模型+苏尼替尼组(30 mg·kg^(-1),ip,2天1次)和模型+DMXAA组(25 mg·kg^(-1),ip,给药1次)。首次给药后每隔1天测量小鼠移植瘤体积,并绘制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和小鼠体重变化曲线;给药后2和5 d剥瘤称取瘤重,并将瘤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计算α-SMA/CD31荧光强度比值,表示移植瘤组织血管表面周细胞覆盖率;哌莫硝唑(pimonidazole)染色检测瘤组织低氧程度。转移型LLC小鼠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含1%DMSO的生理盐水,ip,1周2次)、模型+苏尼替尼组(60 mg·kg^(-1),ip,1周2次)和模型+DMXAA组(25 mg·kg^(-1),ip,给药1次)。首次给药后2和5周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体内肿瘤转移,并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模型+苏尼替尼组和模型+DMXAA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减小(P<0.05,P<0.01);模型+苏尼替尼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而模型+DMXAA组则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苏尼替尼对LLC转移无影响,而给药后2周DMXAA明显抑制LLC转移(P<0.01)。给药后5 d,模型+苏尼替尼组和模型+DMXAA组移植瘤组织中周细胞覆盖率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苏尼替尼组瘤组织低氧面积无明显变化,模型+DMXAA组瘤组织低氧面积显著降低(P<0.01)。结论肿瘤血管破坏剂DMXAA显著抑制小鼠LLC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和改善瘤组织低氧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破坏剂 5 6-甲基黄嘌呤-4-乙酸 苏尼替尼 转移 低氧
下载PDF
碱催化p-QMs的1,6-共轭加成合成二芳基甲基(硫)醚
10
作者 罗金华 陈阳 +2 位作者 王欣 李蕾 王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在摩尔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下,实现了对亚甲基苯醌(p-QMs)与醇(或硫酚)的溶剂解反应,即p-QMs的1,6-共轭加成反应,以37%~95%的产率制备了一系列二芳基甲基(硫)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高效、官... 在摩尔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下,实现了对亚甲基苯醌(p-QMs)与醇(或硫酚)的溶剂解反应,即p-QMs的1,6-共轭加成反应,以37%~95%的产率制备了一系列二芳基甲基(硫)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高效、官能团耐受性良好等特点;该方法易于放大,能以80%的产率得到二芳基甲基乙基醚,为后期的潜在应用与转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催化 对亚甲基苯醌 1 6-共轭加成 芳基甲基
下载PDF
三维电极对化工废水中2,6-二甲基吡啶处理的研究
11
作者 俞佳成 王琴 +1 位作者 秦文彬 张宇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184,共5页
利用Al_(2)O_(3)颗粒负载金属制得Fe-Al_(2)O_(3)、Cu-Al_(2)O_(3)、Fe/Cu-Al_(2)O_(3)、La/Fe/Cu-Al_(2)O_(3)粒子电极,通过构建的三维电极电化学体系处理2,6-二甲基吡啶(LUT)废水。考察了反应条件和粒子电极负载不同金属及负载金属质... 利用Al_(2)O_(3)颗粒负载金属制得Fe-Al_(2)O_(3)、Cu-Al_(2)O_(3)、Fe/Cu-Al_(2)O_(3)、La/Fe/Cu-Al_(2)O_(3)粒子电极,通过构建的三维电极电化学体系处理2,6-二甲基吡啶(LUT)废水。考察了反应条件和粒子电极负载不同金属及负载金属质量比对LUT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LUT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电流密度为24 mA/cm^(2)、粒子电极质量为11 g、电解质质量为1.3 g、pH=7;各因素对去除LUT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电解质投加质量>电流密度>粒子电极投加质量>pH。上述条件下Fe-Al_(2)O_(3)和Cu-Al_(2)O_(3)作粒子电极时的LUT去除率分别为96.0%和97.0%;m(Fe)∶m(Cu)=1∶4制成Fe/Cu-Al_(2)O_(3)电极时LUT去除率可达98.5%;m(La)∶m(Fe/Cu)(1∶4)=1∶10制成La/Fe/Cu-Al_(2)O_(3)电极时LUT去除率可达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粒子电极 电化学 三维电极 2 6-甲基吡啶 废水降解
下载PDF
4,4-二甲基甾醇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谢亮亮 李龙 +3 位作者 谢丹 郑立友 金俊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3,共7页
旨在为4,4-二甲基甾醇在功能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概述了4,4-二甲基甾醇的来源、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鉴定方法及吸收与代谢,在此基础上对4,4-二甲基甾醇的降血糖、抗炎、减肥降脂、抑菌、抗肿瘤及抗... 旨在为4,4-二甲基甾醇在功能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概述了4,4-二甲基甾醇的来源、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鉴定方法及吸收与代谢,在此基础上对4,4-二甲基甾醇的降血糖、抗炎、减肥降脂、抑菌、抗肿瘤及抗阿尔茨海默病等方面表现的潜在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4,4-二甲基甾醇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甾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表现出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甲基甾醇 糖尿病 肥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流变特性
13
作者 郑威 余大洋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和动态黏弹法获得PDD-TFE共聚物MW及MWD的改进方法。根据Fox方程、共聚物结构和性能参数得到了PDD-TFE共聚物的零切黏度与MW之间的关系;通过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PDD-TFE共聚物的复数黏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零切黏度。在实验测定PDD-TFE共聚物的储能模量与频率关系基础上,应用动态黏弹法得到其MW及MWD,并进一步研究了220℃时PDD-TFE共聚物的MW及MWD对共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发现共聚物的MWD越宽,共聚物熔体的“剪切变稀”行为越明显;随着共聚物MW增大,共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2 2-甲基-1 3-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平均分子量 流变特性 黏度
下载PDF
2,6-二甲基-β-环糊精螯合强化葎草对Pb吸收的影响和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丹丹 杨丽雯 +4 位作者 张永清 甄霞 张滋芳 王淑琴 李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46-3353,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2,6-二甲基-β-环糊精对Pb污染土壤上葎草生长及Pb积累特性的影响.土壤中硝酸铅含量分别为0、600和1200 mg·kg^(-1),螯合剂的含量为硝酸铅含量的0.5倍和1.0倍.结果表明:EDTA和2,6-二甲基-β-环糊精对Pb离...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2,6-二甲基-β-环糊精对Pb污染土壤上葎草生长及Pb积累特性的影响.土壤中硝酸铅含量分别为0、600和1200 mg·kg^(-1),螯合剂的含量为硝酸铅含量的0.5倍和1.0倍.结果表明:EDTA和2,6-二甲基-β-环糊精对Pb离子均有显著増溶作用,且二者之间没有差异;EDTA对葎草的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而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对照没有差异,原因可能是形成了Pb-2,6-二甲基-β-环糊精络合物降低了Pb的毒性;EDTA和2,6-二甲基-β-环糊精都显著促进了葎草根、茎、叶部对Pb离子的吸收.EDTA处理的葎草在硝酸铅含量为600mg·kg^(-1),螯合剂浓度为0.9 mmol·L^(-1)时,转移率达到最大值1.34,而2,6-二甲基-β-环糊精的转移率最大值为0.36.虽然2,6-二甲基-β-环糊精的转移率较低,但由于葎草的生物量大,2,6-二甲基-β-环糊精可以作为葎草提取修复的一种新型螯合剂,葎草也可用作植物提取修复的参考植物.由于2,6-二甲基-β-环糊精具有独特的"内疏水,外亲水"结构,推测其促进葎草吸收转移Pb的机理可能是会以Pb-2,6-二甲基-β-环糊精络合物的溶解物形式在葎草的质外体通道中移动,进入木质部,最终通过蒸腾流的驱动转运至地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甲基-β-环糊精 EDTA 葎草 PB污染
原文传递
N^(6)-甲基腺苷修饰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璐 耿妙颖 +3 位作者 王雲 蒙胜勇 王一婧 姜希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7-284,共8页
N^(6)-甲基腺苷(m 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常见的表观转录组修饰形式之一,具有动态可逆性。该修饰过程由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与m 6A结合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影响mRNA的代谢和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 6A RNA修饰在动脉粥样硬化... N^(6)-甲基腺苷(m 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常见的表观转录组修饰形式之一,具有动态可逆性。该修饰过程由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与m 6A结合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影响mRNA的代谢和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 6A RNA修饰在动脉粥样硬化(As)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综述了m 6A RNA修饰与As的关系。全文对m 6A RNA修饰机制以及在As相关细胞(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探讨了m 6A RNA修饰与As危险因素,如高脂饮食、缺血缺氧、振荡应力及高血压的关联。最后,文章还对药物干预m 6A RNA甲基化以实现延缓A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探索As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N^(6)-甲基腺苷修饰 甲基转移酶 甲基化酶 药物干预
下载PDF
N6-甲基腺嘌呤甲基化: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新兴靶点
16
作者 赵卓 王智民 +5 位作者 刘子玉 李品 李晓晖 尹远平 金哲 杨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1,I0020,共6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细胞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方式,近年来发现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检索分析,阐述了m6A修饰的概念、作用机制及其研...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细胞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方式,近年来发现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检索分析,阐述了m6A修饰的概念、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背景,介绍了参与调控m6A的三大类甲基化酶在m6A修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对近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通过干预m6A修饰防治疾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归纳发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是宝贵的天然m6A调节剂,其在防治癌症、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及骨相关等疾病中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但其干预m6A修饰防治疾病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进一步探析其具体网络调控机制无疑是未来中医药研究的热门方向。为今后进一步探索中医药通过m6A修饰治疗疾病的潜在价值,挖掘开发可调控表观遗传的中药提供理论参考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MRNA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 中医药
下载PDF
N6-甲基腺苷修饰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韩永康 杜毓锋 +3 位作者 钱力 李丹 孙梓越 刘学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6-139,144,共5页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给患者、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表观遗传因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RNA甲基化是重要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其中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一种转录后修饰方式在真核...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给患者、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表观遗传因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RNA甲基化是重要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其中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一种转录后修饰方式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关注m6A修饰在肺部疾病中的功能,对深入理解m6A表观遗传学调控规律,阐明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药物治疗靶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将对RNA m6A修饰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RNA甲基 N6-甲基腺苷修饰 甲基化转移酶 甲基化酶 甲基化阅读蛋白
下载PDF
1,3-二甲基硫脲在甲基磺酸中对钢的缓蚀作用
18
作者 郑国庆 李向红 +2 位作者 雷然 吴浩 邓书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0-1850,共11页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法、表面分析测试研究了1,3-二甲基硫脲(DMTU)在甲基磺酸(MSA)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通过实验研究表明,DMTU对钢在0.10 mol·L^(-1) MSA中有明显的抑制腐蚀的作用,在温度达到40℃、DMTU浓度为100 mg·L^(-1)...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法、表面分析测试研究了1,3-二甲基硫脲(DMTU)在甲基磺酸(MSA)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通过实验研究表明,DMTU对钢在0.10 mol·L^(-1) MSA中有明显的抑制腐蚀的作用,在温度达到40℃、DMTU浓度为100 mg·L^(-1)时,其缓蚀率达88.0%。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DMTU是以阳极抑制为主的混合抑制型缓蚀剂,Nyquist图谱的高频容抗弧随着DMTU的浓度增大而明显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微观形貌以及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测试证实了DMTU对钢在MSA中的腐蚀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缓蚀后钢表面疏水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甲基硫脲 缓蚀 甲基磺酸 冷轧钢 吸附
下载PDF
RNAN^(6)-甲基腺苷甲基化调控心脏衰老的分子机制
19
作者 周小艳 杨简 +3 位作者 张静 刘莉 黄萃园 王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68,共3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长,与老龄化相关的疾病也在增加,其中,衰老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细胞的代谢活动和调节机制发生变化,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1]。近年来大量研究发...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长,与老龄化相关的疾病也在增加,其中,衰老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细胞的代谢活动和调节机制发生变化,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1]。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广泛参与心脏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加工 转录后 RNAN^(6)-甲基腺苷甲基 心脏衰老 分子机制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2,5-二甲氧基-4-甲基苯丙胺对大鼠眶额叶皮质低γ和高频振荡的影响
20
作者 王妍 江凯丽 +1 位作者 刘晓燕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5-343,共9页
目的 探究经典致幻剂2,5-二甲氧基-4-甲基苯丙胺(DOM)致精神障碍的潜在电生理机制。方法 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眶额叶皮质(OFC)微丝电极阵列植入手术,术后恢复1周,采用自身对照按以下给药顺序依次ip给药:DOM(0.5,1.5和3.0 mg·kg^(-... 目的 探究经典致幻剂2,5-二甲氧基-4-甲基苯丙胺(DOM)致精神障碍的潜在电生理机制。方法 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眶额叶皮质(OFC)微丝电极阵列植入手术,术后恢复1周,采用自身对照按以下给药顺序依次ip给药:DOM(0.5,1.5和3.0 mg·kg^(-1)),DOM 3.0 mg·kg^(-1)+5-羟色胺2A(5-HT_(2A))受体拮抗剂凯坦色林1.0 mg·kg^(-1),DOM 3.0 mg·kg^(-1)+5-HT_(2C)受体拮抗剂SB242084 3.0 mg·kg^(-1),凯坦色林1.0 mg·kg^(-1),SB242084 3.0 mg·kg^(-1)。每次药物处理前ip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次药物处理间隔洗脱期1周。用Plexon在体多通道记录系统记录大鼠OFC脑区场电位,分析给药前后大鼠场电位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OM(0.5,1.5和3.0 mg·kg^(-1))能够增加OFC脑区高频振荡(HFO)功率(P<0.05),降低低γ振荡功率(P<0.05,P<0.01);凯坦色林1.0 mg·kg^(-1)能够拮抗DOM引起的低γ(P<0.01)和HFO(P<0.05)功率的变化,SB242084 3.0 mg·kg^(-1)无拮抗作用。结论 DOM引起的幻觉等精神神经系统障碍可能与5-HT_(2A)受体介导的OFC脑区低γ振荡功率降低和HFO功率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幻剂 2 5-甲氧基-4-甲基苯丙胺 眶额叶皮质 局部场电位 γ振荡 高频振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