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巯嘌呤片剂不同分割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嘉怡 林慧玲 +5 位作者 黄儒霖 林雅雯 潘泳娥 曹璇 赖翠好 肖带娣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6-巯嘌呤(6-MP)50 mg规格片剂不同剂量分割的合理性,探讨6-巯嘌呤片剂不同分割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MP 50 mg规格片剂根据1/2、1/3、1/4分割方法设为三组,每组10片药物,分割后,称质量,... 目的:评估6-巯嘌呤(6-MP)50 mg规格片剂不同剂量分割的合理性,探讨6-巯嘌呤片剂不同分割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MP 50 mg规格片剂根据1/2、1/3、1/4分割方法设为三组,每组10片药物,分割后,称质量,计算均数、标准差。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ALL病例314例,根据6-MP用药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1/2分割给药,B组为1/4分割给药,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危险度、无复发生存率(RFS)及维持阶段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结果:3种分割法,1/2片分割距离目标量最接近,离散程度最小;1/3、1/4分割方法距离目标量较远,离散程度大。A、B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危险度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6年E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在维持阶段用药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药片是进行药物分割的合理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得到相应剂量,药片相对完整,不易造成药品的浪费。以1/2(25 mg)为最小分割单位进行给药或是以1/4片(12.5 mg)为最小分割单位进行给药,对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无影响。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并没有增加6-MP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嘌呤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片剂 分剂量
下载PDF
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巯嘌呤个体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邹亚伟 王昭霞 +5 位作者 牟德海 关镜明 卫凤桂 翟莺莺 陈福雄 吴梓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88-369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呤(6-TX)、6-甲基巯基嘌呤(6-MMP)]浓度。色谱柱为Resolve C18,柱温40℃。流动相A为0.2%的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程序为在16min内流动相B的浓度从0上升到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0~12.5min用290nm检测6-硫鸟嘌呤(6-TG)、6-MP和6-TX,12.5min时切换为340nm检测6-MMP。结果:进样体积为10μL时,6-TG和6-TX的线性范围为0~20nmol/mL(r=0.9993,r=0.9980)。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与测定后第9天的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RT-HPLC法简便、准确检测6-MP代谢物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6-巯嘌呤 儿童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葫芦[7]脲与6-巯嘌呤和腺嘌呤的包结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小英 李来生 +1 位作者 方奕珊 陈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葫芦[7]脲(CB[7])对6-巯嘌呤(6-MP)和腺嘌呤(ADP)的包结作用。实验考察了时间、pH值以及温度对荧光强度和包结作用的影响,利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分别计算出6-MP和ADP与CB[7]的包结常数。结果表明:酸度对体... 采用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葫芦[7]脲(CB[7])对6-巯嘌呤(6-MP)和腺嘌呤(ADP)的包结作用。实验考察了时间、pH值以及温度对荧光强度和包结作用的影响,利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分别计算出6-MP和ADP与CB[7]的包结常数。结果表明:酸度对体系的包结有明显的影响。在pH值为8.0和2.0左右时,6-MP和ADP分别具有稳定和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随着CB[7]浓度的增大,体系的荧光强度都有明显增强,包结作用迅速(小于5 min)。实验得出CB[7]与6-MP和ADP的包结比均为1∶1,在298 K时的包结常数分别为3.6797×102L·mol-1和2.2033×102L·mol-1。通过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了维系包结物稳定性的主要作用力。CB[7]是葫芦脲家族中水溶性最强的主体分子,作为一种安全低毒的药物载体极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6-巯嘌呤 包结作用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中6-巯嘌呤代谢产物的浓度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晓莉 胡亚美 +1 位作者 吴敏媛 崔秀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淋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 6 -MP 3种代谢产物的含量情况。方法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采用外标法 ,样品经乙酸苯汞加合物提取 ,色谱柱为DupondC18(10 μm ,4 6mm× 2 5 0mm) ,柱温 15℃~ 2 0℃ ,流动相为甲醇 -水 (... 目的 :研究急淋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 6 -MP 3种代谢产物的含量情况。方法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采用外标法 ,样品经乙酸苯汞加合物提取 ,色谱柱为DupondC18(10 μm ,4 6mm× 2 5 0mm) ,柱温 15℃~ 2 0℃ ,流动相为甲醇 -水 (5∶95 ) ,流速 0 9mL·min-1,检测波长 330和 30 0nm。结果 :红细胞内 6 -TGN、 6 -TIMP、 6 -MeMP的浓度在 5~ 2 0 0 0ng/ 8× 10 8红细胞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s=0 885 5~ 0 9871,天内RSD为0 2 %~ 1 2 % ,天间RSD为 1 1%~ 2 1%。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适用于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嘌呤代谢产物 RP-HPLC 急性白血病 红细胞
下载PDF
硫唑嘌呤/6-巯嘌呤治疗炎性肠病前检测硫嘌呤甲基转移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四方 刘晓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6-780,共5页
硫唑嘌呤(AZA)/6-巯嘌呤(6-MP)是治疗炎性肠病(IBD)的重要药物,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是6-MP代谢的关键酶,本文综述IBD患者用AZA/6-MP治疗前检测TPMT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炎性肠病 硫唑 6-巯嘌呤 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6-硫鸟嘌呤与6-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厚玉姣 赵丽 +1 位作者 刘祥鑫 马云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2-626,共5页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仅用于强化治疗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最佳的选药方案。为探究6-TG是否比6-MP更适用于儿童ALL治疗,本文就其相关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巯嘌呤 6-硫鸟 硫鸟核苷酸 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治疗个体化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3 位作者 杨明珍 夏海龙 王永庆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酶活性,对使用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化疗的69例成人ALL患者,监测化疗药物的临床和血液学毒性。结果 69例成人ALL患者中有4例酶活性较低的TPMT*1/*3C杂合子,未发现TPMT*2、TPMT*3A、TPMT*3B。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后,TPMT酶活性较治疗前上升。TPMT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观察到的临床药物毒性反应相近,但前者维持治疗期间6-MP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后者[42.17 mg/(m2·d)和69.36 mg/(m2·d),P<0.01]。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对6-MP治疗的药物毒性有实质性影响。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前监测TPMT基因型和活性,有助于减少6-MP药物不良反应,实现临床治疗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嘌呤 基因多态性 维持治疗
下载PDF
6-巯嘌呤对维持治疗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不良反应及其个体化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苗 沈树红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93-100,共8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6-巯嘌呤(6-MP)是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采用的核心药物,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肝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导致患儿治疗被中断或者继发感染等。6-MP治疗维持治疗期ALL患...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6-巯嘌呤(6-MP)是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采用的核心药物,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肝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导致患儿治疗被中断或者继发感染等。6-MP治疗维持治疗期ALL患儿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个体差异,临床医师如何平衡其过程中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基于其药物基因组及代谢产物水平调整6-MP剂量,已成为相关研究热点。为了指导维持治疗期ALL患儿6-MP的临床用药方案调整,笔者拟就6-MP的不良反应与其代谢产物、药物基因多态性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嘌呤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遗传药理学 药物毒性 个体化医学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硫嘌呤甲基转移酶遗传多态性检测在6-MP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魏红 李成荣 +5 位作者 李智毅 刘芳 黄民 王国兵 吴珏珩 张建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基因型检测对6-巯基嘌呤(6-MP)的个体化治疗的意义。方法:94例口服6-MP维持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9例口服6-Mp后出现血液系统危象的为观察组,同时服用6-MP没有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75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高效... 目的: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基因型检测对6-巯基嘌呤(6-MP)的个体化治疗的意义。方法:94例口服6-MP维持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9例口服6-Mp后出现血液系统危象的为观察组,同时服用6-MP没有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75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TPMT*2、TPMT*3A、TPMT*3B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通过临床白细胞记数和骨髓象检查及临床表现判定巯嘌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PMT活性是(6.1±2.1)U.mL-1pRBCs显著低于对照组(15.3±2.3)U.mL-1pRBCs,而观察组的基因突变率10.7%高于对照组1.2%。结论:TPMT活性低下和/或TPMT基因突变型个体,在服用标准剂量的巯嘌呤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较高,应及时发现此类患者并积极调整剂量实现安全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酶 6-巯嘌呤 类药物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6-甲基巯嘌呤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长陆 梅升辉 +3 位作者 弓晓青 杨莉 赵志刚 张星虎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9期1651-1655,共5页
目的:评定LC-MS/MS测定6-甲基巯嘌呤(6-MMP)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LC-MS/MS法测定6-MMP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并进行合成和扩展。结果:6-MMP在低含量(2 995 pmol)和高含量(140 900 pmol)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75.6 pmol和11 396 p... 目的:评定LC-MS/MS测定6-甲基巯嘌呤(6-MMP)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LC-MS/MS法测定6-MMP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并进行合成和扩展。结果:6-MMP在低含量(2 995 pmol)和高含量(140 900 pmol)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75.6 pmol和11 396 pmol(P=95%,k=2)。结论: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6-MMP含量的不确定度在低浓度时主要由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生物样品配制引入,在高浓度时主要由回收率和生物样品配制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评定 6-甲基 液质联用法 人红细胞溶血产物
下载PDF
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的构建及逆转耐药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璐 崔纯莹 +2 位作者 王玉记 房晨婕 吴建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并评价其逆转耐药作用。方法采用共缩聚法合成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并载药,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动态透析法研究该释药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评价该释药系... 目的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并评价其逆转耐药作用。方法采用共缩聚法合成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并载药,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动态透析法研究该释药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评价该释药系统的逆转耐药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所制备释药系统的粒径在170~250 nm左右,Zeta电位在-30 m V^-40 m V,微观形态呈球形,均匀分布,具有规则介孔孔道。体外释放显示维拉帕米缓慢释放,6-巯嘌呤加入诱导剂之前无释放,加入诱导剂后释药过程呈现先突释后缓释。MTT法检测显示所制备释药系统与阳性药维拉帕米及同浓度物理混合物相比,具有显著逆转耐药作用。结论所制备的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及逆转耐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 6-巯嘌呤 多药耐药 抗肿瘤
下载PDF
6—巯嘌呤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生存期的影响
12
作者 程明忠 罗立华 《武汉市医学科研》 1995年第2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慢性 粒细胞性 白血病 6-巯嘌呤 生存期
下载PDF
巯嘌呤与铜的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乃林 陈淑芝 李红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在0.1 mol/L的B-R底液(pH=4)中,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可以得到一个灵敏的6 巯基嘌呤与二价铜离子配合物的导数还原峰,其峰电位为-0.40 V(vs.SCE),其二阶导数波高与6 巯基嘌呤溶液在 4×10-7~1×10-5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 在0.1 mol/L的B-R底液(pH=4)中,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可以得到一个灵敏的6 巯基嘌呤与二价铜离子配合物的导数还原峰,其峰电位为-0.40 V(vs.SCE),其二阶导数波高与6 巯基嘌呤溶液在 4×10-7~1×10-5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 3×10-8 mol/L.该法可用于药物中 6 巯基嘌呤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 7%.对6 MP Cu2+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特别是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嘌呤 极谱法 配合物吸附波
下载PDF
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古尔巴奴尔·艾买提 解杨阳 沈树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8期52-56,共5页
巯嘌呤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的首选药物,巯嘌呤药物在人体内代谢产物可干扰核苷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白细胞减少,不得不减量或停止使用巯嘌呤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亚洲人群中核苷酸焦磷酸酶15... 巯嘌呤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的首选药物,巯嘌呤药物在人体内代谢产物可干扰核苷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白细胞减少,不得不减量或停止使用巯嘌呤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亚洲人群中核苷酸焦磷酸酶15(NUDT15)基因突变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有密切联系。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炎症性肠病 6-巯嘌呤 药物耐受性 综述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治疗相关低血糖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丹萍 李毓 +2 位作者 张晓莉 黄礼彬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常用的化疗药6-巯嘌呤(6-MP)所致低血糖的机制及特点。方法报告2例ALL患儿,在用6-MP化疗期间出现严重低血糖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和分析可能的机制。结果2例患儿均于CAM-Asp化疗期间、使用6-MP的...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常用的化疗药6-巯嘌呤(6-MP)所致低血糖的机制及特点。方法报告2例ALL患儿,在用6-MP化疗期间出现严重低血糖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和分析可能的机制。结果2例患儿均于CAM-Asp化疗期间、使用6-MP的后期阶段出现明显低血糖,症状包括精神疲倦淡漠、全身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手抖等,予1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或即时口服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缓解。2例均伴有轻度肝功能损害。低血糖的发生与6-MP的代谢产物6-甲基巯基嘌呤(6MMP)的肝毒性有关,晚上睡前空腹服药至次日早上空腹时间过长也是重要原因。结论ALL儿童的6-MP治疗相关低血糖并不少见,临床医生应重视这一不良反应,注意用药期间血糖监测,采取防治措施,减少低血糖对儿童脑组织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 6-巯嘌呤 儿童 白血病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红细胞中6-硫鸟嘌呤核苷酸和6-甲基巯嘌呤的浓度及其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余恒毅 李冬艳 +5 位作者 任秀华 向东 李喜平 刘璐 刘东 贡雪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人红细胞中硫唑嘌呤代谢物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和6-甲基巯嘌呤(6-MMP)的浓度,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药物监测。方法:300μL红细胞裂解液加入二硫苏糖醇溶液(0.5 mol·L^(-1))60μL,40μL...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人红细胞中硫唑嘌呤代谢物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和6-甲基巯嘌呤(6-MMP)的浓度,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药物监测。方法:300μL红细胞裂解液加入二硫苏糖醇溶液(0.5 mol·L^(-1))60μL,40μL高氯酸(70%)沉淀蛋白后,酸性条件下6-TGN水解生成6-硫鸟嘌呤(6-TG),6-MMP水解反应生成4-氨基-5-(甲硫基)羰基咪唑。Diamonsil C8(2)色谱柱(20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95 mL·min^(-1),柱温30℃,6-TG、6-MMP检测波长分别为340 nm和303 nm。结果:6-TG在0.12~12μmol·L^(-1)、6-MMP在0.3~30μmol·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精密度及准确度满足要求,成功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结论:本文考察了影响6-TGN和6-MMP水解反应的重要因素,开发出稳健、快速、操作简便的HPLC-UV法,可用于常规监测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中6-TGN及6-MMP浓度,为硫嘌呤类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 6-硫鸟核苷酸 6-甲基 高效液相色谱法 治疗药物监测
原文传递
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和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检测在6-MP个体化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17
作者 顾龙君 叶启东 +5 位作者 梁爱斌 赵金彩 薛惠良 唐跃年 陈静 叶裕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活性、基因型和硫鸟嘌呤核苷酸 (TGNs)浓度检测对 6 巯基嘌呤 (6 MP)化疗个体化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测定红细胞TPMT活性 ,用特异引物序列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方法检... 目的 探讨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活性、基因型和硫鸟嘌呤核苷酸 (TGNs)浓度检测对 6 巯基嘌呤 (6 MP)化疗个体化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方法测定红细胞TPMT活性 ,用特异引物序列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方法检测低活性者的基因型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在服用 6 MP后红细胞内的TGNs浓度。结果  371名受检者的平均TPMT活性为 (16 .6± 4.5 )U mlpRBCs ,其中≤ 10U mlpRBCs的低活性比例为 8.1%,男性和女性的平均TPMT活性分别为 (16 .8± 5 .0 )U mlpRBCs和 (16 .5± 4.4)U mlpRBCs ,汉族人TPMT活性不存在性别、年龄差异 ,健康志愿者与白血病患儿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 ;30名TPMT活性低下者的DNA中包括TPMT 2型 5例 ,TPMT 3A型 4例 ,TPMT 3B型 6例 ,TPMT 3C型 10例 ,另有 5例未出现上述基因型 ;ALL患儿治疗前红细胞TPMT活性与服用 6 MP 7~ 14d的红细胞内TGNs稳态浓度呈负相关。TGNs浓度与测定后第 14天的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服用 6 MP前测定TPMT活性和服药时监测TGNs浓度能够有助于预防抗嘌呤代谢药物的不良反应 ,指导其化疗个体化 ,改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嘌呤 甲基转移酶 核苷酸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放射性核素标记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红细胞中6-甲基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浓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师少军 吴健鸿 +2 位作者 刘亚妮 陈华庭 曾繁典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9-722,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红细胞6-甲基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6-MMPR)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红细胞首先经70%高氯酸沉淀蛋白,并在酸性条件下100℃加热45min,6-MMPR水解生成6-甲基巯嘌呤(6MMP)后进样分析。以6-MMP定量分析6MMPR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红细胞6-甲基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6-MMPR)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红细胞首先经70%高氯酸沉淀蛋白,并在酸性条件下100℃加热45min,6-MMPR水解生成6-甲基巯嘌呤(6MMP)后进样分析。以6-MMP定量分析6MMPR浓度。色谱柱为HypersilGOLDC1H柱(4.6mm×250mm,5gm),检测波长290nm,柱温35℃;流动相为0.02mol·L“磷酸钾缓冲液(pH3.3)乙腈(95:5);流速0.9mL.min-1.结果:红细胞中6-MMP在80.91~3236.36pmol.(8×10-8)-1。红细胞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5),最低定量浓度为80.91pmol·(8×10^8)-1。红细胞。日内及日间RSD分别小于2.09%,5.61%,方法回收率为100.27%~110.79%,平均提取回收率大于7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专属性强,可应用于患者服用硫唑嘌呤后红细胞6一MMPR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基核糖核苷酸 6-甲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巯基嘌呤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其姗 王哲 +10 位作者 房秋云 弓晓媛 刘凯奇 李艳 魏辉 王迎 李庆华 王敏 田征 王建祥 秘营昌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1-916,共6页
目的探讨TPMT*2 rs1800462、TPMT*3B rs1800460、TPMT*3C rs1142345和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6-巯基嘌呤(6-MP)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并... 目的探讨TPMT*2 rs1800462、TPMT*3B rs1800460、TPMT*3C rs1142345和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6-巯基嘌呤(6-MP)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并接受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和6-MP(CAM方案)治疗的216例成人ALL患者,利用Taqman SN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患者的TPMT、NUDT15基因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因多态性对ALL治疗中含6-MP方案耐受性的影响。结果216例患者中B-ALL 185例(85.65%)、T-ALL 31例(14.35%)。TPMT*2 rs1800462 CC型216例(100.00%);TPMT*3B rs1800460 CC型216例(100.00%);TPMT*3C rs1142345 TT型209例(96.76%)、TC型7例(3.24%),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62%。NUDT15 rs116855232 CC型166例(76.85%)、CT型48例(22.22%)、TT型2例(0.93%),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2.04%。TPMT*3C rs1142345突变型组(TC+CC型)悬浮红细胞的输注量少于野生型组(CC型)(P=0.036);TPMT*3C rs1142345突变型组出现肝损害(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风险高于野生型组(OR=9.559,95%CI 1.135~80.475,P=0.038)。NUDT15 rs116855232突变型组(CT+TT型)WBC<1×10^(9)/L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的持续时间均长于野生型组(CC型)(P=0.005,P=0.007);突变型组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量多于野生型组(P=0.014)。结论TMPT、NUDT15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成人ALL患者对6-MP的耐受性。治疗前检测患者基因型,进而优化6-MP使用剂量,有助于缩短骨髓抑制时间和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NC-09000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样 成年人 6-巯嘌呤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巯嘌呤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晓莉 王彬 +10 位作者 郭海英 张永红 朱光华 段彦龙 杨菁 张大伟 金玲 张蕊 张莉 解谨 吴敏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调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维持化疗期间巯嘌呤(6-mercaptopurine,6-MP)的耐受性,为进一步研究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规范应用北京儿童医院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 目的调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维持化疗期间巯嘌呤(6-mercaptopurine,6-MP)的耐受性,为进一步研究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规范应用北京儿童医院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3年化疗方案(BCH-ALL-2003),随访至2008年9月30日的患儿。全部患儿处于骨髓缓解期,且维持化疗≥3个月。详细记录患儿6-MP服用情况,包括服用剂量以及恶心、呕吐、皮疹等用药反应,以调查6-MP的耐受性。所有患儿每周复查血常规,间隔4周复查肝功能,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6-MP毒性分级。记录6-MP停止时间和剂量减少程度。结果共133例,男81例,女52例,中位年龄67个月(18~188个月),中位缓解时间26个月(6—47个月)。6-MP维持化疗(13.5±7.4)个月(3~25个月),其中6-MP标准剂量、全疗程者72例(54%),剂量46mg/(m2·d),白细胞(WBC)(3~4)×10^9/L,中性粒细胞(ANC)(1.5—2.0)×10’/L,肝脏毒性小于Ⅱ级,4例(3%)患儿ANC持续在3×10^9/L以上,6-MP剂量增加为标准剂量125%。余61例患儿均为严重不耐受6-MP者,其中骨髓抑制48例(同时伴肝毒性9例),单纯肝脏功能异常12例,反复皮疹1例。平均毒性反应出现时间为2.5周。19例患儿平均停用6-MP7d,42例患儿平均6-MP实际剂量25~30mg/(m2·d)。结论ALL患儿个体间6-MP的耐受性差异很大,46%ALL患儿对6-MP的标准治疗剂量表现为明显的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耐受反应,临床需要根据血常规不断调整6-MP的剂量,以避免较大的毒性反应的发生,而3%患儿给予标准剂量6-MP,表现为无轻度骨髓抑制等化疗反应,临床需要增加6-MP剂量以减少复发危险性。但如何更准确地进行6-MP剂量调整是临床研究的难题之一。选择6-MP严重不耐受患儿进行6-MP代谢酶活性和基因多态性研究,以明确ALL儿童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进行个体化药物剂量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6-巯嘌呤 儿童 药物耐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