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23月龄婴幼儿全血3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及影响婴幼儿微量元素的因素分析
1
作者 焦翔宇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目的:分析6~23月龄婴幼儿全血3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探讨影响婴幼儿微量元素表达水平的因素。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239例6~23月龄异常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贫血、佝偻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同龄正常婴幼儿145例作为对照组,均... 目的:分析6~23月龄婴幼儿全血3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探讨影响婴幼儿微量元素表达水平的因素。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239例6~23月龄异常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贫血、佝偻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同龄正常婴幼儿145例作为对照组,均采集血液标本,了解婴幼儿铜、铁、锌含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6~23月龄异常婴幼儿3种微量元素表达水平的因素。结果:6~23月龄异常婴幼儿血中铜[(8.02±1.16)μmol/L]、铁[(4.98±1.04)mmol/L]、锌[(58.96±15.13)μmol/L]水平均低于正常婴幼儿[(19.02±4.16)μmol/L、(7.68±0.94)mmol/L、(72.96±10.13)μmol/L](P<0.05);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家长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OR=4.508,95%CI:1.689~12.034,P<0.05)、家庭收入<5000元(OR=7.249,95%CI:3.476~15.119,P<0.001)、居住地为农村(OR=4.423,95%CI:1.128~17.346,P<0.001)、饮食习惯较差(OR=2.357,95%CI:1.369~4.057,P<0.001)均为影响婴幼儿微量元素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6~23月龄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贫血、佝偻病婴幼儿血中铜、铁、锌含量较低,而家长最高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住地、饮食习惯均可对婴幼儿微量元素水平产生影响,对此,临床应加强对抚养人的喂养指导,合理添加辅食,从而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婴幼儿 6~23月龄
下载PDF
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金海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21期4011-4015,共5页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改善当地婴幼儿营养状况和进一步提高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延边地区3个城市和2个贫困县6~23月龄婴幼儿1 598名,并对其进行现场流行...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改善当地婴幼儿营养状况和进一步提高生长发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延边地区3个城市和2个贫困县6~23月龄婴幼儿1 598名,并对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月龄、性别、民族及居住地,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实施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现场采集婴幼儿指尖末梢血,用Hemocue Hb301型血红蛋白便携式分析仪快速检测其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延边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7.9%,12~月龄组以下贫血患病率为24.2%,12~月龄组患病率高达25.6%,而其后月龄组贫血患病率为11.5%,且不同月龄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相关因素包括月龄和生长迟缓,且贫血的患病危险随着月龄增长而降低,其β值为-0.081(OR=0.923,95%CI:0.898~0.948),生长迟缓婴幼儿的贫血患病危险显著增加(OR=1.834,95%CI:0.929~3.621)。结论 不同特征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的患病危险性有所不同,应根据婴幼儿性别、民族、月龄及居住地等不同特征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营养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地区 6~23月龄婴幼儿 流行病学调查 贫血
原文传递
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丹青 罗献伟 +7 位作者 苏颖 陆志坚 王晓萍 方大春 潘贵霞 张怀忠 夏志才 任军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3年第3期231-234,292,共5页
目的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Freeze-dried;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安徽省5个市,对>10万名6~2... 目的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Freeze-dried;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安徽省5个市,对>10万名6~23月龄婴幼儿接种2剂MPCV-Fd/A+C,2剂间隔1个月,每剂0.5毫升(ml),含A群、C群荚膜多糖各10微克(g)。接种后进行30min即时反应观察,以及24、48、72h的随访观察,接种后第7天如受试者未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将结束随访观察。按照统一的病例报告表(接种日记卡)对接种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本次共接种MPCV-Fd/A+C并进行安全性观察100155人,第一剂接种3天内发热反应为2.57%,并逐天降低;全身反应的过敏、烦躁、嗜睡、厌食、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0.04%、0.12%、0.05%、0.06%、0.05%和0.09%;局部反应的疼痛、发红、肿胀、皮下硬结的发生率分别为0.03%、0.05%、0.04%、0.02%。接种第二剂后,各种反应发生率较第一剂更低。接种MPCV-Fd/A+C后发生的各种反应>90%为轻度反应,未发生潜在的威胁生命的4级反应。结论 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全身和局部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3月龄婴幼儿 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安全性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