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时尿[TIMP-2]×[IGFBP7]水平与早期肾损伤的关系
1
作者 杨孟 郭佳 孟祥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时尿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与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7例重度烧伤患者设为重度组、77例轻中度烧伤患者设为轻中...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时尿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与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7例重度烧伤患者设为重度组、77例轻中度烧伤患者设为轻中度组,另选取同期77例体检正常者为正常组。比较3组尿[TIMP-2]×[IGFBP7]水平及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根据重度烧伤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肾早期损伤分为非肾损伤组(45例)和肾损伤组(32例),比较非肾损伤组、肾损伤组重度烧伤患者尿[TIMP-2]×[IGFBP7]水平及血清CysC水平。分析入院时尿[TIMP-2]×[IGFBP7]、血清CysC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度组烧伤患者尿[TIMP-2]×[IGFBP7]水平及血清CysC水平高于正常组、轻中度组(P<0.05),轻中度组烧伤患者尿[TIMP-2]×[IGFBP7]水平及血清CysC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肾损伤组重度烧伤患者尿[TIMP-2]×[IGFBP7]、血清CysC水平高于非肾损伤组(P<0.05)。入院时尿[TIMP-2]×[IGFBP7]、血清CysC预测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肾损伤的AUC分别为0.873、0.699,截断值分别为1.06 [(ng/mL)^(2)/1000]、5.52 mmol/L,灵敏度分别为84.4%、59.4%,特异度分别为89.9%,73.3%。结论 发生早期肾损伤的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时尿[TIMP-2]×[IGFBP7]水平及血清CysC水平较高,[TIMP-2]×[IGFBP7]水平或可成为预测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肾损伤的潜在指标,为临床评估重度烧伤并发肾损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早期肾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下载PDF
葫芦[7]脲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增红 姚美焕 +2 位作者 梁永民 凡明锦 周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合成了葫芦[7]脲化合物,用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同步热分析仪测定了其热稳定性,在SRV-I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其作为水及水/乙二醇润滑体系的添加剂在室温下对钢/钢摩擦副的润滑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合成了葫芦[7]脲化合物,用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同步热分析仪测定了其热稳定性,在SRV-I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其作为水及水/乙二醇润滑体系的添加剂在室温下对钢/钢摩擦副的润滑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其润滑机理.结果表明:葫芦[7]脲具有非常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初始热分解温度在360℃以上;作为水基润滑体系的添加剂能有效地提高体系的减摩抗磨性能,使得体系的摩擦系数由0.30左右降低到0.20左右,磨损率降低50%;根据XPS分析结果,我们推测其优异的润滑性能主要归因于葫芦[7]脲通过羰基氧原子与摩擦副表面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吸附在磨损表面而形成的物理吸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润滑液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硅藻土载负葫芦[7]脲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来生 何小英 +1 位作者 陈红 方奕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4-310,共7页
在酸性条件下,将自制的葫芦[7]脲均匀地涂覆到102白色硅藻土担体上,制得葫芦[7]脲气相色谱固定相。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了葫芦[7]脲在载体表面的结构。利用相关探针测定了新固定相的麦氏常数,表征了其基本色谱... 在酸性条件下,将自制的葫芦[7]脲均匀地涂覆到102白色硅藻土担体上,制得葫芦[7]脲气相色谱固定相。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了葫芦[7]脲在载体表面的结构。利用相关探针测定了新固定相的麦氏常数,表征了其基本色谱性能。考察了葫芦[7]脲气相色谱固定相填充柱对芳香烃、卤代烃、醇、酮、酯及硅氧烷的分离能力。结果表明,葫芦[7]脲固定相热稳定性高,柱色谱性能稳定,对较广泛的化合物尤其对高沸点的酯类及硅氧烷类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色谱分离能力(7 min内分离),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初步讨论了葫芦[7]脲固定相对上述化合物的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固定相 填充柱 色谱性能 硅氧烷
下载PDF
盐酸巴马汀与葫芦[7]脲的相互作用及荧光增敏机理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先廷 荆旭 +2 位作者 杜黎明 付云龙 吴昊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3,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1H NMR)研究了葫芦[7]脲(CB[7])与盐酸巴马汀(PAL)之间的超分子作用,无荧光的CB[7]可以与弱荧光的PAL相互作用形成1∶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同时产生强大的荧光发射,其包结稳定常数K=1.18×105 L.mol-...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1H NMR)研究了葫芦[7]脲(CB[7])与盐酸巴马汀(PAL)之间的超分子作用,无荧光的CB[7]可以与弱荧光的PAL相互作用形成1∶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同时产生强大的荧光发射,其包结稳定常数K=1.18×105 L.mol-1。热力学常数△G、△H和△S计算结果说明反应是焓变驱动。分子模型通过高斯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能量最小化结构中,PAL分子中含甲氧基的异喹啉部分进入CB[7]的疏水空腔,形成内包结物。苯环和异喹啉环的二面角从23.37°变为-8.09°。从而确定了PAL在CB[7]存在下产生强大的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此外,1H NMR研究和分子模型计算推导出了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确定了包结配合物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巴马汀 荧光光谱法 1HNMR技术 主客体包结物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Dha^7]MCRR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国 杨力力 +2 位作者 肖邦定 吴幸强 董欣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63-2067,共5页
以野外收集的水华蓝藻为原料,经过75%甲醇溶液浸提,快速色谱分离和半制备色谱纯化,从滇池水华蓝藻中分离纯化出1种微囊藻毒素变体.电喷雾质谱、紫外分光光度计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毒素为[Dha7]MCRR,是MCRR的1种去甲基化变体,其纯度... 以野外收集的水华蓝藻为原料,经过75%甲醇溶液浸提,快速色谱分离和半制备色谱纯化,从滇池水华蓝藻中分离纯化出1种微囊藻毒素变体.电喷雾质谱、紫外分光光度计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毒素为[Dha7]MCRR,是MCRR的1种去甲基化变体,其纯度大于95%.该毒素的分子组成为环(Ala-Arg-MeAsp-Arg-Adda-Glu-Dha),分子量为1 023,其紫外扫描光谱(200~300 nm)在239 nm处有特征吸收.[Dha7]MCRR在滇池水华蓝藻中普遍存在,有时会成为MC的主要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7]MCRR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葫芦[7]脲与6-巯嘌呤和腺嘌呤的包结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小英 李来生 +1 位作者 方奕珊 陈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葫芦[7]脲(CB[7])对6-巯嘌呤(6-MP)和腺嘌呤(ADP)的包结作用。实验考察了时间、pH值以及温度对荧光强度和包结作用的影响,利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分别计算出6-MP和ADP与CB[7]的包结常数。结果表明:酸度对体... 采用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葫芦[7]脲(CB[7])对6-巯嘌呤(6-MP)和腺嘌呤(ADP)的包结作用。实验考察了时间、pH值以及温度对荧光强度和包结作用的影响,利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分别计算出6-MP和ADP与CB[7]的包结常数。结果表明:酸度对体系的包结有明显的影响。在pH值为8.0和2.0左右时,6-MP和ADP分别具有稳定和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随着CB[7]浓度的增大,体系的荧光强度都有明显增强,包结作用迅速(小于5 min)。实验得出CB[7]与6-MP和ADP的包结比均为1∶1,在298 K时的包结常数分别为3.6797×102L·mol-1和2.2033×102L·mol-1。通过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了维系包结物稳定性的主要作用力。CB[7]是葫芦脲家族中水溶性最强的主体分子,作为一种安全低毒的药物载体极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6-巯嘌呤 腺嘌呤 包结作用
下载PDF
以葫芦[7]脲-盐酸巴马汀为荧光光探针测定特非那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秦艳芳 王广泉 +1 位作者 常银霞 吴昊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9-52,56,共5页
盐酸巴马汀在水溶液中仅有微弱的荧光发射,加入葫芦[7]脲后荧光显著增强.然而,在葫芦[7]脲和盐酸巴马汀的混合体系中加入特非那定后发现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基于这一性质,以葫芦[7]脲-盐酸巴马汀为荧光分子探针建立一种操作简单、... 盐酸巴马汀在水溶液中仅有微弱的荧光发射,加入葫芦[7]脲后荧光显著增强.然而,在葫芦[7]脲和盐酸巴马汀的混合体系中加入特非那定后发现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基于这一性质,以葫芦[7]脲-盐酸巴马汀为荧光分子探针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检测水溶液中特非那定的荧光光谱法.实验结果表明,特非那定浓度C与荧光猝灭值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6),线性范围为0.3~9.0μg-mL-1,最低检测限为0.1μg-mL-1.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且初步探讨了探针的测定机理,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特非那定 巴马汀 测定
下载PDF
葫[7]环联脲作为毛细管电泳分离介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魏芳 刘思敏 +2 位作者 徐丽 吴成泰 冯钰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6-478,共3页
以葫[7]环联脲(CB[7])作为毛细管电泳添加剂,成功地分离了6种硝基苯类化合物。考察了pH值对电渗流的影响,初步评价了其基本的电泳性能,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pH值范围内(pH26 5),葫[7]环联脲是质子化的,且吸附到毛细管内壁上,这使得毛细管... 以葫[7]环联脲(CB[7])作为毛细管电泳添加剂,成功地分离了6种硝基苯类化合物。考察了pH值对电渗流的影响,初步评价了其基本的电泳性能,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pH值范围内(pH26 5),葫[7]环联脲是质子化的,且吸附到毛细管内壁上,这使得毛细管内壁带上正电荷,电渗流反向;初步考察了葫[7]环联脲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证明了用葫[7]环联脲作为添加剂可完全分离对硝基乙苯、对硝基甲苯、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 二硝基氯苯和硝基苯这6种物质,最佳的缓冲液为10mmol/LNa2HPO4(用盐酸调节pH值为2 47) 甲醇(体积比为90∶10,含5mmol/LCB[7])。并初步探讨了其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联脲 添加剂 毛细管电泳 硝基苯
下载PDF
葫芦[7]脲的合成及其与甲基橙的超分子行为研究——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波 龚林波 +1 位作者 夏春兰 丁琼 《大学化学》 CAS 2013年第4期53-57,共5页
以尿素为原料合成甘脲,再与甲醛反应合成葫芦脲,然后通过红外、紫外、核磁对其进行表征。详细研究了葫芦[7]脲与甲基橙的超分子包结行为。本实验可使学生接触到超分子化学,有利于学生了解有关葫芦脲的合成方法和包结性质,提高综合分析... 以尿素为原料合成甘脲,再与甲醛反应合成葫芦脲,然后通过红外、紫外、核磁对其进行表征。详细研究了葫芦[7]脲与甲基橙的超分子包结行为。本实验可使学生接触到超分子化学,有利于学生了解有关葫芦脲的合成方法和包结性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橙 紫外光谱 超分子
下载PDF
新型六核双网兜状簇合物[MoS_4Cu_5Br_3(Py)_7]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金香 魏振宏 +2 位作者 徐庆锋 李红喜 郎建平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以(NH4)2[Mo2S12]·2H2O与过量CuBr在吡啶溶液中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六核Mo/Cu/S簇合物[MoS4Cu5Br3(Py)7].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它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C35H35Br3Cu5MoN7S4,Mr=1335.37,a=11.6274(4),b=12.0127(4),c=18.8872(5... 以(NH4)2[Mo2S12]·2H2O与过量CuBr在吡啶溶液中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六核Mo/Cu/S簇合物[MoS4Cu5Br3(Py)7].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它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C35H35Br3Cu5MoN7S4,Mr=1335.37,a=11.6274(4),b=12.0127(4),c=18.8872(5)A,α=82.46(2),β=73.25(2),γ=62.800(13)°,V=2246.8(2)A3,Z=2,F(000)=1300.0,Dc=1.974g/cm3,μ=5.482 mm-1,5718个独立可观察点(I>3?(I)),最终偏离因子R和Rw分别为0.042和0.048.标题化合物是由2个相似的网兜状MoS3Cu3簇核通过共用MoSCuS平面形成的双网兜状结构,Mo…Cu距离在2.6830(11)~2.741(2)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核双网兜状簇合物 [MoS4Cu5Br3(Py)7] 合成 晶体结构 钼簇合物 铜簇合物 硫簇合物
下载PDF
葫芦[7]脲对百草枯的包结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涛 胡青大 +2 位作者 吕明明 任冬雪 魏晓琳 《化工管理》 2015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葫芦[7]脲与百草枯的包结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发现百草枯的荧光强度将随着葫芦[7]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最大发射峰的位置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蓝移。利用荧光光谱法、量子化学计算包结常数的方法,研究了水...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葫芦[7]脲与百草枯的包结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发现百草枯的荧光强度将随着葫芦[7]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最大发射峰的位置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蓝移。利用荧光光谱法、量子化学计算包结常数的方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葫芦[7]脲与百草枯之间的包结行为,探讨了葫芦[7]脲与百草枯的包结机理。相关的结果表明葫芦[7]脲与百草枯之间形成1:1的包结络合物。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12—1.23μgmL-1,检出限低至0.014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百草枯 包结作用 稳定常数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葫芦[7]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2
作者 何小英 李来生 +1 位作者 方奕珊 张杨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4,72,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葫芦[7]脲(CB[7])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常见的pH 7.4时,BSA的荧光强度随着CB[7]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结果表明,CB[7]能与BSA相结合,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葫芦[7]脲(CB[7])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常见的pH 7.4时,BSA的荧光强度随着CB[7]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结果表明,CB[7]能与BSA相结合,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BSA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理。分别采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以及相关热力学参数。在298K时,其表观结合常数(KA)为2.337×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078。基于热力学参数判定CB[7]与BSA之间存在协同的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这表明一方面BSA的氨基酸残基上的非极性基团可部分进入CB[7]疏水性的腔体,另一方面BSA又能与CB[7]端口质子化的羰基产生静电作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发现CB[7]没有引起BSA构象的变化,这为葫芦脲在药物载体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葫芦[7]脲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的包合作用研究
13
作者 吕爱军 常银霞 +1 位作者 张向梅 齐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99,共5页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H NMR,2DNOESY和理论计算,研究了葫芦[7]脲(CB[7])和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MTX和CB[7]形成1∶2的包合物,据此提出了一个简单、灵敏的MTX的荧光检测方法。检测MTX的线性范围为0.2~15μg·mL...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H NMR,2DNOESY和理论计算,研究了葫芦[7]脲(CB[7])和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MTX和CB[7]形成1∶2的包合物,据此提出了一个简单、灵敏的MTX的荧光检测方法。检测MTX的线性范围为0.2~15μg·mL-1,检测限为0.06μg·mL-1。方法成功用于加标血样中的MTX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荧光光谱 包合物
下载PDF
以葫芦[7]脲与异喹啉类生物碱包结物为荧光探针的药物分析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先廷 《辽宁化工》 CAS 2014年第12期1504-1506,共3页
分别综述了以葫芦[7]脲与盐酸黄连素、盐酸巴马汀、黄连碱包结配合物为荧光探针的药物分析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异喹啉类生物碱 荧光探针 药物分析
下载PDF
Dy^(3+),Sm^(3+)共掺杂Ca_2A1[AlSiO_7]荧光粉的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吐沙姑.阿不都吾甫 戴鹏鹏 +3 位作者 马媛媛 周芷萱 海热古.吐逊 艾尔肯.斯地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9,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Dy^(3+)、Sm^(3+)单掺杂和共掺杂铝方柱石发光材料,详细地研究了Dy^(3+)、Sm^(3+)掺杂对铝方柱石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XRD结果表明Dy^(3+)、Sm^(3+)离子单掺杂和共掺杂样品均形成了单相的铝方柱石结...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Dy^(3+)、Sm^(3+)单掺杂和共掺杂铝方柱石发光材料,详细地研究了Dy^(3+)、Sm^(3+)掺杂对铝方柱石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XRD结果表明Dy^(3+)、Sm^(3+)离子单掺杂和共掺杂样品均形成了单相的铝方柱石结构化合物,并没有改变基质的晶体结构。发光光谱表明,通过调节Dy^(3+)、Sm^(3+)离子的掺杂比例,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黄白色的可控调节。此外,发射和激发光谱表明,Dy^(3+)与Sm^(3+)离子之间存在有效的光谱重叠,暗示着Dy^(3+)→Sm^(3+)的能量传递。荧光寿命衰减结果进一步证实Dy^(3+)与Sm^(3+)离子之间是一种无辐射共振能量传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Ca2A1[AlSiO7]∶Dy3+ Sm3+ 能量传递 色坐标
下载PDF
葫芦脲[7]与核黄素包结物的可能结构和光谱性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素凡 周运友 +2 位作者 叶世勇 周涛 黄玉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7-1422,共6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葫芦脲[7]和核黄素包结物的可能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从5种可能结构分析主客体在包结物中的作用得出:核黄素作为客体分子与主体葫芦脲[7]分子通过不同官能团作用可形成稳定性不同的包结物,其中以核糖醇的羟基插入到葫...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葫芦脲[7]和核黄素包结物的可能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从5种可能结构分析主客体在包结物中的作用得出:核黄素作为客体分子与主体葫芦脲[7]分子通过不同官能团作用可形成稳定性不同的包结物,其中以核糖醇的羟基插入到葫芦脲[7]分子的腔体与其端羰基氧原子形成较多的氢键最稳定.在理论上证明了此包结反应为一放热反应的实验事实,并进一步说明了包结物分子的相对稳定性受主客体分子的几何畸变能和主客体之间作用能的影响,说明了成键能和稳定性之间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利用时间相关的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不同构型包结物的激发态计算并对光谱性质进行了理论预测.比较了包结物中核黄素分子的跃迁轨道的组成变化,分析得出:葫芦脲[7]的包结作用改变了核黄素分子的电子跃迁性质,使其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并预测出其荧光猝灭的微观机理,此理论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复合物 包结物 葫芦脲[7] 核黄素 光谱性质
下载PDF
葫芦[7]脲与二茂铁及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研究
17
作者 屈虹男 于杰淼 +3 位作者 董婷婷 戎猛 杨良嵘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71-372,共2页
以摩尔比率法研究了葫芦[7]脲与二茂铁以及芳香族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葫芦[7]脲与二茂铁及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及苯丙氨酸)均为1∶1进行包结,并利用核磁研究了pH值对葫芦[7]脲-苯丙氨酸相互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二茂铁 芳香族基酸
下载PDF
2-Boc-6-氧代八氢[2,7]萘啶的合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佩 黄龙江 《化学试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3-557,共5页
以奎宁为原料,经羟基氧化、开环、氨基Boc保护、双键臭氧氧化、醛基还原、羟基甲磺酰化后叠氮取代、叠氮基团的氢化还原及分子内环合等9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萘啶衍生物,即标题化合物。对其中关键的双键臭氧氧化和分子内环合的反应条... 以奎宁为原料,经羟基氧化、开环、氨基Boc保护、双键臭氧氧化、醛基还原、羟基甲磺酰化后叠氮取代、叠氮基团的氢化还原及分子内环合等9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萘啶衍生物,即标题化合物。对其中关键的双键臭氧氧化和分子内环合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双键臭氧氧化反应在-78℃下以臭氧为氧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分子内环合反应以甲醇钠为碱、甲醇为溶剂,在65℃条件下反应12 h。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宁 2-Boc-6-氧代八氢[2 7]萘啶 合成
下载PDF
湖北郧阳首次发现HbEβ26[B7]Gln→Lye一个家系
19
作者 刘幼慈 顾群仙 +1 位作者 阎文强 崔礼敬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83-84,共2页
1985年在湖北郧阳地区普查Hb病的1500人中,发现郧县籍HbE一个家系,经上海市儿童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进行化学结构分析,证实为Hb Eβ26(B7)谷氨酸→赖氨酸,特报道如下: 一、先证者女,44岁,汉族,郧县人。患者平素有贫血,乏力,肝脾大。实... 1985年在湖北郧阳地区普查Hb病的1500人中,发现郧县籍HbE一个家系,经上海市儿童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进行化学结构分析,证实为Hb Eβ26(B7)谷氨酸→赖氨酸,特报道如下: 一、先证者女,44岁,汉族,郧县人。患者平素有贫血,乏力,肝脾大。实验室检查:Hb90克/L,RBC3.87×10<sup>12</sup>/L,红细胞形态无异常;尿胆红素(一),尿胆元弱阳性;HbA<sub>2</sub>+E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研究室 郧县人 红细胞形态 郧阳地区 B7]Gln HBE LYE 先证者 市儿童医院 肝脾大
下载PDF
葫芦[7]脲对孔雀石绿的包结作用及应用
20
作者 唐冬宝 孙军勇 +2 位作者 武凯 李涛 周运友 《分析化学进展》 2012年第2期7-13,共7页
利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孔雀石绿和葫芦[7]脲的包结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我们发现孔雀石绿的荧光强度随着葫芦[7]脲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最大发射峰的位置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我们利用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IR、1... 利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孔雀石绿和葫芦[7]脲的包结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我们发现孔雀石绿的荧光强度随着葫芦[7]脲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最大发射峰的位置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我们利用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IR、1H NMR和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孔雀石绿与葫芦[7]脲之间的包结行为,探讨了MG-CB[7]的包结机理。相关的结果表明孔雀石绿与葫芦[7]之间形成1:1的包结络合物。该方法的检出限是4.2 &#215;10–8 mol&#183;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孔雀石绿 包结作用 稳定常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