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5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7月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涝—旱转折事件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炜 赵艳丽 +2 位作者 高晶 李林惠 王慧敏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且呈前期偏多、后期偏少的涝—旱转折性分布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环流分布差异和影响系统间的配置对进一步做好内蒙古汛期降水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内蒙古116站逐日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130项气... 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且呈前期偏多、后期偏少的涝—旱转折性分布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环流分布差异和影响系统间的配置对进一步做好内蒙古汛期降水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内蒙古116站逐日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130项气候指数、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分析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涝-旱转折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1)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量严重偏少,为该地区199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气象干旱最为严重。(2)7月1—11日降水相对偏多,冷空气路径偏北且强度较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北、偏西,冷暖空气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交绥,加之这一时段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内蒙古中西部位于急流轴以南,有利于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发展。7月12—31日降水明显偏少,环流经向度加大,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南且强度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且位置明显偏南,不利于水汽输送,加之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内蒙古中西部位于急流轴以北,不利于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发展;7月中旬后期至下旬高空西风急流南北向扰动偏强有利于激发东亚—西北太平洋经向遥相关波列,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从而导致降水偏少。(3)日本海至北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的海温异常是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多寡的重要外强迫信号之一。2022年7月该海区海温异常偏高,其上空激发的气旋式环流减弱了南方暖湿水汽的经向输送,是导致内蒙古中西部降水由涝转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 2022年7月 涝-旱转折 气象干旱 海温异常
下载PDF
5月中国土壤湿度异常对7月华南-青藏高原东部偶极子型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
2
作者 王娟 范可 徐志清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23,共16页
利用1979—2019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站点降水资料,研究了5月中国土壤湿度异常对7月华南和青藏高原东部偶极子型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当5月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偏湿,华中地区土壤湿度偏干时,对应7月华南(高原东部... 利用1979—2019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站点降水资料,研究了5月中国土壤湿度异常对7月华南和青藏高原东部偶极子型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当5月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偏湿,华中地区土壤湿度偏干时,对应7月华南(高原东部)降水偏多(偏少),两地降水呈偶极子型分布。通过进一步的诊断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华中地区)土壤湿度正(负)异常可从5月持续至7月,使得7月中国北方地区地表湍流热通量正异常,进而使得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增暖,中国北方与贝加尔湖之间经向温度梯度和大气斜压性增强,天气尺度的瞬变波活动增强。通过瞬变的涡度强迫有利于中国北方及蒙古地区准正压异常高压和Rossby波波源的形成,相关的Rossby波向东南方向传播至我国南方,使得华南地区出现准正压结构的异常低压,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移,南亚高压西移。对应中国北方及蒙古-华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为反气旋-气旋式环流异常,进而导致华南地区(高原东部)降水增多(减少)。此外,中国北方-蒙古地区的异常高压与局地偏干的土壤湿度之间的正反馈过程,有利于上述物理过程的维持和增强,进而有利于7月偶极子降水的异常,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土壤湿度 7月华南-青藏高原东部偶极子型降水 年际变化 影响机制
下载PDF
2019年7月27日霍林郭勒市短时强降水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包佟拉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68-171,共4页
本文主要采用了MICAPS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实况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7月27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冰雹天气过程主要由冷涡和低层低涡辐合系统造成,从物理量诊... 本文主要采用了MICAPS提供的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实况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7月27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冰雹天气过程主要由冷涡和低层低涡辐合系统造成,从物理量诊断分析来看,充沛的水汽输送、较大的K指数、较大的比湿条件、较强的垂直运动、地面辐合等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冰雹 冷涡 成因 内蒙古霍林郭勒 2019年7月27
下载PDF
2022年7月21日甘南州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4
作者 拜蕊 完地草 +1 位作者 袁晶晶 王成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9期161-164,共4页
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卫星、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22年7月21日8:00至22日8:00甘南州出现的局地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在此次暴雨过程中,甘南州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潮湿不稳定环境中,副热带高压24 h内东退南压,冷空气... 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卫星、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22年7月21日8:00至22日8:00甘南州出现的局地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在此次暴雨过程中,甘南州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潮湿不稳定环境中,副热带高压24 h内东退南压,冷空气迅速自青海东部至甘肃河西北部东移南下,冷暖空气在甘南州上空交绥,使甘南局部地区出现短时暴雨天气。针对本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预报重点是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下滑冷空气强度及移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伊朗高压 暴雨 甘肃甘南 2022年7月21日
下载PDF
1998年7月21日武汉暴雨小尺度动力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雷恒池 王宏 +2 位作者 胡朝霞 肖辉 黄美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7-662,共16页
利用三维完全弹性积云数值模式,模拟了1998年7月21日武汉暴雨期间强降水积云的发生、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积云动力学特征以及近地层散度场、水汽通量等对积云降水的发展、维持的贡献。结果表明,特殊的温、湿层结配置是这次强降水对流... 利用三维完全弹性积云数值模式,模拟了1998年7月21日武汉暴雨期间强降水积云的发生、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积云动力学特征以及近地层散度场、水汽通量等对积云降水的发展、维持的贡献。结果表明,特殊的温、湿层结配置是这次强降水对流云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近地层高温、高湿气体源源不断地向云体输送,是强降水积云长时间维持的能量来源。合适的上下层风切变,特别是近地层逆向云体风速的存在,使得云体移动前方下层高温、高湿气体向云内输送,云后部伴随降雨而出现的干冷出流迅速流出,上层高空急流的存在,为积云顶部出流在更大范围扩散提供了条件。散度场、水汽通量场的分布及演变,也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7月 武汉市 暴雨 动力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树轮记录的过去384a乌鲁木齐河源7月温度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峰 袁玉江 +5 位作者 魏文寿 王丽丽 喻树龙 李杨 张瑞波 范子昂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3,共9页
利用采自乌鲁木齐河源上树线跃进桥东采样点的雪岭云杉树轮样本,分析了其年表特征和气候响应特点.结果表明:采样点树轮早材密度标准化年表与和大西沟气象站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用跃进桥东采样点的早材密度标准化年... 利用采自乌鲁木齐河源上树线跃进桥东采样点的雪岭云杉树轮样本,分析了其年表特征和气候响应特点.结果表明:采样点树轮早材密度标准化年表与和大西沟气象站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用跃进桥东采样点的早材密度标准化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乌鲁木齐河源1623—2006年的7月平均最高温度,1959—2006年48a重建值对实测值的解释方差达42.4%,交叉检验表明重建结果是稳定可靠的.近384a来乌鲁木齐河源7月平均最高温度距平平均值为0.37℃.乌鲁木齐河源近384a的7月平均最高温度经历了5个偏暖阶段和4个偏冷阶段,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进退有一定的响应关系.近384a乌鲁木齐河源7月平均最高温度具有192a(99%)、29.3a(99%)6.8a(90%)、4.3a(90%)、4a(90%)、3.7a(90%)、2.3a(90%)、2.1a(95%)的周期变化.滑动T检验表明,乌鲁木齐河源近384a的7月平均最高温度在1645年,1665年,1726年,1807年,1833年,1855年,1878年,1929年和1954年发生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源 雪岭云杉 树木年轮 早材密度 7月温度
下载PDF
1998年7月21~22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β尺度云团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郑新江 陶诗言 +2 位作者 罗敬宁 朱福康 徐建芬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5-632,共8页
文中以气象卫星云图为主,分析了1998年7月21~22日由于副热带高压减弱南移,长江中下 游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特征,发现:①暴雨是由 两个中-β尺度云团造成的,中-β尺度云团是发生在两个中尺度云团之间的... 文中以气象卫星云图为主,分析了1998年7月21~22日由于副热带高压减弱南移,长江中下 游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特征,发现:①暴雨是由 两个中-β尺度云团造成的,中-β尺度云团是发生在两个中尺度云团之间的积云区中 ,均在清晨发生,午后减弱,其生命史约为10 h左右;②云团发生在低层水汽与能量条件较 好的区域和850~700 hPa低涡切变上,这里有较强的地转偏差存在,并位于6.7 μm水汽图 上干湿区交界的湿区一侧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β尺度云团 卫星云图 1998年 7月 特大暴雨 水汽条件 能量条件
下载PDF
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事件时空变化及环流异常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玮 徐敏 +1 位作者 周顺武 罗连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8-735,共18页
基于江淮流域近53年(1961—201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百分位法定义了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阈值,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将极端强降水事件分为沿淮型、沿江型和江南型三种类型。选取各类型极端强降水事... 基于江淮流域近53年(1961—201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百分位法定义了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阈值,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将极端强降水事件分为沿淮型、沿江型和江南型三种类型。选取各类型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典型个例,对环流形势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典型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时,850 h Pa上均存在由华南西部向长江中下游的低空西南急流,沿淮型急流强度最强、急流轴位置最北,沿江型次之,江南型最弱、急流轴位置最南;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西伸脊点异常主要通过改变急流轴位置,来影响极端强降水的落区;200 h Pa上高空西风急流均表现出强度偏强,急流带偏窄,高空急流入口的右侧与对流层低层西南急流北侧相重合。在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极端强降水发生区域上方垂直速度异常偏强,比湿异常偏大,梅雨锋位置的差异决定了极端强降水的发生区域;无论是沿淮型、沿江型还是江南型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时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到中国南海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极端强降水 环流异常 6—7月
下载PDF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冬、夏季地面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Ⅱ):7月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万源 钱正安 +2 位作者 宋敏红 吕世华 沈志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32,共9页
为整体地分析中蒙干旱半干旱区(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中蒙干旱区内分布相对均匀的104个站点(包括5个“人造站”)1961—1997年7月的平均地面气温资料等,首先分析了该区夏季的平均气温场、气温年较差及日较差等... 为整体地分析中蒙干旱半干旱区(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中蒙干旱区内分布相对均匀的104个站点(包括5个“人造站”)1961—1997年7月的平均地面气温资料等,首先分析了该区夏季的平均气温场、气温年较差及日较差等背景;然后,对标准化的7月平均气温距平资料分别作了EOF和REOF分析。结果表明:(1)中蒙干旱区夏季的热量资源充足。夏季气温场分布的区域性特色更明显。(2)受纬度、地形高度及远离海洋等的影响,中蒙干旱区地面气温的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呈典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高)的特色,但是区内的夏季气温年际变化小。(3)根据气温的EOF分析,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异常可粗分为全区一致型、准东西差异型、准南北差异型及准东北一西南差异型等4种常见分布模态;再根据REOF分析,可将该区夏季气温异常进一步细分为青海高原、高原东北侧、南疆、北疆、陕西甘南区、蒙古国西北部及东南部等7个分区。(4)近37年来,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增暖主要出现在高原东北侧和南疆区,强度比冬春季弱;在青海高原及蒙古国东南部气温还在变凉,区内各分区夏季气温变化也约有3~4年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干旱半干旱区 7月平均气温 EOF及REOF分析 时空变化特征 单点相关分析
下载PDF
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地区梅雨锋上突发性中-β系统的发生发展分析 被引量:44
10
作者 张小玲 陶诗言 张庆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5-397,共13页
1998年 7月 2 1日鄂东南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其中武汉市出现 1h降水量超过 88mm的突发性大暴雨 (简称“98.7”大暴雨 )。通过诊断分析发现 :武汉地区的“98.7”突发性大暴雨是中 β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引起的 ;在暴雨发生前武汉附近整个对... 1998年 7月 2 1日鄂东南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其中武汉市出现 1h降水量超过 88mm的突发性大暴雨 (简称“98.7”大暴雨 )。通过诊断分析发现 :武汉地区的“98.7”突发性大暴雨是中 β尺度系统强烈发展引起的 ;在暴雨发生前武汉附近整个对流层大气积聚了大量的水汽 ,整个层结接近饱和 ,并且蕴涵着大量对流有效位能 (CAPE) ;中 β尺度系统形成后停滞少动数小时 ,使中 β系统区域积累大量的可降水 ,引起“98.7”突发性强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中-β尺度系统 有效位能 CAPE 降水过程分析 1998年 7月 武汉地区 梅雨锋
下载PDF
7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化对我国雨带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董丽娜 郭品文 +1 位作者 王鹏祥 祁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6-296,共11页
分析了7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北跳和急流中心西移时我国雨带的变化特征,发现急流北跳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急流中心西移则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无对应关系,但急流中心西移相对于急流北跳发生的早晚对雨带北移过程有重要... 分析了7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北跳和急流中心西移时我国雨带的变化特征,发现急流北跳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急流中心西移则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无对应关系,但急流中心西移相对于急流北跳发生的早晚对雨带北移过程有重要影响:在急流中心西移晚于急流北跳发生年份,雨带北移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黄淮地区逐渐北推,其他年份雨带则从长江流域直接北跳至黄淮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1)急流北跳和急流中心西移引起中纬度大气环流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引起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发生显著变化,孟加拉湾水汽输送无变化。(2)急流北跳和急流中心西移时大气环流调整不同,导致来自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变化不同,进而对雨带北移产生不同的影响。急流中心西移相对于急流北跳发生时间早晚不同,大气环流调整过程和水汽输送调整过程也不同,使得雨带北推进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月东亚高空急流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树轮记录的贺兰山北部近208年5—7月温度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峰 袁玉江 +6 位作者 魏文寿 张同文 张瑞波 喻树龙 范子昂 李杨 尚华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3-471,共9页
利用2008年10月采自贺兰山北部的油松树轮样本建立了贺兰山北部区域树轮密度年表。相关分析表明:贺兰山北部的树轮早材平均密度与银川气象站5 7月平均最高温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7。用贺兰山北部的区域早材平均密度差... 利用2008年10月采自贺兰山北部的油松树轮样本建立了贺兰山北部区域树轮密度年表。相关分析表明:贺兰山北部的树轮早材平均密度与银川气象站5 7月平均最高温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7。用贺兰山北部的区域早材平均密度差值年表重建贺兰山北部1801—2008年的5—7月平均最高温度,58年(19512008年)重建值对实测值的解释方差为44.9%;2008年的贺兰山北部温度重建序列平均值为27.40℃。在最近20年,贺兰山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比对贺兰山北部重建序列的低温年份和全球火山爆发数据,发现在大规模火山爆发后的28个偏冷年温度平均值为26.90℃,较重建序列平均值下降0.50℃。多窗谱分析表明:贺兰山北部温度重建序列具有120年、8.1年、6.5年、3.2年、2.9年、2.1年的准周期变化。贺兰山北部早材平均密度与甘肃石门山、昌灵山油松的早材平均密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树木年轮 油松 早材平均密度 5-7月温度
下载PDF
1998年7月20~25日湖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庆丽 郑永光 +2 位作者 李亚萍 高慧琳 李万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7,共7页
利用对低纬度地区的对流性降水有较好监测能力的热带测雨卫星 (TRMM)微波成像仪的85 5GHz资料 ,和GMS逐时红外卫星云图资料 ,分析了 1998 0 7 2 0~ 2 5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省附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 ,并对其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了... 利用对低纬度地区的对流性降水有较好监测能力的热带测雨卫星 (TRMM)微波成像仪的85 5GHz资料 ,和GMS逐时红外卫星云图资料 ,分析了 1998 0 7 2 0~ 2 5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省附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 ,并对其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诊断 ,还考察了GMS卫星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 (TBB)分布与湖北 0 7 2 0~ 2 2日暴雨落区及雨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这次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暴雨落区及雨峰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初期有较好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7月20-25日 湖北 中尺度对流系统 暴雨 卫星云图 暴雨落区 雨峰
下载PDF
1998年7月22日长江中游中β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徐亚梅 高 坤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5,共11页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年7月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突发性暴雨,一个中β低涡是非及地的,另一个是及地的;还发现:... 文中使用非静力的MM5中尺度模式,模拟1998年7月22日鄂东沿江发生的中β尺度突发性大暴雨。分析模式是高分辨输出,结果发现,中心分别位于庐山和黄石的两个中β低涡产生了上述突发性暴雨,一个中β低涡是非及地的,另一个是及地的;还发现:不仅中β低涡的结构和中α低涡有显著差异,而且非及地的中β低涡和及地的中β低涡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非及地的中β低涡低层为冷干区,中高层为暖湿区,发展强盛时低层存在下沉辐散气流;及地的中β低涡由地面到中高层均为暖湿区,低层也不存在下沉辐散气流。探讨了两个中β低涡的形成原因,低空急流的扰动,经过幕阜山时,水平风速明显加强,在低层产生强质量辐合的同时,850hPa流场发生气旋性弯曲,移出幕阜山时,形成了稳定少动、中心位于庐山附近的中β低涡;庐山低涡在发展强盛时,通过次级环流诱发了黄石附近中β低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β低涡 结构 低空急流 暴雨 1998年 7月 长江中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我国1月和7月气温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刘莉红 郑祖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根据我国近90年的气温等级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别讨论了我国不同地区1月和7月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7月的气温变化都呈下降趋势,而1月气温的变化趋势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外,其它地区呈上升趋势。然后着重讨论... 根据我国近90年的气温等级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别讨论了我国不同地区1月和7月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7月的气温变化都呈下降趋势,而1月气温的变化趋势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外,其它地区呈上升趋势。然后着重讨论了1月与7月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小波变换的曲线图上,东北、华北、长江、西北和新疆地区1月与7月的两条曲线走势基本呈反位相,而西南和华南地区却几乎同位相。从各地区小波逆变换重构出来的序列曲线看,较大时间尺度(对应于a =32)的气温变化趋势与原序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气温 7月气温 小波分析
下载PDF
1997年7月一航次中莱州湾自由生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的分布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武昌 王荣 王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19977月 莱州湾 自由生纤毛虫 分布 桡足类幼虫
下载PDF
福建初夏(7月)旱涝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金镜 温珍治 +1 位作者 杨林 王毅仁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9-236,共8页
以全省 2 5个代表站 1 96 0~ 2 0 0 0年 7月的降水资料和北半球 50 0hPa高度资料、北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资料为素材 ,首先标定典型旱涝年例 ,其次揭示降水的演变规律 ,最后对比分析典型旱涝年例的 50 0hPa环流背景和海温特征 ,得出以... 以全省 2 5个代表站 1 96 0~ 2 0 0 0年 7月的降水资料和北半球 50 0hPa高度资料、北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资料为素材 ,首先标定典型旱涝年例 ,其次揭示降水的演变规律 ,最后对比分析典型旱涝年例的 50 0hPa环流背景和海温特征 ,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1 )福建初夏发生干旱年例和洪涝年例各约“十年二遇” ;2 ) 2a、5~ 7a、1 9a和 9a的周期振动较为明显 ;3)北半球极涡偏弱 (强 ) ,乌拉尔山附近的阻塞形势较为明显(不够明显 ) ,冷空气路径比较偏东 (西 ) ,西太平洋副高偏强 (弱 )偏南 (北 ) ,东亚中纬度高度场偏低 (高 ) ,太平洋中部槽加深 (槽较浅 ) ,东亚地区高、中、低纬的距平为“ +- +”(“ - +-”)分布特征 ,在这环流形势的配置下 ,为福建初夏发生干旱 (洪涝 )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 ;4 )黑潮区海温偏高 (偏低 ) ,而太平洋中东部赤道附近海域海温偏低 (偏高 )时 ,福建初夏易于发生干旱 (洪涝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7月 旱涝特征 海洋气象 对比分析 海温环境 降水
下载PDF
中国7月降水分型及其成因 被引量:8
18
作者 熊敏诠 陈菊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6,共4页
根据 1 95 1~ 2 0 0 0年全国 1 6 0个观测站 7月份降水量资料 ,使用 EOF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把全国降水分成 7个类型 ;分析了各类型所对应的 5 0 0 h Pa环流背景和太平洋海温场分布特点 ,进而探讨了导致各类雨带分布可能的物理机制。
关键词 降水类型 太平洋海温 成因分析 500hPa环流 中国 7月
下载PDF
我国江淮地区5—7月降水异常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娟 王谦谦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01,共7页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我国江淮地区50a5—7月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南北两区5—7月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江淮地区5—7月降水方差场可以分为2个区域,各区降水量异常有明显的季...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我国江淮地区50a5—7月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南北两区5—7月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江淮地区5—7月降水方差场可以分为2个区域,各区降水量异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降水异常峰值出现在6月和7月,基本呈单峰型分布;南部区变化趋势比北部区明显,均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北两区都存在3a的主周期,南部和北部分别有21a和15a的年代际周期;江淮南、北区的降水在降水偏多、偏少年都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呈同位相分布,但江淮北区的降水始终都与华南地区呈反位相分布;副热带季风系统的强弱及副高南北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江淮5—7月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经验正交展开 5—7月 长期变化趋势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副热带季风 降水异常
下载PDF
2001年7月11日肃南5.3级地震前兆异常与地震序列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丽珠 刘小凤 郑卫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分析了 2 0 0 1年 7月 1 1日甘肃省肃南县祁清乡MS5.3地震前出现的一些较典型的活动性和前兆异常的形态特征 .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 ;序列b值为 0 .38,H值为 0 .90 ;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序列能量的 99.1 % .序列特征为强度高而频次... 分析了 2 0 0 1年 7月 1 1日甘肃省肃南县祁清乡MS5.3地震前出现的一些较典型的活动性和前兆异常的形态特征 .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 ;序列b值为 0 .38,H值为 0 .90 ;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序列能量的 99.1 % .序列特征为强度高而频次低 ,余震分布较集中 ,呈北东向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7月 肃南地震 前兆异常 地震序列 主震余震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