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编辑酶ADAR1在Huh7.5.1细胞中抑制HCV复制的研究
1
作者 袁琳 杨生永 +5 位作者 胡源 胡接力 段晓琼 林温育 黄爱龙 涂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0-645,共6页
目的:探究干扰素在Huh7.5.1细胞中对RNA编辑酶(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 1,ADAR1)表达的影响,以及ADAR1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干扰素(IFN-α,30 IU/m L)刺激Huh7.5.1细胞后,利用real-t... 目的:探究干扰素在Huh7.5.1细胞中对RNA编辑酶(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 1,ADAR1)表达的影响,以及ADAR1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干扰素(IFN-α,30 IU/m L)刺激Huh7.5.1细胞后,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DAR1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HCV以一定滴度(0.2 MOI)感染Huh7.5.1细胞,观察IFN-α对HCV复制的影响;利用si RNA降低ADAR1表达,过表达质粒(ADAR1 p110和p150)增加ADAR1表达,并进一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ADAR1稳定敲除细胞株,明确ADAR1与HCV的复制关系。结果:IFN-α诱导Huh7.5.1细胞ADAR1 p150表达(48 h:t=10.400,P=0.007;72 h:t=19.390,P=0.002),而不影响ADAR1 p110表达(48 h:t=0.806,P=0.472;72 h:t=1.929,P=0.133),同时IFN-α可显著抑制HCV复制(48 h:t=10.170,P=0.001;72 h:t=35.810,P=0.000)。ADAR1 p110和p150过表达48 h后,HCV病毒核酸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P=0.004,P=0.015);ADAR1 si RNA干扰后,HCV复制增加了2倍以上,差异显著(t=13.530,P=0.000);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掉Huh7.5.1中的ADAR1后,HCV复制也明显增加(t=5.259,P=0.023);ADAR1干扰后IFN-α仍然存在对HCV明显的抑制作用(t=9.146,P=0.001)。结论:IFN诱导蛋白ADAR1可以抑制HCV复制,且ADAR1部分介导了IFN-α对HCV复制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RNA腺苷脱氨酶(ADAR1) Huh7.5.1细胞 干扰素
下载PDF
基于HCV J6-JFH/Huh7.5.1抗HCV活性药物筛选体系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岳蕾 高凤平 +2 位作者 刘丽 冯悦 夏雪山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288-292,共5页
以J6-JFH/Huh7.5.1 HCV体外培养体系为基础,建立抗HCV体外药物筛选体系,并用环孢素A(Cs A)验证该体系的工作性能。用重组HCV(J6-JFH)感染Huh-7.5.1细胞,根据病毒增殖特征确定最适病毒感染复数;MTT法测定细胞毒性,得出CC50值;Real-time R... 以J6-JFH/Huh7.5.1 HCV体外培养体系为基础,建立抗HCV体外药物筛选体系,并用环孢素A(Cs A)验证该体系的工作性能。用重组HCV(J6-JFH)感染Huh-7.5.1细胞,根据病毒增殖特征确定最适病毒感染复数;MTT法测定细胞毒性,得出CC50值;Real-time RT-PCR法测定HCV病毒载量,得出EC50值,计算药物的选择指数(SI),建立抗HCV药物筛选技术体系;用环孢素A验证该体系的工作性能。最适病毒感染复数为1;利巴韦林CC50=21.15μg/m L、EC50=2.256μg/m L和选择指数SI=9.375;干扰素EC50=0.194 IU/m L,用本技术体系测定Cs A的EC50值为(0.046±0.9)%。利巴韦林可作为合适的阳性药物对该技术体系进行质量控制;干扰素有稳定的抗病毒活性,但无细胞毒性,只能进行药物抗病毒活性质控。检测的Cs A的EC50值与已有的报道数据相似,并且Cs A抗HCV活性不受血清浓度的影响。结果证明,在2a型J6-JFH1/Huh7.5.1 HCV细胞培养体系基础上,成功建立了抗HCV药物筛选体系,该技术体系可行并稳定,为抗HCV药物筛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h 7.5.1 HCV 环孢素A 药物筛选 人血清 抗病毒活性
原文传递
加热炉炉前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义洋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文章基于西门子S7-1500PLC完成加热炉炉前控制系统的设计。系统由一个主控制器CPU1516-3PN/DP、三个ET-200MP从站、一个操作员站,以及交换机XC206组成。主控制器对三个从站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现场设备的运行。主控制器与从... 文章基于西门子S7-1500PLC完成加热炉炉前控制系统的设计。系统由一个主控制器CPU1516-3PN/DP、三个ET-200MP从站、一个操作员站,以及交换机XC206组成。主控制器对三个从站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现场设备的运行。主控制器与从站、辊道变频器间使用PROFINET,并通过PROFIBUS通讯读取钢坯重量,使用XC206交换机与操作员站、加热炉控制系统组成环网。整个系统实现了对上料辊道、称重辊道、入炉辊道、冷坯上料台架等设备控制。本设计使用博途软件进行硬件组态、编程与调试,使用WINCC绘制的画面完成操作员与主控制器的信息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子1516PLC 变频电机 辊道 液压装置 WINCC7.5.1
下载PDF
EGCG棕榈酸酯体外抗HCV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张杰 刘倩英 +2 位作者 孙师 梁任山 宋德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6,共5页
为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棕榈酸酯(EGCG-P)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EGCG-P对Huh7.5.1细胞系的毒性作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HCV滴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选择合适的病毒感... 为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棕榈酸酯(EGCG-P)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EGCG-P对Huh7.5.1细胞系的毒性作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HCV滴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选择合适的病毒感染复数(MOI),进而研究药物抗病毒的作用效果。结果:EGCG-P浓度为0~50mg/L时对Huh7.5.1细胞无毒害作用,且抗病毒作用显著;当其浓度为25mg/L时病毒表达量为阳性对照的1/6,可见EGCG-P能高效抑制HCV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棕榈酸酯 丙型肝炎病毒 Huh7.5.1 实时荧光定量PCR CCK-8
下载PDF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胡平平 朱传龙 +2 位作者 徐瑞瑞 田安然 李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在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Huh7.5.1细胞中过表达人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编码基因...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在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Huh7.5.1细胞中过表达人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编码基因,建立Huh7.5.1-hNTCP细胞模型,使其可以被HBV、HCV共同感染。方法:使用携带人NTCP编码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GV358重组慢病毒载体,以感染复数(MOI)50感染Huh7.5.1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人NTCP基因的Huh7.5.1-hNTCP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NTCP蛋白的表达。使用HepAD38细胞来源的HBV感染Huh7.5.1-hNTCP细胞,通过ELISA及qPCR等方法检测HB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表达以及HBV DNA的复制。HBV感染后24 h予以HCV-JFH1感染,检测合并感染状态下HBV DNA以及HCV RNA的复制。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uh7.5.1-hNTCP细胞株可稳定表达HBV受体NTCP。HBV感染Huh7.5.1-hNTCP细胞后ELISA、qPCR结果显示,HBsAg、HBeAg、HBV DNA合成逐渐增加,并在第9天达峰。HBV/HCV合并感染Huh7.5.1-hNTCP细胞后,q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HBV DNA、HCV RNA复制逐渐增加。结论:建立了Huh7.5.1-hNTCP细胞模型,该模型可被HBV/HCV合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 Huh7.5.1细胞
下载PDF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wo Highly Permissive Cell Lines Upon HCV Infection 被引量:2
6
作者 Honghe Chen Rongjuan Pei Xinwen Chen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02-208,共7页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infectious clone JFH-1 speeds up the research on hepatitis C virus (HCV). However, Huh7 cell line was the only highly permissive cell line for HCV infection and only a few clones were fu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infectious clone JFH-1 speeds up the research on hepatitis C virus (HCV). However, Huh7 cell line was the only highly permissive cell line for HCV infection and only a few clones were fully permissive. In this study, two different fully permissive clones of Huh7 cells, Huh7.5.1 and Huh7-Lunet-CD81 (Lunet-CD81) cells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responses upon HCV infection. The virus replication level was found slightly higher in Huh7.5.1 cells than that in Lunet-CD81 cells. Viability of Huh7.5.1 cells but not of Lunet-CD81 cells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HCV infection.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ell cycle of infected Huh7.5.1 cells was arrested at G1 phase. The G1/S transition was blocked by HCV infection in Huh7.5.1 cells as shown by the cell cycle synchronization analysis. Genes related to cell cycle regulation was modified by HCV infection and gene interaction analysis in GeneSpring GX in Direct Interactions mode highlighted 31 genes. In conclusion, the responses of those two cell lines were different upon HCV infection. HCV infection blocked G1/S transition and cell cycle progress, thus reduced the cell viability in Huh7.5.1 cells but not in Lunet-CD81 cells. Lunet-CD81 cells might be suitable for long term infection studies of H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Huh7.5.1 Huh7-Lunet-CD81 VIABILITY Cell cycle G1/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