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石能谱CT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及肝脏血管瘤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彭诚初 尹天宝 黄旭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及肝脏血管瘤的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组,26例)、肝转移瘤(liver metastases cancer,LMC组,15例)及肝脏血管瘤(...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及肝脏血管瘤的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组,26例)、肝转移瘤(liver metastases cancer,LMC组,15例)及肝脏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组,11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70 keV动脉期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比(ratio of iodine concentratio,ICR)及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lesion-to-normal hepatic tissue ratio,LNR),比较PLC、LMC及HH的宝石能谱参数差异及上述参数鉴别诊断PLC、LMC及HH的价值。结果PLC及LMC患者的CT值、ICR、LNR均高于HH患者;PLC患者的能谱曲线斜率高于HH患者;LMC患者的CT值、ICR、LNR均高于HH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宝石能谱CT 70 keV动脉期的CT值鉴别诊断PLC及HH的AUC>0.8,其诊断PLC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16 HU、89.60%、82.50%;诊断HH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80 HU、86.50%、78.60%。结论宝石能谱CT有助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及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尤其是70 keV动脉期CT值在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肝脏血管瘤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能谱ct 原发性肝癌 肝转移瘤 肝脏血管瘤 70kev动脉期ct 鉴别诊断 价值
下载PDF
64排CT支气管动脉双期扫描技术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恒 彭昌勇 +1 位作者 张昊 庞大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314-320,共7页
目的分析64排CT支气管动脉双期扫描技术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行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发现肺结节(直径在3 cm以下)患者120例,均行支气管动脉双期增强扫描及病变靶扫描,经病理证实为肺恶性结节65例... 目的分析64排CT支气管动脉双期扫描技术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行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发现肺结节(直径在3 cm以下)患者120例,均行支气管动脉双期增强扫描及病变靶扫描,经病理证实为肺恶性结节65例(记为恶性组)、浸润前病变结节(原位癌)30例(记为浸润前病变组)、肺良性结节25例(记为良性组),比较3组CT征象检出率,对比3组支气管动脉形态、图像质量、平扫与增强扫描CT值、双时相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分析支气管动脉双期增强扫描对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深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血管纠集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占比较高,肺磨玻璃影中血管与支气管分型以Ⅱ、Ⅲ型为主,浸润前病变组钙化、卫星灶占比较高,肺磨玻璃影中血管与支气管分型以Ⅳ型为主,良性组方形征占比较高,肺磨玻璃影中血管与支气管分型以Ⅰ、Ⅱ型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支气管动脉形态为血管湖比例高于浸润前病变组、良性组(P<0.05),3组成团、迂曲、中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良性组增强扫描30~45 s、90~120 s的CT值均高于浸润前病变组(P<0.05),恶性组增强扫描90~120 s的CT值低于良性组(P<0.05);3组双期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组以中度、明显强化为主,且呈快升快降模式;64排CT支气管动脉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结节恶性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4.61%、76.36%、80.83%。结论64排CT支气管动脉双期扫描对肺结节良恶性有一定诊断价值,依据其CT征象、肺磨玻璃影中血管与支气管分型及支气管形态、强化程度等可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 支气管动脉 双期扫描 肺结节 良恶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能谱CT动静脉期碘含量差值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游佳 李颖慧 +1 位作者 吴泽航 彭惠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8-414,共7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动静脉期的碘含量差值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经病理确诊的胃腺癌病人104例,其中男66例、女38例,平均年龄(58.79±9.10)岁。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能谱CT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结果将病人分为... 目的探讨能谱CT动静脉期的碘含量差值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经病理确诊的胃腺癌病人104例,其中男66例、女38例,平均年龄(58.79±9.10)岁。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能谱CT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结果将病人分为转移组(64例)和非转移组(40例)。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人基本资料、肿瘤病理特征及能谱CT参数[肿瘤最大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碘浓度(IC)值和标准化碘浓度(nIC)值以及动静脉期CT差值、IC差值、nIC差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计算能谱CT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相应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转移组中肿瘤低分化,T_(3)和T_(4)分期,BommannⅢ、Ⅳ型占比以及肿瘤最大径均高于非转移组(均P<0.05),2组病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Lauren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组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IC、nIC以及动静脉期IC差值、nIC差值均高于非转移组(均P<0.05);2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以及动静脉期CT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OR=4.226)、Bommann分型(OR=3.006)、肿瘤最大径(OR=3.722)、静脉期nIC(OR=4.108)、动静脉期IC差值(OR=3.992)、动静脉期nIC差值(OR=4.607)是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动静脉期nIC差值的临界值为-0.35时,敏感度(0.933)、特异度(0.837)和AUC(0.918)最高。结论胃癌病人术前采用能谱CT检查有利于评估淋巴结转移,其中动静脉期nIC差值对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高于静脉期n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能谱ct 动脉期 静脉期 碘含量 淋巴结转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