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怀旧·成长·发展——关于“70后作家”的乡土小说 |
贺仲明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2
|
70后作家的历史主体再生产——以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为例 |
王昱娟
周燕芬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3
|
日常生活的皈依——70后作家“寻根”刍议 |
王昱娟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4
|
浅论70后作家的被表象遮蔽小说的创作特色 |
刘洋
|
《阴山学刊》
|
2017 |
0 |
|
5
|
70后作家地域文化的杰出书写——以叶炜长篇小说《后土》为例 |
田振华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6 |
0 |
|
6
|
贵州70后作家叙事角度的不同书写 |
王伶俐
|
《戏剧之家》
|
2017 |
0 |
|
7
|
未完成的审美断裂:中国70后作家群研究 |
张丽军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4
|
|
8
|
城市中的性与爱——“70后”作家的身体突围与伦理重构 |
周雪花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3
|
|
9
|
“70后”作家与鲁迅的对话 |
张艳梅
|
《枣庄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0
|
试论70、80后作家作品中的日常生活诗性建构 |
刘洋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1
|
70后乡土小说视野中的鲁迅传统 |
王迅
|
《新传奇》
|
2023 |
0 |
|
12
|
一个农民·一座城市·一部心灵成长史——刘玉栋长篇新作《年日如草》研讨 |
张丽军
房伟
马兵
赵月斌
吴文峰
宋嵩
盖永爽
李浴洋
苏岩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13
|
70后六作家论 |
刘涛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4
|
“中间态”定位与“小叙事”突围——中国“70后”作家短篇小说创作论 |
房伟
洪晓萌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5
|
“从‘花街’到‘耶路撒冷’徐则臣作品研讨会”会议全程实录 |
李惠
王爱军
陈楠
鲍湘佳
蒋金
季晓燕
郭峥嵘
胡飞
邢莹莹
魏惠惠
吴慧慧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6
|
葛亮《北鸢》与徐则臣《北上》的历史书写比较 |
罗欣怡
|
《南腔北调》
|
2022 |
2
|
|
17
|
高校图书馆 70 后作家作品阅读推广研究 |
施泽润
|
《休闲》
|
2021 |
0 |
|
18
|
书写历史的方式——葛亮《北鸢》与徐则臣《北上》创作比较 |
丁茂
|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9
|
现代说书人的理想 |
吴佳燕
赵志明
|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豪华落尽见真淳”——李师江小说论 |
张丽军
常思佳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