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蝮和六盘山蝮分类地位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湘君 赵尔宓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秦岭蝮(Gloydius qinlingensis)和六盘山蝮(G.liupanensis)的鼻间鳞形状和斑纹与高原蝮(G.strauchii)相似,鳞片变化范围也有很大重合,但它们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议。作者对六盘山蝮和秦岭蝮的鳞片(背鳞、腹鳞和尾下鳞)数据做了统计学分析,... 秦岭蝮(Gloydius qinlingensis)和六盘山蝮(G.liupanensis)的鼻间鳞形状和斑纹与高原蝮(G.strauchii)相似,鳞片变化范围也有很大重合,但它们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议。作者对六盘山蝮和秦岭蝮的鳞片(背鳞、腹鳞和尾下鳞)数据做了统计学分析,并和高原蝮的数据比较。运用75%法则,秦岭蝮和高原蝮之间背鳞和尾下鳞多数数据的差异系数大于1·28,而六盘山蝮和高原蝮之间小于1·28。作者初步认为秦岭蝮应该是高原蝮的一个亚种,而六盘山蝮是高原蝮的一个北方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蝮 秦岭蝮 高原蝮 亚种 居群 75%法则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短尾蝮分类地位的确定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湘君 赵尔宓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4,共5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短尾蝮的鼻间鳞形状与斑纹和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和日本蝮(G.blomhoffii)相似,鳞片变化范围也有很大重合。尽管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至于它们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议。作者对中国产蝮亚科(Crotalinae)亚洲蝮属(...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短尾蝮的鼻间鳞形状与斑纹和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和日本蝮(G.blomhoffii)相似,鳞片变化范围也有很大重合。尽管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至于它们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议。作者对中国产蝮亚科(Crotalinae)亚洲蝮属(Gloydius)短尾蝮(G.brevicaudus)、乌苏里蝮(G.ussuriensis)和长江中下游短尾蝮共3个居群9个个体测定了825 bp线粒体ND4基因序列,并从GeneBank下载了日本产日本蝮(G.blomhoffii)2个个体的ND4基因序列,以原矛头蝮属(Protobothrops)的菜花原矛头蝮(P.jerdonii)序列为外群,以亚洲蝮属的高原蝮(G.strauchii)序列为姐妹群,用MEGA 3.1软件构建最大简约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短尾蝮与东北地区的短尾蝮聚集,而乌苏里蝮与日本蝮聚集,支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短尾蝮不是日本蝮的结论。还对其体长和鳞片(背鳞、腹鳞和尾下鳞)数据做了统计学分析,并和东北短尾蝮的数据比较。运用75%法则,两者所有数据的差异系数均小于1.28,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短尾蝮是东北地区短尾蝮的南方居群,而不是其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蝮 分子系统树 ND4基因 亚种 居群 75%法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