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8窟礼忏活动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善庆 李晓斌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2期50-59,共10页
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8窟中心塔柱右面,绘画内容丰富,涵盖七佛、十方诸佛、弥勒菩萨、释迦多宝并坐以及释迦牟尼十方分身诸佛等题材。其依据大概是连眉禅师昙摩蜜多翻译的《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它们与该经记载的坐禅忏悔等活动密... 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8窟中心塔柱右面,绘画内容丰富,涵盖七佛、十方诸佛、弥勒菩萨、释迦多宝并坐以及释迦牟尼十方分身诸佛等题材。其依据大概是连眉禅师昙摩蜜多翻译的《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它们与该经记载的坐禅忏悔等活动密切相连。但是因为具体的忏仪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对其具体功能不甚明了。这种局面在天台宗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制定以后得到了改观。通过考察可以看出,这些图像集中应用于忏仪中的奉请、赞叹和礼佛三科中,其功能就是表示行者所奉请的诸佛与菩萨已经莅临道场并要接受行者的供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寺石 千佛洞 8窟 礼忏活动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8窟壁画材质及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崔强 善忠伟 +2 位作者 水碧纹 张文元 于宗仁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5,共5页
为了获取莫高窟8窟唐代壁画的材质及制作工艺信息,本研究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可见-红外光纤光谱、扫描电镜能谱、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多种分析技术对莫高窟8窟壁画地仗层、白粉层及颜料层进行科学的检测分析。结... 为了获取莫高窟8窟唐代壁画的材质及制作工艺信息,本研究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可见-红外光纤光谱、扫描电镜能谱、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多种分析技术对莫高窟8窟壁画地仗层、白粉层及颜料层进行科学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8窟壁画粗、细泥层所加纤维不同,粗泥层为麦草、细泥层为麻,纤维含量在2.0%~4.0%间。地仗层以粘粒(小于5微米)为主,不含砂粒,粗、细泥层平均粒径约为2~3微米。地仗层主要无机物成分与澄板土基本相同,白粉层为滑石。颜料检测结果显示,红色颜料为土红、朱砂、铅丹。绿色颜料为氯铜矿,蓝色为天然青金石,黄色颜料为雌黄。该研究成果对后期8窟壁画修复及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 8窟 材质 制作工艺
下载PDF
炳灵寺第8窟维摩诘经变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雪芬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8-101,共4页
本文通过炳灵寺第8窟造像、壁画与佛经比对,认为此窟是一个维摩诘经变窟。《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经典之一,汉代传译入我国。维摩诘居家修行的大乘佛教理念,迎合了我国士大夫阶层和知识分子的信仰需求,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 本文通过炳灵寺第8窟造像、壁画与佛经比对,认为此窟是一个维摩诘经变窟。《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经典之一,汉代传译入我国。维摩诘居家修行的大乘佛教理念,迎合了我国士大夫阶层和知识分子的信仰需求,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维摩诘题材也成了我国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寺第8窟 维摩诘经变 探析
下载PDF
涅槃禅修:克孜尔石窟第8窟空间分析研究
4
作者 颜青青 武晶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2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克孜尔石窟作为龟兹佛教建筑中极具文化象征意义的建筑群,多样化的石窟内容反映了龟兹佛教发展的不同时期特点。龟兹地区佛教信奉说一切有部~1,以涅槃解脱为最终理想归宿,克孜尔中心柱窟群中就有各式表现涅槃题材的洞窟。本文选取克孜... 克孜尔石窟作为龟兹佛教建筑中极具文化象征意义的建筑群,多样化的石窟内容反映了龟兹佛教发展的不同时期特点。龟兹地区佛教信奉说一切有部~1,以涅槃解脱为最终理想归宿,克孜尔中心柱窟群中就有各式表现涅槃题材的洞窟。本文选取克孜尔中心柱窟的第8窟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首先解读了第8窟本体及其蕴含的涅槃思想,其次围绕涅槃思想下的禅观秩序的视觉巡礼与礼拜仪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寻求石窟的物理空间和佛教精神意识空间的关联性,并由此关联性进一步阐述了人神共存和超越性的涅槃解脱的空间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第8窟 涅槃信仰 禅观秩序 空间精神
下载PDF
关于云冈石窟第7、8窟中设计性的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因幡聪美 胡皓然 刘军淼 《石窟寺研究》 2019年第1期58-92,共35页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南北朝时期在北魏的首都平城所营造的大型石窟寺院。其开凿时间约为460~525年,共分为三期。与着重雕刻窟内大佛的第一期有所不同,第二期则是根据周密的计划来进行石窟营造,与此同时,壁面构成与雕刻的造像,...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南北朝时期在北魏的首都平城所营造的大型石窟寺院。其开凿时间约为460~525年,共分为三期。与着重雕刻窟内大佛的第一期有所不同,第二期则是根据周密的计划来进行石窟营造,与此同时,壁面构成与雕刻的造像,以及佛教故事图的主题图案种类也有所增加,可见相较于第一期而言,第二期明显更重视窟内空间设计。本研究考察了第二期初期的双窟是出于何种目的以及采用了什么样的设计而营建出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理解第二期诸窟整体的设计性,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第二期诸窟对于此后所营建石窟的影响(云冈石窟第三期诸窟或各地所营造的其他石窟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第7、8窟 设计 主题
原文传递
天龙山石窟第8窟开凿原因及其艺术风格探析
6
作者 刘亚婷 《美术文献》 2022年第2期16-18,共3页
开凿于隋朝开皇四年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是唯一有明确纪年的中心柱窟。作为佛教礼拜窟的一种重要类型,中心柱窟在中国境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有开凿。天龙山石窟的中心柱窟在佛教艺术汉化过程中受其他地区中心柱窟形制与造像风格的影响... 开凿于隋朝开皇四年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是唯一有明确纪年的中心柱窟。作为佛教礼拜窟的一种重要类型,中心柱窟在中国境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有开凿。天龙山石窟的中心柱窟在佛教艺术汉化过程中受其他地区中心柱窟形制与造像风格的影响,展现了隋代晋阳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风格。同时,天龙山石窟开凿唯一中心柱窟的原因应与鲜卑族的“神山”信仰、天龙山的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因素、隋代崇佛背景以及统治者意志、中心柱窟的宗教功能传播滞后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石 8窟 开凿原因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天龙山隋代石窟保护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强 姚远 《文物世界》 2018年第5期18-21,共4页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历经北齐、隋、唐及五代时期,现存窟龛25个。天龙山隋代石窟,即天龙山第8窟,位于东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开凿于隋开皇四年(584年),是天龙山众多造像中唯一具有中心塔柱的石窟。本文试图针对天龙山第...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历经北齐、隋、唐及五代时期,现存窟龛25个。天龙山隋代石窟,即天龙山第8窟,位于东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开凿于隋开皇四年(584年),是天龙山众多造像中唯一具有中心塔柱的石窟。本文试图针对天龙山第8窟的地质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突破石窟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逐步解决第8窟渗漏、风化、崩塌等病害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使天龙山石窟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科学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 8窟 渗漏 风化 崩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