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驱避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宗德 陈金珠 +3 位作者 宋湛谦 姜志宽 韩招久 陈超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以α-蒎烯(1)为原料,合成了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3)及其甲酸酯(4)、乙酸酯(5)和丙酸酯(6),并用IR、MS、^1H NMR及^13C NMR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按照国家标;隹GB 17322.10—1998测定了这4个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驱避... 以α-蒎烯(1)为原料,合成了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3)及其甲酸酯(4)、乙酸酯(5)和丙酸酯(6),并用IR、MS、^1H NMR及^13C NMR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按照国家标;隹GB 17322.10—1998测定了这4个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对白纹伊蚊没有驱避活性,与之结构及其类似的对盖烯二醇等已被以往的研究证明具有驱避活性,因此极性官能团和手性碳原子位置可能是影响驱避活性的重要因素;衍生物6对白纹伊蚊没有驱避活性,这可能与其羰基部分太大有关,在目前的萜类驱避剂中尚极少见丙酸酯类;衍生物5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质量分数为20%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接近4h;衍生物4的驱避效果最好。质量分数为20%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可以达到7~8h,与避蚊胺(DETA)的驱避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 酯类衍生物 白纹伊蚊 驱蚊活性
下载PDF
新型驱避剂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孟 陈金珠 +4 位作者 王宗德 商士斌 宋湛谦 姜志宽 韩招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9-541,共3页
以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和甲酸摩尔比、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和甲苯摩尔比、反应时间为考虑因素,对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的合成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与甲酸摩尔比是差异显著因素,该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 以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和甲酸摩尔比、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和甲苯摩尔比、反应时间为考虑因素,对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的合成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与甲酸摩尔比是差异显著因素,该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1∶5,醇与甲苯的摩尔比为1∶7,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为25-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重复实验,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的GC含量为9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 合成 正交设计
下载PDF
BPDE-DNA加合物体外生成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渠 杨柳桦 +3 位作者 林琳 刘淳婷 孙成均 刘丽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合成苯并(a)芘与DNA形成加合物的条件。方法:以一定比例混合苯并(a)芘丙酮溶液、DNA溶液、S9混合液、于37℃孵育24 h后,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DNA图谱,得出DNA结构改变的信息;同时用HPLC检测反应体系中的苯并(a)芘含量、苯并... 目的:探讨体外合成苯并(a)芘与DNA形成加合物的条件。方法:以一定比例混合苯并(a)芘丙酮溶液、DNA溶液、S9混合液、于37℃孵育24 h后,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DNA图谱,得出DNA结构改变的信息;同时用HPLC检测反应体系中的苯并(a)芘含量、苯并(a)芘代谢物及DNA加合物酸水解后的产物。确定BPDE-DNA加合物生成,质谱验证生成物的结构。结果:反应后DNA紫外最大吸收峰红移;HPLC检测发现孵育后反应体系中苯并(a)芘含量降低,反应管有新的物质生成;质谱分析生成物的分子量同于目标产物。结论:一定条件下体外可合成苯并(a)芘-DNA加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 (7R 8S)-羟基-(9S 10R)-环氧-7 8 9 10-苯并(a)芘 DNA加合物 -苯并(a)芘
下载PDF
大鼠BPDE-DNA加合物生成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4
作者 杨柳桦 刘渠 +2 位作者 孙成均 郭淑妍 林少杰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2-304,共3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诱导大鼠产生(7R,8S)-二羟基-(9S,10R)-环氧-7,8,9,10-四氢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的生成。建立以血液为样品的检测染毒大鼠BPDE-DNA加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苯并(a)芘...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诱导大鼠产生(7R,8S)-二羟基-(9S,10R)-环氧-7,8,9,10-四氢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的生成。建立以血液为样品的检测染毒大鼠BPDE-DNA加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苯并(a)芘二甲基亚砜溶液(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溶剂)100 mg/kg,5 h后取股静脉血。提取抗凝全血中的DNA,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DNA的提取效果。将提取的DNA在0.1 nmol/L HCl、90℃恒温水浴箱中酸水解4 h,乙酸乙酯提取酸水解产物——四醇-苯并(a)芘,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确认。结果BaP染毒组与溶剂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新的色谱峰产生,质谱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四醇-苯并(a)芘一致。结论本实验的染毒方法能使大鼠产生BPDE-DNA加合物;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血液为样品检测BPDE-DNA加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R 8S)-羟基-(9S 10R)-环氧-7 8 9 10-苯并(a)芘 苯并(A)芘 DNA加合物 - 并(a)芘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液相色谱-质谱(HPLC/MS)
下载PDF
2种新型驱避剂现场防蚊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桂林 孙响 +4 位作者 邢丹 张恒端 韩招久 姜志宽 王宗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0年第6期418-419,共2页
目的研究2种新型驱避剂,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和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在新疆伊犁地区防蚊效果。方法试验人群暴露下肢,并在下肢上均匀地涂抹驱避剂,同时以国际公认的驱避剂避蚊胺(DEET)为对照药剂,观察驱避剂的有效时间及有... 目的研究2种新型驱避剂,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和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在新疆伊犁地区防蚊效果。方法试验人群暴露下肢,并在下肢上均匀地涂抹驱避剂,同时以国际公认的驱避剂避蚊胺(DEET)为对照药剂,观察驱避剂的有效时间及有效率。结果新型驱避剂中20%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效果最好,最短有效时间大于6 h,有效率可达100%;20%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有效时间为3~5 h,有效率37%~67%;20%避蚊胺有效时间4 h,有效率37%;10%避蚊胺最短有效时间小于3 h,有效率为0,保护效果最差。结论新型驱避剂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在20%含量时在新疆伊犁地区对蚊虫有很好的驱避效果,驱避效果明显优于20%避蚊胺,20%R1与20%避蚊胺的效果相当。2种新型驱避剂对皮肤无任何副作用,使用方便,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驱避剂 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甲酸酯 羟基香茅醛1 2-缩醛 有效时间 有效率 防蚊效果
下载PDF
中药苦参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巍 梁鸿 +2 位作者 尹婷 王邠 赵玉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3-837,共5页
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e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能,主治热痢便血、阴肿阴痒、湿疹、皮肤搔痒,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等。黄酮是苦参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为建立苦参黄酮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对照... 中药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e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能,主治热痢便血、阴肿阴痒、湿疹、皮肤搔痒,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等。黄酮是苦参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为建立苦参黄酮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对照品,研究苦参黄酮抗滴虫和抗菌等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首先对其主要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主要化合物,分别为5-甲氧基-7,2′,4′-三羟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1)、异黄腐醇(2)、3β,7,4′-三羟基-5-甲氧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3)、降苦参酮(4)、苦参酮(5)和苦参醇I(6)。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本植物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和5的13C NMR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黄酮 2′-羟基异黄腐 5-甲氧基-7 2′ 4′-羟基-8-异戊烯基黄酮
下载PDF
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acculum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涛 李占林 +5 位作者 王宇 张丽敏 宋俊丽 田黎 裴月湖 华会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7-580,共4页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acculum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台盼蓝排斥法和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从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结...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acculum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台盼蓝排斥法和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从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R)-1,3-二氢-6-甲氧基-3-甲基异苯并呋喃-4,5-二醇(1)、灰黄霉素(2)、1,6-二羟基-3-甲氧基-8-甲基酮(3)、1-羟基-3-甲基酮(4)、1,3,6-三羟基-8-甲基酮(5)、1,8-二羟基-3-甲基蒽醌(6)、1,3,5-三羟基-7-甲基蒽醌(7)、6-羟基芦荟大黄素(8)、腺嘌呤(9)、胸腺嘧啶(10);化合物1和3对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分别具有较强和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和4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1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1和3具有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来源真菌 PENICILLIUM sacculum 次级代谢产物 抗肿瘤活性 (R)-1 3--6-甲氧基-3-甲基异苯并呋喃-4 5- 1 6-羟基-3-甲氧基-8-甲基酮
原文传递
怀山药茎叶化学成分及抗癌活性筛选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任英杰 曹彦刚 +6 位作者 张贝贝 何晨 郭孟焕 齐曼 张艳丽 郑晓珂 冯卫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8-924,共7页
目的研究怀山药Dioscoreaopposita地上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以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以及化合物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探讨得到的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 目的研究怀山药Dioscoreaopposita地上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以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以及化合物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探讨得到的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怀山药茎叶5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吲唑(1)、3-吲哚甲醛(2)、3-吲哚甲酸(3)、3-(2-羰基-丙基)-3-羟基-吲哚啉-2-酮(4)、胸腺嘧啶核苷(5)、尿嘧啶核苷(6)、3-hydroxy-3-(2-oxopropyl)-2,4-(1H,3H)-quinolinedione(7)、hematinic acid(8)、尿囊素(9)、2-乙基-3-甲基-马来酰亚胺-N-β-D-葡萄糖苷(10)、泡桐素(11)、(+)-8-羟基松脂素(12)、(+)-丁香树脂醇(13)、(-)-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4)、(7R,8S)-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5)、(2E,6S)-6,7-二羟基-3,7-二甲基-2-辛烯酸(16)、(2E,4S)-4-羟基-2-壬烯酸(17)、(2E,6S)-6-hydroxy-2,6-dimethyl-2,7-dienoicacid(18)、amarantholidosideIV(19)、(9Z,11E)-13-methoxy-9,11-octadecadienoicacidmethylester(20)。化合物1、4、8、11~15、18、20在25μmol/L显著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化合物1、4、8、12~14、18、20在25μmol/L显著性抑制HepG2细胞增殖。结论化合物1、3~5、10~12、15~2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11~15、18、20在一定浓度显著抑制MCF-7和Hep G2细胞增殖,具有潜在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山药 3-(2-羰基-丙基)-3-羟基-吲哚啉-2- 泡桐素 (+)-8-羟基松脂素 (+)-丁香树脂 (7R 8S)-愈创木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 抗癌
原文传递
白花败酱草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阎新佳 郑威 +3 位作者 温静 吴健 白明 项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26-1131,共6页
目的对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从白花败酱草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 目的对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从白花败酱草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3,3',5-三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素-4,9,9'-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7S,8R)-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骈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2),(7R,8S)-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7S,8R)-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R,8S-glochidioboside(5),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7),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9),tanegool(10)和tanegool-7'-methyl ether(11)。结论所有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败酱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败酱草 木脂素 结构鉴定 (7R 8s)-3 3’ 5-甲氧基-4’ 7-环氧-8 5’-新木脂素-4 9 9'--9-O-β-D-吡喃葡萄糖苷 (7S 8R)-4 9’-羟基-3 3’-甲氧基-7 8-苯骈呋喃-1’-基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 (7R 8S)-羟基松柏-4-O-β-D-吡喃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茵陈配方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晓卉 周超 +1 位作者 喻长远 邹忠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9,共5页
目的:研究茵陈配方颗粒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及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波谱学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对茵陈配方颗粒抗炎活性部位(大孔树脂50%... 目的:研究茵陈配方颗粒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及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波谱学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对茵陈配方颗粒抗炎活性部位(大孔树脂50%乙醇部位和无水乙醇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酮(1),2,5-二羟基桂皮酸乙酯(2),槲皮素(3),木犀草素(4),7S,8R-二氢去氢双松柏醇(5),洋李素(6),7,4'-二甲氧基山柰酚(7),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8),9S,12S,13S-三羟基-反-10-十八烯酸甲酯(9),异鼠李素-4'-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硬脂酸(12)和β-胡萝卜苷(13)。结论:以上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茵陈配方颗粒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1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5为首次从滨蒿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配方颗粒 抗炎 滨蒿 2 5-羟基桂皮酸乙酯 7S 8R-双松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