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9·11文学的幻想: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 |
罗小云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2
|
美国后9·11文学的伦理阐释 |
任冰
|
《活力》
|
2016 |
0 |
|
3
|
“9·11文学”:新世纪美英文学的审美转向? |
张和龙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4
|
西方“9·11文学”研究:方法、争鸣与反思 |
但汉松
|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
2015 |
10
|
|
5
|
南亚裔流散作家“9·11文学”的政治书写 |
罗琼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0 |
|
6
|
论9·11文学在美国的兴盛与揭示 |
黄林林
|
《求索》
CSSCI
|
2013 |
0 |
|
7
|
“9·11”文学作品:小说《屈服》引介 |
余艳娥
王庆奖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0 |
|
8
|
南亚穆斯林流散作家的“9·11文学”创作 |
罗琼
|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
2017 |
0 |
|
9
|
《踩影游戏》的后“9·11”文学书写特征 |
黄晓丽
|
《今古文创》
|
2022 |
0 |
|
10
|
“9·11”文学与评论中的美国天真神话 |
胡亚敏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1
|
“后9·11”文学中西方“紧急状态”解析 |
吴荣兰
|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
2019 |
0 |
|
12
|
《坠落的人》中的“坠落”隐喻 |
葛晓男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23 |
1
|
|
13
|
边缘生存的想像:罗斯的《反美阴谋》中的另类历史 |
罗小云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4
|
论《安德鲁的大脑》中的叙事治疗机制 |
袁源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5
|
美国当代戏剧中“9·11”事件的在场与缺席 |
施清婧
|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
2017 |
0 |
|
16
|
挥之不去的梦魇:保罗·奥斯特《黑暗中的人》的创伤叙事 |
魏婷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7
|
小说何为?——从麦克尤恩的《星期六》看小说的功能 |
宋艳芳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8
|
迷失的旅程——评巴基斯坦裔作家纳克维的小说《同乡密友》 |
罗琼
|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