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90K芯片SNP标记的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抗纹枯病QTL定位 被引量:5
1
作者 崔德周 李永波 +3 位作者 樊庆琦 隋新霞 黄承彦 楚秀生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13-17,共5页
为挖掘定位小麦抗纹枯病QTL,以莱州953×山农辐63的F_(2∶3)为作图群体,用Illumina Wheat 90K芯片检测F_2单株的基因型,并用QTL IciMapping 4.1软件绘制该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分离群体的抗、感表型,利用QTL Ic... 为挖掘定位小麦抗纹枯病QTL,以莱州953×山农辐63的F_(2∶3)为作图群体,用Illumina Wheat 90K芯片检测F_2单株的基因型,并用QTL IciMapping 4.1软件绘制该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分离群体的抗、感表型,利用QTL IciMapping 4.1进行抗纹枯病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小麦遗传连锁图谱包含21个连锁群,覆盖了小麦的21条染色体,图谱总长度5 528.12 cM,平均图距5.25 cM;共检测到6个分布于小麦1A、1B、2A、3A、7A和7D染色体上的加性QTL位点,单个QTL的贡献率为3.24%~10.37%。该结果可为小麦抗纹枯病QTL精细定位与相关基因克隆奠定基础,也为小麦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纹枯病 QTL定位 90k芯片snp标记
下载PDF
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研究泰山22的遗传组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霞 翟晓灵 +7 位作者 李玉刚 牟秋焕 孙盈盈 孙宪印 米勇 吕广德 盖红梅 钱兆国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9,共9页
为探索育种选择对小麦基因组的影响,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分析了鲁麦18(母本)和鲁麦14(父本)对泰山22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鲁麦18对泰山22号的贡献略大于鲁麦14,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1.87%和48.13%。父母本在染色体间的遗传贡献率存在较... 为探索育种选择对小麦基因组的影响,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分析了鲁麦18(母本)和鲁麦14(父本)对泰山22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鲁麦18对泰山22号的贡献略大于鲁麦14,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1.87%和48.13%。父母本在染色体间的遗传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父本鲁麦14贡献率超过50%的染色体有1A、1B、2A、3B、4A、6A、7A、7B和7D,其中3B、6A、7A超过85%;而母本鲁麦18在除此之外的12条染色体的遗传贡献率均大于50.00%,其中2B、5B超过98.00%。亲本遗传信息主要以染色体大片段形式传递到子代,如1B、2D、4A、5A、5B、6B、7A等染色体。对亲本和子代进行多年多点的农艺性状调查,发现泰山22号的株高、穗下节间长、穗叶距等株型相关性状和抽穗期等生育期性状高于高值亲本鲁麦18;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介于二者之间,在其余环境条件下均显著高于高值亲本鲁麦18,呈明显的超亲遗传;泰山22号粒长性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均高于高值亲本鲁麦18,其粒宽和粒厚均介于双亲之间。从基因组层面分析了育种亲本对子代的遗传贡献,展示了杂交育种及人工选择对农艺性状及基因组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22 育种亲本 90k snp芯片 遗传贡献 遗传组成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和SNP芯片对小麦EMS突变体进行真实性鉴定 被引量:7
3
作者 耿皆飞 王娜 +5 位作者 蒋宏宝 刘录祥 许喜堂 魏红升 王成社 谢彦周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为鉴定EMS突变的真实性,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和90 K SNP芯片对小麦品系H261及其EMS突变体进行检测。SSR检测结果表明,H261与LF2010和LF2099的差异SSR标记为0个,但与LF2100的差异SSR标记为10个,多态性比例为47.62%。SNP芯片分析结果表明,H... 为鉴定EMS突变的真实性,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和90 K SNP芯片对小麦品系H261及其EMS突变体进行检测。SSR检测结果表明,H261与LF2010和LF2099的差异SSR标记为0个,但与LF2100的差异SSR标记为10个,多态性比例为47.62%。SNP芯片分析结果表明,H261与LF2010和LF2099之间的差异位点分别为66和12个,分别占总数的0.080 9%和0.014 7%,2个突变体与H261的纯合差异SNP数目均为0;而H261与LF2100之间的差异位点为2 846个,占总数的3.487 9%,二者之间纯合差异SNP为784,占总数的0.960 8%。综上所述,LF2010和LF2099突变体与亲本H261的遗传背景高度一致,是H261经过EMS诱变的后代,而LF2100是天然异交或机械混杂产生的假突变体。本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发挥小麦突变体在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90k基因芯片 SSR标记 突变体 真实性鉴定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建省 陈广凤 +7 位作者 李青芳 张晗 师翠兰 孙彩铃 邓志英 刘凯 谷植群 田纪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769-4779,共11页
[目的]小麦遗传图谱是进行小麦染色体分析和研究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利用传统分子标记和现代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重点开展主要产量主要构成要素——粒重的初级基因定位,确定影响粒重的主效QTL位点,为开发粒重C... [目的]小麦遗传图谱是进行小麦染色体分析和研究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利用传统分子标记和现代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重点开展主要产量主要构成要素——粒重的初级基因定位,确定影响粒重的主效QTL位点,为开发粒重CAPS分子标记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和指导,并为利用小麦粒重次级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和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包含173个家系的RIL群体(F9:10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network2.0进行了3年共4环境粒重QTL分析。[结果]构建了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共含有6 244个多态性标记,其中SNP标记6 001个、DAr T标记216个、SSR标记27个,覆盖染色体总长度4 875.29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0.78 c M。A、B、D染色体组分别有2 390、3 386和468个标记,分别占总标记数的38.3%、54.3%和7.5%;3个染色体组标记间平均距离分别为0.80、0.75和0.80 c M。用该分子遗传图谱对4个环境下粒重进行QTL分析,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加性QTL,效应值大于10%的QTL位点有QGW4B-17、QGW4B-5、QGW4B-2、QGW6A-344、QGW6A-137;其中QGW4B-17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其贡献率为16%—3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g,该位点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9个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单个QTL位点加性效应可增加千粒重1.09—2.97 g。[结论]构建的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图谱共含有6 241个多态性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77 c M。利用该图谱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控制粒重的加性QTL,其中QGW4B-17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位点,贡献率为16.5%—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90k基因芯片 QTL定位 粒重 snp
下载PDF
利用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定位小麦穗部性状基因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凯 邓志英 +4 位作者 李青芳 张莹 孙彩铃 田纪春 陈建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0-831,共12页
小麦穗部性状之间相关性密切,其中穗粒数和千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要素,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解释基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RIL群体(山农01-35×藁城9411)173个F_(8:9)株系为材料,利用90 ... 小麦穗部性状之间相关性密切,其中穗粒数和千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要素,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解释基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RIL群体(山农01-35×藁城9411)173个F_(8:9)株系为材料,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 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5个环境下进行穗部相关性状QTL定位。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7个控制千粒重的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率6.00%~36.30%,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检测到8个控制穗长的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率14.34%~25.44%;3个控制穗粒数的加性QTL;5个控制可育小穗数的加性QTL;3个控制不育小穗数的加性QTL,贡献率为8.70%~37.70%;4个控制总小穗数的加性QTL;6个控制小穗密度的加性QTL。通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检测到32个加性QTL,解释表型变异率0.05%~1.05%。在4B染色体区段EX_C101685–RAC875_C27536检测到控制粒重、穗长、穗粒数、可育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的一因多效QTL,其贡献率为5.40%~37.70%,该位点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是稳定主效QTL。在6A染色体wPt-0959-TaGw2-CAPS区间上检测到控制粒重、总小穗数的QTL。研究结果为穗部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基因精细定位和功能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90 k基因芯片 QTL定位 穗部 snp
下载PDF
小麦穗部性状和株高的QTL定位及育种标记开发和验证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文静 李东升 +2 位作者 裔新 张春梅 张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6-1356,共11页
穗部性状和株高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指标。以扬麦13 (Yangmai 13,简称YM13)和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基于小麦90K SNP芯片基因型数据,结合3个环境下表型结果,分别检测到1个每穗结实总小... 穗部性状和株高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指标。以扬麦13 (Yangmai 13,简称YM13)和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基于小麦90K SNP芯片基因型数据,结合3个环境下表型结果,分别检测到1个每穗结实总小穗数、2个穗长、2个结实小穗着生密度和3个株高的位点。其中,每穗结实总小穗数位点QSN.yaas-3B与株高位点QPH.yaas-3B处于同一位置,穗长位点QSL.yaas-5A、结实小穗着生密度位点QSC.yaas-5A和株高位点QPH.yaas-5A处于同一位置,穗长位点QSL.yaas-6A和结实小穗着生密度的位点QSC.yaas-6A处于同一位置。比对结果显示QSN.yaas-3B/QPH.yaas-3B和QSL.yaas-6A/QSC.yaas-6A位点均未见报道。进一步将QSL.yaas-5A/QSC.yaas-5A/QPH.yaas-5A位点紧密连锁SNP标记转化为KASP标记QC615-5A-KASP,并在105份小麦品系中初步验证其育种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90k snp 穗部性状 株高 QTL kASP标记 标记辅助育种
下载PDF
航天诱变小麦突变体籽粒表型分析和真实性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福彦 朱保磊 +4 位作者 陈晓杰 王嘉欢 程仲杰 范家霖 张建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8,共8页
为探究航天诱变小麦突变体的真伪,以实践十号卫星搭载创制的周麦18 SP5突变群体为材料,对其籽粒表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42对SSR标记和55K SNP芯片技术对籽粒表型差异较为显著的4个突变体进行真实性鉴定。籽粒表型分析发现,突变群体的千... 为探究航天诱变小麦突变体的真伪,以实践十号卫星搭载创制的周麦18 SP5突变群体为材料,对其籽粒表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42对SSR标记和55K SNP芯片技术对籽粒表型差异较为显著的4个突变体进行真实性鉴定。籽粒表型分析发现,突变群体的千粒质量、粒长差异显著,其中千粒质量变异最为丰富,粒宽差异不显著,且突变群体的平均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航天诱变的有益突变频率较高。SSR标记鉴定发现,突变体ZM18-112与野生型的差异标记为18个,多态性比例高达42.85%,而ZM18-105、ZM18-26和ZM18-7与其野生型的差异标记均不超过3个。SNP芯片鉴定发现,ZM18-112与野生型的差异SNP位点所占比例高达13.3012%,而其他3个突变体与野生型的差异SNP位点所占比例不超过0.7689%。认为突变体ZM18-112是由于异花授粉或机械混杂产生的假突变体,而ZM18-105、ZM18-26和ZM18-7与野生型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是经过航天诱变而产生的真实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航天诱变 籽粒表型 SSR标记 55k snp芯片
下载PDF
利用SNP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尚 莫洪君 +7 位作者 石浩然 王智强 林宇 武方琨 邓梅 刘亚西 魏育明 郑有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4,共10页
小麦遗传图谱是进行小麦染色体分析和表型研究的遗传基础.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针对小麦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初级定位,确定相关性状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有助于开发辅助选择的实用性标记,并为利用次级群体进行精... 小麦遗传图谱是进行小麦染色体分析和表型研究的遗传基础.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针对小麦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初级定位,确定相关性状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有助于开发辅助选择的实用性标记,并为利用次级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和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本研究以H461×CN16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为作图群体,利用90k小麦SNP基因芯片技术,对包含188个家系的RIL群体(F7)进行多态性分析,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Map QTL5.0的多QTL模型(MQM),对旗叶长、穗粒数等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构建了包括43个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成功连锁到除2D、5D、6D外的18条染色体.该图谱共含有6 573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的遗传距离长2 647.02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仅为0.4 c M.A、B、D三个染色体组分别含有标记2 696、3 094和684个;覆盖染色长度分别为1 130.92 c M、1 164.82 c M和330.44 c M;分别建立19、18和5个连锁群.对8种重要田间农艺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66个重要农艺性状QTL,其中包括26个主效QTL,包含未见报道的新位点7个.全部QTL分布于2A、4A、6A、2B、4B、5B、2D、4D、7D 9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7.4%-19.5%,其中62个QTL加性效应来自母本H461,其余来自父本CN16.以上结果为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精细定位打下了基础,也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90k基因芯片 QTL定位 农艺性状 snp
原文传递
小麦品种扬麦13粒重QTL定位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文静 裔新 +4 位作者 高德荣 朱冬梅 陆成彬 程顺和 张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2-788,共7页
粒重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也是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母本,扬麦13(简称YM13)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并且结合4个环境下亲... 粒重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也是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母本,扬麦13(简称YM13)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并且结合4个环境下亲本和群体的千粒重表型结果,定位粒重QTL。共检测到2个与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BL和6AL上,QTGW.yaas-1BL仅能在1个环境下检测到,遗传位置在1BL的12.90 cM,表型贡献率为3.07%,加性效应为0.78,增效基因来源于C615。QTGW.yaas-6AL在4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遗传位置在6AL的112.70~116.00 cM区间,表型贡献率为7.63%~10.55%,加性效应为1.46~1.51,增效基因来源于扬麦13。利用已报道的粒重基因相应KASP(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标记检测亲本,C615和扬麦13共同携有6个粒重相关基因的增加粒重的等位变异,另有3个粒重基因的等位变异在亲本间呈现差异,群体定位中未检测到与这3个差异基因位点一致的QTL。本研究挖掘到的新的粒重位点可为进一步揭示扬麦13粒重的遗传基础和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90k snp 粒重 QTL kASP标记 标记辅助育种
下载PDF
普通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活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时佳 翟胜男 +7 位作者 刘金栋 魏景欣 白璐 高文伟 闻伟锷 何中虎 夏先春 耿洪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212-4227,共16页
【目的】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对面制品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发掘控制籽粒POD活性重要位点,并筛选其候选基因,为小麦品质的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151份黄淮冬麦区和82份北部冬麦区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来自于小... 【目的】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对面制品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发掘控制籽粒POD活性重要位点,并筛选其候选基因,为小麦品质的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151份黄淮冬麦区和82份北部冬麦区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来自于小麦90 K SNP芯片的18 189和18 417个高质量SNP标记,对POD活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供试材料中POD活性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和多样性,黄淮麦区材料的POD活性变异系数为15.4%—21.8%,遗传力为0.79,北部麦区材料的POD活性变异系数为15.0%—19.9%,遗传力为0.82。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环境之间材料的POD活性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黄淮麦区相关系数为0.46—0.89(P<0.0001),北部麦区相关系数为0.50—0.87(P<0.000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09—0.3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值为0.05—0.5。群体结构分析表明,黄淮麦区与北部麦区2个自然群体结构简单,均可分为3个亚群。GWAS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淮冬麦区材料中共检测到20个与POD活性显著关联的位点(P<0.001),分布在1A、2A、2B、2D、3A、3B、3D、4A、4B、5A、5B、6A、6D和7A染色体上,单个位点可解释7.8%—13.3%的表型变异。在北部冬麦区材料中共检测到20个与POD活性显著关联(P<0.001)的位点,分布在1A、1B、1D、2A、2B、2D、3A、3B、4B、6A、6B、7A、7B和7D染色体上,单个位点可解释14.4%—23.2%的表型变异。加性回归分析表明,随着优异等位基因数量的增多,小麦籽粒POD活性越高。在发现的所有POD活性相关位点中,2个位点在黄淮麦区和北部麦区材料中均能检测到且稳定遗传,可将其转换为STARP(semi-thermal asymmetric reverse PCR)或CAPS标记,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获得3个与POD活性有关的候选基因,分别编码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D1)、辣根过氧化物酶(PER40)和烷基氢过氧化物还原酶(F775_31640)。【结论】黄淮麦区与北部冬麦区2个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结构简单,适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个自然群体中分别发现20个POD活性位点,并在显著相关的位点区域内筛选到3个候选基因。含有越多优异等位变异的材料其POD活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POD活性 90 k snp芯片 群体结构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小麦周8425B×小偃81重组自交系群体千粒重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单倍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林翰 周新颖 +7 位作者 张泽源 蔚睿 袁梦 宋晓朋 简俊涛 张传量 韩德俊 宋全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473-3483,I0001-I0125,共136页
【目的】周8425B是中国小麦重要骨干亲本之一,小偃81是李振声院士选育的高产、优质、多穗型品种。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发掘周8425B和小偃81的千粒重及相关性状的QTL,并分析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所含QTL的单倍型与千粒重的关系... 【目的】周8425B是中国小麦重要骨干亲本之一,小偃81是李振声院士选育的高产、优质、多穗型品种。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发掘周8425B和小偃81的千粒重及相关性状的QTL,并分析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所含QTL的单倍型与千粒重的关系,发掘优异单倍型,为不同生态区提高小麦产量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因型参考。【方法】以周8425B×小偃81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8)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和2016年在陕西杨凌(早晚播)进行田间种植,收获后对籽粒相关性状进行测量。利用90K芯片标记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3个环境下的千粒重、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进行QTL定位。同时,针对稳定的主效QTL开发相应的KASP分子标记,并以479份国内外小麦种质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合自然群体的千粒重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此外,从479份小麦中挑选出106份含有660K芯片基因型数据的当前黄淮麦区推广的小麦品种,以主效QTL置信区间的差异SNP为基础,进行目标QTL定位区间的单倍型分析,从而判断黄淮麦区中陕西、河南和山东种质材料中的优势类群。【结果】QTL定位结果显示,3个环境下共在8条染色体上检测到22个QTL,表型变异解释率(PVE)范围为4.77%-19.95%,12个位点为主效QTL(PVE>10%),其中Qkgw.nwafu-6B可能为新QTL。4A、6A、6B、7D染色体上的QTL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4A和7D染色体处QTL与已报道的相关位点位置相同或接近。6A染色体上的QTL区间包含已知千粒重基因TaGW2-6A,根据TaGW2-6A的分子功能标记检测结果,周8425B和小偃81同时含有TaGW2-6A,此外,基于单倍型分析结果,二者存在于不同的类群中,因此,该位点不同于TaGW2-6A,也可能为新的QTL。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Qkgw.nwafu-6A总共分为5种单倍型,在不同产区占比超过20%的为6A_h1,其在3个地点千粒重数据均高于其他单倍型;Qkgw.nwafu-6B总共分为8种单倍型,在不同产区占比超过20%的为6B_h6,在河南两点千粒重数据较高,推测含有这两类单倍型的材料为优势类群。此外,针对Qkgw.nwafu-6B开发出共分离的KASP标记,并在479份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显著性检测中证明该位点与千粒重表型显著相关。【结论】Qkgw.nwafu-6A和Qkgw.nwafu-6B可能为新的与千粒重相关的主效QTL位点,6A_h1和6B_h6为优势单倍型,开发了一个与Qkgw.nwafu-6B共分离的分子标记KASP_IWA349,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 90k芯片 QTL定位 单倍型分析 标记开发
下载PDF
AL型三系交小麦不育相关基因dCAPs标记开发与应用
12
作者 孔德真 聂迎彬 +4 位作者 徐红军 穆培源 崔凤娟 桑伟 田笑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36-3340,共5页
为快速、准确鉴别出不育系中混入的保持系种子数量,确保不育系种子繁殖纯度。本研究以3对育性稳定的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Illumina wheat 90K芯片技术,对其SNP差异位点进行分析,设计了与不育基因相关的SNP引物,在此基础... 为快速、准确鉴别出不育系中混入的保持系种子数量,确保不育系种子繁殖纯度。本研究以3对育性稳定的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Illumina wheat 90K芯片技术,对其SNP差异位点进行分析,设计了与不育基因相关的SNP引物,在此基础上开发了dCAPs标记,并采用杂交小麦杂交种和恢复系为检测材料对d CAPs分子标记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3对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材料中获得一个共有SNP差异位点。根据差异位点开发了含有内切酶XmnⅠ的dCAPs标记,对含有不育基因材料进行dCAPs标记检测,表明该标记为AL型三系杂交小麦不育基因检测较理想的分子标记,为杂交小麦遗传基础研究及种子纯度检测提供了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不育基因 dCAPs标记 90k芯片
原文传递
小麦籽粒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含量QTL定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文娟 刘金栋 +4 位作者 白璐 曲延英 任毅 闻伟鄂 耿洪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0-1538,共9页
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是小麦中重要的膳食纤维组分,对面制品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有重要影响。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ferulic acid arabiaxylan,FAX)含量是决定小麦AX质量的关键因素。挖掘小麦中FAX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及紧密连锁标... 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是小麦中重要的膳食纤维组分,对面制品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有重要影响。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ferulic acid arabiaxylan,FAX)含量是决定小麦AX质量的关键因素。挖掘小麦中FAX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及紧密连锁标记,可为FAX基因的克隆及功能标记开发提供参考。本研究选用小麦藁城8901/周麦16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结合90K SNP芯片,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小麦籽粒FAX含量进行QTL定位。在小麦全基因组范围内共检测到5个在多个环境下稳定存在的QTL,位于2AS、2BS、2DL、3AS和6AS染色体,分别命名为QFax.xjau-2AS、QFax.xjau-2BS、QFax.xjau-2DL、QFax.xjau-3AS和QFax.xjau-6AS.2,单个QTL可解释6.2%~18.2%的表型变异。其中QFax.xjau-3AS解释表型变异最大(18.2%)。QFax.xjau-2AS、QFax.xjau-3AS和QFax.xjau-6AS的优异等位基因来源于周麦16,QFax.xjau-2BS和QFax.xjau-2DL的优异等位基因来源于藁城8901。本研究发现的5个与FAX含量相关的稳定QTL,其紧密连锁标记可以用于高FAX含量MAS育种,为小麦FAX含量遗传解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含量 90k snp芯片 复合区间作图法(CIM) QTL定位
原文传递
小偃麦衍生系CH984抗白粉病基因定位
14
作者 田志刚 李欣 +2 位作者 张树伟 常利芳 陈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8138-8144,共7页
小麦种质CH984为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小麦品种‘晋太170’杂交后代衍生而来的高代选系,在成株期对中国白粉病菌株E09表现免疫,抗病表现与TAI7047相似。将CH984分别与小麦感病材料TC29和SY95-71配置组合,获得CH984/TC29 RIL群体和CH984... 小麦种质CH984为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小麦品种‘晋太170’杂交后代衍生而来的高代选系,在成株期对中国白粉病菌株E09表现免疫,抗病表现与TAI7047相似。将CH984分别与小麦感病材料TC29和SY95-71配置组合,获得CH984/TC29 RIL群体和CH984/SY95-71 F2群体。利用E09对2个遗传群体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984携带1个主效抗白粉病基因,暂命名为PmCH984。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对CH984/TC29 RIL群体家系的抗感池扫描小麦90K芯片,结果显示多态性SNP标记主要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400~450 Mb区段。在目标区段内每隔5 Mb开发1个SSR标记,并结合2DL染色体上的公共SSR标记和NRM标记扩增CH984/TC29 RIL群体,最终利用8个SSR标记将PmCH984定位在1个40 Mb的物理区间内,与侧翼连锁标记Xcfd2和SSR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5和0.1 cM。位点分析表明,PmCH984是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麦衍生系 白粉病抗性 90k芯片 SSR标记 连锁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