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ief Introduction to Major Historical Monuments and Cultural Relics Under State Protection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6年第3期18-25,共8页
关键词 brief introduction to Major Historical Monuments and cultural Relics Under State Protection In
下载PDF
语言与文化关系研究的力作——B.B.沃罗比约夫的《语言文化学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英佳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54,共3页
B.B.沃罗比约夫的"语言文化学理论与方法"是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继语言国情学之后的又一门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理论与方法论.一方面,它与文化学、语言国情学、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 B.B.沃罗比约夫的"语言文化学理论与方法"是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继语言国情学之后的又一门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理论与方法论.一方面,它与文化学、语言国情学、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己的理论与方法.<语言文化学理论与方法>的问世,为我国俄语界对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开辟了另一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相互关系 简介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高校人文素质校本课程建设——《孔孟之乡地域文化概论》课程刍议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振星 朱松涛 《济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5-49,共5页
地域文化是得天独厚的、鲜活的课程资源。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地方高校开设地域文化人文素质校本课程显得尤为必要。地域文化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跨地域文化的沟通能力,并有利于地方高校形成自己的... 地域文化是得天独厚的、鲜活的课程资源。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地方高校开设地域文化人文素质校本课程显得尤为必要。地域文化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跨地域文化的沟通能力,并有利于地方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建立比较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孔孟之乡地域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就是一种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人文素质课程 孔孟之乡地域文化概论 刍议
下载PDF
对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日本概况》课的定位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举昆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4-69,共6页
《日本概况》课不仅担负着传授日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宗教、法律、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专业知识的任务,还具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功能,因此,摆正其在日语专业... 《日本概况》课不仅担负着传授日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宗教、法律、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专业知识的任务,还具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功能,因此,摆正其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概况》 人才培养 创新意识 国际化视野
下载PDF
重视《中国文化概论》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敏 杨孝春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1-53,共3页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可以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和谐、宽容的人文品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文化概论 高职高专院校 素质教育
下载PDF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
6
作者 武秋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5-157,共3页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今传统文化越加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改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的。在教学改革中,应重新审视传统的教...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今传统文化越加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改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的。在教学改革中,应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延展课堂教学内容,以人文精神开展课程教学,合理建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始终重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在有限的课时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的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中的异域书写
7
作者 管新福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一直以来,中国文献和文学对外部世界的想象和书写并不真实。作为晚清表述西方世界最为重要的史地文献《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对西方世界的描摹也不完全客观。二书主要以异国形象的眼光来建构作为他者的西方文化,尊华卑夷的心态十... 一直以来,中国文献和文学对外部世界的想象和书写并不真实。作为晚清表述西方世界最为重要的史地文献《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对西方世界的描摹也不完全客观。二书主要以异国形象的眼光来建构作为他者的西方文化,尊华卑夷的心态十分明显。它们在普及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的同时,一方面凸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态,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不足,需要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尊华卑夷 异国形象
下载PDF
民族文化与会展的功能关系及结合点
8
作者 周山华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27-129,共3页
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会展不仅是全球化的产物,更是创造性科技与文化的结晶。融入民族精神的会展不仅能彰显民族文化,呈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丰富会展内涵,而且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彼此了解和认识,还能加强各民族文化团结,推动各民族的... 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会展不仅是全球化的产物,更是创造性科技与文化的结晶。融入民族精神的会展不仅能彰显民族文化,呈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丰富会展内涵,而且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彼此了解和认识,还能加强各民族文化团结,推动各民族的交流合作。展示民族文化的手段即高科技与民族文化的创造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览会 民族文化 华夏掠影
下载PDF
从《修辞学导论》看王希杰先生修辞学研究的三个特色
9
作者 施发笔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5期15-20,共6页
从王希杰先生《修辞学导论》一书的实际内容出发,联系作者的一贯思想,结合语言运用的事实,评价该书的学术价值,探求其学术成果的形成根源。认为该书体现了王希杰先生修辞学研究的三个特色:一是立足于语言本体,二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三... 从王希杰先生《修辞学导论》一书的实际内容出发,联系作者的一贯思想,结合语言运用的事实,评价该书的学术价值,探求其学术成果的形成根源。认为该书体现了王希杰先生修辞学研究的三个特色:一是立足于语言本体,二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三是注重实用价值。指出之所以能如此,一是源于他早期的语言学思想,二是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谙,三是源于他对西方语言学理论的透彻了解与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导论》 语言本体 中国传统文化 实用 根源
下载PDF
虞山书人的“形象大使”——评曹培根先生的《书乡漫录》
10
作者 杨永生 刘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74-175,共2页
常熟文化底蕴厚重,自古以来是全国私家藏书中心之一。《书乡漫录》对虞山派在中国藏书史上的影响、主要藏书家及藏书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而在文化角度成为苏南名城的“形象大使”。
关键词 书乡漫录 常熟藏书 文化宣传
下载PDF
寻一条新路走进中国文化——夏昭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评介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慧清 《娄底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55-57,共3页
《中国文化概论》将文化的构成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面 ,并以此为基点 ,构建概论中国文化的知识框架。全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以论带史 ,从宏观角度论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主流精神 ;下篇以史带论 ,侧重... 《中国文化概论》将文化的构成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面 ,并以此为基点 ,构建概论中国文化的知识框架。全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以论带史 ,从宏观角度论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主流精神 ;下篇以史带论 ,侧重于文化史的描述。上下两编虚实结合 ,互相补充。编者的主观意图在于寻找到一条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概论》 “以史带论” “以论带史”
下载PDF
贺州长寿历史文化说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庆生 孔庆芳 陈继任 《贺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2-29,共8页
历史上,世界长寿市贺州在长寿文化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在精神层面其对长寿的追求经历了先秦的羽化登仙、秦汉的蝉寿起死回生、唐宋的神养和清至民国的德养等特质各异的四个阶段的变迁。在追求长寿的民风导引下,个人、家庭、宗族、社会... 历史上,世界长寿市贺州在长寿文化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在精神层面其对长寿的追求经历了先秦的羽化登仙、秦汉的蝉寿起死回生、唐宋的神养和清至民国的德养等特质各异的四个阶段的变迁。在追求长寿的民风导引下,个人、家庭、宗族、社会和官方均以尊老孝亲为荣,并各尽所能采取系列措施尽量关怀老龄人口;民间养生术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药物利用上亦经验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州 长寿 历史文化
下载PDF
豫章文化发展概述
13
作者 熊雪娇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16-119,共4页
自汉代起,经由豫章人的不懈努力,豫章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根据从西汉至清末时期的豫章文化发展概况来看,首先通过以'豫章'为名的文化介绍了不同时期的豫章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从时间维度将豫章文化从汉代至清朝划分... 自汉代起,经由豫章人的不懈努力,豫章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根据从西汉至清末时期的豫章文化发展概况来看,首先通过以'豫章'为名的文化介绍了不同时期的豫章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从时间维度将豫章文化从汉代至清朝划分为萌芽、形成与发展和兴起三个阶段。概述意在总结前人的豫章文化研究,同时为今后更全面、细致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章 豫章文化 文化发展 概述
下载PDF
近现代文物信息载体联袂简说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贵洞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3年第4期23-27,共5页
近现代实用物被确认为文物之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程序,才能正式入藏和利用。实际就是制备填报、记录、反映、影射、体现文物信息的六类载体。六类信息载体各自有不同的内容模式、规则要求、独具特色等,以及利用诀窍,联袂简说,求... 近现代实用物被确认为文物之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程序,才能正式入藏和利用。实际就是制备填报、记录、反映、影射、体现文物信息的六类载体。六类信息载体各自有不同的内容模式、规则要求、独具特色等,以及利用诀窍,联袂简说,求得指正。有的尚待深化改革和挖掘开发,希冀同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文物 信息载体 简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