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
1
作者 聂章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填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视角,文学再现“我们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学书写,少数民族作家将“地方故事”融入“中国故事”,建构共享的国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中国故事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的民俗叙事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亮红 许如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8-41,共4页
民俗叙事是研究张爱玲小说的另一扇窗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有众多关于上海民俗的书写。从故事的主题意蕴、情节走向和集体记忆等三个角度来探讨民俗叙事:以电车和房子民俗作为研究范本,着力探讨民俗叙事的暗示性作用;以人物的装饰和打... 民俗叙事是研究张爱玲小说的另一扇窗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有众多关于上海民俗的书写。从故事的主题意蕴、情节走向和集体记忆等三个角度来探讨民俗叙事:以电车和房子民俗作为研究范本,着力探讨民俗叙事的暗示性作用;以人物的装饰和打扮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民俗如何刻画人物和表达故事主题;而繁杂的节日仪式民俗,则传递了一个时代民众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民俗叙事 故事意蕴 集体记忆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民国故事:集体记忆与创新传统 被引量:3
3
作者 廖金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3期18-24,161,共7页
本文拟以《南京、南京》(2009、陆川)、《白鹿原》(2012、王全安)与《1942》(2012、冯小刚)为影片分析对象,藉由「集体记忆」与「创新传统」两个社会/文化研究的概念,探讨中国当代电影创作触及「最近的过去」、讲述一个民国故事时,可能... 本文拟以《南京、南京》(2009、陆川)、《白鹿原》(2012、王全安)与《1942》(2012、冯小刚)为影片分析对象,藉由「集体记忆」与「创新传统」两个社会/文化研究的概念,探讨中国当代电影创作触及「最近的过去」、讲述一个民国故事时,可能遭遇的困境,并且提议在此中国电影逐间迈向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可能重拾强调人文、艺术、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途径,开创因应时代趋势的中国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电影 半个好莱坞化 民国故事 集体记忆 创新传统
下载PDF
蒲松龄诗笔中的“鬼气” 被引量:2
4
作者 万昭 陈文新 《蒲松龄研究》 2014年第3期65-74,共10页
蒲松龄的诗现存一千余首,其特色之一是充满"鬼气"。蒲松龄诗笔中的"鬼气"集中体现在"鬼火"、"鬼雨"、"山鬼"、"鬼魂"等核心意象上,这些意象既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蒲松龄的诗现存一千余首,其特色之一是充满"鬼气"。蒲松龄诗笔中的"鬼气"集中体现在"鬼火"、"鬼雨"、"山鬼"、"鬼魂"等核心意象上,这些意象既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又体现了蒲松龄的个人气质和艺术特色。蒲松龄诗笔中的"鬼气"与《聊斋志异》中的鬼诗相互呼应,在阅读时加以参照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诗笔 “鬼气” 聊斋诗集 聊斋志异
下载PDF
集体记忆构建共同体认同视角下的大学故事育人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多恬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2年第6期67-73,103,共8页
大学故事所包含的历史事件、思想文化以及校史文化资源是高校独特的文化资本,不仅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高校面向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品格塑造的活水源头。充分挖掘大学故事的育人功能既是“大思政”视域下体现文化育人与价值引... 大学故事所包含的历史事件、思想文化以及校史文化资源是高校独特的文化资本,不仅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高校面向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品格塑造的活水源头。充分挖掘大学故事的育人功能既是“大思政”视域下体现文化育人与价值引领的应然之义,也是凝练学校文化特质、促使人才培养目标落地的现实需求。以共同体认同和集体记忆构建为视角,以广州大学《我们的大学》中大学故事为例分析大学故事的育人内涵与育人功能实现的路径。大学故事通过转变育人方式为“身边人讲身边事”、拓宽育人渠道为“共建共享大学记忆”、塑造文化育人影响为“我辈接力奋进”等过程构建其集体记忆,在打造大学文化底色、塑造大学历史自信、传承大学精神追求等方面凝聚共同体认同,巩固人才培养效果,纵深发展文化特色挖掘,为高校文化育人实践提供新路径。为更好实现大学故事的文化育人功能,要构建多方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丰富育人载体与传播方式,以传承创新提振大学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故事 文化育人 共同体认同 集体记忆
下载PDF
《四库全书》拒录《聊斋志异》考析
6
作者 金凤蕊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10,14,共5页
清代《四库全书》是在乾隆主持下编纂的大型丛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却拒载当时已风行百年且艺术精湛的《聊斋志异》。对特定时代综合限制、《四库全书》著录... 清代《四库全书》是在乾隆主持下编纂的大型丛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却拒载当时已风行百年且艺术精湛的《聊斋志异》。对特定时代综合限制、《四库全书》著录标准、正统文人小说观念和《聊斋志异》违碍内容4个方面进行考析,揭示《聊斋志异》被黜载的原因,有助于学界对小说被清代官修丛书冷落现象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聊斋志异》 拒录
下载PDF
论《忆怪集》对中国传统叙事的继承发展
7
作者 吴振尘 《特立学刊》 2018年第6期26-30,34,共6页
谢璞的儿童小说集《忆怪集》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小说怪异美学和中国叙事艺术的传统,主要体现在角色的塑造、楚风的刻画、作品开头及结尾的叙事风格、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运用等方面。同时,《忆怪集》作为儿童小说,注重与儿童结合,以儿童的... 谢璞的儿童小说集《忆怪集》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小说怪异美学和中国叙事艺术的传统,主要体现在角色的塑造、楚风的刻画、作品开头及结尾的叙事风格、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运用等方面。同时,《忆怪集》作为儿童小说,注重与儿童结合,以儿童的眼睛描绘成人世界,表现儿童的纯真心理,具有儿童化的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璞 《忆怪集》 传统叙事 怪异美学 儿童小说 湖南文学
下载PDF
社会分析中的“故事”范畴——对文献的一个挖掘式梳理与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幼迟 《社会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4期32-46,共15页
"故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使用并熟悉的词汇和现象。本文试图尝试把"故事"作为一个分析性的理论概念引入到社会研究当中来,将其与影响着短时段社会运行的集体行动领域和影响着长期行为特征的制度规范研究领域... "故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使用并熟悉的词汇和现象。本文试图尝试把"故事"作为一个分析性的理论概念引入到社会研究当中来,将其与影响着短时段社会运行的集体行动领域和影响着长期行为特征的制度规范研究领域中,与"故事"具有一定亲和力的已有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给"故事"概念以初步的定位探讨。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我们看到,将"故事"引入集体行动理论进行讨论时,"故事"通过短时的情景定义发挥作用,对既定环境及将面临的境况的主观解释和判断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自身的行动决策及集体行动的状态;而在有关社会规范与"故事"相联系的讨论中,"故事"是通过集体记忆作用于共同规范的形成和演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公众规范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集体行动 社会规范 情景定义 集体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