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sand dunes and sand shifts along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he Mu Us Desert since the Ming Dynasty 被引量:6
1
作者 DENG Hui SHU ShiGuang +1 位作者 SONG YuQin XING FuL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2期3128-3138,共11页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wo segments of the Ming Great Walls,Dabian and Erbian,and their associated barracks and forts as geographical references. Based on a detailed scrutiny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Ming and Qing...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wo segments of the Ming Great Walls,Dabian and Erbian,and their associated barracks and forts as geographical references. Based on a detailed scrutiny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nd on field surveys,the southern boundaries of the sand dunes and sand shifts of the Mu Us Deser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carefully reconstructed. A comparison of the southern boundaries of the sand dunes and sand shifts of the Mu Us Desert in Ming and Qing with the modern boundary reveale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clearly shows that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dunes and shifts in the Mu us Desert has expanded only in a few areas and on a small scale. In the area to the south of Changle Fort,along the direction of annually prevailing winds,sand drifts have pene-trated through the Jialu River valley into the loess region and have formed a sand strip of 32 km long and 3 km wide. To the east of Qingping Fort,sand drifts penetrated toward the eastern loess region through the Luhe River valley and have formed another sand strip of 8 km long and 2 km wide. Gener-ally speaking,though the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y has been increasing in this area since the Ming Dynasty,the Mu Us Desert has not significantly expanded toward the southeast or southwest. The sand-loess boundary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he Mu Us Desert has been almost unchanged since the Mi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长城 地理位置 兵营
原文传递
明代内府杂剧服装色彩刍议——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为研究中心
2
作者 邵旻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附有搬演穿关记录,是研究明代内府杂剧服装色彩的重要文献。在从曲本撰写到舞台演出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剧目所涉脚色的服装色彩,并未完全照搬现实中的色彩制度,而是以正色—间色—杂色的色彩等级为内核,在舞台...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附有搬演穿关记录,是研究明代内府杂剧服装色彩的重要文献。在从曲本撰写到舞台演出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剧目所涉脚色的服装色彩,并未完全照搬现实中的色彩制度,而是以正色—间色—杂色的色彩等级为内核,在舞台呈现和演出调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独立的舞台服装色彩体系。在趋吉避凶的主旨之下,曲本中的白色与紫色在演出中分别被替换为玉色与红色;并在固化人物服色规范的脚色构建中,产生了玉色袍杨景与红袍关羽、青衣俫儿与茶褐直身老儿等典型的舞台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府杂剧 服装色彩 穿关 明代
下载PDF
从“另类”到正统:《明实录》对陈献章的历史书写
3
作者 刘小龙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1-25,92,共6页
《明实录》关于陈献章的记载存在抵牾。宪宗实录编修时,史官们以程朱理学为正统,陈氏及白沙心学被视为“另类”,因此陈氏传记多为负面记载。孝宗等朝实录编修时,白沙心学渐从“另类”转变为正统,信奉心学的史官们越来越多地主导着历史... 《明实录》关于陈献章的记载存在抵牾。宪宗实录编修时,史官们以程朱理学为正统,陈氏及白沙心学被视为“另类”,因此陈氏传记多为负面记载。孝宗等朝实录编修时,白沙心学渐从“另类”转变为正统,信奉心学的史官们越来越多地主导着历史话语权,相关记载遂以正面为主。这是陈氏及白沙心学沉浮境遇在明代当朝国史中的反映。宪宗实录中陈氏传记未必真实可信,却展现出历史的另一面相,其书写价值值得重视。这例个案的考察,反映出实录编修在追求“价值正确”过程中面对“另类”与正统转变的困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实录》 陈献章 “另类” 正统 历史书写
下载PDF
明清滇黔行纪述论
4
作者 姜建国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明清时期中央对云贵地区的管理由高层组织逐步深入至基层社会,随着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加,尤其官员往来的频繁,出现了大量汉文滇黔行纪。经笔者收集整理共计67部,其中明代9部,清代58部。这些行纪的旅行路线以往来直隶与云贵以及江南... 明清时期中央对云贵地区的管理由高层组织逐步深入至基层社会,随着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加,尤其官员往来的频繁,出现了大量汉文滇黔行纪。经笔者收集整理共计67部,其中明代9部,清代58部。这些行纪的旅行路线以往来直隶与云贵以及江南与云贵间的数量最多,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格局相一致。随着中央统治的深入,地理认知的拓展等因素,明清滇黔行纪所涉及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广。行纪的作者以官员为主,由于官员选派施行地区回避制,因此大部分是省外至滇黔任职的官员。具体的出行原因以贬谪、为官、监考、处理军务、宣召、办案为数较多,地理考察、寻亲、游览、朝觐、赶考、矿产调查、地质勘察为数较少。明清云贵地区是此前文人、官员较少涉足的新天地,因此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并为他们的文学、绘画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土壤。明清滇黔行纪,既有写景叙事的文学佳作,又有大量关于明清滇黔交通、政治、经济、军事、风俗、教育、矿产、地理、气候的珍贵史料。滇黔地区很多旅游景点在明清时期就得到了开发,由于通行条件所限,驿道沿线的景区分布集中,且相关诗文记录丰富,可谓这些景点的文化富矿。滇黔行纪保留了景点的历史,积累起景点的人文底蕴,对当今云贵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贵地区 交通史料 行纪
下载PDF
《明熹宗实录》订误举隅
5
作者 苏循波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62-163,184,共3页
《明熹宗实录》为明代十三朝最后一部官修《实录》,其按时间顺序记载了天启七年间(公元1621—1627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等诸方面内容,是研究晚明历史的重要资料。然因其纂修内容复杂以及誊录、传抄等原因,是书仍有不少讹误,涉及... 《明熹宗实录》为明代十三朝最后一部官修《实录》,其按时间顺序记载了天启七年间(公元1621—1627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等诸方面内容,是研究晚明历史的重要资料。然因其纂修内容复杂以及誊录、传抄等原因,是书仍有不少讹误,涉及数量、人名、时间等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熹宗实录》 订误 校勘
下载PDF
海源阁旧藏“元本《史记》”考
6
作者 程惠新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31,123,共9页
杨绍和《楹书隅录》著录的“元本《史记》”,在海源阁书散后,曾由王子霖藻玉堂送傅增湘先生经眼,但之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最近浙江大学图书馆在整理袁氏赠书中才被发现。通过实物研究,可以认定此本确如傅氏所言是明游明本。众人误判的... 杨绍和《楹书隅录》著录的“元本《史记》”,在海源阁书散后,曾由王子霖藻玉堂送傅增湘先生经眼,但之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最近浙江大学图书馆在整理袁氏赠书中才被发现。通过实物研究,可以认定此本确如傅氏所言是明游明本。众人误判的原因是:①游明本版式与中统本相近,明代前期建阳刻本继承了元代的字体风格;②此本属后印本,后印时正文卷端和《史记集解序》中“丰城游明大升校正”木记已被剜;③有“丰城游明大升校正新增”木记的《史记正义序》等5篇已被全部抽走,书内已不见任何游明痕迹;④董浦序后半叶为割补,据正德慎独斋刻本补抄的“皇元”二字误导了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源阁 《史记》 元刻本 游明本
下载PDF
《阙里志》所见明代衍圣公袭封情况考述
7
作者 王晓璞 朱亚非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0-118,共9页
明代共有十三位孔子后裔获封“衍圣公”爵号,承袭十个世代。成书于明弘治年间的《阙里志》是现存最早且较完备的孔氏家族史和曲阜地方志,详细载录了明各代衍圣公袭封情况及历朝君主的敕谕、恩赏、加爵等,全面反映了明廷祀孔态度、衍圣... 明代共有十三位孔子后裔获封“衍圣公”爵号,承袭十个世代。成书于明弘治年间的《阙里志》是现存最早且较完备的孔氏家族史和曲阜地方志,详细载录了明各代衍圣公袭封情况及历朝君主的敕谕、恩赏、加爵等,全面反映了明廷祀孔态度、衍圣公职权变化,以及衍圣公府在明代的进一步发展。借由《阙里志》所载衍圣公袭封情况,可以侧面洞察明代“政统”与“道统”间的平衡和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阙里志》 衍圣公 孔府档案
下载PDF
明代科举视域下的《史记评林》
8
作者 李月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史记评林》是明万历时期凌稚隆编纂的《史记》辑评之书,它不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而且带有很多科举用书的特征:首先,辑评体是在科举制度推动下产生并流行于明代中晚期的书籍编纂体例;其次,此书收录的评家身份具有吸引士子的广告效应;再... 《史记评林》是明万历时期凌稚隆编纂的《史记》辑评之书,它不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而且带有很多科举用书的特征:首先,辑评体是在科举制度推动下产生并流行于明代中晚期的书籍编纂体例;其次,此书收录的评家身份具有吸引士子的广告效应;再次,书中评语能够给科场文章的撰写提供帮助。此外,书名中的制举用书特征以及问世之后的畅销程度也可佐证它与明代科举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评林 凌稚隆 明代科举
下载PDF
明代陕西方志俗字研究——以《雍大记》为例
9
作者 郭香溢 《语文学刊》 2023年第4期44-50,98,共8页
论文以明代陕西方志《雍大记》中的一至十三卷为研究对象,从俗字角度出发,借用汉字构形学理论,在异构俗字和异写俗字两大类的基础上再细分为十三小类。在穷尽性整理归纳《雍大记》俗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证分析了其中不同俗字的类型、... 论文以明代陕西方志《雍大记》中的一至十三卷为研究对象,从俗字角度出发,借用汉字构形学理论,在异构俗字和异写俗字两大类的基础上再细分为十三小类。在穷尽性整理归纳《雍大记》俗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证分析了其中不同俗字的类型、成因及主要字书的收录情况,最后通过定量研究,总结出《雍大记》俗字具有时代共性大于地域个性、异写变化大于异构变化、古体沿袭大于整体创造、正字俗字并用的随意性、俗字形体构造的综合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字 《雍大记》 明代陕西方志
下载PDF
明中期辽东都司人口规模考述
10
作者 孟艳霞 裴永亮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关于明中期辽东都司地区人口规模,史家多采用《辽东志》和《全辽志》中约40万的记载,但经过对人口构成的分析,明中期辽东都司地区人口数额近70万,主要由官军、军下舍余、女性人口、徭役人口、寄籍户口及文武职官员人口构成。造成文献记... 关于明中期辽东都司地区人口规模,史家多采用《辽东志》和《全辽志》中约40万的记载,但经过对人口构成的分析,明中期辽东都司地区人口数额近70万,主要由官军、军下舍余、女性人口、徭役人口、寄籍户口及文武职官员人口构成。造成文献记载人口数额不足的原因在于文献中多记载丁口数额,而非人口数额。如此规模之人口成为辽东地区军政管理及开发的主力军,对辽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辽东都司 人口规模 《辽东志》 《全辽志》
下载PDF
明代科举程文易学思想的三次转向——以天一阁藏《会试录》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汪明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16,35,共8页
一般认为明代易学的发展态势与明代思想前期重视程朱理学、后期阳明心学异军突起的脉络相一致,然而这种粗线条的勾勒忽视了明代易学思想发展的丰富性及多样性。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明代科举程文,为我们深入观察明代易学思想发展样貌提供... 一般认为明代易学的发展态势与明代思想前期重视程朱理学、后期阳明心学异军突起的脉络相一致,然而这种粗线条的勾勒忽视了明代易学思想发展的丰富性及多样性。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明代科举程文,为我们深入观察明代易学思想发展样貌提供了特别的切入口。明代程文易学思想凡三变:明前期至天顺时期是为第一变,独尊《大全》;成化到正德时期是为第二变,抛弃《程氏易传》转用朱子《本义》;嘉靖以后是为第三变,《本义》沿用但选择多元,心学异军突起,气本论占有一席之地,卦气说亦有胜场,各种学说竞相角逐。到了万历初期,心学可谓影响甚大,大有超过理学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天一阁《会试录》 明代易学
下载PDF
方志所见明清时期贵州火灾及其影响
12
作者 何念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8-44,共7页
明清时期贵州火灾呈现出频繁发生、波及范围广、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惨重的特点,以贵州地方志为中心,以清水江文书与碑刻等资料为辅,分析贵州明清时期的火灾情况,探求其中原因、影响与防救措施。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贵州火灾 影响 地方志书
下载PDF
日藏明代“名山记”刊本研究
13
作者 冯乃希 《励耘学刊》 2023年第1期323-336,391,392,共16页
明代中后期伴随出版文化与旅游业的繁荣,以“名山记”为题的游记集不断刊刻发行。文章围绕日本内阁文库等地所藏各版本“名山记”游记集,梳理不同版本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并讨论不同时代的编者应对阅读市场而采用的多样化编辑策略。在重... 明代中后期伴随出版文化与旅游业的繁荣,以“名山记”为题的游记集不断刊刻发行。文章围绕日本内阁文库等地所藏各版本“名山记”游记集,梳理不同版本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并讨论不同时代的编者应对阅读市场而采用的多样化编辑策略。在重刊过程中,“名山记”游记集不仅兼具了“地志”与“艺文”双重属性,还囊括了图画、清玩小品等各种晚明出版界的时兴内容。在这一过程里,士人的个人游览体验被不断公众化,闲情文学成为吸引大众阅读趣味的“消费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记 游记 明代出版业
下载PDF
明初诸王“封藩、移藩即建府”的时间节点考证——以《明史·地理志》记载为考释中心
14
作者 王浩淼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9-50,共12页
《明史·地理志》在部分地名词条注有朝廷修建王府的时间,该时间恰好与《明史·诸王世表》中藩王被册封或要求移藩的时间吻合。这一特点一般适用于关外移藩者,对于一般新封亲王而言,建府时间要稍晚于册封时间。结合洪武时期倚... 《明史·地理志》在部分地名词条注有朝廷修建王府的时间,该时间恰好与《明史·诸王世表》中藩王被册封或要求移藩的时间吻合。这一特点一般适用于关外移藩者,对于一般新封亲王而言,建府时间要稍晚于册封时间。结合洪武时期倚河、倚重(镇)、文武分界和永乐时期重视建府基础等封藩特点,再考察庆、岷二王的移藩时间和移藩地的府邸修建时间后可以发现,二王府的建府时间明显也晚于移藩时间。韩、沈、安、唐、郢、伊等六王的实际藩地建府时间也并非洪武时期的封藩时间,而应早于成祖下达就藩命令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地理志》 建府时间 封藩 移藩
下载PDF
他者眼光:晚明宦游士人地记中的南方书写
15
作者 王一雯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8-45,共8页
晚明宦游士人地记不同于唐宋笔记中对岭南、西南地区蛮荒的强调,而是依托明代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生态和明代宦游风气的新变,将南方作为游赏的对象。以往的研究者并没有细致关注明人笔记中的南方书写以及文人对江南、岭南、西南印象的差... 晚明宦游士人地记不同于唐宋笔记中对岭南、西南地区蛮荒的强调,而是依托明代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生态和明代宦游风气的新变,将南方作为游赏的对象。以往的研究者并没有细致关注明人笔记中的南方书写以及文人对江南、岭南、西南印象的差异。通过细读可知文本,“南方”不只是地理空间,而是兼具了文化意义。两广和云南在内的广大“南方”地区不再是“化外之地”,描写“南方”的地记作品展示出对地方风俗、人物、遗迹等历史文化面向的关注。个人撰写的游记和私人编撰的地方志全面展示了文人将“蛮地”纳入中原文化的企图,也透显出宦游士人基于“异乡人”身份的南方印象与华夷文化间的冲突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地记 江南 西南 宦游
下载PDF
从明清方志看江浙地名中的通名“扇”
16
作者 蔡佞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文章从历史、语言和地名本身等方面对太湖东南角水网地区以“扇”作通名的特色地名进行了研究,认为“扇”是吴地对水网地区“圩田”的形象称呼,它虽与田亩图中“扇”的得名原因相似,但两者互无引申关系。
关键词 地名 词义变化 吴语 太湖 明清 方志 都图
下载PDF
基于医案多元统计分析的明清时期黄疸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路平 佘世锋 +5 位作者 陈秋铭 张铮铮 兰小和 陈劲峰 袁联雄 邝卫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明清医家治疗黄疸病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华医典》中明清时期的黄疸病医案,对医案的中药组成、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数分析显示明清... 目的:研究明清医家治疗黄疸病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华医典》中明清时期的黄疸病医案,对医案的中药组成、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频数分析显示明清时期黄疸病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益药、清热药为主,辅以理气、化湿、解表等药,药味以苦、甘为主,药性则以寒性和温性为主;药物多归脾胃经。通过聚类分析归纳出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为主的核心药物群,具体药物包括:茵陈、茯苓、猪苓、白术、厚朴、陈皮、栀子、甘草等。结论:明清时期黄疸病的用药方面具有祛湿为先、重视脾胃、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等鲜明的特点,重治法而不重成方、用药均衡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病 明清时期 医案 统计分析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明兴野记》与明初河州史事考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小鹏 魏梓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4,共8页
《明兴野记》是近年发现的与明初河洮岷地区历史有关的重要文献,可与《明实录》、《明史》及地方志等资料相互补充稽考,对河州史事记载尤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洮岷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及明朝的民族政策,为研究元明两朝在河州地区的统治... 《明兴野记》是近年发现的与明初河洮岷地区历史有关的重要文献,可与《明实录》、《明史》及地方志等资料相互补充稽考,对河州史事记载尤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洮岷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及明朝的民族政策,为研究元明两朝在河州地区的统治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兴野记》 元末明初 河州
下载PDF
从《明史》历志看西学对清初中国科学的影响——以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的比较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小明 黄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5-91,共7页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明史》历志的编纂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大的影响。就有关《明史》历志编修的思想、方法进行考察,尽管父子之间存在着继承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历志体例的变革性意见,即志中当载入大统历(授时历)立法之原以及回回历...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明史》历志的编纂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大的影响。就有关《明史》历志编修的思想、方法进行考察,尽管父子之间存在着继承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历志体例的变革性意见,即志中当载入大统历(授时历)立法之原以及回回历作表之法,但分歧的一面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对待“西学中源说”的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关于中西学关系、人物等的评价。将黄氏父子间的异同及其影响置于明清之交的历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这一大背景下予以考察,并以梅文鼎、梅毂成祖孙作参照平台,有助于理清《明史》历志的线索及其关系,特别是其中西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黄宗羲 中国科学 清初 中西文化交流 西学中源 变革性 梅文鼎 体例 明清
下载PDF
崇祯实录及长编中的天文资料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次沅 刘瑞 《陕西天文台台刊》 CSCD 1998年第2期76-82,共7页
由于留存文献较多而又保持传统特色,明代天文记录是研究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重要资料。由于《明实录》卷帙浩繁,何丙郁等将其中与天文学有关的记载摘录出来,出版了《明实录中之天文资料》一书。以同样的体例,将该书未包括的《崇祯实录... 由于留存文献较多而又保持传统特色,明代天文记录是研究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重要资料。由于《明实录》卷帙浩繁,何丙郁等将其中与天文学有关的记载摘录出来,出版了《明实录中之天文资料》一书。以同样的体例,将该书未包括的《崇祯实录》及《崇祯长编》中的天文资料辑出,以为该书之补充。同时对其中能够计算的天象作了复算,以为注释;对崇祯朝天象记录文献来源的特征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天象记录 天文学史 崇祯实录 天文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