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ven Decades of China's Fiscal Moderniz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Yang Zhiyong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1期66-93,共28页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nascent government,and helped stabilize the economy and restore public order after then.In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public finance in the country was put at the service of economic plans while striving to reach a fiscal equilibrium,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that time.Economic equilibrium,including fiscal,credit and material equilibrium,was perceiv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macroeconomic stability.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 led to the launch of a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a brilliant chapter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rks a brand-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up.In this transformative period,China’s fiscal system was initially decentralized to keep abreast of its“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After the goal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reform was announced in 1992,China’s fiscal reforms embarked on a fast track.As China'strived to build a public finance system compatible with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fiscal reforms took place and fiscal policy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eld in November 2013 set the goal of the reform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scal system.Afterwards,China deepened its fiscal reforms,focusing on budget management,taxation and reform of central-local fiscal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contemporary chinese fiscal history contemporaryfiscal system modernIZaTION
下载PDF
从“literature journals”说开去——兼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视域下的抗战文学期刊诸问题
2
作者 韩晗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1-67,共7页
从“抗战文学期刊”这一词语的英译入手,结合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这一大背景,进行抗战文学期刊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性意义。抗战文学期刊除具有文学意义之外,还拥有政治史、社会史与经济史等跨学科的研究价值。以中国现代文化产业... 从“抗战文学期刊”这一词语的英译入手,结合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这一大背景,进行抗战文学期刊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性意义。抗战文学期刊除具有文学意义之外,还拥有政治史、社会史与经济史等跨学科的研究价值。以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为切入点,可以将抗战文学期刊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期刊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 文学史
下载PDF
近代日本中国语教育的形成和演变--以东京外国语学校汉语部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静波 徐晓纯 《日本问题研究》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在唐通事的基础和框架上形成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语教育体系,早期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是1873年诞生的东京外国语学校,历史上一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或两个时期:前期为1873年6月(也有说8月)创立,至1886年取消,一般称为旧东京外国语学校(简称“... 在唐通事的基础和框架上形成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语教育体系,早期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是1873年诞生的东京外国语学校,历史上一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或两个时期:前期为1873年6月(也有说8月)创立,至1886年取消,一般称为旧东京外国语学校(简称“旧外语”);1899年再度复活,规模更加整齐,一直延续至战后,一般称为“新外语”时期。学校内所设的汉语部,是近代日本最大的官办的中国语教育机构。与几乎同时期的英语、法语、德语等西方体系的外国语教育兼有文明传播的功能相比,中国语教育基本上只是止步于一种外交、贸易诸领域的实用性的语言教育。对东京外国语学校以及相关的官办中国语教育机构的沿革变迁的考察,大致可把握整个日本近代中国语教育演变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中国语教育 东京外国语学校汉语部 近代日本与中国 外国语教育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4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梁启超的变局观念与史家自觉——以《李鸿章》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李恭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李鸿章》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也是晚清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标本。梁启超根据进化史观,基于“过渡时代”的视角,纵论李鸿章的生平经历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世界之中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大势。该书体现了一种新型“史识... 《李鸿章》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也是晚清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标本。梁启超根据进化史观,基于“过渡时代”的视角,纵论李鸿章的生平经历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世界之中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大势。该书体现了一种新型“史识”和史家自觉,反映了梁启超对晚清士大夫“变局”观的承接和超越。梁著及相关文本开创了一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整体贯通论述,对于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术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李鸿章》 “变局” “世界之中国” 中国近代史学术体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时期红色文艺的传承与创新
6
作者 王明娟 叶兴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律动,脱贫攻坚、反腐倡廉、抗击疫情等主题拓展了传统“红色文艺”的革命题材边界。形象塑造上既有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式英雄,也涌现出大量的平民化英雄。表达方式上从“个人记忆”的前设视角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后设视角,使作品具有更宏阔的视野和理论审视的色彩。风格呈现上更具有娱乐性和亲和力,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尽管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在经典传承中有了诸多创新,但仍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如红色内涵与人性规律、审美规律的契合问题,市场化与艺术化调和的问题等,这是在新的历史考验中需要直面回答的时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革命历史 平民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新时期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北洋大学堂首次体育竞赛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毕金泽 孙帅 郭振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111,共11页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基础上,运用中英文近代电子史料数据库,对近代与北洋大学堂体育竞赛有关的史料进行梳理与研判,继而确认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研究认为:根据现有史料,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7年11月27日,比赛设有12个运动项目,共计170余人参与。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9年5月20日,比赛设有11个运动项目,参赛学校有北洋大学堂、芦汉铁路学堂与天津水师学堂。同时,鉴于北洋大学堂特殊的历史地位以及首次校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1897年11月27日,由北洋大学堂开展的校内体育竞赛亦可视为近代中国本土大学体育竞赛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大学堂 学校运动会 体育竞赛 体育课程 中国本土大学 中国近代体育史
下载PDF
基于“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思路探析
9
作者 王琳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与中国现代化特殊规律的统一,既彰显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又涵盖了造福人类的“世界梦”.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由此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研究综述
10
作者 俞祖华 《晋阳学刊》 2024年第4期12-26,共15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党史的鲜明主题。近年来,学界以中华民族复兴话语建构为视角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其相关概念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党史的鲜明主题。近年来,学界以中华民族复兴话语建构为视角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其相关概念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史主题、百余年党史视阈下中华民族复兴话语梳理、四个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话语建构、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话语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类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百年党史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叙事的世界话语、逻辑内核、方法进路
11
作者 宋旭东 郑丽平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全球视域下,中国以实践成就拓展了世界现代化版图,对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通过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升了在世界现代化范式中的话语权,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世界叙事图景。实践叙事历程取得成就的根本在于科学... 全球视域下,中国以实践成就拓展了世界现代化版图,对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通过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升了在世界现代化范式中的话语权,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世界叙事图景。实践叙事历程取得成就的根本在于科学的内在架构:从叙事动因看,社会主要矛盾历史变迁促使中国现代化动因转换发展;从叙事体系看,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动态系统;从叙事逻辑看,“两个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根基。迈上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叙事进路上升到哲学层面加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世界历史
下载PDF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勇 张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在文学史的研究中,时间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概念,而总是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内容。文学史的发展与时代社会的段落相衔接,有时又不相衔接,其时间划分主要不依据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应当主要依据文学自身的发展特点。"民国文学史"... 在文学史的研究中,时间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概念,而总是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内容。文学史的发展与时代社会的段落相衔接,有时又不相衔接,其时间划分主要不依据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应当主要依据文学自身的发展特点。"民国文学史"概念的提出从客观的自然时间作限定,能够解决文学本身意义的多元共生问题,打破之前政治话语或西方理论在文学史建构中主导一切、定于一尊的局面,有助于从全新视角审视这一时期文学史的整体构架。但是,这一概念的使用,在对附着在文学史上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意义摆脱时,其自身亦进入到一种矛盾和焦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时间 文学史意义 民国文学
下载PDF
“现代文学”,还是“民国文学”?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步阳 曹千里 +2 位作者 章澄 葛怀东 张维亚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保护与开发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到"民国文学"这一看似陌生的概念,而"民国文学"这一概念,也十分有必要郑重地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范畴中予以提出,并加以讨论。"民国文学"相较于"... 保护与开发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到"民国文学"这一看似陌生的概念,而"民国文学"这一概念,也十分有必要郑重地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范畴中予以提出,并加以讨论。"民国文学"相较于"现代文学",因其研究对象更为多元,时间范畴尤为明确,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包容性和明确的边际性,不仅可以与"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呼应起来,对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这一概念在学界内外的浮出水面,以及逐渐被关注,乃至被接受,应是一种可预期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民国文学 中国文学史 民国
下载PDF
“中国模式”的求索——近百年中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分期与走向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晋华 段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7-98,109,共13页
历史分期既是开展中国城市设计史研究的基础,又是认识其发展规律的方法。以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逻辑命题为主线,通过梳理百年来的相关历史事件,分维建立一个事件矩阵,在分析不同事件对主线的影响基础上,选取分期标志性节点,划分出七个历史... 历史分期既是开展中国城市设计史研究的基础,又是认识其发展规律的方法。以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逻辑命题为主线,通过梳理百年来的相关历史事件,分维建立一个事件矩阵,在分析不同事件对主线的影响基础上,选取分期标志性节点,划分出七个历史阶段。发现中国城市设计的源起是舶来与自生的比较型学习过程,诸多争议则是在该过程中对欧美和苏联两类外源经验的吸收所致,整体历程呈现出一个由现实问题和理想目标交织塑造的演进框架。据此提出要形成城市设计的“中国模式”,应“以我为主”,从更广泛的城市现实再出发;应推行建制革新,消解异质经验中的矛盾;应强化理论引领先于技术创新,提供长远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学科史 历史分期 外部经验 苏联规划 中国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白话本国史》的修订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耕华 朱伟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0,167-168,共10页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界形势和社会舆情的变化,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某些"不合时宜"的叙述和评论,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对作者和出版方都是一个难题。大致说来,商务印书馆较多地考虑形势与舆情的压力,虽不得已、但...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界形势和社会舆情的变化,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某些"不合时宜"的叙述和评论,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对作者和出版方都是一个难题。大致说来,商务印书馆较多地考虑形势与舆情的压力,虽不得已、但仍按要求做审时度势的修订,以保证史书的再版续印。吕思勉则不愿随波逐流地改书,尤其不愿按某种现实的需求来修改自己的学术观点;但他又不能不顾及社会舆情和商务印书馆的处境。《白话本国史》的二次修改,最终都由商务印书馆编辑代笔,实在是无可奈何的解决办法。作为一个案例,《白话本国史》的修订,印证了史学研究中的老问题:当史学研究的求真与现实社会的致用发生矛盾冲突时,史学家是放弃求真以迎合社会舆情?还是相反?社会的相关方面是希望史学家掩饰真相以保证与现实舆情的一致,还是相反?这个难题,至今似乎还未找到两全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白话本国史》 《白话本国史》修订 《白话本国史》案 求真与致用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的时间坐标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祖林 周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7-432,共6页
中国古代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变是从何时开始的?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分期问题的进一步考察和研究,论述了把1582年利马窦来华作为中国近代科学史起点的理论原则、历史依据和历史合理性.
关键词 中国近代科学史 分期 1582年 利玛窦来华
下载PDF
中国近代灾荒史理论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语圣 徐元德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中国近代灾荒史是中国灾荒史的断代史。中国近代灾荒史作为一个研究的有机系统,是由灾害、灾荒、灾因、灾荒社会问题、灾荒救治等子系统组成,各系统又有自己的组成要素,这些架构了中国近代灾荒史的学科体系。中国近代灾荒史与灾害学、... 中国近代灾荒史是中国灾荒史的断代史。中国近代灾荒史作为一个研究的有机系统,是由灾害、灾荒、灾因、灾荒社会问题、灾荒救治等子系统组成,各系统又有自己的组成要素,这些架构了中国近代灾荒史的学科体系。中国近代灾荒史与灾害学、社会学、经济史、政治军事史、外交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中国近代灾荒史,加强灾荒史教育,对今天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灾荒史 灾荒 灾荒社会问题 灾荒救治 理论体系
下载PDF
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发展观 被引量:7
18
作者 刁晏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自然也不例外,然而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在现阶段的大学现代汉语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中却很少体现,由此就造成了一些问题。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发展观亟待加强。无论在教材编写还是实际的教学中,都...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自然也不例外,然而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在现阶段的大学现代汉语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中却很少体现,由此就造成了一些问题。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发展观亟待加强。无论在教材编写还是实际的教学中,都应强调并注重一线两点:所谓一线,即百年来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线索,而两点则分别是指1949年前的早期现代汉语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史
下载PDF
社会改良与空间设计——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创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长歆 彭晓光 田伊 《南方建筑》 2016年第6期82-87,共6页
位于广州长堤的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是该会在中国的早期建设之一。建筑师何士按照该会"德、智、体、群"全人培养的目标完成了功能的配置和空间的设计,并在本地建筑师事务所伯捷洋行的协作下,在气候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适。... 位于广州长堤的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是该会在中国的早期建设之一。建筑师何士按照该会"德、智、体、群"全人培养的目标完成了功能的配置和空间的设计,并在本地建筑师事务所伯捷洋行的协作下,在气候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适。通过对它的创建过程及建筑要素的分析,基本廓清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建筑策略。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基督教青年会在改造青年、改良社会的宗旨下,如何通过选址、功能配置、空间设计、建筑形式及建筑技术等有形的建筑要素来实现意义的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社会改良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会所 何士 空间现代性 教会复兴风格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天象记录在现代科学上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迪 邓可卉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7年第2期3-7,共5页
中国历史上有极为丰富的天象记录,特别是有些记录是长期连续不断的,它们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有很高的价值。该文从新星记录、彗星记录、流星雨记录、太阳黑子记录、交食记录等现代研究,讨论了这些记录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国 天象记录 天文学史 新星 彗星 流星雨 太阳黑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