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Improving Artistry of Exhibitions in History Museums in China
1
作者 Yang Yuli Yang Xianno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4年第2期85-96,共12页
Chinese civilization,with its long and continuous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plays a central role in China’s dialogue with other civilization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llect and refine the defining symb... Chinese civilization,with its long and continuous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plays a central role in China’s dialogue with other civilization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llect and refine the defining symbols and best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howcase them to the world;develop discourse and narrative syst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etter tell China’s stories,and make China’s voice heard.This effort can help Chinese civilization shine globally,interact with other civilizations,and promote its communication and influence worldwide.In China,history museums,as physical carrie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developing Chinese discourse and narrative systems and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better tell China’s stories and make China’s voice heard.Improving the artistry of museum exhibitions caters to the public’s growing demand for a more enriching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substantially promotes Chinese culture on a global scale.With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s the main focal poin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issues related to the artistry of history museum exhibitions in China and defined the artistry of history museum exhibitions and their connotations.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rtistry of historical museum exhibitions within China,this paper enumerated the areas where improvements could be made to enhance exhibition artistry,intending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museums aRTISTRY aestheticS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ivilization
下载PDF
中国修辞学学科史的建构与开拓——学科演变史的回顾与学术创新路向的探寻
2
作者 宗廷虎 陈光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复旦大学修辞学史研究团队50多年来探索中国修辞学史理论与演变规律的历程表明,陈望道修辞思想对于该领域研究的继承、开拓与创新,以及学科方向和力量的凝聚,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该团队已出版的六种修辞学史论著集中体现了以下创新理... 复旦大学修辞学史研究团队50多年来探索中国修辞学史理论与演变规律的历程表明,陈望道修辞思想对于该领域研究的继承、开拓与创新,以及学科方向和力量的凝聚,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该团队已出版的六种修辞学史论著集中体现了以下创新理念和实践,即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史”与“论”的统一,重视修辞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机联系与互动关系。坚持多维度、多层次地研究修辞学史以及注重系统论方法、纵横结合法、点面结合法等重点研究方法在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针对性运用。团队协作,以老带新,是该团队研究取得突破和进展的另一动因,正是郑子瑜、季羡林、周振甫、胡裕树等老一辈学者的指导和扶持,老中青三代学人的合力攻关、薪火相传,才造就了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在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繁花似锦、众芳争艳的景象。回顾历史,更应看到不足,期待后来者共同努力,“指出新条理”“开拓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史 辩证唯物史观 学科演进 学术创新 陈望道修辞思想
下载PDF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 1922—1949年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4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民国时期阳太阳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盟初 《艺术探索》 2023年第3期56-60,共5页
阳太阳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著名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是我国新兴美术开拓者之一。阳太阳美术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于民国时期,与其求学经历、美术创作过程和教育实践紧密相关。阳太阳的美术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融汇中... 阳太阳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著名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是我国新兴美术开拓者之一。阳太阳美术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于民国时期,与其求学经历、美术创作过程和教育实践紧密相关。阳太阳的美术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融汇中西、民主勤俭办学、大众化办学、不拘一格聘任教师等方面。这对当下美育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太阳 美育研究 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美术史
下载PDF
《汉语修辞学史纲》元话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春泉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0-96,共7页
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元话语建构科学有效,颇具创新性。宏观视角的标题纲目,恰当地运用引语、比喻等,特色鲜明。微观视角的元话语,元话语和对象话语较为充分地互文。不同视角的元话语,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汉语修辞学史纲》的... 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元话语建构科学有效,颇具创新性。宏观视角的标题纲目,恰当地运用引语、比喻等,特色鲜明。微观视角的元话语,元话语和对象话语较为充分地互文。不同视角的元话语,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汉语修辞学史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彰显了《汉语修辞学史纲》的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修辞学史纲》 元话语 宏观视角 微观视角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的范式与反思
7
作者 胡友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10,192,193,共14页
20世纪中国美学已经在多向度、多层次上得到学界的充分探究,但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有所欠缺。审视20世纪中国美学复杂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者主要运用了知识型与思想型两种书写范式,从而使20世纪中国美学... 20世纪中国美学已经在多向度、多层次上得到学界的充分探究,但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有所欠缺。审视20世纪中国美学复杂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者主要运用了知识型与思想型两种书写范式,从而使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书写呈现丰富的样态。知识型书写范式专注于美学知识的内在发展和美学体系内部逻辑化建构的书写方式,强调美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整体性与谱系性,并可以划分为“具体美学家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美学学术论争”“古今美学关系”等三种类型。思想型书写范式将美学视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美学“症候式”研究方法与意识形态效应,将美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进行有效整合,包括“现代性角度”“主题史方式”“审美理想史范式”“美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视野”等若干类型。但是,在美学史研究和书写上依然存在一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涉及20世纪中国美学原始文献处理问题、中国美学史书写的逻辑思路问题、中国美学精神提炼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为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和书写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推动当代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的交流对话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美学史 书写范式 美学精神 审美救赎
下载PDF
断代史与文体史融合的中国修辞史拓荒之作——序段曹林《唐诗修辞史研究》
8
作者 宗廷虎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8-43,共6页
段曹林教授的《唐诗修辞史研究》是第一部将断代史和文体史融合的中国修辞史研究专著,富有拓荒意义。唐诗修辞史研究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该著的特色和新意主要表现在:重视修辞理论的应用和建设;重视梳理四个历史... 段曹林教授的《唐诗修辞史研究》是第一部将断代史和文体史融合的中国修辞史研究专著,富有拓荒意义。唐诗修辞史研究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文化价值。该著的特色和新意主要表现在:重视修辞理论的应用和建设;重视梳理四个历史时期唐诗修辞运用的变化与进展;多维比较和跨朝代比较相结合,在比较中体现联系和动态;整体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完整体现唐诗修辞的演变;对典型诗人诗作的修辞分析独具修辞特色和历史眼光。作者着眼于修辞学科发展建设与唐诗文化传承推广的目标,二十余年来致力于唐诗修辞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也带给学界宝贵的启示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曹林 《唐诗修辞史研究》 断代诗歌修辞史 中国修辞史
下载PDF
朱光潜的当代美学研究的转向
9
作者 李世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178,199,200,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当代美学研究 中国当代美学 中国当代学术史
下载PDF
从汉语史的建构体系说到宗廷虎的汉语修辞史研究
10
作者 冯广艺 李津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3-89,共7页
宗廷虎的汉语修辞史研究和汉语修辞学史研究都是当代汉语修辞学的标杆。由于汉语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汉语修辞史理应同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一样,成为汉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宗廷虎的汉语修辞史... 宗廷虎的汉语修辞史研究和汉语修辞学史研究都是当代汉语修辞学的标杆。由于汉语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汉语修辞史理应同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一样,成为汉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宗廷虎的汉语修辞史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汉语史学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廷虎 汉语史 修辞史 修辞学史
下载PDF
“审美”概念的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姚文放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102,共7页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目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目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加着国外美学理论的交光互影,但也不乏对于中国本土传统美学观念的传承,在总体上更具开放性、普适性和兼容性。从中西美学史的嬗变可见,"审美"概念的内涵十分宽泛,这与它所依托的审美经验的包容性和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概念 审美经验 中西美学史 分析
下载PDF
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中华美学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被引量:15
12
作者 曾繁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共11页
《中国美育思想通史》是我国首部多卷本美育思想通史,具有填补空白之意义。全书由九卷构成,从先秦一直写到当代,基本呈现了中国五千年美育发展的全貌,揭示古代美育与现当代美育之关系;同时尽量写出与通常的美学史不同的美育史特色,并注... 《中国美育思想通史》是我国首部多卷本美育思想通史,具有填补空白之意义。全书由九卷构成,从先秦一直写到当代,基本呈现了中国五千年美育发展的全貌,揭示古代美育与现当代美育之关系;同时尽量写出与通常的美学史不同的美育史特色,并注意从现代美育学科建设的眼光考察我国从古代以来文化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所包含的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因素及其在整个社会文化之中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意义。《中国美育思想通史》着重阐述中国古代相异于西方美育的"礼乐教化",以"中和之美"作为整个中华美学精神之主要特点,并以之为中心线索,在此前提下着重探讨了与此相关的礼乐教化、风骨与境界等观念,阐述了主要立足于"以美育人"的中华美育思想的基本特点,勾勒出其五千年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力图揭示促进中国五千年美育发展的诸多关键性因素,如儒道互补、阴阳相生、中外对话融通以及审美与艺术统一等的内涵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育思想通史 中和之美 礼乐教化 以美育人
下载PDF
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礼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5,共8页
语言的发展基于语言的运用。汉语中的许多比喻词、借代词、拟声词、量词等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修辞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汉语史应该包括对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汉语发展史的体系。其理由至少有这样三点:(一... 语言的发展基于语言的运用。汉语中的许多比喻词、借代词、拟声词、量词等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修辞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汉语史应该包括对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汉语发展史的体系。其理由至少有这样三点:(一)许多语言现象得以产生需要用修辞学的理论来解释;(二)结合修辞来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正确解释词义;(三)结合修辞研究汉语史,可以帮助考证、校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修辞史 汉语史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研究法发微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节末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4,共7页
目前市面上见到的一些中国美学史专著在撰著结构上的缺陷 ,造成了对古代美学史内在规律的研究欠缺力度和深度的现象。对此 ,有必要对美学史的修史方法进行某种反思。与西方人的审美经验更偏重人与艺术的关系不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 目前市面上见到的一些中国美学史专著在撰著结构上的缺陷 ,造成了对古代美学史内在规律的研究欠缺力度和深度的现象。对此 ,有必要对美学史的修史方法进行某种反思。与西方人的审美经验更偏重人与艺术的关系不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古人审美经验中最基本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对象 古代美学史 审美经验 现象还原法 中国美学史 研究方法 突破法 会通法 审美优先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研究历程中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9,共6页
自现代以来,中国美学史研究与三个方面相关联:一是美学观念的输入与中国美学研究框架的出现和展开,二是由移植西方美学原理著作而来的模式对中国美学史写作的阻碍,三是在中外对话中力图凸显中国美学特色。这三个方面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 自现代以来,中国美学史研究与三个方面相关联:一是美学观念的输入与中国美学研究框架的出现和展开,二是由移植西方美学原理著作而来的模式对中国美学史写作的阻碍,三是在中外对话中力图凸显中国美学特色。这三个方面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基础和面貌,也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研究 美学学科 中国美学特色
下载PDF
重建中国美学研究的认知性维度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科理论与历史文化相分离导致美学研究呈现主体"中空"现象。这使得美学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不强,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相似性。由于过分强调个体感性地位,在否定机械反映论的同时,也否定了认知性维... 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在于学科理论与历史文化相分离导致美学研究呈现主体"中空"现象。这使得美学研究对象的独立性不强,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相似性。由于过分强调个体感性地位,在否定机械反映论的同时,也否定了认知性维度对美学的意义,从而压制了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这是由新时期以来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导致的。走出这一理论误区需要重建美学史研究的认知性维度,树立学科的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美学理论的包容性问题,应从存在论和认知性两个维度理解美学理论;另一方面是美学史观问题,应更加注重思想史与美学史之间的潜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美学史观 认知性维度 存在论维度 现实主义美学
下载PDF
论中国美学史的核心与边界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望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8,共5页
中国美学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集中体现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并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建构了中国美学史的基本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然而,在中国古代,审美并未止于艺术,亦延及人生、社会和自然等诸多领域,因此,中国美学史的边界应当是... 中国美学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集中体现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并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建构了中国美学史的基本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然而,在中国古代,审美并未止于艺术,亦延及人生、社会和自然等诸多领域,因此,中国美学史的边界应当是人类社会一切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审美 核心 边界
下载PDF
论萧公弼的美学研究方法——兼论其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玉龙 朱志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萧公弼是继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学者之后,又一位为中国的美学做出了贡献的学者,是"美学在中国"的奠基人之一。中西参证、自下而上、史论结合、以佛释美是萧公弼使用的主要的美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后世中国美学研究产... 萧公弼是继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学者之后,又一位为中国的美学做出了贡献的学者,是"美学在中国"的奠基人之一。中西参证、自下而上、史论结合、以佛释美是萧公弼使用的主要的美学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后世中国美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对两千多年西方美学史的梳理,对审美活动现实性的重视,借用佛教理论阐释审美现象、揭示审美活动的规律,值得中国后世学者的重视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公弼 美学研究方法 中西参证 自下而上 史论结合 以佛释美
下载PDF
修辞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宗廷虎 陈光磊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考察、描述、阐释修辞现象的发展变化,总结出演进的规律。研究修辞史是提高全民族语言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需要,是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修辞学科建设和新开拓的需要,近百年来一直研究缓慢,必须加速探索的... 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考察、描述、阐释修辞现象的发展变化,总结出演进的规律。研究修辞史是提高全民族语言修养和文化素质的需要,是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修辞学科建设和新开拓的需要,近百年来一直研究缓慢,必须加速探索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修辞现象 修辞史 中国修辞史研究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历史回顾与得失研判 被引量:6
20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5,共10页
《中国美学全史》五卷本是笔者参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构的一项重大学术工程。任何有价值的创构都必须建立在学术史的全面回顾与审慎反思之上。笔者以已经出版的十余部中国美学史为研究对象,从如何理解"美学... 《中国美学全史》五卷本是笔者参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构的一项重大学术工程。任何有价值的创构都必须建立在学术史的全面回顾与审慎反思之上。笔者以已经出版的十余部中国美学史为研究对象,从如何理解"美学"概念,确定美学史的研究范围和叙述重点、如何理解"美"的统一规定性及"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分期三方面,仔细研判、简要阐述了诸种著作的观点和做法,坦诚比较了这些不同观点及其得失,并从哲学美学与文艺美学的关系、超功利审美与审美功利主义的关系、合理的叙述结构和评述方式、纵向照应与横向顾盼、是立足于单干还是满足于合作等方面阐述了美学史书写中应当处理好的五个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历史回顾 得失研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