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deal Direction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From Creating a Better Life for the Chinese People to Global Ecological Governance
1
作者 Huang Qiusheng Zhu Zhonghua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ed a new era with the specified strategical task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p...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ed a new era with the specified strategical task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prosperous, strong, democratic, culturally advanc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The report also stressed that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vital to sustaining the Chinese nation's development. Against such a backdrop,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building of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three directions, i.e. satisfying people's requirement for a better life, fulfilling the goal of the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and taking the lead in global ecological governance. Thi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corresponds to the internal deman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r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 COMMUNITY of shared life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下载PDF
On the Right to Life
2
作者 张永和 LIU Haile(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0年第3期321-332,共12页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not only the first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that human beings are jointly faced with, but also the first time that mankind is confronted with a tremendous disaster together To face lives ration...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not only the first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that human beings are jointly faced with, but also the first time that mankind is confronted with a tremendous disaster together To face lives rationally in a pandemic, "criteria" and "rules" need to be regulated by reason Amid such a catastrophe, we need to reply to questions such as whether the right to life should take precedence over other rights and whether each individual’s life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the answers to which, of course, are definitely positive With the advent of a risk society,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re no longer occasional incidents Instead, they might become a more frequent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In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 beings,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the humanitarian spirit,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and the idea of justice by playing the role of the state will become a new normal in safeguarding the right to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 to life principle of equality humanitarian spirit state justic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human beings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丁任重 赵炫焯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1,158,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特征、新状态,客观上要求新的发展思路与之契合。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对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二是重点推进“双循环”发展,进一步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同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三是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我国的“并联式”现代化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串联式”发展模式,在现代化建设上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思路,而“并联式”发展模式也意味着发展的压力大、任务重,需要重点谋划;四是协调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正确理解经济增长的质与量的关系,在强调质量发展的同时追求适度合理的增长速度;五是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把握“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发展能够提升国家解决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能力,在新时期,应着重强调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 经济“双循环”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4
作者 “共同体视域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彭国华 +3 位作者 杨轲 马冰莹 张贝 桂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15,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构建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共同体、怎样构建共同体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刻阐释了为什么要构建共同体、构建什么样的共同体、怎样构建共同体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共同体”为统领性核心概念,从命运、生命、民族等基本理论维度,扩展出“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等核心概念,并构建出各个具体范畴的理论框架,其理论结构完整细化、发展脉络明确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品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世界观探赜
5
作者 窦立春 刘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依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世界观“何以必要”、何以“生态”“、何种”生态以及“有何世界意义”,成为亟须探讨的问题。具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依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世界观“何以必要”、何以“生态”“、何种”生态以及“有何世界意义”,成为亟须探讨的问题。具体言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深化,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背景下,人类社会物质实践与精神家园建构的必然选择。从生态学科学知识和生态系统特质的一般意义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世界观内蕴生态价值观,而马克思生态世界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基本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世界观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了中国方案,从理论到实践皆具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世界观 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近地天体防御国际合作路径探析
6
作者 杨逸雪 蒋圣力 《空间科学与试验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针对行星撞击地球这一横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包括核爆、动能撞击等手段在内的近地天体防御技术作为解决该问题的首选方案已成为国际共识。纵使目前涌现了一系列协调近地天体威胁应对措施的机构与合作范例,由于这一领域的... 针对行星撞击地球这一横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包括核爆、动能撞击等手段在内的近地天体防御技术作为解决该问题的首选方案已成为国际共识。纵使目前涌现了一系列协调近地天体威胁应对措施的机构与合作范例,由于这一领域的国际法框架尚未发展成熟,目前中国在国际合作层面仍面临着监测预警受限、在轨处置透明度不足以及决策机制有失合理等困境。有鉴于此,当下中国在推进国际合作的同时应积极构建自身太空话语权框架,整合国际条约文件的相关规定和其他公域治理经验,针对近地天体防御提出行动草案,并围绕信息共享、决策以及监督评估分别建立起完整的前、中、后期国际合作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拓展到外空领域,也将进一步促进外空和平和长期可持续利用,维护全人类在外空领域的共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预警 在轨处置 近地天体防御 国际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生态向度
7
作者 杨英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由人类实践活动所决定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生态趋向则不断凸显着人的本质建构的生态向度。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生态向度,是在批判、限制、变革资本关系以及发展绿色生产力、创新绿...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由人类实践活动所决定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生态趋向则不断凸显着人的本质建构的生态向度。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生态向度,是在批判、限制、变革资本关系以及发展绿色生产力、创新绿色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中历史地建构着的。具体而言,人的本质的生态建构是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开的,人的存在方式的生态转变,是在批判还原主义和二元论的前提下,在文化与自然的张力中,与社会形态演进协同推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建构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着人的本质、人的存在方式的生态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主体 生态向度 生态建构 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世生态危机与“地球系统治理”——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反思与回应
8
作者 孟天昊 杨婧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59,共10页
在人类世境遇下,面向日益加剧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地球系统治理”的倡导者试图凭借新兴的社会技术力量,在不同治理规模上调节和把控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干预。尽管“地球系统治理”在全球制度建构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因其隐含的技术... 在人类世境遇下,面向日益加剧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地球系统治理”的倡导者试图凭借新兴的社会技术力量,在不同治理规模上调节和把控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干预。尽管“地球系统治理”在全球制度建构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因其隐含的技术崇拜和威权主义倾向,未能对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政治经济根源展开分析,而无法成为全球性生态危机治理的首选方案。对此,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出发回应“地球系统治理”,不仅可以补充对资本主义作为全球性生态危机驱动力的结构性批判,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替代性治理方案。从当下来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础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治理的中国方案,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旨在以对话、协商和合作的方式,在人类世境遇下实现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全球性生态危机 地球系统治理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伦理审视
9
作者 王源林 陶思廷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2-27,共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有力地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然而,伪发展、虚发展和假发展的“反发展”现象偏离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有的发展方向。从发展伦理视角出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自然... 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有力地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然而,伪发展、虚发展和假发展的“反发展”现象偏离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有的发展方向。从发展伦理视角出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自然维度、代际维度和域际维度进行三维透视,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伦理治理思路:其一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其二要坚持“发展从属于美好生活”;其三要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伦理 美好生活
下载PDF
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思想逻辑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希刚 陈子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是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有机统一,既展现丰富深刻的思想逻辑,又具有指向鲜明的实践启示。在思想逻辑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着“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全球范围内的“生命共同体”追求等思想要旨;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守正创新,体现着对自然万物联系普遍性的深刻认识、对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关系的最新阐释、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先进理念等创新意蕴。在实践启示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彰显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治理观、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责任观、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观等价值导向,启示我们进行系统性的生态治理实践、开展和谐共生的环境伦理培育、坚持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内涵、价值与路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茹俊 王丹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26,共8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新方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内涵丰富、理论澄明,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新方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内涵丰富、理论澄明,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环境协同共进、全球生物多样繁荣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化解全球性生态危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全新思考,彰显出其深刻的价值意蕴。只有从基本原则、思维方法和现实路径等方面出发,推动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实践方案,才能更好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下载PDF
生态生产力的出场、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田光 李桂花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3,共9页
生态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样态,既具生产力的“一般性”,又兼具“特殊性”,是对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新的阐发。主客二元对立的自然观与资本的反生态本性引发的严重生态问题,经由资本扩张转化为全球生态危机,威胁着主体的生存。生态生产力... 生态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样态,既具生产力的“一般性”,又兼具“特殊性”,是对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新的阐发。主客二元对立的自然观与资本的反生态本性引发的严重生态问题,经由资本扩张转化为全球生态危机,威胁着主体的生存。生态生产力则打破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以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为基础,以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为中介,以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归。它既是对传统生产力形态的超越,也是破解生态难题的关键所在,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生产力 生态保护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行困境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倩慧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78-91,共14页
《生物多样性公约》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法律框架,然而,缔约方大会为履行公约先后通过的“2010年目标”与“爱知目标”均未实现,公约履行进展总体上在走“一切照旧”的老路。公约履约机制的缺陷直接影响了公约的履行状况。面对... 《生物多样性公约》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法律框架,然而,缔约方大会为履行公约先后通过的“2010年目标”与“爱知目标”均未实现,公约履行进展总体上在走“一切照旧”的老路。公约履约机制的缺陷直接影响了公约的履行状况。面对生物多样性不断恶化的紧迫情况,公约亟须变革性改变。明确缔约方的履行义务、建立不遵守情事程序以及设立专门性资金机制,是与公约实现变革性改变相称的有力举措。中国作为此次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为会议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贡献了“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有利于凝聚共识的思想理念,同时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帮助解决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的资金难题,并引领大会顺利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相关一揽子文件。新的会议成果在不改变缔约方任何现有权利和义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回应了公约变革性改变的需求,但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中国应继续发挥大国的作用,将公约履约机制的进一步改革视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的“机会之窗”,积极参与并筹划公约新机制的建设,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不遵守情事程序 生态文明 地球生命共同体 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态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欢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11期38-46,共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以“两山”理论为价值旨归的生态价值观、以“绿色发展”为特质的生态发展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生态观、价值观和实践观的理论延伸,不仅是对人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以“两山”理论为价值旨归的生态价值观、以“绿色发展”为特质的生态发展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生态观、价值观和实践观的理论延伸,不仅是对人与自然之间本质关系的深刻诠释,而且为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21世纪的生态治理实践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此理念指引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意蕴 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 生态自然观 生态价值观 生态发展观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现实境遇与建构路径
15
作者 孔晶晶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增进全人类民生福祉提供“建构性方案”的决心和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思想底色、以中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增进全人类民生福祉提供“建构性方案”的决心和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思想底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根基、以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为现实依据,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人类对社会安全、卫生健康、生态安全等非物质利益需要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境遇。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中国有道义责任做出方向性引导,致力于构建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人类安全共同体、佑护各国人民生命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满足人类对安全、健康和生态等方面的现实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安全共同体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世界交往新模式
16
作者 魏铭娅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马克思关于交往的思想渗透于他的全部学说之中。概括为人与人的交往及人与自然的交往,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其交往方式因人的自觉能动性而有不同的选择,交往方式的不同选择也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在当今世界生态文明被加速破坏,人与... 马克思关于交往的思想渗透于他的全部学说之中。概括为人与人的交往及人与自然的交往,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其交往方式因人的自觉能动性而有不同的选择,交往方式的不同选择也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在当今世界生态文明被加速破坏,人与人交往也严重异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交往方式才能维持生态稳定平衡,才能符合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在这方面,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交往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交往理论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的现实关照
17
作者 唐玉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5期1-4,共4页
文学作品观照现实,反哺现实,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英国当代文学家多丽丝·莱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之一,在其《裂缝》《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幸存者回忆录》等系列科幻小说中,以寓言式手法讲述了人类所... 文学作品观照现实,反哺现实,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英国当代文学家多丽丝·莱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之一,在其《裂缝》《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幸存者回忆录》等系列科幻小说中,以寓言式手法讲述了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生态危机。这既是对当前全球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又展现了她对人类社会面临生态危机的深忧之情,而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即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国正大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西双方应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裂缝》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 《幸存者回忆录》 生态思想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构筑公共卫生防疫之基:“共同体”视角的思考——基于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启示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云章 刘于媛 赵金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4期385-388,共4页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促使我们全方位、深层次思考如何做好公共卫生防疫。这次抗疫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公共卫生防疫的主体,只有把人民的公共卫生防疫意识、防疫能力与防疫实践有机整合起来,组成坚强的共同体,才能筑牢公共卫生防疫...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促使我们全方位、深层次思考如何做好公共卫生防疫。这次抗疫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公共卫生防疫的主体,只有把人民的公共卫生防疫意识、防疫能力与防疫实践有机整合起来,组成坚强的共同体,才能筑牢公共卫生防疫之基石。一是疫情医疗与救治中的医患命运共同体。它居于疫情应对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抗疫的总体进程。这次疫情期间医患生死与共、性命相连,构成坚强的命运共同体,成为有效抗击疫情的根本保障之一,也为疫情过后构建和谐医患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多方面启示与借鉴。二是全面抗击疫情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举全国之力打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同时这次疫情也是世界性的,中国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并通过与各国人民共同抗疫,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三是有效防控疫情发生的地球生命共同体。从根本上做好公共卫生防疫需要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需要构建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生命体之间的理性关系,需要运用好人类的智慧以使自然界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构建起与自然界中其他生命共在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是公共卫生防疫的根本。通过构建多重共同体以满足公共卫生防疫不同阶段的性质与要求,这需要人类的自觉、智慧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公共卫生 共同体 医患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天下为公 道洽大同——释读民族复兴“中国梦”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建福 宫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41,共6页
《礼记·礼运》中孔子描绘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蓝图,成为古老中国世代传承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梦",而且以其精要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人类社会预设了美好愿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礼记·礼运》中孔子描绘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蓝图,成为古老中国世代传承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梦",而且以其精要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人类社会预设了美好愿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大同"世界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谓"道洽大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为公 小康 大同 中国梦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普遍交往关系的创造性重塑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同舫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27,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普遍交往形式与秩序的一种美好追求和向往。马克思站在生产实践的维度强调“工业的历史”与“交换的历史”的联结交互,突出生产劳动在社会交往中的基础性地位。资本全球化在扩展生产领域的基础上建立起人类之间的普...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普遍交往形式与秩序的一种美好追求和向往。马克思站在生产实践的维度强调“工业的历史”与“交换的历史”的联结交互,突出生产劳动在社会交往中的基础性地位。资本全球化在扩展生产领域的基础上建立起人类之间的普遍交往,但资本逻辑主导下主体成员追求的只是自身利益,使得共同利益沦为一种特殊的“普遍利益”,并导致交往关系的普遍异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理想性普遍交往的形式与秩序,在与交往关系的互动呈现中构设出交往主体的实际感知、交往内容的差异互补以及交往主旨的价值共生,实现了对普遍交往关系的创造性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类生活” 普遍交往 交往关系 重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