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文一致”与文学转型——胡适文学语言观释要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3-37,共5页
作为白话文运动理论倡导的先行者,胡适主要的文学语言观是"言文一致"。这一语言观的提倡将"言文分离"、封闭性太过的传统文言转型为经欧化过滤的语言新形式,从而形成文学形式与思维理念的双向更新。但二元对立思维... 作为白话文运动理论倡导的先行者,胡适主要的文学语言观是"言文一致"。这一语言观的提倡将"言文分离"、封闭性太过的传统文言转型为经欧化过滤的语言新形式,从而形成文学形式与思维理念的双向更新。但二元对立思维下建立的"言文一致"的乌托邦思想,缺乏对文学语言本体性的深入思考,所带来的蒙蔽与损失也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言文一致 大众化 反智主义 语言乌托邦
下载PDF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所用“拼合字”设计论说——以《汉语活字范例》为样本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汝平 《创意设计源》 2017年第3期40-45,共6页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所用铅活字主要是"拼合字"。文章以《汉语活字范例》为样本,重点对赖格兰德、戴尔设计的拼合字之构成样式进行分析,认为以部首和字根为构成要素的模块化设计是当时出现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字形方案。拼合字虽然...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所用铅活字主要是"拼合字"。文章以《汉语活字范例》为样本,重点对赖格兰德、戴尔设计的拼合字之构成样式进行分析,认为以部首和字根为构成要素的模块化设计是当时出现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字形方案。拼合字虽然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而表现出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并不能抹除它应有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 拼合字 模块化设计 构成
下载PDF
福柯的异托邦:绕道“中国”返回西方的“未思”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树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61,共9页
在福柯看来,博尔赫斯所谓的"中国百科全书"扰乱了"词"与"物"的关系",中国"由此成为西方思想的界限,成为西方思想无法触及的异托邦,造成了"词"不及"物"的运作,这促使他反... 在福柯看来,博尔赫斯所谓的"中国百科全书"扰乱了"词"与"物"的关系",中国"由此成为西方思想的界限,成为西方思想无法触及的异托邦,造成了"词"不及"物"的运作,这促使他反思西方自16世纪以来知识型的演变过程,促使他深入研究知识与理论在西方理性中得以形成的可能性条件与假设,因而他由之绕道"中国"返回西方"未思",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法国汉学家朱利安的汉学研究与中西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百科全书 异托邦 乌托邦
下载PDF
《维摩诘经》三译本“所”字用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武氏玉璧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3年第3期57-61,共5页
佛典同经异译不只体现了各个时期的语言演变,同时也体现了不同译者的语言特色。本文以对比方法考察《维摩诘经》三种译本中"所"字的用法。借此了解"所"字在不同阶段的佛经中的运用,也由此了解佛教语言所体现的汉语... 佛典同经异译不只体现了各个时期的语言演变,同时也体现了不同译者的语言特色。本文以对比方法考察《维摩诘经》三种译本中"所"字的用法。借此了解"所"字在不同阶段的佛经中的运用,也由此了解佛教语言所体现的汉语言发展趋势,为语言研究者提供可比照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经 同经异译 “所”字结构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解经之道:中西文化中的“圣言乌托邦”——以教父时代解经学和汉唐诗经学为例
5
作者 魏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6,31,共6页
本文以西方教父时代解经学和中国汉唐诗经学对《圣经》和《诗经》的阐释为例,借助卡尔·曼海姆的"乌托邦"理论,发现两种文化传统对于各自典籍的解经之道中同而不同的"圣言乌托邦"倾向。本文首先讨论经书的来源... 本文以西方教父时代解经学和中国汉唐诗经学对《圣经》和《诗经》的阐释为例,借助卡尔·曼海姆的"乌托邦"理论,发现两种文化传统对于各自典籍的解经之道中同而不同的"圣言乌托邦"倾向。本文首先讨论经书的来源及作者问题。两部典籍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成书过程,在各自文化传统中均被归在某位抽象而权威的作者名下。再者考察中西的读经之法,发现其中对"圣言"之存在的共同预设。最后进入对解经之道的阐释,比较教父的寓意解经法和儒生对"微言大义"的执著,观察其中的主观思想动因。结论认为,这种以"圣言乌托邦"为核心的反思精神既是中西文化共同具有的人类文明的可贵之处,也是实现东西文化双向互动的有利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言乌托邦 解经之道 《圣经》解经学 汉唐诗经学
下载PDF
在个人与“乌托邦”之间——以胡风为例论知识分子的悖论处境
6
作者 张霞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1年第2期117-123,共7页
胡风及其事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精神现象。他将审美和政治纳入主体实践机制,在战士还是诗人的困境中,营造着个人的"政治乌托邦"期盼。而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方法论的分野,使胡风对主流话语的追随和再阐释犹... 胡风及其事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精神现象。他将审美和政治纳入主体实践机制,在战士还是诗人的困境中,营造着个人的"政治乌托邦"期盼。而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方法论的分野,使胡风对主流话语的追随和再阐释犹如隔岸的呐喊,成为政治对知识分子的一个巨大反讽。胡风独特的文艺和政治观,以及他的人格追求和文化选择,与历史现场相互辉映,彰显了知识分子在复杂语境下与时代共处的文道之争和两难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政治 乌托邦 胡风话语
下载PDF
元末行旅避难词及其时间词语的审美价值阐释
7
作者 彭曙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元末行旅避难词中的时间词语,是一串可以破译词人心灵世界的密钥。通过统计行旅避难词及其中所频现的时间词语,探析时间词语所隐含的词人创作的心理动因,发现一系列时间词语都是词人沟通今昔的精神桥梁,其回忆的动因,在于可以自由地构... 元末行旅避难词中的时间词语,是一串可以破译词人心灵世界的密钥。通过统计行旅避难词及其中所频现的时间词语,探析时间词语所隐含的词人创作的心理动因,发现一系列时间词语都是词人沟通今昔的精神桥梁,其回忆的动因,在于可以自由地构建理想的精神桃源。而回忆性词作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今昔对比的情境与以悲为美的特质,其情感的源头都基于——丧失和漂泊。时间词语的审美价值内核,即在于通过回忆的手法,建构一个属于词人精神世界的桃源和充满美感的幻美乌托邦,其实质是词人们在反抗时间的过程中——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领悟式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旅避难词 时间词语 审美价值 精神桃源 乌托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