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热化湿法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肝脏LDL-RmRNA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吕文亮 高清华 李华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484-2487,共4页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大鼠湿热证模型,探讨清热化湿法(复合治法)对该湿热证模型大鼠肝脏LDL-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湿热证模型组、清热化湿(A)法组、清热解毒(B)法组、宣气化湿(C)...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大鼠湿热证模型,探讨清热化湿法(复合治法)对该湿热证模型大鼠肝脏LDL-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湿热证模型组、清热化湿(A)法组、清热解毒(B)法组、宣气化湿(C)法组和力平脂(D)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以“肥甘饮食+人工气候箱+鼠伤寒沙门菌”法造模.完成后治疗组连续给药5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LDL-RmRNA.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LDL-R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A、B、C、D组LDL-R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0.7791±0.0425,0.6161±0.0384,0.6315±0.0283,0.8004±0.0394vs0.4738±0.0480,均P<0.01).A组升高LDL-RmRNA优于B组(P=0.04);A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化湿法可增强湿热证模型大鼠肝脏LDL-R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湿法 温病湿热证 LDL—R mRNa 大鼠 mRNa表达 LDL-R 大鼠肝脏 湿热证模型 正常对照组
下载PDF
温病学在治疗SARS中的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耀庭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年第4期5-7,20,共4页
文章从温病学的角度 ,对SARS的疾病性质、病因病机与温疫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运用温病学治疗温病的原则和方法 ,针对SARS发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温病学 SaRS 温疫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SARS的中医证型及方药异同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邱裕钦 吴驻林 彭立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4期I0006-I0008,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都属中医温病学的范畴,都有“疫毒”的致病因素,但SARS“毒”的性质更明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更突出“湿”的特点。在中医证型上,两者大致可分为四期,SARS在初期和中期主要有邪袭肺卫,疫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都属中医温病学的范畴,都有“疫毒”的致病因素,但SARS“毒”的性质更明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更突出“湿”的特点。在中医证型上,两者大致可分为四期,SARS在初期和中期主要有邪袭肺卫,疫毒壅肺等证型,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则有寒湿郁肺、湿毒闭肺等分型,极期和恢复期则都以内闭外脱、气阴两虚等证型为主。在遣方用药时,两者初期和中期都涉及了透邪、解毒、清热药,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则更多地运用祛湿之品;在极期和恢复期,两者都可应用开窍固脱、益气养阴类中药。因此,在应用中医药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可借鉴SARS的成功经验,但不可生搬硬套,而应做到三因制宜、辨证施治,才能更好的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aRS 中医证型 方药 中医疫病学 温病学
下载PDF
基于“气化则湿亦化”论治湿滞三焦 被引量:2
4
作者 莫小英 阮威君 +1 位作者 郑锋玲 骆欢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48-1052,共5页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湿滞下焦,需淡渗通阳,因势利导。治湿之“开上、宣中、导下”三法均寓有“气化湿亦化”之机理,而轻宣、开泄、芳化、淡渗等诸法也应随证而用。“气化则湿亦化”学术思想的挖掘可为中医湿证的基础研究与治湿法的临证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湿化 三焦气化 宣肺利气 健脾行气 淡渗通阳 《温病条辨》
下载PDF
基于“半从热治,半从阴疗”探析《温病条辨》鲜药应用
5
作者 周水涵 谢晶杰 +3 位作者 肖晓月 艾儒棣 肖敏 陈明岭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9-72,共4页
本文总结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出现的54味鲜药,对其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吴鞠通应用鲜药以性寒(凉)、平为主,味以甘、苦为多,归经于肺、脾、胃经者居多。用药特点遵循温邪易伤阴液的理论基础,以“半... 本文总结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出现的54味鲜药,对其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吴鞠通应用鲜药以性寒(凉)、平为主,味以甘、苦为多,归经于肺、脾、胃经者居多。用药特点遵循温邪易伤阴液的理论基础,以“半从热治,半从阴疗,三焦各有侧重”应用鲜药,同时兼顾对脾胃的保护,对于指导温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鲜药的应用面和重视度,为具有温病治疗内涵的鲜药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鲜药 清热生津 补阴 温病
下载PDF
程芝田《医法心传》治疫思想探析
6
作者 梁沛崧 黄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探析新安医家程芝田《医法心传》中的治疫思想。基于对《医法心传》中温疫内容的阐发,与吴又可、叶天士等温病学家的治疫观点作横向对比,与雷少逸的治温病观点作纵向挖掘探讨。发现程芝田在温疫的病因、病机、治法、辨证方面均有独到的... 探析新安医家程芝田《医法心传》中的治疫思想。基于对《医法心传》中温疫内容的阐发,与吴又可、叶天士等温病学家的治疫观点作横向对比,与雷少逸的治温病观点作纵向挖掘探讨。发现程芝田在温疫的病因、病机、治法、辨证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芝田 医法心传 温疫 新安医家
下载PDF
古今医家对蓄血证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7
作者 陈天源 叶茜文 刘沈林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1期4421-4424,共4页
蓄血证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中,分为太阳蓄血证和阳明蓄血证,后世明清温病学家再创温病蓄血证。古今医家对于蓄血证的认识及其临床应用各不相同。此文考究各家之言,整理得出蓄血部位可在膀胱、少腹、胃肠、胞宫。蓄血证症状中小便可... 蓄血证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中,分为太阳蓄血证和阳明蓄血证,后世明清温病学家再创温病蓄血证。古今医家对于蓄血证的认识及其临床应用各不相同。此文考究各家之言,整理得出蓄血部位可在膀胱、少腹、胃肠、胞宫。蓄血证症状中小便可自利也可不利,临床需辨证施治。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男科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志病、骨科疾病、血管疾病等也常运用蓄血证理论及其相应方剂进行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血证 《伤寒论》 温病学 桃核承气汤 经方
下载PDF
从温病血分清、散、养之法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勇 袁雪梅 +3 位作者 杨孝余 申敏 马武开 姚血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2期25-28,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到身体的多个器官组织,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在临床中一般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来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所关注。根据系统性红斑...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到身体的多个器官组织,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在临床中一般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来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所关注。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其属于中医“阴阳毒”“红蝴蝶疮”等范畴。文章以中医古籍及相关文献、临床研究为基础,认为温病血分清、散、养之法在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温病学说 血分辨证
下载PDF
自主学习导向下的联动教学模式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9
作者 赵乐 李东明 +3 位作者 梁晓崴 窦志芳 贾志新 赵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联动教学模式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政班级分为对照组(112人)和实验组(119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线... 目的研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联动教学模式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政班级分为对照组(112人)和实验组(119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通过考查学生期末成绩和总成绩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自主学习引导下的联动式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对照组有一定的提高,且对教学效果有更高满意度。结论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联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温病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自主学习 联动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凉膈散对家兔内毒素温病模型的解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余林中 吴锐 +2 位作者 黄泳 雷载权 沈映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6,共3页
本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家兔温病模型,观察凉膈散对该模型动物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凉膈散可减少模型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脏器组织病... 本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家兔温病模型,观察凉膈散对该模型动物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凉膈散可减少模型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脏器组织病理损害,提示凉膈散可通过多途径发挥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隔散 温病 解毒作用 凉膈散 内毒素 血清 模型动物 研究 活性 降低
下载PDF
脂多糖注射法制作兔温病实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征淼 伍军军 +3 位作者 赵光峰 张现伟 李兴鹏 钟嘉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系统地观察研究脂多糖注射法制作温病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观察实验兔接受单次、两次和多次脂多糖静脉注射后的体温与其它症状、体征的变化,分析动物病情特点及其与温病证型之间的联系,对部分实验动物进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 目的:系统地观察研究脂多糖注射法制作温病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观察实验兔接受单次、两次和多次脂多糖静脉注射后的体温与其它症状、体征的变化,分析动物病情特点及其与温病证型之间的联系,对部分实验动物进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和肺脏、肝脏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绝大部分实验兔出现了伴随不同症状、体征特点的发热,符合温病实验动物制作的要求。结论:实验兔单次注射后类似温病卫气分证候,两次注射后类似营血分证候,多次注射后类似留恋气分或肝肾阴伤证,大剂量注射后类似于内闭外脱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温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仕九 廖礼兵 +1 位作者 文小敏 徐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8-690,共3页
目的;为探讨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实验方法,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筛选出相关性强的量化指标。方法;通过复制湿热证动物模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水通道蛋白2(AQP2)含量,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步双抗夹心酶联免... 目的;为探讨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实验方法,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筛选出相关性强的量化指标。方法;通过复制湿热证动物模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水通道蛋白2(AQP2)含量,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比色法检测中分子(MMS)和巯基(R-SH)物质等。结果;湿热证模型组AQP2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用清香散治疗后AQP2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接近。湿热模型组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GRP较正常组降低(P<0.01)。湿热证模型大鼠血中G-CSF、MMS升高,而R-SH水平降低,经清香散治疗1周后.大鼠血中G-CSF、MMS及R-SH基本恢复正常,模型对照组G-CSF阳性率升高。结论;AQP2与ET、CGRP、G-CSF、R-SH、MMS分别可作为“湿”偏重,“热”偏重,“湿热病因”的相关性量化指标。这些技术指标对湿热定性、量化,清热祛湿药物的研究以及湿热证“证”本质的深入探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湿热证 湿热量化 实验 中医药治疗 动物模型 清热祛湿药物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明清古籍中疫病文献的药-症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文林 屠强 +2 位作者 彭丽坤 程茜 陈仁寿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7-959,共3页
目的分析明清两代15本医籍、医案、医话中660例疫病诊疗的方药特色及药症关系。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在单味药及药对与症状之间均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关联关系。显示疫病总属热邪为患,易伤及营血、易耗伤气阴。治疗以清热为大法,... 目的分析明清两代15本医籍、医案、医话中660例疫病诊疗的方药特色及药症关系。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在单味药及药对与症状之间均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关联关系。显示疫病总属热邪为患,易伤及营血、易耗伤气阴。治疗以清热为大法,主用清热药。急证清心醒神,善用开窍药。后期补虚扶正,重用补益药。清热药物中,清气分热药最多,清热凉血药次之,解表药常常随症加减,说明"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在疫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中医疫病的治法及用药基本相符,能初步揭示明清医家对疫病诊疗的学术思想及治疫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关联规则 药-症关系 明清
下载PDF
从沴疬寒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裕沛 朱益敏 +4 位作者 黄宝驹 张茂 徐小勇 主父瑶 王灿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王灿晖教授分别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对本病进行论述。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沴疬寒疫”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感染疠气挟寒湿之气,与体内的伏燥之邪,合而为病;主张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结合脏腑辨证;提出以平为期,以通为要,截断扭转,开达膜原的治则;具体治法则以清肺解毒为首务,宣肺止咳为重要环节,随证可予以祛风利咽、化湿泄浊、化瘀通络、扶正固本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病学 沴疬寒疫 王灿晖
下载PDF
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红 杨进 +2 位作者 南淑玲 龚婕宁 刘学凤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研究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药物造模方法 ,复制温病热盛津伤瘀滞证家兔模型 ,观察养阴生津方对模型家兔血液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 目的 :研究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药物造模方法 ,复制温病热盛津伤瘀滞证家兔模型 ,观察养阴生津方对模型家兔血液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凝血酶时间 (thrombintime ,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 ,KPTT)、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血栓素B2 (thromboxane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rostaglandinF1α,6 keto PGF1α)的影响。结果 :养阴生津方能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 ,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Fg含量 ,对抗PT、TT、KPTT缩短 ,协调TXB2 、6 keto PGF1α间平衡。结论 :养阴生津方能改善血液流变性 ,调节凝血功能 ,抑制血栓形成 ,是温病“滋而能通”治法的药理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生津方 血液流变学 凝血因子 温病学 中医治法
下载PDF
温病湿热证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志明 刘叶 金冬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99-101,共3页
温病湿热证的病变过程与IL-1、IL-2、IL-4、IL-10、IL-13、IFN-γ、INF-β等炎症因子分泌异常、Th1/Th2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失衡密切相关;但与Th17/Treg免疫失衡的关系未见报道。因此从Th17/Treg免疫平衡变化的角度动态观察温病湿热证病理... 温病湿热证的病变过程与IL-1、IL-2、IL-4、IL-10、IL-13、IFN-γ、INF-β等炎症因子分泌异常、Th1/Th2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失衡密切相关;但与Th17/Treg免疫失衡的关系未见报道。因此从Th17/Treg免疫平衡变化的角度动态观察温病湿热证病理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湿热证 TH1 TH2 THL7 TREG
下载PDF
温病邪入营血分实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叶望云 李鸣真 +8 位作者 陆付耳 汪先恩 邓益明 张艳萍 敖杰男 邓泽明 涂胜豪 施昌年 侯安继 《中国中医急症》 1994年第5期227-229,共3页
本实验用内毒素诱发家兔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制成温病营血分证模型,并对其实质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学、血液学、微循环学及生化学等方法检查,证明本模型有血管内凝血、血液低凝和纤溶增强、血粘度增高、微循环障碍及线粒体、溶酶体和微粒... 本实验用内毒素诱发家兔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制成温病营血分证模型,并对其实质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学、血液学、微循环学及生化学等方法检查,证明本模型有血管内凝血、血液低凝和纤溶增强、血粘度增高、微循环障碍及线粒体、溶酶体和微粒体等细胞器的损伤,并有过氧化脂质增多.据此认为温病营血分证的实质是:感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多种细胞器损伤和氧自由基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营分证 血分证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致重 刘颖恒 +1 位作者 黎家恒 唐德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16,共4页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病机没有本质的改变 ,《伤寒论》及其以后的方药至今在外感温热病的治病中有效地运用着。形成《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峙的原因 ,一是人们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的概念相混淆 ;二是把《伤寒论》治疗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 ,误认为辨证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上的缺限。《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在中医的理论上来看 ,其本质是相通的 ,只是各自表述理论问题时的概念、范畴以及所运用的名词术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寒温统一”的研究 ,将是中医外感病学发展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温病 理论体系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琦 崔蒙 +11 位作者 李园白 宓金华 梁欣颖 朱玲 刘丽红 田野 杨阳 李敬华 朱晓博 王静 张晶 奚怀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8-20,共3页
目的建立温病诊疗知识模型,梳理温病文献知识,辅助中医温病临床决策。方法从中医温病学入手,以本体论为基础,采用合理的知识表示方式,以OWL2本体语言为建模工具,进行模型构建的探索研究。结果通过梳理温病诊疗概念关系,建立等价类和父... 目的建立温病诊疗知识模型,梳理温病文献知识,辅助中医温病临床决策。方法从中医温病学入手,以本体论为基础,采用合理的知识表示方式,以OWL2本体语言为建模工具,进行模型构建的探索研究。结果通过梳理温病诊疗概念关系,建立等价类和父子关系的联系方式,初步建立层次较清楚、结构较为合理的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和推理机,实现模型学习推理的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文献参考。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并实现辅助中医温病临床决策,为中医文献支持中医临床决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知识组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温病 本体 语义关系 知识模型
下载PDF
表里双解、四联复法辨治时行感冒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仲瑛 吴勉华 +4 位作者 叶放 周学平 郭立中 李柳 冯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共3页
在数十年对时行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表里双解,汗、和、清、下4法联用辨治时行感冒的理念,将时行感冒分为常见证和变证两大类进行辨证,初步制定论治的方案,为中医药防治时行感冒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时行感冒 汗和清下 表里双解 外感热病 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