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of chiral molecules using three-coupled-oscillator model
1
作者 王晓鸥 李淳飞 李俊庆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2623-2630,共8页
Based on the three-coupled-oscillator molecular model we propos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econd-order susceptibilities of a chiral film and the molecular hyperpolarizabilities is given. The effect of microscopic pa... Based on the three-coupled-oscillator molecular model we propos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econd-order susceptibilities of a chiral film and the molecular hyperpolarizabilities is given. The effect of microscopic parameters on the second-order susceptibilities is simulated numericall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iciencies of s-polarized secondharmonic fields induced by the left- and the right-handed circularly-polarized fundamental beams is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udying secon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chiral molecular media with a tripod-like structure is provid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chirality three-coupled-oscillator model second-order susceptibility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下载PDF
Two-Site Holstein Model: a Variational Wavefunction Analysis
2
作者 任清褒 陈庆虎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2914-2917,共4页
A novel variationa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ground-state (GS) properties of the two-site Holstein model. By the linear superposition of two coherent states, which simulate the behaviour of the weak and... A novel variationa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ground-state (GS) properties of the two-site Holstein model. By the linear superposition of two coherent states, which simulate the behaviour of the weak and strong coupling limits, we can obtain very accurate GS energy for arbitrary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constant. Other GS properties are also discussed. Moreover, the present concise approach is hopefully generalized to many other Holstein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CRYSTAL model STRONG-couplING LIMIT DYNAMICAL PROPERTIES POLARONPROBLEM STATES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与耗散粒子动力学串行耦合的面心立方金属粗粒化模型(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干湧 江山 +2 位作者 苏昱臻 托马斯.D.休厄尔 陈震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1-628,共8页
通过全原子分子动力学(MD)与等温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的串行耦合,提出了面心立方金属粗粒化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将一定数量的原子粗粒化为单个介观DPD粒子,假设DPD粒子间作用势的表达式为Sutton-Chen势函数形式,利用遗传算法,以MD和... 通过全原子分子动力学(MD)与等温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的串行耦合,提出了面心立方金属粗粒化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将一定数量的原子粗粒化为单个介观DPD粒子,假设DPD粒子间作用势的表达式为Sutton-Chen势函数形式,利用遗传算法,以MD和DPD计算的单晶金属常温(298K)等温线相一致为目标,确定了DPD粒子间作用势函数的参数。对单晶铜纳米棒的轴向拉伸开展MD和DPD对比模拟,发现在纳米棒弹性响应阶段,两者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而屈服应力和屈服应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在优化DPD势函数参数时,引入更多的材料力学响应信息,进一步提高介观DPD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模型 串行耦合 分子动力学 耗散粒子动力学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复合材料与界面纳米结构热传导问题分子动力学与连续介质跨尺度耦合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礼群 黄记祖 《科技资讯》 2016年第19期177-177,共1页
构一体化的热、力耦合多尺度模型与算法研究是力学、数学、物理学与材料科学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也是重大装备研发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材料与结构在裂纹、空洞、夹杂、纤维取向、基体分布形态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其... 构一体化的热、力耦合多尺度模型与算法研究是力学、数学、物理学与材料科学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也是重大装备研发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材料与结构在裂纹、空洞、夹杂、纤维取向、基体分布形态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其损伤和破坏还表现为复杂的热力耦合非线性多尺度力学行为。尺度间隙和跨尺度连接,涉及微—细—宏观不同尺度间数学物理模型的联系与差别等基本问题,建立微/纳米尺度的热、力模型,揭示热、力耦合的物理机制,发展材料与结构一体化的宏—细—微观耦合的多尺度模型与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对于材料的力、热、电、磁等物理、力学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针对复合材料与界面纳米结构热传导问题,发展了一类分子动力学与连续模型跨尺度耦合模式、MD/FEM耦合算法,并编写了相关计算程序。主要进展有:(1)实现了纳米结构导热系数等热学参数的分子动力学计算和量子校正;(2)发展了复合材料和多孔材料周期及随机结构热传导问题连续模型的多尺度算法;(3)提出了一类分子动力学与连续模型的跨尺度关联模式和MD/FEM耦合算法;(4)实现了三维复合材料和界面纳米结构的MD/FEM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连续介质耦合模型 热传导 多尺度渐近展开 分子动力学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Dy_2Fe_(17-x)Al_x化合物中的R──T交换耦合常数的计算
5
作者 郝延明 高艳 +1 位作者 王博文 李淑英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提出利用分子场近似结合中子衍射或X射线衍射的实验结果,计算R2Fe17型稀土过 渡族化合物中的稀土磁矩与过渡族磁矩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的方法.计算了 Dy2Fe17-xAlx (x=2,3,4,5,6,7,8)化合物中的... 提出利用分子场近似结合中子衍射或X射线衍射的实验结果,计算R2Fe17型稀土过 渡族化合物中的稀土磁矩与过渡族磁矩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的方法.计算了 Dy2Fe17-xAlx (x=2,3,4,5,6,7,8)化合物中的稀土磁矩与过渡族磁矩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JRT/k, 结果分别为7,77 K,7.27 K,7.39 K,8.62 K,8.64K,9.52 K,10.34 K.其中对x=5,6, 7,8的化合物计算结果与高场测量的实验值8.77 K,9.25 K,10.1K,10.9K符合得较好. 说明从分子场理论出发,利用X射线衍射或中子衍射的结果更细致地考虑一些替代的细 节,计算稀土过渡族化合物中的稀土(R)磁矩与过渡族(T)磁矩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是 一种可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 交换耦合常数 分子场近似 双格子模型 中子衍射 计算 磁性能 镝铁铝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偶联钠离子转运草酰乙酸脱羧酶研究进展
6
作者 姜巨全 黄海鹏 +1 位作者 孟婧 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偶联钠离子转运草酰乙酸脱羧酶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初级钠离子泵活性脱羧酶家族成员,由α,β,γ三个亚基以及生物素组成。由于其脱羧反应对柠檬酸发酵途径具有关键作用,并且在脱羧过程中偶联钠离子输出,该酶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 偶联钠离子转运草酰乙酸脱羧酶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初级钠离子泵活性脱羧酶家族成员,由α,β,γ三个亚基以及生物素组成。由于其脱羧反应对柠檬酸发酵途径具有关键作用,并且在脱羧过程中偶联钠离子输出,该酶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该酶已在包括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和弧菌属(Vibrio)等多个属细菌中被发现,并且其生理学基本特征已被鉴定。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中,该酶中参与偶联脱羧反应钠离子输出重要氨基酸活性位点通过拓扑学分析、定点突变等方法被深入地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能量偶联模型被提出以解释该酶偶联钠离子输出脱羧反应机制。本文对以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酶未来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酰乙酸脱羧酶 初级钠离子泵 拓扑学分析 定点突变 能量偶联模型
下载PDF
R_2Fe_(17-x)Cr_x(R=Y,Dy,x≤3)化合物的磁交换作用
7
作者 郝延明 高艳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8-21,共4页
利用 X射线衍射的方法及磁性测量手段研究了 R2 Fe17- x Crx(R=Y,Dy,x 3 )化合物 ,给出了其居里点的变化情况 ,即随 x的增大 ,居里温度增大 ,在 x近似为 1 .0时达到最大值 .利用分子场理论计算了磁交换作用系数并从磁交换作用出发 ,对... 利用 X射线衍射的方法及磁性测量手段研究了 R2 Fe17- x Crx(R=Y,Dy,x 3 )化合物 ,给出了其居里点的变化情况 ,即随 x的增大 ,居里温度增大 ,在 x近似为 1 .0时达到最大值 .利用分子场理论计算了磁交换作用系数并从磁交换作用出发 ,对其居里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居里温度 磁交换耦合 稀土元素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81同源建模及其与二羟基苯甲酸对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玲 何佩勋 +3 位作者 孙磊 吴晚杰 刘京 曹洪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1-846,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81(GPR81)激动剂不仅可以发挥出GPR109A激动剂治疗血脂障碍的功效,还可降低副作用,但GPR81属于膜蛋白且三维结构未知,其与药物作用情况仍难以解析。本文基于已知的GPR81一级序列,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81蛋白三维结构... G蛋白偶联受体81(GPR81)激动剂不仅可以发挥出GPR109A激动剂治疗血脂障碍的功效,还可降低副作用,但GPR81属于膜蛋白且三维结构未知,其与药物作用情况仍难以解析。本文基于已知的GPR81一级序列,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81蛋白三维结构,运用拉氏图和Profile-3D对模型进行评估,通过分子动力学,加膜,loop环区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到蛋白最优模型,模型Verify Score为130.27(预期Verify Score值区间为60.8112~135.136),并计算分析得到8个可能的活性位点。构建GPR81的苯甲酸类激动剂药物小分子,通过最陡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获得药物分子最低能量构象。用Libdock方法将激动剂对接至蛋白各活性位点,获得二者作用模型。我们分析各活性位点氨基酸分布情况,并以3-羟基-苯甲酸类药物作为参考分子探讨药物与各蛋白活性位点相互作用情况。本实验对设计GPR81苯甲酸类激动剂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偶联蛋白受体81 同源建模 活性位点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神经介素B受体与拮抗剂、激动剂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金莲 刘鑫 +1 位作者 王锐 董守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271-2278,共8页
大鼠神经介素B受体(rat neuromedin Breceptor,rNMB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A家族的成员.GPCR的结构特征和在信号传导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可以作为很好的药物靶标.关于rNMBR与内源性激动剂神经介素B(neur... 大鼠神经介素B受体(rat neuromedin Breceptor,rNMB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A家族的成员.GPCR的结构特征和在信号传导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可以作为很好的药物靶标.关于rNMBR与内源性激动剂神经介素B(neuromedin B,NMB)以及与非肽类拮抗剂pd168368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合理设计受体药物分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研究中,我们使用同源模建,构建受体的三维结构,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的计算.基于受体三维结构,通过10ns的空载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受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受体与激动剂与拮抗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rNMB-R中跨膜(transmembrane,TM)螺旋3,5,6,7参与配体的结合.NMB与受体的结合,使受体转变为活性构象,而受体同拮抗剂pd168368恰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素B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同源模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金属锆中离位级联碰撞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文杰 雷洁红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金属锆中离位级联碰撞过程。分析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声-电耦合特征时间对缺陷的分布和数目几乎没有影响,而随着初始离位能的增加,将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最大缺陷数目增多。说明初始离位能的增加会使辐照损...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金属锆中离位级联碰撞过程。分析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声-电耦合特征时间对缺陷的分布和数目几乎没有影响,而随着初始离位能的增加,将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最大缺陷数目增多。说明初始离位能的增加会使辐照损伤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声-电耦合模型 初始离位能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色噪声下双头分子马达停留时间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荣归 胡锡龙 吴承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9-563,共5页
分子马达是一类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们沿相应微管作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机制对生物高分子合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入分子马达双头之间的耦合作用势函数,建立分子马达在色噪声作用下的双头耦合模型.采用二阶龙... 分子马达是一类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们沿相应微管作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机制对生物高分子合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入分子马达双头之间的耦合作用势函数,建立分子马达在色噪声作用下的双头耦合模型.采用二阶龙格—库塔算法求解Langevin方程,结合MonteCarlo模拟方法,计算得到马达的停留时间和跃迁时间.进一步讨论了耦合系数、噪声强度、外部作用力对停留时间及跃迁时间的影响,并作了相应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马达 双头耦合模型 色噪声 非平衡涨落 停留时间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4同源建模及其与lysoPS类似物对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媛 肖冰茹 曹洪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2-729,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34(GPR34)在肥大细胞、肿瘤组织和人体免疫器官中高度选择性表达,但因属于膜蛋白,其三维结构难以测定,不能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与药物作用情况。本文选用PDB数据库中与GPR34一级序列同源性最高的4NTJ为模版蛋白进行同源建模... G蛋白偶联受体34(GPR34)在肥大细胞、肿瘤组织和人体免疫器官中高度选择性表达,但因属于膜蛋白,其三维结构难以测定,不能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与药物作用情况。本文选用PDB数据库中与GPR34一级序列同源性最高的4NTJ为模版蛋白进行同源建模,运用拉氏图和Profile-3D进行评估,通过加膜限制和loop区能量优化等方法最终得到合理并且可信度高的3D结构模型。最优模型Verify Score为124.97(期望Verify Score值区间为69.071 1~153.491),预测分析得到14个可能的活性位点。通过最陡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构建GPR34激动剂分子的最低能量结构,将激动剂分子与预测的蛋白3D结构模型上的活性位点进行分子模拟对接,根据对接模型比较不同激动剂分子与不同蛋白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对设计GPR34激动剂分子和进一步研究GPR34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偶联蛋白受体34 同源建模 活性位点 分子对接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19活性位点预测及与吡唑并嘧啶类激动剂对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倩男 程雅迪 +2 位作者 钱艳椿 荣学滨 曹洪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119蛋白三维结构,经多种方法优化并用Profiles-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模型,计算分析得到5个可能的活性位点,分析其活性位点氨基酸组成情况,发现了潜在保守序列.构建并优化了吡唑并嘧啶类药物小分子,...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GPR119蛋白三维结构,经多种方法优化并用Profiles-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模型,计算分析得到5个可能的活性位点,分析其活性位点氨基酸组成情况,发现了潜在保守序列.构建并优化了吡唑并嘧啶类药物小分子,其最低能量结构采用最陡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进行优化.将药物小分子逐一对接至蛋白的各个活性位点,得到二者相互作用模型.根据作用模型分析了此类药物小分子与活性位点之间的氢键、静电作用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GPR119 同源模建 活性位点 分子对接
下载PDF
Observation of “Outlaw” Dual Aromaticity in Unexpectedly Stable Open-Shell Metal Clusters Caused by Near-Degenerate Molecular Orbital Coupling 被引量:2
14
作者 Jun Li Jing Wang +2 位作者 Jing Chen Yu-Xiang Bu Shi-Bo Cheng 《CCS Chemistry》 CAS 2021年第7期1913-1920,共8页
The Hückel’s rule,Baird’s rule,and electronic shell closure model are classical and well-established concepts in chemistry,which have long been employed in rationalizing the aromaticity/antiaromaticity of organ... The Hückel’s rule,Baird’s rule,and electronic shell closure model are classical and well-established concepts in chemistry,which have long been employed in rationalizing the aromaticity/antiaromaticity of organic species and stability of inorganic clusters.Thus,the observation of unique species featuring properties out of the fundamental frameworks of these rules is challenging but significant and helps in drawing a complete picture of fascinating concepts in 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stability AROMATICITY inorganic metal cluster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near-degenerate molecular orbital coupling electronic shell closure model
原文传递
CALCULATION OF THE EXCHANGE INTERACTION CONSTANT BETWEEN RARE-EARTH AND TRANSITION METAL SUBLATTICESIN R_2Fe_(17_x)Al_x(R=Tb, Gd AND Dy)COMPOUNDS 被引量:2
15
作者 Y.M.Hao,C.X.Cui,Y.Gao,W.P.Zhao and J.S.MengDepartment of Physic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4, China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China Manuscript received 11 September 2001 i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1-404,共4页
An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of the exchange interaction constant J_(RT)between the rare-earth sublattice and the transition metal sublattice in R_2Fe_(17-x)Al_x (R= Tb,Gd, and Dy) compounds is given by the molecular-fi... An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of the exchange interaction constant J_(RT)between the rare-earth sublattice and the transition metal sublattice in R_2Fe_(17-x)Al_x (R= Tb,Gd, and Dy) compounds is given by the molecular-field model and the results of neutron diffraction.The calculated values, -J_(R,T)/k, for Dy_2Fe_(17-x)Al_x (x=5, 6, 7 and 8), Tb_2Fe_(10)Al_7,Gd_2Fe_(17-x)Al_x (x=7, 8) compounds are 8.62K, 8.64K, 9.52K, 10.34K and 10.66K, 10.65K, and 9.85K,respectively, they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J_(R,T)/k, of Dy_2Fe_(17-x)Al_x(x=5, 6, 7 and 8), Tb_2Fe_(10)Al_7 and Gd_2Fe_(17-x)Al_x (x=7, 8) compounds, which are 8.77K, 9.25K,10.1K, 10.9K and 10.35K, 10.1K, and 10.3K, respectively. The origin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calcula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n diffraction magnetic coupling constant molecular-field model two-sublattice model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09B同源模建及药物对接研究
16
作者 徐梦蝶 熊静 +2 位作者 杨帆 陈丰嘉 曹洪玉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6期23-26,共4页
膜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GPR)109B因无晶体结构而难以了解其活性位点及其与化合物药物的作用机制,我们利用同源模建方法构建GPR 109B的三维结构,用分子动力学等方法进行优化,采用Profile-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质模型。在此结构上... 膜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GPR)109B因无晶体结构而难以了解其活性位点及其与化合物药物的作用机制,我们利用同源模建方法构建GPR 109B的三维结构,用分子动力学等方法进行优化,采用Profile-3D和拉氏图评估后得到最优蛋白质模型。在此结构上利用寻找蛋白中可能的结合位点,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将3-硝基-4-氨基苯甲酸类药物分子进行对接至GPR 109B蛋白的各个活性位点,根据对接数据和结构图分析可知,蛋白的部分活性位点是潜在药物靶点位置,3-硝基-4-氨基苯甲酸类药物与蛋白的半胱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有直接作用,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根据3-硝基-4-氨基苯甲酸类基本结构和蛋白作用活性靶点氨基酸,进一步修饰药物分子,设计新的此类药物衍生物。本实验对治疗心脑血疾病和由烟酸降脂引起的持续低压药物的设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109B 同源模建 活性位点 分子对接
下载PDF
Some interesting CH_2CH_3 spin systems in several diethyl malonate indene derivatives studied with NMR and molecular modeling
17
作者 ZHANG Long1, HE WeiWei1, LIANG YongMin2 & CUI YuXin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9年第7期937-942,共6页
While studying the electrophilic cyclization of acetylenic malonates in synthesizing malonate indene derivatives with high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ity, we found that the CH2 and CH3 protons of two COOCH2CH3 groups in... While studying the electrophilic cyclization of acetylenic malonates in synthesizing malonate indene derivatives with high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ity, we found that the CH2 and CH3 protons of two COOCH2CH3 groups in some diethyl malonate indene derivatives showed very interesting spin-spin coupling and signal multiplicity. To explain those phenomena, we synthesized several diethyl malonate indene derivatives, and then used 1H NMR spectra and molecular modeling to investigate the CH2CH3 spin system of these two COOCH2CH3 groups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in systems of CH3CH2 of the two COOCH2CH3 groups in those compounds may exist in different froms (AMX3, ABX3 and A2X3), and the effect of the aromatic ring induced by the pheny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triple bond is the main reason responsible for those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PHILIC CYCLIZATION spin-spin coupling signal MULTIPLICITY molecular modeling spin system aromatic ring
原文传递
色噪声下双头分子马达的停留时间
18
作者 徐荣归 吴承训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06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分子马达是一类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们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它们沿相应微管作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机制时高分子合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引入分子马达双头之间的耦合作用势函数,建立分子马选在色噪声作用... 分子马达是一类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们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它们沿相应微管作定向运动,其定向运动机制时高分子合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引入分子马达双头之间的耦合作用势函数,建立分子马选在色噪声作用下的双头耦合模型。采用二阶龙格-库塔算法求解Langevin方程,结合Monte Carol模拟方法,计算得到马达的停留时间和跃迁时间。进一步分析讨论了耦合系数、阱深参数、噪声强度时停留时间及跃迁时间的影响,并作了相应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马达 双头耦合模型 色噪声 非平衡涨落 停留时间
下载PDF
Reduction of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of overlapped graphene by bonding carbon chains
19
作者 Yuwen Huang Wentao Feng +2 位作者 Xiaoxiang Yu Chengcheng Deng Nuo Y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56-62,共7页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interfacial thermal transport and reducing the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rmal management and modulation.Herein,the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interfacial thermal transport and reducing the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rmal management and modulation.Herein,the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overlapped graphene nanoribbons is largely reduced by adding bonded carbon chains as shown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And the analytical model(phonon weak couplings model,PWCM)is utilized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two-dimensional thermal transport mechanism at the cross-interface.An order of magnitude reduction of the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is found as the graphene nanoribbons are bonded by just one carbon chain.Interestingly,the decreasing rate of the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slows down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arbon chains,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ased on analytical model.Moreover,by the comparison of PWCM and the traditional simplified model,the accuracy of PWCM is demonstrated in the overlapped graphene nanoribbons.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way to improve the interfacial thermal transport and reveal the essential mechanism for low-dimensional materials applied in thermal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non engineering GRAPHENE phonon weak couplings model molecular dynamics
下载PDF
超快激光加工的多尺度理论研究及耦合模型构建综述(特邀)
20
作者 王文君 潘爱飞 梅雪松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333,共18页
超快激光加工可以实现常规加工方式难以实现的高、精、尖、硬、难等加工,已成为精密精细制造技术的最佳选择。超快激光加工理论研究是超快激光微纳可控制造的基石,笔者着重介绍了超快激光作用下的电子动力学行为以及光子-电子-离子耦合... 超快激光加工可以实现常规加工方式难以实现的高、精、尖、硬、难等加工,已成为精密精细制造技术的最佳选择。超快激光加工理论研究是超快激光微纳可控制造的基石,笔者着重介绍了超快激光作用下的电子动力学行为以及光子-电子-离子耦合过程中原子尺度的理论研究,探讨了目前针对超快激光加工的多物理场跨尺度耦合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仿真结果及局限性,总结了超快激光加工理论模型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光学 超快激光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激发 双温方程 分子动力学 流体力学 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