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与磁共振成像特征研究
1
作者 朱红娜 曲晓瑜 +2 位作者 王昞 陆慧琴 苏安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理学特征与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48例眼眶DLBCL患者纳入眼眶DLBCL组,另选取同期5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纳入原发性DLBCL组。分析眼眶DLBCL组... 目的探讨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理学特征与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48例眼眶DLBCL患者纳入眼眶DLBCL组,另选取同期5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纳入原发性DLBCL组。分析眼眶DLBCL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影像学特征,并比较2组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结果眼眶DLBCL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眼局部肿块48例(100.00%)、眼球活动受限38例(79.17%)、眼球突出33例(68.75%)、视力下降25例(52.08%)、复视17例(35.42%)和鼻出血9例(18.75%);眼眶DLBCL好发于肌锥外间隙(54.17%),病变多位于眼眶上方(52.08%),T1加权像主要表现为中等信号(60.42%),T2加权像主要表现为中等信号(56.25%)和高信号(29.17%),扩散加权成像主要表现为高信号(58.33%),表观扩散系数图主要表现为低信号(60.42%)。2组患者在病理组织学分型、CD20阳性表达、CD79a阳性表达、CD45RO阳性表达、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病理学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眶DLBCL组患者外周血PLR高于原发性DLBCL组,NLR、LMR低于原发性DLBC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眶DLBCL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MRI可作为其主要诊断手段,结合病理学免疫组化分析及外周血PLR、NLR、LMR检测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免疫组化 T2加权像
下载PDF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青 张云岗 +3 位作者 路军 曹勍 潘静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LBCL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56~83岁,中位年... 目的探讨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LBCL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56~83岁,中位年龄70岁。9例均有结外累及,包括骨髓、肺及肾上腺、鼻咽部、回盲部、脾脏、乳腺、胸壁。光镜下见中-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核仁显著。免疫表型:9例CD5、CD20、CD79a呈弥漫阳性,8例BCL-2呈阳性,6例BCL-6呈阳性,5例MUM-1呈阳性,4例CD1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40%~80%。Hans分型:6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亚型,3例为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ABC)亚型。随访6. 5~23. 5个月,1例死亡,6例存活,但病情均进展或复发,2例失访。结论 CD5阳性DLBCL患者的病程呈侵袭性,多见于老人,常累及结外。免疫组化标记BCL-2多为阳性,CD10多为阴性。常规化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D5 临床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水若鸿 王坚 +4 位作者 陆洪芬 孙孟红 施达仁 郑爱华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各种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 15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3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LPL)、36例滤泡性淋巴瘤 (FL)、2 5例套细胞淋巴瘤 (MCL)、7例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ZL)和... 目的 :探讨各种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 15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3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LPL)、36例滤泡性淋巴瘤 (FL)、2 5例套细胞淋巴瘤 (MCL)、7例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ZL)和 30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ALT MZL)的石蜡切片进行HE形态学观察和CD5、CD10、CD2 3和cyclinD1等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各种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在组成细胞和组织结构上各具特征 ;免疫表型 :SLL表达CD5 (82 % )和CD2 3(80 % ) ,FL表达CD10 (87% ) ,MCL表达cyclinD1(84 % )和CD5 (80 % ) ,MZL/MALT MZL和LPL均不表达CD5、CD10、CD2 3和cyclinD1。结论 :各种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均是独立疾病 ,各具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 ,结合HE形态学观察和CD5、CD10、CD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B细胞淋巴瘤 病理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免疫表型
下载PDF
鼻咽部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段瑞 吴继华 +1 位作者 景青萍 张建中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鼻咽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瘤细胞主要聚集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腔内,部分可位于中等血管...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鼻咽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瘤细胞主要聚集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腔内,部分可位于中等血管内。这些血管内的淋巴样细胞,体积增大,不规则,泡状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20、CD79a、LCA(+),Ki-67增殖指数很高。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非常罕见的亚型,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明确诊断主要依靠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及尸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D_(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青 徐天蓉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3,I008,共4页
目的:研究CD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相鉴别。方法:对9例ALCL淋巴结活检材料常规处理后,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结果:9例均呈CD30阳性,4例为... 目的:研究CD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相鉴别。方法:对9例ALCL淋巴结活检材料常规处理后,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结果:9例均呈CD30阳性,4例为T细胞性,3例为B细胞性,2例既无T也无B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其形态特征为:部分或全部淋巴结受累。肿瘤细胞核为多形,窦内浸润及巢状浸润。结论:ALCL为非同源性但形态特征相似。需与以下疾病鉴别: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Hodgkin病及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淋巴结转移 免疫表型 CD30
下载PDF
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雯 刘林华 +2 位作者 孙振柱 王春 张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 探讨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分析13例CD5阳性的DLBCL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临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DLBCL组织CD5... 目的 探讨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分析13例CD5阳性的DLBCL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临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DLBCL组织CD5抗原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全部表达B系列抗原CD20、CD79a.组织学特征:9例为中心母细胞变异型,2例为免疫母细胞变异型,2例为间变型.治疗方案选用R-CHOP,其中7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另3例未选择治疗.随访4 ~46个月,3例死亡,9例情况良好,1例失访.结论 CD5阳性的DLBCL临床少见,老人多发,其分期高、预后不良,亟需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CD5 形态学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合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永芳 许春伟 +6 位作者 崔淼 张博 邵云 王海艳 王怀涛 李晓兵 张彤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排列疏密不一,形态多样... 目的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排列疏密不一,形态多样。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异型性明显,细胞界限尚清,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胞核大,常呈马蹄形,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为弥漫细颗粒状,核分裂象较多见。免疫组化显示:CD30表达均阳性,CD20、CD79α、Pax-5表达均阴性,符合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论掌握间变大细胞瘤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提高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对其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D30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宁 张彤 莫伏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的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参照WHO 2001年恶性淋巴瘤分类,对8例同时表达B细胞抗原及CD30抗原的弥漫性LB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临床随访.结果 8例弥漫性LBCL免疫组化CD30阳... 目的探讨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的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参照WHO 2001年恶性淋巴瘤分类,对8例同时表达B细胞抗原及CD30抗原的弥漫性LB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临床随访.结果 8例弥漫性LBCL免疫组化CD30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胞膜,其中2例伴有核旁高尔基区点状阳性,1例合并ALK呈粗大颗粒状胞质阳性,全部表达B系列抗原CD20、CD79α及CD138,2例EBV阴性,2例TIA-1阴性.组织学特征:3例呈窦性生长,2例呈明显的T/nul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核型改变,3例以普通的中心母细胞性为主.临床以老年患者多见,4例随访4~28个月,1例仍在化疗,3例情况良好,4例失访.结论 CD30阳性的弥漫性LBCL具有嗜窦性,间变性或为普通性非间变性的组织细胞形态特征,可合并ALK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大细胞 CD30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肺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段立 潘铁成 +3 位作者 魏翔 刘立刚 胡敏 徐利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8期1004-100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形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我院1例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肉眼观察肿瘤为灰白色不规则分叶状团块,...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形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我院1例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肉眼观察肿瘤为灰白色不规则分叶状团块,切面灰白色,鱼肉样,有大量坏死灶;显微镜观察被覆呼吸上皮下中心母细胞样细胞弥漫增生,浸润肺组织,瘤细胞坏死明显。免疫组化:CD20(+),CD79α(+),CD3(-),CD45RO(-),PCK(-)。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而原发于肺的DLBCL更极为罕见。该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以组织病理学形态为基础并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结外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华 刘小丽 刘华庆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按照WHO关于B细胞淋巴瘤的新分类,对我省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及基因重排的研究。探讨三结合方案在DLBCL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 目的按照WHO关于B细胞淋巴瘤的新分类,对我省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及基因重排的研究。探讨三结合方案在DLBCL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同时采用PCR扩增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β基因(TCR-β)克隆性重排的研究。结果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有四种变型,分别为中心母细胞型17例(60.7%),免疫母细胞型5例(17.8%),间变性大细胞型4例(14.3%),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2例(7.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8例DLBCL肿瘤细胞CD20均阳性表达(100%);4例间变性大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30阳性表达(14.3%);1例中心母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5阳性表达(3.5%);1例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Lysozyme阳性表达(3.5%)。PCR扩增检测结果:DLBCL中IgH重排9例(32.1%),TCR重排10例(35.7%),双阳性2例(7.1%),总的阳性率为75.0%。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长期以来一直是病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按照WHO新分类,以标准形态学观察,规范成套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以及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三者相结合而形成诊断方案,能极大地提高DLBCL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形态学 免疫组化 基因重排
下载PDF
大细胞性淋巴瘤的形态学与免疫组织化学——58例石蜡切片染色结果分析
11
作者 李甘地 张尚福 杨秀英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5-79,共5页
用抗T细胞、B细胞,组织细胞及Ki-1抗原单克隆抗体对58例大细胞性淋巴瘤的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并与组织学改变加以比较。结果发现58例中B细胞性43例(74.1%),外周T细胞性15例(25.9%)。其中2例B,1例T细胞瘤形态学上为大细胞间变性,并为Ki-... 用抗T细胞、B细胞,组织细胞及Ki-1抗原单克隆抗体对58例大细胞性淋巴瘤的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并与组织学改变加以比较。结果发现58例中B细胞性43例(74.1%),外周T细胞性15例(25.9%)。其中2例B,1例T细胞瘤形态学上为大细胞间变性,并为Ki-1阳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有价值的形态改变为粉尘状染色质,中等大小的嗜酸性核仁,浅染胞浆,血管增生及嗜酸性细胞浸润。大细胞B淋巴瘤则为边集粗糙之染色质,嗜碱性核仁及浆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
12
作者 张红 许磊 +1 位作者 陆俐丽 翁秀琴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上的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观察24例ALCL病理形态以及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鄄过氧化酶连结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瘤细胞形态多样...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上的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观察24例ALCL病理形态以及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鄄过氧化酶连结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瘤细胞形态多样,沿窦或滤胞间浸润,或呈巢状分布。免疫组化标记24例CD30均呈阳性,其中23例为T细胞性,1例为裸细胞性,CD15均阴性。ALKP80标记12例,其中3例阳性。结论:ALCL的病理学改变是多样性的,免疫组化在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 诊断
下载PDF
MICM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凯祺 苏丽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75-1278,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异质性,也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随着基因组学、诊断技术和靶向治疗的发展,淋巴瘤的诊断分型不再局限于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异质性,也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随着基因组学、诊断技术和靶向治疗的发展,淋巴瘤的诊断分型不再局限于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逐渐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出现的各种生物标志物也为深入了解淋巴瘤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优化治疗及评估预后奠定了基础。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分型一起构成了淋巴瘤诊疗的MICM分型。现就MICM分型在DLBCL诊断、分型、分期、治疗及预后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形态学 免疫表型 细胞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MICM分型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不同阶段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静 魏清柱 吕田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回顾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发病阶段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9岁,汉族。首次发病以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MRI显示右侧顶枕叶皮质下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 目的回顾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发病阶段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9岁,汉族。首次发病以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MRI显示右侧顶枕叶皮质下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和FLAIR成像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呈点状强化;激素冲击治疗后病灶逐渐消失。再次发病以头痛、呕吐和左侧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MRI显示右侧额顶叶大片状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成像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实性强化。于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较丰富,胞核大小形态不一,核分裂象易见,片状坏死,间质小血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膜CD20、胞核配对盒基因5和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呈阳性,少数肿瘤细胞胞膜CD10和CD30、胞核周期蛋白D1呈阳性,CD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80%。EBER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m RNA呈阴性。肿瘤组织呈明显噬血管特性,围绕并侵犯血管壁,最终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呈实性占位性或浸润性病变,是肿瘤发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与肿瘤嗜血管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免疫组织化学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玉兰 郑乐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6期104-10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年龄为4~78岁,其中11例发生于颈部淋巴结,表现...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年龄为4~78岁,其中11例发生于颈部淋巴结,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有或无压痛,伴发热、体重下降、部分有淋巴结融合,镜下普通型12例,占60%,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不规则或卵圆形、梭形,胞浆丰富、嗜酸,核空网状,核膜粗,可见1~3个不等的嗜双色核仁、中位或靠边分布,核分裂易见,可见顿挫型病理性核分裂;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30(20例均阳性)、ALK(5例阳性)、CD5(18例阳性)、CD7(12例阳性)、CD138(8例阳性)、Ki-67(60%~85%阳性)、CD3(19例阳性)、CD45RO(19例阳性)、TIA-1(18例阳性)、Vim(20例均阳性)、mum-1(10例阳性)、CD2(11例阳性)、CD8(10例阳性)、CD68(1例阳性)、Bcl-2(6例阳性)、Bcl-6(12例阳性)。结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比较少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基因重排、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aLK
下载PDF
24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岳娜 叶明 +1 位作者 熊淑晨 刘艳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病理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4例PB-DLBCL的病理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24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8.9岁(28~81岁),22例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病理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4例PB-DLBCL的病理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24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8.9岁(28~81岁),22例表现为单侧乳腺肿块(左侧14例、右侧8例),2例为双侧乳腺肿块。组织学上,乳腺小叶、导管周围、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见中等至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免疫表型:24例均表达CD20和PAX-5,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3例表达CD5;17例为非生发中心型(non-GCB),7例为生发中心型(GCB)。随访时间18~125个月,7例死亡,11例病情缓解生存,6例失访。结论PB-DLBCL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对于术中冰冻及穿刺活检组织,形态学更趋不典型,因此,需要提高对PB-DLBCL病例的认识,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乳腺淋巴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EB病毒编码的RNa
下载PDF
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涂剑宏 瞿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例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为女性,年龄2...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例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为女性,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52岁;5例为右侧,3例为左侧,1例为双侧。8例确诊为原发,1例为继发。免疫表型:9例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LCA、CD20、CD79a均阳性表达,CD3、CD5、CK均阴性;Ki-67指数70%~95%,中位数90%。结论乳腺淋巴瘤少见,患者多为女性,好发于单侧乳腺,原发性多见,病理类型主要为弥漫大B细胞型。病理光镜及免疫组化结果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粉花 王刚平 许京中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8期489-491,共3页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提高对DLBCL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2例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组织形态和临床表现,补充完善所有患者CD20、CD3、CD10、bcl-6、MUM-1、Ki-67免疫表型测定,为与其...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提高对DLBCL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2例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组织形态和临床表现,补充完善所有患者CD20、CD3、CD10、bcl-6、MUM-1、Ki-67免疫表型测定,为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对精原细胞瘤、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部分病例检测AE1/3、PLAP、CD30、ALK、CD5和CyclinD1.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原发DLBCL,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1~71岁,平均48岁;13例结内,9例结外.生发中心细胞(CGB)型13例(结内7例,结外6例),非CGB(non-CGB)型9例(结内6例,结外3例),结合临床和组织形态学17例可诊断,再结合免疫组织化学22例均可诊断.结论 DLBCL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三者相结合能较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双 李道胜 +1 位作者 班媛媛 滕清良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12例血管内大B细...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8~76岁;临床症状主要有皮肤红斑及皮下结节(发生于皮肤者)、头痛头晕及行走不稳(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咳嗽咳痰(发生于肺者);光镜下表现血管腔内充满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D20阳性。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淋巴瘤细胞选择性的在血管腔内生长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方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诊断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双 李道胜 +1 位作者 班媛媛 滕清良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2~64岁;1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行走不稳。CT检查均发现颅内占位,4例发生了转移,分别转移到睾丸、肝脏、肺脏和乳腺,其余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均未见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光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弥漫性生长,特征性的分布于血管周隙;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与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以及反应性星形细胞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及B细胞系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其中3例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7例均表达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余5例均表达MUM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指数70%~90%。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弥漫性分布于血管周隙的中心母细胞样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