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osting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Resources Nationwide
1
作者 CHEN Jin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2023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resources nationwide to boost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resources nationwide to boost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an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line with th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For this purpose,high-level platforms for innovation should be built quickly,and refine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major national projects.Furthermore,institutional frameworkssshould be continuously innovated,while open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tinu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tional strength in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the resources nationwide world leade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有组织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战略与进路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劲 尹西明 +1 位作者 陈泰伦 金珺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对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仍缺乏指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与转型升级的方法论和创新管理新思想。面向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挑战,批...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对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仍缺乏指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与转型升级的方法论和创新管理新思想。面向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挑战,批判性回顾国家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和有组织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瓶颈”,基于整合式创新思想和场景驱动创新理论,提出以“有组织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新战略范式,明晰有组织创新的内涵边界和理论基础,系统探讨其核心构成要素和典型特征,进一步从结构、过程和功能视角阐释运行机理,提出实践进路。研究结果为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总体战略导向从后发追赶、创新驱动向超越追赶、创新引领转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路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形成科技先导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引与战略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 新型举国体制 企业主导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再论新质生产力:认识误区、形成条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89
3
作者 周文 许凌云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7,共12页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例如,将传统产业排除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之外;否认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例如,将传统产业排除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之外;否认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混淆生产力进步与新质生产力形成边界。在澄清上述误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四个方面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形成新质生产力,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建设成熟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基础;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举国体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基本内涵、适用范围与构建思路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洋 李哲 韩军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在基本内涵上,理解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是同时抓住“举国”这个原内核和“新型”这个新内核,正确认识两个内核的关系;在适用范围上,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前提是提出需求明确、仅靠市场竞争难以突破的战略科技任务,并注意适用范围的动态演化性;在构建思路上,要围绕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相关改革,强化中央层面的决策指挥体系,完善技术攻关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适配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体系;在推进实施上,应根据事项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前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知识产权驱动路径与制度协同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一德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2,共20页
新质生产力发展依靠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知识产权是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生产关系的制度载体。现有理论对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内涵尚未达成充分共识,导致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缺乏针对性。生产力以产业为载体,从产业结构转型需求出发... 新质生产力发展依靠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知识产权是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生产关系的制度载体。现有理论对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内涵尚未达成充分共识,导致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缺乏针对性。生产力以产业为载体,从产业结构转型需求出发,发展新质生产力不限于追求未来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根本上是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需求强化,既包括通过创新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也包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制度载体,知识产权通过双重路径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支撑建设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二是衔接市场力量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保障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顺畅运行。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识产权需从供给、需求、环境三个维度作出制度协同,从而优化知识产权创造供给,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建设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内外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知识产权 创新驱动 新型举国体制
下载PDF
从学院派到企业家:机会—资源一体化框架下科学家创业模式研究
6
作者 赵晨 王戈菲 周锦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2,共11页
新型举国体制下核心领域科研攻关要求科学家将前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家主导创业活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从学院派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成为科学创业的直接挑战。基于机会—资源一体化框架,从行动者视角探究科... 新型举国体制下核心领域科研攻关要求科学家将前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家主导创业活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从学院派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成为科学创业的直接挑战。基于机会—资源一体化框架,从行动者视角探究科学家主导的创业模式。通过龙芯中科和中科纳新的双案例研究发现:首先,创业机会是科学创业的先决条件,根据创业机会涌现方式差异可将科学家创业划分为机会发现驱动模式和机会创造驱动模式。其次,两种科学家创业模式的机会—资源一体化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机会发现驱动模式强调发现科学创业机会,由外部机会—资源一体化推动内部机会—资源一体化;机会创造驱动模式强调创造科学创业机会,由内部机会—资源一体化驱动外部机会—资源一体化。最后,外部环境要素和企业内部要素影响科学家创业模式选择。研究结论可为新型举国体制下科学家为国创业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学家创业 机会—资源一体化 行动者视角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机制与实践路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的研究
7
作者 杜传忠 李钰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5,共11页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需统一于共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着眼于领跑式创新和全面创新,深入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实践场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需统一于共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着眼于领跑式创新和全面创新,深入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实践场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需首先从创新目标、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完成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性重构,进而明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作用机制。最终在实践路径上,要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制度创新,破除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人才体系,将人口规模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构建数字生态,实现创新要素变革和创新体系提质增效;强化开放创新,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引导科技向善,建设惠及大众的国家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新型举国体制 新一轮科技革命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法治图景
8
作者 费艳颖 张栩凡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7,60,共9页
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科技法治是在法治轨道上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保障。关于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政策法律规定宏观指导意义较强,可操作性相对不足,在统筹协调、主体支撑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面临制度疏... 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科技法治是在法治轨道上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保障。关于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政策法律规定宏观指导意义较强,可操作性相对不足,在统筹协调、主体支撑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面临制度疏漏和落实落地难的境遇,无法有效回应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法治需求。推进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法治化转型及制度体系建构,既要实现法治功能转变,从促进型法律迈向激励型法律,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发展,又要搭建新型举国体制运行的科技法治框架,建立健全配套法律制度,为新型举国体制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法治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来自上市公司异地子公司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黄正松 单凌涛 徐政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81-98,共18页
资本跨地区流动在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深入分析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企业资本跨... 资本跨地区流动在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深入分析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具有正向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的程度就越高,这种正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东、西部地区尤为显著;影响机制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营商环境来促进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因此,我国应善用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的正向影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营商环境水平来提升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跨地区流动 资源配置 营商环境
下载PDF
我国新质生产力的赋能逻辑——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
10
作者 谢地 钟玲玲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共11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国竞争不断升级,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大了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发...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国竞争不断升级,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大了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推动制度、体制、机制系统集成式改革,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和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不可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何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不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亟须系统性研究。鉴于此,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3个方面来阐释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共同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内在逻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赋能逻辑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新型生产关系 体制机制改革
下载PDF
国有资本进入对民营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兼论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张建宇 张琳 杨旭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7,共11页
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基础,通过在市场失灵时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助力企业适应数字化创新对传统技术创新范式及行动逻辑的变革。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探讨新型举国体制下国有资本... 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基础,通过在市场失灵时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助力企业适应数字化创新对传统技术创新范式及行动逻辑的变革。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探讨新型举国体制下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形成的数字化创新共同体是新型举国体制下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有效治理安排,国有资本主要通过发挥示范引领、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创新,且在战略性国有资本参股、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应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下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制度优势,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统筹协调、资源赋能与组织动员能力,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数字化创新模式,以实现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本 数字化创新 新型举国体制 行业竞争程度 数字基础设施
下载PDF
政策协调、不确定性与大型技术系统创新——中国核电技术赶超的案例研究
12
作者 陈玲 孙君 付宇航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95,共24页
后发国家技术赶超需要实现“市场规模”和“技术自主”的双重目标,但现实中这一进程普遍面临技术依赖的“追赶者陷阱”的问题。论文采用个案内过程追踪的研究方法和“政策子系统”的分析视角,基于中国核电50年的技术赶超历程,解释了后... 后发国家技术赶超需要实现“市场规模”和“技术自主”的双重目标,但现实中这一进程普遍面临技术依赖的“追赶者陷阱”的问题。论文采用个案内过程追踪的研究方法和“政策子系统”的分析视角,基于中国核电50年的技术赶超历程,解释了后发国家如何通过政策协调实现大型技术系统的技术赶超。研究发现,大型技术系统的创新绩效与其所在政策子系统的特性密切相关,核电政策子系统具有碎片化的结构和行为目标,需要同步进行政府部门间协调和政府对市场协调,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国家意志、行政指令、共识信号和市场竞争等。政策协调通过降低大型技术系统中产业主体面临的供需不确定性,解决产业主体专用化投资不足的激励困境。跳出“追赶者陷阱”的关键在于建立国产化率目标硬约束与多种协调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技术赶超中政府角色的认识,弥补了已有文献对于大型技术系统产业管理体制研究不足的理论缺口,对新型举国体制下提高系统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协调 大型技术系统赶超 核电技术 政策子系统 新型举国体制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逻辑、模式及路径 被引量:11
13
作者 戚聿东 沈天洋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7,共15页
推动以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拥有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诸如国家战略、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优势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人工智能凭借渗透性、协同性、... 推动以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拥有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诸如国家战略、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优势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人工智能凭借渗透性、协同性、替代性和创造性等技术经济特征能够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产业体系。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具有多维逻辑,包括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创新和发展的理论逻辑、通用目的技术引致生产力实现跃升的历史逻辑、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的现实逻辑。人工智能凭借数智属性赋能新质生产力,具体映射在企业发展上分别呈现数据+应用场景人机协同模式、技术牵引价值链生态模式、组织平台化跨界融合模式。中国人工智能已从实验室进入应用落地的新阶段,面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比上不足”的阶段、场景建设广度和深度不足、算力服务供需不匹配、高质量中文数据匮乏、青年数字人才培养和引进整体处于探索阶段、行业规制成效显著但通用立法欠缺等应用层面问题,要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卡脖子”技术攻坚,推进场景开放创新,积极发展公共云突破算力边界,提升建设高质量中文语料库的能力,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创新复合型人才,并以包容审慎原则推动统一式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数智 新型举国体制
下载PDF
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冰 李宏伟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当前美国将科技领域视为地缘博弈舞台,构建关键技术封锁网络。为突破封锁打压,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亟须探索总结产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创新发展路径。围绕不同创新主体、不同需求场景,从宏...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当前美国将科技领域视为地缘博弈舞台,构建关键技术封锁网络。为突破封锁打压,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亟须探索总结产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创新发展路径。围绕不同创新主体、不同需求场景,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提出三种创新模式,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错位协同攻关格局。具体表现为宏观层面为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国家重大工程驱动发展模式,瞄准颠覆性前沿技术突破,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中观层面为多层次“链长制”发展模式,实现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微观层面为常态化“揭榜挂帅”发展模式,以单点技术攻关,实现快速响应,激发内生潜力和创新活力,三种模式在商业航天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基于此,研究从立足技术发展需求、打造产业生态“内循环”、铸造更多“大国重器”维度提出优化建议,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链长制 揭榜挂帅 科技攻关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的数字化重构——新型举国体制驱动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任伍 温馨 武天鑫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共13页
新型举国体制界定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使命及其现实挑战,其通过战略驱动、市场驱动和制度驱动牵引国家创新体系重构升级。数字化重构能够变革创新效能生成机制,是国家创新体系变革的必然战略选择。通过对新型举国体制驱动国家创新体系... 新型举国体制界定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使命及其现实挑战,其通过战略驱动、市场驱动和制度驱动牵引国家创新体系重构升级。数字化重构能够变革创新效能生成机制,是国家创新体系变革的必然战略选择。通过对新型举国体制驱动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化重构的机理与路径开展研究,本文发现数字化重构驱动新型举国体制与国家创新体系兼容适配,重塑国家创新体系的使命机制、协同机制和治理机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绩效。数字化重构赋能国家创新能力跃迁,推动数字创新机制演化升级,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果绩效。以数字化重构加速凝聚创新战略的使命共识、放大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力量、驱动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以及引领国家创新制度变革构成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化重构的主要战略路径。本文通过探究新型举国体制、国家创新体系和数字化重构的协同演化逻辑,揭示数字化重构国家创新体系的动因、路径及其效能生成机制,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新型举国体制 数字化重构 创新效能 创新机制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中国基础研究效能驱动范式实证研究
16
作者 杨帮兴 杜宝贵 于晓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9,共12页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基础研究效能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战略要求。为探索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效能驱动范式,基于资源配置理论,运用动态fsQCA方法就中国31个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和创新环境对基础研究效能的影响进行组态分析。结果发现...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基础研究效能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战略要求。为探索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效能驱动范式,基于资源配置理论,运用动态fsQCA方法就中国31个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和创新环境对基础研究效能的影响进行组态分析。结果发现:①存在3类高水平基础研究效能驱动范式,即资源导向型、双轨资源调配型和有为政府下平台服务-环境型;②中国基础研究效能存在明显的地域失衡及空间分化特征,依靠政府力量进行计划资源配置仍是当前中国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的主要路径;③在特定客观禀赋条件下,配置方式与科技资源、创新环境维度下部分条件或条件组合之间存在等效替代效应。当前,双轨资源调配型是中国实现高水平基础研究效能驱动范式的主流变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基础研究 驱动范式 效能
下载PDF
战略科学家研究述评及未来研究议题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丹丹 王小理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49,共8页
战略科学家是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大议题,战略科学家概念和政策是新兴学术课题。本研究围绕“什么是战略科学家”“为什么需要战略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从哪里来”这三大核心议题和相关概念进行多层次学理和政策比... 战略科学家是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大议题,战略科学家概念和政策是新兴学术课题。本研究围绕“什么是战略科学家”“为什么需要战略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从哪里来”这三大核心议题和相关概念进行多层次学理和政策比较辨析,提出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和十个延展子议题,为拓展战略科学家深层次学术探讨、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和政策转化等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科学家 人才成长规律 大科学时代 新型举国体制
下载PDF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路径
18
作者 杜彬恒 吴琦 +4 位作者 张可云 钮钦 刘现伟 卢晓梅 周勇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37,共37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针对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围绕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展开多方面多较多研讨。研究认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基础地位和人才资源的引领地位,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战略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逻辑,深刻把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推进策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推进和系统集成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统筹处理好事关科技创新的重大原则和重要关系;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党的领导作用,推动多种经济体联合攻关,用好国际资源加快国家战略高新技术转化应用,优化新型举国体制的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促进各类数据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链条部署和打造企业生态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创新,加强导师、工程师、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体系化、集成化能力,深化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加强人才资源战略支撑,注重人才力量发展长效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交流机制和引进国际人才等领域的改革,支持全面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科技 人才 创新体制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创新 企业科技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的国家视角:源起、概念与应用
19
作者 刘安蓉 曹晓阳 +2 位作者 张科 苗红波 张建敏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52-66,共15页
颠覆性技术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格局”的革命性力量,已上升为国家非对称战略的破题之举。基于国家视角探索更为宏观和战略的概念诠释具有时代意义。首先,本文多维度溯源国家视角的形成,从历史逻辑上探查了颠覆性技术、康... 颠覆性技术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格局”的革命性力量,已上升为国家非对称战略的破题之举。基于国家视角探索更为宏观和战略的概念诠释具有时代意义。首先,本文多维度溯源国家视角的形成,从历史逻辑上探查了颠覆性技术、康波周期与世界科技强国崛起的内在关联,从战略成因上梳理了颠覆性技术应用于大国转型性创新的战略化历程及其内在逻辑,从理论源由上阐释了颠覆性技术变革过程的战略情境与颠覆性技术概念认知中蕴含的国家视野。其次,分析了颠覆性技术国家视角的本质与着力点,给出“愿景驱动、需求导向、源头供给、格局重塑”的基本定位,并归纳了国家视角颠覆性技术的概念框架。最后,结合国家视角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应用,提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点类型和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国家视角 战略 概念 新型举国体制
下载PDF
高校有组织科研:内涵、难点堵点与化解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立雨 朱白雪 高冬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0-160,共11页
高校是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实施有组织科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面向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促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高校有组织科研在体制机制、保障条件、成果评价、行政与学术权力协调等方面存在一定问... 高校是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实施有组织科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面向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促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高校有组织科研在体制机制、保障条件、成果评价、行政与学术权力协调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亟待关注难点何解、堵点何疏。通过案例分析,围绕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从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平台建设、项目统筹、经费投入、成果转化、人员管理等方面提出解决高校有组织科研难点堵点的对策建议,为促进高校深入实施有组织科研、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 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