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新主流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建构策略研究
1
作者 于苗 苏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主流国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大体呈现出一个由平面化的“工具人”到立体化的“存在者”的转变,新主流电影中主旋律题材、商业化呈现、艺术化表达的“三驾马车”又赋予了女性形象构建与两性关系表达的新意涵。从走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主流国产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大体呈现出一个由平面化的“工具人”到立体化的“存在者”的转变,新主流电影中主旋律题材、商业化呈现、艺术化表达的“三驾马车”又赋予了女性形象构建与两性关系表达的新意涵。从走出“凝视与臆想境况”“忽视与失语困境”以及“花木兰式境遇”三方面,分析《万里归途》《夺冠》《我和我的父辈》等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书写,探寻新主流电影中女性形象在实践路径上的提升与建构策略上的优化。让女性角色在未来的新主流电影中更多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承担者,以独立平等的姿态为中国新主流电影开辟出一条更为健康的多元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女性形象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张湘一 刘玉佩 +1 位作者 陈锡友 丁道群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4年第3期57-67,共11页
以X省Y市4所普通高中的883名高一学生为对象,考察新高考改革选科中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以及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选科中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起着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我选科... 以X省Y市4所普通高中的883名高一学生为对象,考察新高考改革选科中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以及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选科中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起着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我选科,学生为他人选科时感知到的责任感较小,更倾向于为他人选择高兴趣—高难度的科目;学生自我选科时感知到的责任感较大,更倾向于为自己选择低兴趣—低难度的科目。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家长应深入了解高中生选科现状,树立“远景性”的选科导向,重视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发掘;科学认识选科责任,各方协同,助力学生合理选科;正视自我—他人选科差异,聚力优化选科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高考选科 调节聚焦理论 责任感
下载PDF
新时期反思文学反映论的三种学理路径
3
作者 赖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新时期对文学反映论的反思,始终伴随对“唯认识论”思维的清理:以认识论统摄文学,容易掩抑文学应有的审美、价值和人性维度,使之沦为摹写现实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针对文学反映论及其背后的认识论问题,主要采用了三种反思方法,... 新时期对文学反映论的反思,始终伴随对“唯认识论”思维的清理:以认识论统摄文学,容易掩抑文学应有的审美、价值和人性维度,使之沦为摹写现实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针对文学反映论及其背后的认识论问题,主要采用了三种反思方法,取得了不同的理论效果:一是“原理廓清”,主要围绕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反映论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进行正本清源,促成机械反映论向能动反映论的平稳过渡;二是“嫁接修复”,力主在追求确定性的知识映现机制中,植入彰显主观性的审美维度,实现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等本土话语的辩证创新;三是“颠倒挪移”,声张文学应与追求客观性、确定性的认识论彻底决裂,而完全倒向主体性、价值性一维,以完成客体性文论向主体性文论的激情跃进。整理反思文学反映论的诸种路径,有益于从文论知识生产的学理层次,对本土文论的创新机制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学理 文学反映论 审美反映论 文学主体论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升路径探究
4
作者 范香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4-47,共4页
新时代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需要从历史、现实、实践三重维度着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构建;以增强话语主体的理论自觉性、文化自信心、使命自豪感的三重向度为着力点提升话语主体能力;以创新话语内容、提升话语表达力、... 新时代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需要从历史、现实、实践三重维度着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构建;以增强话语主体的理论自觉性、文化自信心、使命自豪感的三重向度为着力点提升话语主体能力;以创新话语内容、提升话语表达力、增强话语传播力的“一体两翼”格局构建锻造话语内容表达力与传播力;以设立话语效果评价标准及反馈平台建立健全话语效果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理论 话语主体 话语内容 话语效果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力主体性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
5
作者 徐绮蔚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8期23-30,共8页
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主体性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唯一的主体性要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因此,新质生产力必然表现出人民主体的本质特征。从主体性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 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主体性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唯一的主体性要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因此,新质生产力必然表现出人民主体的本质特征。从主体性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源表现为“一切依靠人民”,其具体体现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产业升级,激发劳动者创造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为本,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从人民主体出发,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旨归表现为“一切为了人民”,即坚持人民至上,让人民群众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人民主体
下载PDF
个人的当代形貌:社会化理论的世纪挑战——人的主体性的新发展与以人为本的时代源泉 被引量:25
6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82,共10页
我们处在社会学创始以来又一个极为复杂的时期,现代性穿越了以往的束缚,追求更加自由、轻快和流畅的节奏,生活发生了持续的巨变。短暂的需要取代了对永恒的向往,流动变化比稳定持久更具有常态性,社会和集体的事业离开了传统航道,个人境... 我们处在社会学创始以来又一个极为复杂的时期,现代性穿越了以往的束缚,追求更加自由、轻快和流畅的节奏,生活发生了持续的巨变。短暂的需要取代了对永恒的向往,流动变化比稳定持久更具有常态性,社会和集体的事业离开了传统航道,个人境遇也更为不确定和难以预见。这些再次提示我们:传统理论的基础并非想象中那样牢不可破,反观传统、审查经典、重建理论视野和思维轨道永远是必要的。这种“反向而行”的过程能够显露传统理论对人本身价值目标的忽略和背离。在当代, 人的主体性发展穿越了“个体化”、“个性化”阶段,迈进了“个人化”里程,这是当代个人对这个变迁时代的实践回应,也是现时代个人与以往时代个人的标志性区别。这种状况显示了,人是新型现代性和社会工程的主体,并通过这一过程施展才能、发挥创造性、型塑历史,实现自己的期待、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是蕴涵于我们时代自身的以人为本的源泉,也是人本型、创新型和未来型社会化理论的现实支撑。于是,如何型塑具有时代精神的精英和社会财富的继承者,托起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希望,也就再次成为理论社会学与时代和实践的一个交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现代性 人的主体性 个人化 新型社会化理论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知识共享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向先 郭顺利 李昆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6,共8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知识共享由知识、知识共享主体、知识共享环境和知识共享技术4个要素组成;其过程分为两种形式,即起始于知识生产者的知识共享过程和起始于知识消费者的知识共享过程;其动因包括以知识共享环境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知识共享由知识、知识共享主体、知识共享环境和知识共享技术4个要素组成;其过程分为两种形式,即起始于知识生产者的知识共享过程和起始于知识消费者的知识共享过程;其动因包括以知识共享环境影响、新媒体技术推动、知识固有属性刺激的外部动因和以学科服务团队知识共享主体需求驱动的内部动因。促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团队知识共享的管理对策为:丰富共享知识的类型和形式,提高共享知识的专业性和相关性;提高知识共享主体积极性和共享能力,发挥团队核心成员的带头作用;加强知识共享文化氛围建设,改善团队内部的信任环境;搭建知识共享新媒体平台,注重共享知识的管理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知识生态 学科服务团队 知识共享 机理
下载PDF
液体输运现象新理论Ⅰ液体粘度理论方程和2个定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克武 张宇英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96-103,112,共9页
将张克武气体氩模型理论微分方程加以发展,推广应用到凝聚态物理学前沿基础研究中,导出液体粘度理论方程,并据理论分析引出两个定理。以42类328种无机、有机、极性与非极性纯质1928个实验数据检验,平均误差1.64%,达到实验容许误差范围... 将张克武气体氩模型理论微分方程加以发展,推广应用到凝聚态物理学前沿基础研究中,导出液体粘度理论方程,并据理论分析引出两个定理。以42类328种无机、有机、极性与非极性纯质1928个实验数据检验,平均误差1.64%,达到实验容许误差范围内。其精度比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著名院士Prausnitz[2001]推荐的最优公式高8倍。在一些情况下,仅需给出熔点和沸点就可准确地从理论上计算出粘度值。解决了过去百年来国际分子物理学中无可靠方法计算液体粘度的科学难题,是百年来工程科技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氩模型理论微分方程 交叉学科中新理论 凝聚态物理性质 粘度理论方程
下载PDF
教育政策主体分类说 被引量:10
9
作者 谭诤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0,共4页
教育政策主体是任何教育政策得以开展的条件和目的,也是必要条件,教育政策主体是教育政策活动的灵魂。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界先后提出了教育政策"单一主体说"、"三分法主体说"和"四分法主体说",随着概... 教育政策主体是任何教育政策得以开展的条件和目的,也是必要条件,教育政策主体是教育政策活动的灵魂。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界先后提出了教育政策"单一主体说"、"三分法主体说"和"四分法主体说",随着概念内涵讨论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政策主体分类也逐渐明朗和科学,促进了教育政策的研究进展。教育政策主体分类的新"四分法主体说"包括制定主体、实施主体、对象主体和评价主体四类。教育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往往体现在各政策主体之间主体性价值的关系和矛盾上。教育政策主体分类具有层级性和交叉性特征,教育政策主体性价值存在差异性和多元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主体 “单一主体论” “三分法主体说” “四分法主体说” 新“四分法主体说”
下载PDF
中国道路哲学创新的源头活水——《资本论》中蕴涵的“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结构论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59,共20页
中国道路最大的哲学创新是为现代化复杂社会系统中的"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结构开创了一条富于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全新道路。这一重大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首要源头活水,就是《资本论》中蕴涵的"劳动、资... 中国道路最大的哲学创新是为现代化复杂社会系统中的"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结构开创了一条富于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全新道路。这一重大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首要源头活水,就是《资本论》中蕴涵的"劳动、资本、国家"三元结构论,正是这个结构的不同系统组合,决定了现代化的三条不同道路。中国创新的最大希望,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解放劳动—创新国家—驾驭资本",从而走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既彻底超越国家主体化的苏联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又从根本上超越资本主体化的西方自由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资本 国家 人民主体论 现代化新道路 《资本论》
下载PDF
和谐:民族理论学科发展的新思路——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炳镐 魏国红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实现民族和谐、民族发展和谐、民族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给民族理论学科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民族理论学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新思路,并深入开展... 实现民族和谐、民族发展和谐、民族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给民族理论学科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民族理论学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新思路,并深入开展研究,是在为和谐社会建设负民族理论学科之“责”,尽民族理论学科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民族理论学科 新思路
下载PDF
关于“新时期文论的变革与反思”的反思——与杨春时教授商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杨春时教授认为:新时期文论主要反拨了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本质观,建立了主体论和审美论的文学本质观。但是,主体性文论和审美论文论也有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在肯定主体创造性的同时,忽视了主体与世界的同一性;在肯定文... 杨春时教授认为:新时期文论主要反拨了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本质观,建立了主体论和审美论的文学本质观。但是,主体性文论和审美论文论也有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在肯定主体创造性的同时,忽视了主体与世界的同一性;在肯定文学审美性的同时,忽视了文学的现实性。因此,在后新时期后现代主义语境中,主体性文论和审美论文论的建立者也进行了反思和理论重建,最终建立了主体间性文论和多维度的文学本质观。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实际上,新时期文论主要建立了审美意识形态文论,包含着文论的主体性;在中国当代,审美意识形态论并没有过时,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主体间性文论并没有成为中国当代文论的主导,受到了各方面的反思批判,主体间性概念本身是一个并不完善的概念,也不能解决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论 反思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主体与人称:利科新主体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莫伟民 贾其臻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6-25,共10页
笛卡尔在“第二沉思”中确立了第一人称单数我思自我的主体地位,开启了近现代西方哲学探讨主体与人称关系问题的序幕。保罗·利科的《作为他者的自身》以语言哲学研究为开篇,包含了语用学和语义学两条进路,人称问题则始终贯穿于整... 笛卡尔在“第二沉思”中确立了第一人称单数我思自我的主体地位,开启了近现代西方哲学探讨主体与人称关系问题的序幕。保罗·利科的《作为他者的自身》以语言哲学研究为开篇,包含了语用学和语义学两条进路,人称问题则始终贯穿于整个研究之中。在语用学进路上,话语表达的主体在其言语中自称为“我”,并以此预设了对话中的“你”“我—你”的极性将第三人称“他”排除在外;在语义学进路上,“人”则作为基本殊相成为了我们所谈论的“他”,主体由各种谓词界定,“我”和“你”甚至无需出现。面对人称问题,语用学和语义学展现出了全然不同的态度,这也造成了两者对待主体有着不同的态度。利科的新主体理论采取“迂回”方式,致力于促成上述两条进路的交互融合,尝试在作为话语主体的“我”与作为基本殊相的“人”的交汇处,在“我—你—他”的融合处给出关于“谁”的问题的合适答案。为此,利科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阐明主体应当如何被认识,还应从语言角度回答“作为他者的自身”如何可能的问题。利科的语言哲学研究对其阐发新的主体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始终与其回应主体疑难的目标相呼应。因此,聚焦作为他者的自身而非自我,并从主体与人称关系入手探究新主体理论,利科自身解释学中的语言哲学研究不仅为探讨自身与他者关系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路径,还为沟通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的主体理论做出了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科 主体 人称 自身 他者 语用学 语义学 新主体理论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党委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浩波 赵立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新时代高校党委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体,担负着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责任。调查显示,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与领导下,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思... 新时代高校党委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体,担负着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责任。调查显示,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与领导下,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亮点纷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显著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力度不断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党委 主体责任
下载PDF
新时期文论的变革与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春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9,共5页
新时期文论主要反拨了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本质观,建立了主体论和审美主义的文学本质观。这是中国文论现代转向的必要环节。同时,主体性文论和审美主义文论也有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在肯定主体创造性的同时,忽视了主体与... 新时期文论主要反拨了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本质观,建立了主体论和审美主义的文学本质观。这是中国文论现代转向的必要环节。同时,主体性文论和审美主义文论也有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在肯定主体创造性的同时,忽视了主体与世界的同一性;在肯定文学的审美性的同时,忽视了文学的现实性。因此,在后新时期后现代主义语境中,主体性文论和审美主义文论的建立者也进行了反思和理论重建,最终建立了主体间性文论和多重性的文学本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论 主体性 审美主义 主体间性
下载PDF
理性的批评——梁实秋新人文主义文学观及批评理论剖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宗培玉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4-56,85,共4页
作为新文学史上的一个有着自足体系的批评理论,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他自己独特的新人文主义立场的文学观上的。文章通过分析他的文学观,进而对他的批评理论本身进行梳理,从人性、历史的透视和判断、伦理几个关键词... 作为新文学史上的一个有着自足体系的批评理论,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他自己独特的新人文主义立场的文学观上的。文章通过分析他的文学观,进而对他的批评理论本身进行梳理,从人性、历史的透视和判断、伦理几个关键词分别对其理论的批评标准、批评方法和批评目的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勾勒其理论的大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新人文主义 文学观 批评理论
下载PDF
北京市农村学生新中考科目选择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基于有限理性选择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山艳 邸磊 赵静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6-32,共7页
对北京市439名农村初三学生中考科目选择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学生非常重视中考科目选择,但同时认为选考比较困难,尤其成绩较差学生认为难度更大,最大的困难是缺乏选考指导和信息资源。影响农村学生中考科目选择的外显因素有"学... 对北京市439名农村初三学生中考科目选择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学生非常重视中考科目选择,但同时认为选考比较困难,尤其成绩较差学生认为难度更大,最大的困难是缺乏选考指导和信息资源。影响农村学生中考科目选择的外显因素有"学科兴趣与思维特长""外在支持和影响""未来专业和职业"及"任课教师";内隐因素指学生信息获取和计算能力、自我意识能力、选择后的认知协调和责任担当意识较弱。建议加强农村学生选择能力培养,丰富农村学生选考信息资源,加强农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农村中学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农村学生 有限理性选择理论 新中考 科目选择
下载PDF
文学主体性问题的缘起、内涵与论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小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0-56,共7页
文学主体性问题由刘再复率先提出和系统阐发,最初是受到高尔基"文学是人学"及康德主体性哲学的直接影响。刘再复提出文学主体性是为了使新的文学理论达到基于反映论和价值论为哲学基础的双向建构,把主体中属于人的东西重新呼... 文学主体性问题由刘再复率先提出和系统阐发,最初是受到高尔基"文学是人学"及康德主体性哲学的直接影响。刘再复提出文学主体性是为了使新的文学理论达到基于反映论和价值论为哲学基础的双向建构,把主体中属于人的东西重新呼唤出来,纠正那些挤塞作家心灵自由的神本主义和物本主义。文学主体性涉及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文学理论问题,而是文学理论领域的一般性问题或者说根本性问题,其实它就是一种文艺哲学。文学主体性讨论是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关节,标志文艺学研究的重心从客体向主体转折,从"外"向"内"转折。文学主体性属于"需要修正的"、"未完成的"现代性范畴,回顾和反思这段讨论对于当下文学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性 刘再复 反映论 价值论 文学论争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共同侵权行为的新界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7-63,共7页
共同侵权行为应当采新"兼指说",包括意思联络型共同侵权行为和同一行为型共同侵权行为。意思联络是指数个侵权行为人之间就其数个侵权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所进行的联络;意思联络时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为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共同侵权行为应当采新"兼指说",包括意思联络型共同侵权行为和同一行为型共同侵权行为。意思联络是指数个侵权行为人之间就其数个侵权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所进行的联络;意思联络时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为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而不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同一侵权行为是指数个侵权行为人同时实施的同一个侵权行为;同一侵权行为中所谓的数个侵权行为时间和空间上完全相同、侵害对象和侵害后果一模一样,其实就是一个侵权行为。新"兼指说"包括了同一侵权行为,又采纳了"意思联络说",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法 共同侵权行为 意思联络 同一侵权行为 新“兼指说”
下载PDF
比较文学学科“永恒危机”的逾越──兼及巴斯奈特与米勒的“比较文学危机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汉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7,共7页
从20世纪中期到今天一直存在比较文学“危机论”,笔者结合英国学者巴斯奈特与美国学者米勒的观点剖析了这一历史现象。认为这种危机论有合理的一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有缺陷,但是通过辩证的比较思维可... 从20世纪中期到今天一直存在比较文学“危机论”,笔者结合英国学者巴斯奈特与美国学者米勒的观点剖析了这一历史现象。认为这种危机论有合理的一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有缺陷,但是通过辩证的比较思维可以使得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得到明确。同时对于一些片面理解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论点进行了批评,提出了新的比较文学学科对象论、比较文学定义与系统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巴斯奈特 米勒 学科建设 比较思维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