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centa Percreta Causing Rupture of Uterus in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in Non Scarred Uterus with an Unusual Presentatio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
作者 Reena Pal Deepmala Prasad Suchitra Jain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4年第11期695-698,共4页
Placenta percreta causing second trimester, spontaneous uterine rupture in non high risk women is less frequent and fewer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 a case of uterine rupture in second trime... Placenta percreta causing second trimester, spontaneous uterine rupture in non high risk women is less frequent and fewer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 a case of uterine rupture in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due to placenta percreta with non specific symptoms in otherwise uncomplicated pregnancy without any high risk factors.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the case of young woman presenting second gravid with 21 weeks pregnancy with complaints of whole abdomen pain and dysuria. Ultrasonography shows single intrauterine dead fetus;placenta was fundoposterior in upper segment, a hypoechoic area seen below the placenta suggestive of abruption placentae or placenta accreta. Suddenly patient deteriorated in two hours of hospital stay, frank hemoperitoneum detected, emergency laparotomy done, per operatively whole fundal area of uterus became papery thin and cystic on touch, a small rent seen on fundal surface of uterus. The placenta was densely adhered to the fundoposterior aspect of the uterus. Patient had emergency subtotal hysterectomy. This case highlights that placenta percreta is a rare but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pregnancy which may present in early pregnancy without any associated high risk factors for placenta percreta with unusual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CENTa Percreta SPONTaNEOUS UTERINE RUPTURE second Trimester Non scarred uterus
下载PDF
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全华 余冰洁 +1 位作者 李冉 任艳芳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30-236,共7页
目的 构建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PHUI)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7例高龄二胎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所有产妇的子宫... 目的 构建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PHUI)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7例高龄二胎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所有产妇的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分为子宫瘢痕愈合良好(GHUI)组204例和PHUI组73例,经单因素分析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临床应用性验证。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期增重、贫血、既往剖宫产史、子宫位置、手术时机、术者年资、切口与宫颈内口距离、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术后感染是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贫血、既往剖宫产史、子宫位置、手术时机、切口与宫颈内口距离、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术后感染是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Nomograms预测模型,经检验,该模型C-index为0.921,校准度为0.873,预测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AUC为0.868 (95%CI:0.822~0.916),敏感度为84.93%,特异度为70.10%;且经临床验证,该模型预测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AUC为0.885 (95%CI:0.825~0.949),敏感度为85.29%,特异度为77.66%。结论 基于年龄、贫血、既往剖宫产史、子宫位置、手术时机、切口与宫颈内口距离、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术后感染等临床资料构建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且其预测价值高,临床应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二胎 产妇 剖宫产 子宫瘢痕愈合不良 临床资料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临床应用性
下载PDF
不同用药方案在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丽 王丹 何宏舸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3年第5期37-45,共9页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用药方案对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2—2022年关于不同用药方案对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用药方案对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2—2022年关于不同用药方案对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效果的文献。所纳入文献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和“米非司酮+依沙吖啶”组,比较两组用药方案的引产效果。根据米索前列醇的不同给药方式又分为2个亚组,即“米非司酮+口服米索前列醇”组和“米非司酮+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组。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引产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16篇文献纳入研究。“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的引产成功率较“米非司酮+依沙吖啶”组高(RR=0.97,95%CI:0.94~1.00;P=0.05),引产时间(SMD=3.33,95%CI:1.91~4.74;P <0.05)及总产程(SMD=1.29,95%CI:0.24~2.34;P=0.02)较“米非司酮+依沙吖啶”组短。两组的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SMD=0.04,95%CI:-1.52~1.61;P=0.96)、产后出血量(SMD=0.07,95%CI:-0.26~0.39;P=0.69)、胎盘胎膜残留率(SMD=0.95,95%CI:0.53~1.71;P=0.87)及软产道损伤率(SMD=2.22,95%CI:0.83~5.97;P=0.1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口服或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引产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影响(均P> 0.05)。结论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用药方案在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及总产程方面优于“米非司酮+依沙吖啶”,值得临床推广。米索前列醇的给药方式可能对引产结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中期妊娠 引产 METa分析
下载PDF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DSA介入18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闫晓景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7期49-50,共2页
目的对DSA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18例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并进行DSA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顺利完成DSA介入治疗,保留了子宫,术后6例患者出现发热,... 目的对DSA介入治疗子宫瘢痕妊娠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18例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并进行DSA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顺利完成DSA介入治疗,保留了子宫,术后6例患者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DSA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具有简便、经济、创伤小,可保留完整子宫,保留以后的生育功能等特点,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瘢痕部位 妊娠 DSa临床分析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肖新燕 李燕敏 朱立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调查瘢痕子宫(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测的278例SU再次妊娠孕妇,均于孕晚期采用健康问卷(PHQ-9)评定,根据评估结果分成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收集两组17项资料... 目的:调查瘢痕子宫(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产前检测的278例SU再次妊娠孕妇,均于孕晚期采用健康问卷(PHQ-9)评定,根据评估结果分成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收集两组17项资料并开展比较,通过多因素分析筛查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2.3%(62/278)的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发生抑郁;抑郁组和无抑郁组学历、不良妊娠经历、睡眠状况、妊娠并发症、性格内向、家庭关怀度、近期出现负性生活事件等均有差异(P<0.05);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不良妊娠经历(OR=2.816,95%CI 1.570~5.050)、睡眠状况差(OR=2.514,95%CI 1.377~4.589)、性格内向(OR=2.408,95%CI 1.289~4.500)、家庭关怀度差(OR=3.022,95%CI 1.708~5.316)、近期出现负性生活事件(OR=2.862,95%CI 1.577~5.193)。结论:不良妊娠经历、睡眠状况差、性格内向、家庭关怀度差、近期出现负性生活事件与SU再次妊娠孕妇孕晚期抑郁发生有关。提示临床应针对上述情况施以孕妇针对性教育、心理支持及健康行为干预,以预防抑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孕晚期 抑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临床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赵飞 宁方娇 李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7期46-49,共4页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66例产妇作为瘢痕组,另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妊娠行阴道试产的66例产妇作为非瘢痕组。比较两组阴道试产结果,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产程...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66例产妇作为瘢痕组,另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妊娠行阴道试产的66例产妇作为非瘢痕组。比较两组阴道试产结果,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产后胎盘残留发生情况,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瘢痕组与非瘢痕组的阴道试产成功率(78.79%VS 84.85%)、转剖宫产率(21.21%VS 15.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阴道试产成功产妇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与非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产后出血量(210.28±56.36)ml、住院时间(3.69±1.62)d和产后胎盘残留发生率12.12%与非瘢痕组的(205.17±49.69)ml、(3.71±1.59)d、7.58%(5/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3.64%)与非瘢痕组(10.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出生后1、5、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预后良好,无转入新生儿科记录。结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阴道试产成功率与非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基本一致,且未增加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无明显升高,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证实该类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较强,对提升阴道分娩率及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子宫 阴道试产 再次妊娠 产后出血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妊娠期疤痕子宫肥胖孕妇剖宫产舒适度和产后抑郁的影响
7
作者 许旭 陆璇 +2 位作者 吴浩 徐幻浠 李先蕊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904-908,共5页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妊娠期疤痕子宫肥胖孕妇剖宫产舒适度和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腰麻下剖宫产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妊娠期疤痕子宫肥胖孕妇8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妊娠期疤痕子宫肥胖孕妇剖宫产舒适度和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腰麻下剖宫产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妊娠期疤痕子宫肥胖孕妇8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在切皮前和腹腔探查前,观察组均推注0.2 mg/kg的艾司氯胺酮,对照组推注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孕妇的牵拉反应评分、疼痛程度、抑郁状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母婴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在剖宫取胎和关腹前腹腔探查时,观察组的牵拉反应评分[(1.85±0.41)分和(2.17±0.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54)分和(3.78±0.64)分](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P<0.05);在术后1 d、3 d和7 d时点,观察组的Hc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 d、3 d和7 d时点,观察组的抑郁评分[(4.65±1.32)分、(4.14±1.16)分和(3.81±1.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74±1.56)分、(5.25±1.35)分和(4.56±1.23)分](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能够显著缓解妊娠期疤痕子宫肥胖孕妇剖宫产时的牵拉反应和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孕妇术中舒适度,并改善产后抑郁状况,且母婴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妊娠期肥胖 疤痕子宫 舒适度 产后抑郁
下载PDF
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何华 林飞霞 +1 位作者 施桂丽 梁美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中期引产的效果及对患者产后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 目的 观察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中期引产的效果及对患者产后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瘢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米非司酮150 mg口服+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10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观察组患者采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米非司酮150 mg口服+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50 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对比2组患者的引产总时间、产程总时间、产后出血量、引产总有效率、软产道裂伤发生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及产后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引产总时间及产程总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t=10.818,P<0.05),2组患者在EPDS中的10个情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瘢痕子宫妊娠中期患者,使用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米非司酮150 mg口服+50 mg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的效果良好,有利于产妇产后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中期妊娠 COOK宫颈扩张球囊 引产
下载PDF
瘢痕子宫妊娠无症状型子宫破裂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顾莹琰 傅新露 卢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4-85,共2页
子宫破裂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指在分娩期或妊娠期间,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导致母儿灾难性后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例瘢痕子宫妊娠无症状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 瘢痕子宫 无症状型子宫破裂 产科 妊娠
下载PDF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静 谢佩真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43-45,69,共4页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在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4例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剖宫产产后采用缩宫素进行止血,观察组采用卡孕栓联合缩宫...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在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4例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剖宫产产后采用缩宫素进行止血,观察组采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进行止血。比较2组临床效果、产后出血量、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产后2、24 h出血量显著减少,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缩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利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卡孕栓 缩宫素 凝血指标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妊娠经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琪 徐林军 +2 位作者 单春燕 王艳 徐倩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41-1042,1045,共3页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经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PPH)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263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分娩产妇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5)和非PPH组(n=238),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经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PPH)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263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分娩产妇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5)和非PPH组(n=238),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PPH的影响因素。结果 263例产妇PPH发生率为9.51%,PPH组流产次数、硫酸镁保胎史、产前出血、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切口撕裂、宫缩乏力等高于非PPH组(P<0.05),产前血红蛋白、产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非PPH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人流次数≥3次(OR=3.122)、产前纤维蛋白原≤3 g/L(OR=2.510)、妊娠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OR=7.903)、宫缩乏力(OR=4.096)、子宫切口撕裂(OR=5.831)是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PPH的危险因素。结论 避免意外妊娠减少流产次数,加强产前纤维蛋白原指标监测,重视凶险性前置胎盘及宫缩乏力的处理,警惕术中切口撕裂,能有效预防PP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血栓弹力图及RDW-CV、NLR、MLR、SII等指标变化情况
12
作者 藏小晴 薛娇 陈国梁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mography,TEG)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mography,TEG)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lymphocyte ratio,MLR)以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及炎症相关指标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2021年3月1日至2024年3月1日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临床资料168例。比较瘢痕子宫不同妊娠阶段TEG及RDW-CV、NLR、MLR、SII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比较瘢痕子宫孕妇与健康孕妇TEG及RDW-CV、NLR、MLR、SII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瘢痕子宫孕妇中,与中孕组相比,晚孕组孕妇TEG中的R值增加,Angle角、MA值减少(均P<0.05);NLR、MLR增高(P<0.05)。瘢痕子宫孕妇与健康孕妇相比,瘢痕子宫TEG中的R值、K值、Angle角、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LR、M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对TEG及部分炎症指标有影响,随着孕周数增加TEG指标与炎症指标有所变化;TEG及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可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作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 血栓弹力图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全身免疫性炎症指数
下载PDF
改良内侧面连续缝合修补子宫薄弱区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韩慧霞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内侧面连续缝合修补子宫薄弱区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修补术)和观察组(改... 目的:分析改良内侧面连续缝合修补子宫薄弱区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修补术)和观察组(改良内侧面连续缝合修补子宫薄弱区干预),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修补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自主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修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内侧面连续缝合修补子宫薄弱区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短,促进产妇恢复,修补有效率高,应用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缝合修补 瘢痕子宫 子宫薄弱区 妊娠 剖宫产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子宫肌层厚度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
14
作者 胡慧颖 丁永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17-420,426,共5页
目的:探究肌层厚度与瘢痕子宫再妊娠不良结局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6月诊治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84例临床资料,孕中期检测肌层厚度并统计孕妇妊娠结局,比较不同肌层厚度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分析肌层厚度与妊娠不... 目的:探究肌层厚度与瘢痕子宫再妊娠不良结局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6月诊治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84例临床资料,孕中期检测肌层厚度并统计孕妇妊娠结局,比较不同肌层厚度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分析肌层厚度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肌层厚度≥4mm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不完全子宫破裂率、产后出血率、子宫收缩乏力率、新生儿低体重率以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率均低于子宫肌层厚度1~4mm组和<1mm组(P<0.05),三组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转科率无差异(P>0.05);结局不良组孕妇年龄>30岁、子宫肌层厚度<4mm、产前体质指数(BMI)≥30kg/m^(2)以及分娩孕周>38周占比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两组文化程度、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30岁、子宫肌层厚度<4mm、产前BMI≥30kg/m^(2)以及分娩孕周>38周均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子宫肌层厚度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0.718~0.897)。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孕中期子宫肌层厚度较薄是导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再妊娠 孕中期 肌层厚度 不良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预测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韩慧远 程小侠 +2 位作者 吴卓群 单丹娜 栾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因意外妊娠需药物流产的272例早期妊娠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流产结果分失效组和有...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因意外妊娠需药物流产的272例早期妊娠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流产结果分失效组和有效组。收集体重指数、妊娠次数、停经时间、避孕方式、哺乳期早孕、既往流产史、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慢性盆腔炎史、孕囊直径、孕囊与瘢痕间距、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_(2))、孕酮(P)、瘢痕愈合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P)回归方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Logistic(P)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完成有效调查的孕妇共252例,药物流产结果显示,药物流产失效41例、有效211例,占比分别为16.27%、83.73%。与有效组比较,失效组哺乳期早孕例数、剖宫产次数≥2次例数、子宫位置非水平位例数、慢性盆腔炎史例数、孕囊直径、血清P水平、瘢痕缺损例数升高,孕囊与瘢痕间距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囊与瘢痕间距、瘢痕缺损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失效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P水平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变量回归系数表建立回归方程模型,Logistic(P)=-4.033-0.546×孕囊与瘢痕间距+0.192×P-1.125×瘢痕缺损,拟合度良好,绘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能的ROC曲线,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5,95%CI为0.828~0.913,敏感度为85.37%,特异度为72.04%。结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失效率较高,在制定药物流产方案时需考虑孕囊与瘢痕间距、瘢痕缺损、血清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早期妊娠 药物流产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孔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方法 80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以数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方法 80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以数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宫缩启动时间、胎盘分娩时间以及阴道失血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引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95.00%VS 77.50%,χ^(2)=5.1647, P<0.05)。观察组宫缩启动时间、胎盘分娩时间分别为(28.35±1.69)、(8.89±1.57)min,较对照组(32.67±2.58)、(11.63±2.25)min更短,阴道失血量(121.58±13.04)ml较对照组(149.63±16.59)ml更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8586、6.3162、8.4072, 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22.50%VS 15.00%,χ^(2)=0.7385, P>0.05)。观察组患者引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2.50%VS 55.00%,χ^(2)=8.9006, 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治疗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引产成功率,并缩短产程时间,减少阴道失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中期妊娠 引产 米非司酮 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 羊膜腔内注射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方式的评估效果
17
作者 丁莉 杨文惠 张月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再妊娠阴道分娩产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1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有剖宫产史产妇80例,产前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80例产妇分为Ⅰ级瘢痕、Ⅱ级瘢痕、Ⅲ级瘢痕,对比不同...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再妊娠阴道分娩产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1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有剖宫产史产妇80例,产前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80例产妇分为Ⅰ级瘢痕、Ⅱ级瘢痕、Ⅲ级瘢痕,对比不同分级产妇分娩情况及超声检测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及形态、滋养层动脉阻力指数、产程相关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Ⅰ级瘢痕产妇剖宫产率最低,阴道分娩率最高,Ⅲ级瘢痕产妇剖宫产率最高且无阴道分娩;Ⅰ级瘢痕产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厚,Ⅲ级瘢痕产妇下段肌层厚度最薄(均P<0.05).不同瘢痕分级产妇滋养层动脉阻力指数未见差异,不同瘢痕分级产妇分娩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无差异(均P>0.05).Ⅰ级瘢痕产妇手术产程用时最短、出血量与缩宫素用量最少,Ⅲ级瘢痕产妇产程用时最长、产时出血量与缩宫素用量最多(均P<0.05).80例中有61例经阴道分娩成功(76.3%),其中1例子宫破裂(1.6%),19例行剖宫产术(23.8%),均无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结论:高频超声通过监测产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及形态可准确了解瘢痕愈合情况,对剖宫产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有较高指导价值,使分娩方式合理化、安全化,提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高频超声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及形态 瘢痕分级 分娩方式评估
下载PDF
时机理论围术期干预对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丁伟 王素平 王晓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时机理论的围术期干预对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拟行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时机组(n=48)和对照组(n=48)。参照组常规护理,时机组予以... 目的:观察基于时机理论的围术期干预对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拟行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时机组(n=48)和对照组(n=48)。参照组常规护理,时机组予以基于时机理论的围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恢复进程、心理状态、自护能力、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时机组术后恢复排卵时间(3.8±1.0月)、住院时间(5.8±1.8d)、血清人绒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时间(12.2±3.9d)均短于参照组(4.7±1.1月、7.0±2.0d、14.8±4.0d),抑郁自评量表(42.59±5.38分)、焦虑自评量表(43.85±4.38分)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均低于参照组(49.24±5.61分、48.02±4.50分、16.7%),自我护理责任感、技能、知识、自我概念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93.8%)均高于参照组(75.5%)(均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围术期干预能改善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加快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且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 时机理论 围术期干预 心理状态 恢复进程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分析
19
作者 刘淑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进行阴道试产的结局及其安全性。方法 1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将80例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瘢痕子宫产妇纳入观察组, 80例行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的瘢痕...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进行阴道试产的结局及其安全性。方法 1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将80例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瘢痕子宫产妇纳入观察组, 80例行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的瘢痕子宫产妇纳入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产妇TOLAC失败情况及其原因,比较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产时及产后24 h总出血量、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TOLAC成功率为85.00%(68/80),失败率为15.00%(12/80),失败原因包括产程异常、产妇惧怕宫缩疼痛、胎儿宫内窘迫以及产妇子宫不全破裂。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5.36±1.36)d、产时及产后24 h总出血量(417.53±21.18)ml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3.12±1.01)d更短、产时及产后24 h总出血量(245.36±19.95)ml更少(P<0.05)。两组产妇羊水污染、产后出血、输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膀胱受损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26.95±155.96)g对比,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3335.29±163.25)g较低(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窒息发生率、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较小(P>0.05)。结论 对于具有阴道试产指征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对其进行产前的综合评估以及产程中的严密监测,选择TOLAC是安全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阴道试产 瘢痕子宫 妊娠 分娩结局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张丽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4例剖宫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决定分娩方式的条件(前次子...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4例剖宫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决定分娩方式的条件(前次子宫下段横切、单胎妊娠、头先露情况、宫颈长度、子宫下段厚度)、妊娠结局[平均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分)、产后泌乳时间、住院时间]、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产后感染、脏器拉伤、宫缩乏力、尿潴留、腹膜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前次子宫下段横切、单胎妊娠、头先露占比分别为69.32%、73.86%、51.14%,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0%、91.18%、85.29%,宫颈长度(19.41±3.63)mm、子宫下段厚度(2.76±0.52)mm小于对照组的(26.82±4.98)、(4.59±0.8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出血量(212.36±39.67)ml、新生儿Apgar评分(9.59±1.79)分、产后泌乳时间(1.17±0.22)d、住院时间(3.57±0.67)d与对照组的(205.80±38.18)ml、(9.32±1.73)分、(1.16±0.22)d、(3.52±0.65)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29.55%与对照组的32.35%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可以实施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两种方式,但限制剖宫产分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及时筛查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和剖宫产指征可避免产妇出现严重的妊娠风险,考虑产妇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分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分娩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