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股动脉插管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侯晓彤 孙衍庆 +2 位作者 张宏家 郑斯宏 刘愚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应用。方法 :8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 ,其中 2 6例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8例 (9. 1% )在术中出现假腔灌注 ;4例 (4. 5 % )脑部并发症 (2例广...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应用。方法 :8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 ,其中 2 6例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8例 (9. 1% )在术中出现假腔灌注 ;4例 (4. 5 % )脑部并发症 (2例广泛脑缺氧 ,2例脑栓塞 ) ,2例死亡 ,1例不清醒 ,1例偏瘫 ;6例 (8. 0 % )皮肤切口延迟愈合 ,局部感染 1例 (1.3% )。术后插管侧无下肢缺血或股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经股动脉插管行体外循环或左心转流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是有效的。采用经人工血管行股动脉插管可有效的降低了股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下肢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 ;股动脉插管主动脉逆行灌注造成的假腔灌注和脑部并发症在本组发生率虽较低 ,但后果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动脉插管 血栓形成 下肢缺血 腹股沟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席雅茹 王青青 朱国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8—2020-06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1例)和无并发症组(32例)。采用单因素和Lo...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8—2020-06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1例)和无并发症组(32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21例。其中:脑出血1例,脑血管栓塞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一过性脑功能紊乱2例,肾功能衰竭3例,肝功能障碍3例,呼吸困难2例,吻合口出血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BMI过大、是否有吸烟史、肾功能障碍、高血脂、急诊手术、术中低血压、高血糖、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过长、输血量过大,以及急性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障碍、急诊手术、术中低血压、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与术后急性感染为影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术前改善患者肾功能,避免急诊手术;术中严格控制患者血压、血糖、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预防感染。均有助于减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术后并发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应用的远期疗效
3
作者 王建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8期3002-3004,共3页
目的:分析Stand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运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84例,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n=42例)和研究组(n=42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支架血管... 目的:分析Stand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运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84例,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n=42例)和研究组(n=42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支架血管,研究组运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的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随访1年后,两组升主动脉最大内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LVEDd和LVEF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能显著优化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远期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澍 武婷 +1 位作者 陈庆良 郭志刚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给患者;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血液回收... 目的观察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给患者;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血液回收,未行自体血小板分离。在麻醉诱导后肝素化之前(T1)、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且富血小板血浆回输后5 min(T2)、术后1 h(T3)、术后24 h(T4)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在T2、T3、T4时,试验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血小板输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以及冷沉淀输入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可以有效减少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自体血小板分离 输血
原文传递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邓丽萍 刘欢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8期1123-1124,共2页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消化道出血进行分组,对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消化道出血进行分组,对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5 d、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合并低血小板血症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与机械通气时间长、合并低血小板血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以及体外循环时间长有关,应给予高度关注,评估术后消化道出血风险,加强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质指数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张雪亚 郭迎春 孟宪慧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24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BMI)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患者153例。按照术前BMI将153例患者分为正常组(18.5 kg/m^(2)≤BMI<24....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BMI)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患者153例。按照术前BMI将153例患者分为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48例)、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63例)和肥胖组(BMI≥28.0 kg/m^(2),42例)。比较三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CU)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正常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CCU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与超重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CCU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长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正常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发生率与超重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发生率(45.24%,19/42;69.05%,29/42;57.14%,24/42;30.95%,13/42)高于正常组(22.92%,11/48;12.50%,6/48;22.92%,11/48;2.08%,1/48)和超重组(23.81%,15/63;25.40%,16/63;26.98%,17/63;7.94%,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效果存在关联性,BMI≥28.0 kg/m^(2)的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CCU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较长,且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东梅 王珂 +2 位作者 乔博 赵俊娅 宋晶晶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4期4-7,共4页
目的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TAAD手术的患者578例病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探索患者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和危险... 目的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TAAD手术的患者578例病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探索患者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和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578例TAAD患者,共发生52例次术后感染,感染例次率8.99%。感染病原体以G-菌为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时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血小板治疗量、深静脉置管时间等7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术后感染率呈现正相关(P<0.05);血小板治疗量、术前NT-proBNP数值与术后感染率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TAAD术后感染以G-为主,应针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术后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