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可乘弱型A断面r-宽大半群的结构
1
作者 段佳敏 宫春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1-818,共8页
定义并研究了一类具有可乘弱型A断面的r-宽大半群,建立了具有可乘弱型A断面的r-宽大半群的结构,该结果将正则半群和富足半群中的相应结论推广到r-宽大半群中,为进一步研究这类半群的性质,结构及同余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r-宽大半群 弱适当半群 弱型A半群 弱型a断面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表层雪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天鸣 谢周清 +5 位作者 李院生 安春雷 史贵涛 于金海 马红梅 姜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10-217,共8页
中山站-Dome A断面是表层雪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理想区域,沿线进行δ18O、δD和d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对反映东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物质来源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本文基于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方法,详细探究了断面上多种环境... 中山站-Dome A断面是表层雪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理想区域,沿线进行δ18O、δD和d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对反映东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物质来源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本文基于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方法,详细探究了断面上多种环境因素与表层雪稳定同位素分布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地理因素与同位素比值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且海拔是地理因素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随海拔上升表层雪的δ18O呈线性下降趋势。另外,通过断面上δ-T斜率与南极其他断面对比,发现斜率可能具有冰盖近岸和内陆地区较低的区域性特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汽源区的改变和低温条件下水汽过饱和时的同位素动力分馏。最后,d的空间分布在沿海区域和内陆区域也有不同,推测主控因素分别是水汽源区条件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Dome a断面 表层雪 稳定同位素 环境因素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断面表层雪中SO_4^(2–)和MSA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于金海 李院生 +4 位作者 马红梅 史贵涛 马天鸣 安春雷 姜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中山站-Dome A断面考察是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ITASE)的核心考察路线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期间,采集了中山站-Dome A断面上约10 km间隔的表层雪样品,通过离子色谱... 中山站-Dome A断面考察是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ITASE)的核心考察路线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期间,采集了中山站-Dome A断面上约10 km间隔的表层雪样品,通过离子色谱实验分析,得出了断面上含硫化合物(SO_4^(2-)与MSA)的含量。在整个断面上,nssSO_4^(2-)和MSA含量表现出微弱的递减变化趋势,呈现出区域性变化趋势。在内陆高原区域(Dome A区域),nssSO_4^(2-)与MSA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MSA]=0.1158×[nssSO_4^(2-)]–1.1497,r^2=0.75)。MSA/nssSO_4^(2-)比值在断面上的变化范围为0.04—0.47,均值为0.14,比值表现为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与低温条件下MSA/nssSO_4^(2-)比值大相矛盾,原因是由于源区的不同或风场而造成的。通过对断面上含硫化合物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冰芯SO_4^(2-)与MSA记录研究过去气候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 MSA 空间分布 中山站-Dome a断面 东南极冰盖
下载PDF
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雪坑主要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加元 李院生 +3 位作者 马红梅 史贵涛 马天鸣 鲁思宇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87,共14页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内陆考察期间在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沿线采集了4个雪坑,利用火山标志层确定了Dome A地区雪坑年层序列(1962—2018年)。雪坑离子浓度时空的分析表明,沿海地区Cl^(-)和Na^(+)浓度受海洋来源影响相对较高,Cl^(-)/N...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内陆考察期间在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沿线采集了4个雪坑,利用火山标志层确定了Dome A地区雪坑年层序列(1962—2018年)。雪坑离子浓度时空的分析表明,沿海地区Cl^(-)和Na^(+)浓度受海洋来源影响相对较高,Cl^(-)/Na^(+)比值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增加,表明Cl^(-)除海盐源外存在其他来源或受到挥发性HCl沉积的影响。内陆地区雪坑SO_4^(2-)平均浓度较高,可能与该地区雪低积累率和中低纬度SO_4^(2-)远距离输入有关。海拔2000m以上雪坑中非海盐硫酸根(nssSO_4^(2-))占总SO_4^(2-)的比重大于90%,表明nssSO_4^(2-)的远距离输入是南极高海拔地区SO_4^(2-)离子的主要来源。积累率、下降风和沉积后作用等造成NO_(3)^(-)浓度变化复杂,显示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离海岸距离800 km处雪坑的NO_(3)^(-)浓度较高,推测是受该地区地貌、太阳辐射冰壳和沉积后作用等因素所致。沿海地区和800km处雪坑海盐离子、NO_(3)^(-)和nssSO_4^(2-)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季节性特征,而离海岸距离520 km和内陆地区雪坑无明显季节变化趋势,认为是物质源区、下降风、沉积后过程和积累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海冰形成的高盐度"霜花"和风吹雪,可能是沿海地区雪坑海盐离子浓度随时间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站–Dome a断面 雪坑 雪冰化学 离子浓度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用雷达电磁波探测研究南极冰盖浅层散射特征:以中山站至Dome A冰盖断面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蒋芸芸 孙波 +4 位作者 柯长青 崔祥斌 唐学远 郭井学 张向培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9,共12页
本研究运用双频雷达(60MHz和179MHz)获取的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雷达回波探测数据,对冰盖浅部100—700m的雷达内部反射层和接收功率变化定量计算分析表明,60MHz的雷达回波能量比179MHz衰减得更快;中山站—Dome A断面冰盖浅层700m以... 本研究运用双频雷达(60MHz和179MHz)获取的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雷达回波探测数据,对冰盖浅部100—700m的雷达内部反射层和接收功率变化定量计算分析表明,60MHz的雷达回波能量比179MHz衰减得更快;中山站—Dome A断面冰盖浅层700m以上的雷达反射层形成的主导原因是冰密度的变化;断面上不同测站点间同一深度的接收功率差值达到10dB,表明冰盖浅层散射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雷达 中山站—Dome a断面 东南极 冰盖浅部 散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