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物中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唐晓波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7-569,共3页
概述谷物中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描述目前最常见的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 (HT 2和T 2毒素 )的筛选和定量方法。其中包括各种现行的提取、纯化措施和色谱方法 (HPLC、GC) ,及免疫化学方法 ,特别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 概述谷物中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描述目前最常见的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 (HT 2和T 2毒素 )的筛选和定量方法。其中包括各种现行的提取、纯化措施和色谱方法 (HPLC、GC) ,及免疫化学方法 ,特别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相互比较发现 ,到目前为止 ,可以认为ELISA是一种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 检测 研究进展 免疫化学方法 ELISA
下载PDF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处理玉米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风险-受益评估
2
作者 段潇洒 满晨曦 +3 位作者 高远 章程 刘振宇 方海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10-3018,共9页
评估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处理玉米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TCT)的风险与受益,是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文中采用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放电对玉米中的TCT进行不同时间的减毒处理,计算玉米中TCT降解率与脂肪酸消减率;并参考... 评估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处理玉米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TCT)的风险与受益,是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文中采用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放电对玉米中的TCT进行不同时间的减毒处理,计算玉米中TCT降解率与脂肪酸消减率;并参考BRAFO模型,对等离子体处理后玉米中TCT与脂肪酸进行定性的风险-受益评估。结果表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处理能显著降低玉米中的TCT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TCT降解率逐渐升高,处理10minT-2毒素、HT-2毒素、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可降解39.5%、34.9%、69.67%、54.62%。虽然经等离子体减毒处理后的玉米中各类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但结合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经玉米摄入的各类脂肪酸含量以及居民膳食脂肪酸推荐量分析可得,等离子体处理对玉米中各类脂肪酸含量影响极低,其影响低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0.05%。因此脂肪酸含量变化值及其变化可能带来的健康影响可以忽略。这表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处理能显著减少玉米中的TCT含量,将有效降低TCT对人群的健康风险,受益明显大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 单端毒素 脂肪酸 风险-受益评估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诱导动物拒食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旭 黄婷玉 +4 位作者 宋汶羲 王优爽 刘雨 姜义宝 张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41-547,共7页
对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TS)进行了概述,重点对A型和B型TS诱导动物拒食反应机制,包括迷走神经、胃肠道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在TS引起拒食反应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预防和治疗由TS引起动物拒食等临床症状提供理论依... 对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TS)进行了概述,重点对A型和B型TS诱导动物拒食反应机制,包括迷走神经、胃肠道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在TS引起拒食反应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预防和治疗由TS引起动物拒食等临床症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目前,TS引起拒食反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拒食反应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胃肠道激素及神经系统在TS引起拒食反应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其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菌 镰刀菌 食欲调控 拒食反应
下载PDF
粮食与饲料中七种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毅 郑集声 杨进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3-50,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检测粮食和饲料中七种主要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电子捕获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粮食样品经醋酸乙酯、氯仿、乙醇提取后,减压浓缩.浓缩液用活性炭-中性氧化铝(2:1,W/W)柱净化,84%乙腈水溶液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至于,残... 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检测粮食和饲料中七种主要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电子捕获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粮食样品经醋酸乙酯、氯仿、乙醇提取后,减压浓缩.浓缩液用活性炭-中性氧化铝(2:1,W/W)柱净化,84%乙腈水溶液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至于,残渣用N-七氟正丁酰咪唑衍生化.电子捕获气相色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中性氧化铝柱能有效地除去粮食中的干扰物,有很好的分离效果.T-2毒素、HT-2毒素、二乙酰藨草镰刀菌烯醇、新茄病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X等七种毒素在小麦、大麦、玉米及大米中的回收率在浓度范围为50ng/g—500ng/g的范围内均为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饲料 单端 真菌毒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粮谷及其制品中六种A,B型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 被引量:5
5
作者 静平 胥璐 +7 位作者 马志勇 鲍蕾 于冰 丛海林 吕宁 吴振兴 梁成珠 汪纪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 建立粮谷及其制品中六种A,B‘型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MycoSep(R)226或MycoSep(R)227多功能柱净化,Waters Atlantis dC18 色谱柱分离,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 目的 建立粮谷及其制品中六种A,B‘型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MycoSep(R)226或MycoSep(R)227多功能柱净化,Waters Atlantis dC18 色谱柱分离,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结果 6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6,定量下限为0.1~20μg/kg,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60.1%~123%,相对标准偏差为7.5%~19.8%.结论 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中A,B型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残留的确证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B型单端真菌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粮谷及其制品
下载PDF
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文达 何成华 +5 位作者 王希春 李治忠 刘海明 刘斌 施志玉 张海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002-18004,共3页
[目的]为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有效、快速检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比较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相关问题并预测了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结果]使用TLC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限可达2... [目的]为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的有效、快速检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比较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相关问题并预测了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结果]使用TLC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限可达20~300μg/kg。在羟基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法检测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限为10~50μg/kg,衍生化或荧光酰化后检测B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限可达20~50μg/kg,甚至更低。利用HPLC,以甲醇-水或乙腈-水混合物为流动相检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其检测限为100~500μg/kg。利用LC-MS/MS检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限可达0.8~10.0 ng/kg。[结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良分析检测方法用于检测饲料中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单端毒素 检测 饲料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多目标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家宁 丁轲 +2 位作者 韩涛 陈湘宁 张艳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90-394,399,共6页
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和检测两个环节,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多目标分析的有关研究成果。采用体积比介于80/20-90/10的乙腈/水溶剂,通过超声震荡、高速搅拌等方式处理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提取方法。以免疫亲和柱和Mycose... 本文从样品前处理和检测两个环节,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多目标分析的有关研究成果。采用体积比介于80/20-90/10的乙腈/水溶剂,通过超声震荡、高速搅拌等方式处理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提取方法。以免疫亲和柱和Mycosep多功能净化柱为代表的固相萃取(SPE)技术净化(纯化)样品效率较高。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免疫分析法两类,物理化学法中的液质联用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提取范围广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真菌毒素 多目标分析 固相萃取技术 物理化学法 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检测饼干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家宁 丁轲 +2 位作者 韩涛 陈湘宁 郭思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2179-2187,共9页
目的建立饼干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 6,V:V)提取后用MycoSep227或MycoSep226多功能柱净化,Agilent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电喷... 目的建立饼干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 6,V:V)提取后用MycoSep227或MycoSep226多功能柱净化,Agilent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和负离子模式(ESI^-)多反应模式检测。结果样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7,定量限为5~20μg/kg,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66.9%~1 01.8%,相对标准偏差为3.7%~13.9%。结论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同时检测一种样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真菌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饼干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饲料中B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颖 张春晖 刘邻渭 《饲料工业》 2006年第5期20-21,共2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方法。饲料样品中毒素提取液经Mycosep227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利用硅烷化试剂TBT(三甲基硅烷咪唑:双三甲基硅基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3:3:2,V/V/V,与B类单端...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方法。饲料样品中毒素提取液经Mycosep227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利用硅烷化试剂TBT(三甲基硅烷咪唑:双三甲基硅基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3:3:2,V/V/V,与B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进行衍生化反应。HP-5MS毛细管柱作为色谱柱分离毒素,质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雪腐镰刀菌烯醇标准溶液提取离子峰面积与标品浓度分别在10~1300ng/ml、8~1300n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饲料样品中两种毒素不同加入量的回收率分别在81.7%~92.6%、78.2%~87.8%之间,最低检出限为9ng/g、7ng/g,批间与批内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饲料 单端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茵 雪腐镰刀茵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检测粮谷制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家宁 丁轲 +2 位作者 郭思梦 韩涛 陈湘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3-157,162,共6页
建立粮谷制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后用MycoSep?226多功能柱净化,Agilent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结果表明,样... 建立粮谷制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4︰16,v/v)提取后用MycoSep?226多功能柱净化,Agilent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5,检出限为2~5 μg/kg,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3.19%~107.39%,相对标准偏差为1.46%~13.24%。表明该方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同时检测单种粮谷制品中4种单端孢霉烯类真菌毒素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真菌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粮谷制品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转化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邹忠义 贺稚非 +3 位作者 李洪军 邹程焓 韩鹏飞 杨佳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43-448,共6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广泛存在于粮食、动物饲料及以被污染粮食为原料的食品中,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许多学者正在研究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进行转化降解。本文就这些方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化学法和生物法...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广泛存在于粮食、动物饲料及以被污染粮食为原料的食品中,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许多学者正在研究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进行转化降解。本文就这些方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化学法和生物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转化作用机理、转化产物及其毒性,旨在为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转化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毒素 转化 降解 机理 产物 毒性
下载PDF
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紊玮 王艳玲 +1 位作者 薛华丽 毕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7-275,共9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属等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对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编码酶、分子调控分别进行了阐释,其中生物合成至少涉及到3个基...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属等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对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编码酶、分子调控分别进行了阐释,其中生物合成至少涉及到3个基因家族,分别为Tri5基因簇、Tri1~Tri16基因簇和Tri101基因簇,包括编码单端孢霉二烯合酶的Tri5,编码P450单加氧酶的Tri4、Tri11和Tri13,编码转录调控因子的Tri6和Tri10,编码乙酰基转移酶的Tri7、Tri3、Tri16和Tri101,编码酯酶的Tri8,编码羟化酶的Tri1,编码毒素输出泵的Tri12。生物合成起始于反式法尼基焦磷酸环化形成单端孢霉二烯,再经过一系列的加氧、异构化、环化和酯化反应,最终形成不同结构的毒素,毒素形成的差异主要是由代谢途径和基因差异决定的。生物合成除了受TRI6和TRI10特异的转录调控因子调控之外,还受到与外界环境相关的全局性调控因子Pac和VeA的调控。本文旨在为食品、饲料等农产品的毒素防控、毒素脱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镰刀菌 单端毒素 生物合成途径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及其脱毒微生物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邹忠义 贺稚非 +1 位作者 李洪军 韩鹏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84-389,共6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一大类霉菌毒素,对人与动物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它们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及以被污染粮食为原料的食品中,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影响到畜牧业生产。许多学者正在研究食品和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控制方...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一大类霉菌毒素,对人与动物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它们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及以被污染粮食为原料的食品中,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影响到畜牧业生产。许多学者正在研究食品和饲料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控制方法,其中生物脱毒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例如利用微生物将毒素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由于生物脱毒具有许多优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结构与毒性官能团,以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脱毒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转化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毒素 毒性官能团 微生物转化 生物脱毒
下载PDF
谷物中重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晓春 刘晓端 +3 位作者 杨永亮 黄园英 张玲金 罗松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2-809,共8页
对谷物样品中常见的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物种的最新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包括样品的分离、富集等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通过对分析方法的比较发现,免疫分析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筛选方法... 对谷物样品中常见的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物种的最新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包括样品的分离、富集等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通过对分析方法的比较发现,免疫分析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筛选方法.另外,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由于不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而且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高的灵敏度,已经成为目前分析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使用乙腈/水(84∶16,V/V)对样品进行提取,并使用MycoSepTM柱或者Bond Elut Mycotoxin净化柱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最佳分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真菌毒素 样品前处理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令春 朱厚础 +3 位作者 周方 边疆 邓颂 冯尔玲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一类真菌毒素,是由多种不完全真菌在低温条件下产生的代谢物质。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见于久贮的发霉粮食中,误食后常发生中毒死亡。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结构如图1:
关键词 单端 真菌毒素 气相色谱分析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及其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亚荣 马丽艳 王富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83-387,共5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广泛分布于谷物类食品中,对人和动物具有毒性效应。本文对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理化性质、污染现状、危害程度、去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预防控制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研究提供借鉴和...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广泛分布于谷物类食品中,对人和动物具有毒性效应。本文对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理化性质、污染现状、危害程度、去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预防控制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毒素 理化性质 污染 去除方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血中十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建林 罗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本文建立了人血中十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和气相色谱-质谱(气质)联用分析法。该法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血中毒素后,将萃取液浓缩至干,用七氟丁酰咪唑衍生化,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分析测定。方法的最低检... 本文建立了人血中十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和气相色谱-质谱(气质)联用分析法。该法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血中毒素后,将萃取液浓缩至干,用七氟丁酰咪唑衍生化,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分析测定。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10ng/mL血,回收率为60.8~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单端 毒素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闫昭明 李文睿 +1 位作者 刘霜莉 陈清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43-2550,共8页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并表现出"多菌产一毒,一菌产多毒"的特点。动物一旦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将会由于摄入数量的不同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统称为霉菌毒素中毒症。畜产品中霉菌...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并表现出"多菌产一毒,一菌产多毒"的特点。动物一旦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将会由于摄入数量的不同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统称为霉菌毒素中毒症。畜产品中霉菌毒素的累积和残留进入人体后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害。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危险物,且其造成动物中毒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目前,对于霉菌毒素的处理方法正由传统的物理化学法向生物脱毒的方向转变。本文就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中毒机理进行总结并综述霉菌毒素的各种脱毒方法,旨在为霉菌毒素脱霉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防治措施 生物脱毒 单端毒素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生物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晓慧 陆启荣 +1 位作者 胡嗣祎 王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粮食和饲料中污染严重,主要是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等,其毒性作用强,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脱毒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生物脱毒。很多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霉菌毒素,包括...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粮食和饲料中污染严重,主要是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等,其毒性作用强,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脱毒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生物脱毒。很多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霉菌毒素,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可将毒素降解成低毒或无毒的产物。论文以生物脱毒为出发点,从细菌、真菌和酵母菌三个角度概述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T-2毒素和DON的脱毒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开发并挖掘更加安全高效的生物脱毒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单端毒素 T-2毒素 DON 生物脱毒 微生物
下载PDF
镰孢霉菌的侵染规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形成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关舒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8,共5页
镰孢霉菌是一类数量大、种类繁多的真菌。它是农作物的重要病原体,可引起多种农作物腐烂和枯萎病,其中以小麦头痂病和玉米穗腐病最为普遍。镰孢霉菌代谢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也会污染农产品,其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污染粮食和饲料的问题非常普... 镰孢霉菌是一类数量大、种类繁多的真菌。它是农作物的重要病原体,可引起多种农作物腐烂和枯萎病,其中以小麦头痂病和玉米穗腐病最为普遍。镰孢霉菌代谢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也会污染农产品,其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污染粮食和饲料的问题非常普遍,是食品安全的重大威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对谷物特别是玉米和小麦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年对种植业和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镰孢霉菌污染农作物以及霉菌毒素的产生是一个具有连续效应的过程,对镰孢霉菌的生长条件,侵染机制及毒素生成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文章对镰孢霉菌侵染植物的规律,霉菌毒素形成过程以及调控技术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单端毒素 调控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